配色: 字号:
魏晋南北朝玉器特征
2013-11-19 | 阅:  转:  |  分享 
  
魏晋南北朝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这一时期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各朝代,即从曹魏文帝黄初元年
(公元220年)直到北朝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589年)的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此历史时期由于朝代更换频繁、战事不断、政治分裂、经济萧
条和发展缓慢等原因,不少学者认为是中国玉器史上的低潮阶段。此期,瓷器和金银器的异军突起,对玉器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佛教
和道教与儒家在文化精神领域分庭抗礼,儒家赋予玉器的道德内涵和礼制观念,几乎彻底瓦解,而佛教石刻兴旺,也对玉器制造具有很大的冲击力量
。因此,这一时期出土的玉器很少,而且玉器的风格和形制是继承汉制,但也有少数具有创新型。一三国时期出土玉器1出土遗址
和玉器种类(1)出土遗址三国时期是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吴亡止,共历六十一年。一般
也把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建国前的历史划入三国时期。遗址主要有山东省东阿县魏曹植墓、河南省洛阳魏墓和江苏省丹徒葛村东吴墓三处遗址。
(2)玉器种类出土玉器仅有三件,璜、珌和杯。二西晋时期出土玉器1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1)出土遗址
西晋时期是从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66年)到愍(min)帝司马邺建兴四年(公元316年)为止,共历五十年。遗址有南京板
桥西晋墓、湖北省汉阳南朝墓、湖南省安乡西晋刘弘墓和河南省偃师山化乡五处遗址。(2)玉器种类出土玉器二十三件中有十七件均
是汉代风格,只有樽和卮(zhi)是创新风格。装饰类有珌、璲、璧、玛瑙璧、佩、璜、带钩、饰件;葬玉类有猪、蝉形琀;日用及陈设类有印、
樽、卮2西晋时期出土玉器图片三东晋、十六国时期出土玉器1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1)出土遗址东晋是指元帝司马
睿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到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共历一百零二年的历史。十六国是指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公元4
39年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先后建立成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和夏十
六国。遗址有辽宁省北票北燕冯素弗墓、南京郭家山东晋早期墓、南京象山王氏家族7号墓(王廙yi)、南京象山王氏家族9号墓(王建之)
、南京五台山东晋墓、南京富贵山东晋墓、南京幕府山东晋墓、南京仙鹤观东晋墓(出土108件玉器)八处遗址。(2)玉器种类装
饰类有玉剑饰、佩、司南佩、璜、珩、璧、环、珠、玉柄饰、带钩、指环;葬玉类有蝉、猪;日用陈设类有盏、印、辟邪。2东晋、十六国时期出
土玉器图片四南北朝时期玉器1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1)出土遗址南北朝是指公
元420年东晋灭亡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的一百七十年间,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历史时期。出土遗址有南京幕府山、石门坎、花神庙、
光华门外等地都发现了不同时期南朝墓,并有玉器出土;安徽省芜湖南朝墓;江西省南昌市郊南朝墓;河北省赞皇东魏墓;山西省太原北齐安东王娄
睿墓、山西省寿阳北齐狄回洛墓;陕西省西安、咸阳、长安等地发现了北周墓;宁夏固原北周墓。(2)玉器种类装饰类有马头形佩、
玉人、璧、琮、璜、珩、戒指、玉佩、蹀躞(diexie)玉带、鲜卑头、玛瑙串饰、玛瑙狮形雕饰;葬玉类有蝉、猪;日用陈设类有杯、狮形器
、辟邪、卧兽。2南北朝时期玉器图片南北朝时,佩玉的形式较汉代有所变化。传统的璜、珩组合已很少见,出现了此类上部为连弧状的玉佩,
同类玉佩在考古发掘中亦有所见,足以说明它在当时的流行程度。玉佩上的阴线图案也较汉、魏时期的玉器装饰有所不同,强调布局与疏密变化,代
表了玉器雕饰风格发展的新潮流。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1器形特征这时期的玉器,器形特
征沿袭汉代风格,但在器形设计上具有创新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礼仪类玉器,在魏晋南北朝已基本退出了历史舞
台。装饰玉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此期的卧兽辟邪虽为传世品,但造型非常精彩,成为唐宋以后玉兽艺术造型的范式。
2制作特征工艺可分片雕、镂雕、圆雕三种。琢玉工艺技术基本延续汉代的方法,总体上不如汉代精美,抛光也不够精细,但从刘弘和
高崧墓出土的玉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很多玉器制作工艺,明显高于汉代。大多数玉器使用精工细琢,使用素面、阴线刻、透雕、圆雕、剔地浅浮
雕高浮雕等多种技法,各种造型十分完美,意境深远,充分反映了当时工匠的精湛工艺和丰富的创造力,这是超出前代的琢玉。3玉质特征
以新疆和田玉为主,也有玛瑙、绿松石、青金石、琥珀、煤精、滑石、大理石等。晋归义胡王”金印(西晋)十六国北燕玉盏,
半灰半黄,高3.3厘米,口径8.6厘米,满布黑色斑纹。体圆,直口,底略向内收,矮圈足,口沿饰有较粗的凸弦纹和较细的凹弦纹。器体较薄
,琢制工细。1965年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出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十六国时期的冯素弗墓也称冯素弗夫妇墓,是辽宁地区最早发现的有明
确纪年的慕容鲜卑时期的贵族墓葬,位于北票市西官营子,是1965年发现的,两墓相距最近处仅20厘米,现已原地封存。冯素弗墓共出土各类
文物470多件,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金器及众多生产工具和水晶、琥珀、绿松石等装饰品外,四件玻璃器更是别具一格。墓中出土遗物以鸭形玻璃
注等东罗马式珍贵玻璃器皿最为重要,此玻璃注质薄透明,体横长,喙扁如鸭,作张口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
,因后身加重,才放得稳,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约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其传入途径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
再传进冯氏北燕。它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白玉龙纹鲜卑头?南北朝时代????????这是一
件衮服上的玉带头,即带扣。鲜卑是古代胡语的音译.此鲜卑头长方形,透雕蟠曲的龙,细线阴刻鳞纹、网纹,龙体上的小孔原是镶嵌宝石的背面刻
有两行铭文,从中可知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所制的御用之物。玉质为羊脂白,玉晶莹光润,又有铭刻,是传世品中仅见的孤品。白玉透雕制成。由朱雀、玄武、苍龙、白虎,加上鱼形承托和两隔柱组成。四灵纹胜青玉朱雀纹玉佩,南北朝,长9.6cm,宽3.9cm,厚0.3cm。清宫旧藏。
献花(0)
+1
(本文系woshiahu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