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的课堂我作主(何伟云 何岳山)_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及小学科学教研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3-11-23 | 阅:  转:  |  分享 
  
我的课堂我做主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二)教学设计

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何伟云

甘肃省古浪县第四中学何岳山



一、教材的地位与学生认知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物质的量浓度结合初中已有的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知识,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知识探索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和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严谨的科学作风。本节的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从仪器选择、操作的设计,使课堂紧张有序并学生充满期待。让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为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在研究中体会合作的快乐,品味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n/V从定义上看,只要将一定物质的量的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体积的溶液即可。

分析讨论:溶质的物质的量能否确定?能,由已知条件n=C·V计算可得。

溶质的物质的量能否用仪器测定?不能。

但可通过计算转换为质量称量C=n/V=m=C·V·M

板书:m(NaCl)=n(NaCl)×M(NaCl)=C(NaCl)×V[NaCl(aq)]×M(NaCl)=0.4mol/L×0.1L×58.5g/mol=2.34g≈2.3g

学生质疑:为什么2.34g要约等于2.3g?

教师反问:在现有仪器条件下能称量出2.34g固体的质量吗?

知识构建:溶剂的用量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确定,但可用仪器直接确定溶液的体积。所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一定物质的量的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一定体积的溶液的实验操作。

启发:什么样的仪器可确定溶液体积?

讨论小结:有刻度的,如烧杯、量筒、锥形瓶等。

引导:有没有更好的?

指导:我们不仅要掌握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步骤,还要研究怎样配制浓度精确的溶液。要想配制浓度精确的溶液,就要想办法减小误差,误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由于所用仪器不精密引起,另一方面是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我们在实验中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减小误差。

分析:烧杯、量筒、锥形瓶精确度怎么样?量筒能否配制溶液?什么样的仪器精确度高?

讨论结果: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有刻度的地方,口径越小精确度越高。

引导:有没有口径小、误差小、能更精确确定液体体积的仪器?

有——容量瓶。

展示:容量瓶,观察容量瓶上的标示。

展示:各种规格的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设疑: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一种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配制一种体积的溶液,如何配制80ml的溶液?本实验中应选择哪种规格的容量瓶?

设疑:容量瓶上为什么标有温度?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知识构建:容量瓶是200C下标定的容积。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吸热或放热过程,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所以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溶液应在室温下配制,热液体要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设疑: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在什么中溶解?还需什么仪器?溶解时加水多少?用什么量取?

烧杯、玻璃棒、量筒。溶解时加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四分之一。

过渡:烧杯只用来溶解溶液,而最终确定液体体积的是容量瓶,所以需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设疑:如何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讨论:①直接倾倒?②用胶头滴管转移?③用玻璃棒引流?

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演示转移溶液的操作。

注意:玻璃棒的位置(棒的下端靠在刻度线以下,棒身立于瓶口中央)。

设疑: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了?若没有,怎么办?

洗涤

引导:洗涤后液体如何处理?

转移到容量瓶中

引导:洗涤后容量瓶中液体是否恰好为100mL?

旋摇后定容。

知识构建:介绍定容方法,强调正确读数。



正确读数俯视(视线偏高)仰视(视线偏低)

演示:演示摇匀操作。

引导:定容摇匀后的溶液能否放在容量瓶中储存?

知识构建:各种仪器有各自的用途,容量瓶是配制一定体积溶液用的,有些溶液(如碱液)会腐蚀玻璃,盛放久了会影响容量瓶的容积。所以配好的溶液不应保存在容量瓶里,要把配制好的溶液分别倒入指定的容器(如试剂瓶)里。

回顾实验探究过程、总结步骤。

板书:⑴计算;⑵称量;⑶溶解;⑷冷却;⑸移液;⑹洗涤;⑺旋摇;⑻定容;⑼摇匀;⑽储液。

根据实验过程总结所用仪器。

板书:3.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完整步骤,也就是“胸有成竹”了,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你一定能准确的配制出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呢?为什么?因为所配溶液浓度是否准确,还与所配制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是否准确有关。为了不仅仅“纸上谈兵”,我们亲自动手配制100mL、0.4mol/L的NaCl溶液。

板书:实验操作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①移液时不慎洒出一些溶液,怎么办?②定容时多加了两滴水,怎么办?③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吗?对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影响吗?

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

评价学生操作。

小结: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否则会对配制结果造成影响。

课后思考并交流:

1.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不当操作?对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

2.如何用质量分数为98%、ρ=1.84g/mL的浓H2SO4配制500mL、0.2mol/L的稀H2SO4?

五、教学反思:

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既要发挥传授书本知识的功能,更要发挥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功能,本设计力求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由学生分析讨论,由学生进行实验等,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人间四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新课改的春风已吹绿了大江南北,也唤醒了沉睡于西北偏远地区刚刚步入新课程的我校,新课程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本节课在县教育局举办的“特色探究实验课”观摩交流活动中受到各位同仁和专家的好评,并荣获一等奖。该教学设计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学理科实验教学及小学科学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环节虽然耗时较长,有的小组还走了不少弯路,提出的问题也没完全解决,如误差分析等;实验操作过程也显仓促,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是值得的。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的探索中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讨论发言,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设计实验的过程比获得精确的结论更为重要,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追求学生化学素养提升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就让智慧的光芒在课堂上闪光吧。











电子邮箱:he_weiyun@126.com

































1





































献花(0)
+1
(本文系古浪四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