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杜诗详注 清 仇兆鳌04
2013-11-26 | 阅:  转:  |  分享 
  
杜甫全集卷之二





饮中八仙歌



【黄鹤注】蔡兴宗《年谱》云天宝五载,而梁权道编在天宝十三载。按史:汝阳王天宝九载已薨,贺知章天宝三载、李适之天宝五载、苏晋开元二十二年,并已殁。此诗当是天宝间追忆旧事而赋之,未详何年。【钱笺】《新书》云: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此因杜诗附会耳。且既云天宝初供奉,又云与苏晋同游,何自相矛盾也?蔡梦弼曰:按范传正《李白新墓碑》:在长安时,时人以公及贺监、汝阳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为酒中八仙。公此篇无裴,岂范别有稽耶?



知章骑马似乘船①,眼花落井水底眠②。



(此极摹贺公狂态。骑马若船,言醉中自得。眼花落井,言醉后忘躯。吴人善乘舟,故以比乘马)。



①《旧唐书》:贺知章,会稽永兴人,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醉后属辞,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天宝三载,上疏请度为道士,还乡里,《越绝书》:“夫越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②【钱笺】眼花落井,如安眠于井底,乃极状其醉态。胡夏客谓落井水眠,当是贺监实事,或偶然失足所致。吴均《杂句》:“梦中难言见,终成乱眼花。”张华诗:“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抱朴子》:“余从祖仙公,每大醉,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此条伪苏注所引阮咸、王祥事,俱系妄撰,今削去。



汝阳三斗始朝天①,道逢麴车口流涎②,恨不移封向酒泉③。



(三斗朝天,醉后入朝也。见麴流涎、欲向酒泉,甚言汝阳之好酒。)



①《旧书》:让皇帝长子琎封汝阳郡王,与贺知章、褚庭海为诗酒之交。《抱朴子》:“管辂倾酒三斗,而清辩绮粲。”

②汉乐府《妇病行》:“道逢亲交。”魏文帝《与吴质书》:葡萄酿以为酒,甘于麴糵,道之已流■咽唾。■,同涎。陆机诗:“目苦浊镜口流涎。”

③《三秦记》:酒泉郡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拾遗记》:羌人姚馥嗜酒,群辈呼力渴羌,晋武帝擢为朝歌宰。辞曰:“请辞朝歌之县,长充养马为役,时赐美酒以乐余年。”帝曰:“朝歌,纣之旧都,地有酒池,使老羌不复呼渴。”对曰:“老羌渐染王化,若欢酒池之役,更为殷纣之民。”帝大悦,即迁酒泉太守。此条伪苏注所引北齐王询及汉郭弘事,亦系妄撰,师氏又造为旧史拾遗之说,并无根据。



左相日兴费万钱①,饮如长鲸吸百川②,衔杯乐圣称避贤③。



(费万钱,言其豪侈。吸百川,状其纵饮。乐圣避贤,即述适之诗中语。)



①《旧书》:李适之雅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燕赏,昼决公务。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与李林甫争权不叶。五载,罢知政事,守太子少保。与亲知欢会,赋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七月,贬宜春太守,仰药而卒。黄希曰:日费万钱,饷客之用皆出于此是也。师氏谓:唐时酒价每斗三百钱,以万钱计之,当饮三石三斗有余,误矣。据本传,但云一斗不乱耳。《晋书》:“何曾日食万钱,犹言无下箸处。”

②左思《吴都赋》:“长鲸吞航,修鲵吐浪。”木华《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兀孤游,噏波则洪踧蹜,吹潦则百川倒流。”

③刘伶《酒德颂》:“衔杯漱醪。”《魏志》: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世说》:简文曰:“请避贤路。”



宗之萧洒美少年①,举觞白眼望青天②,皎如玉树临风前③。



(宗之萧洒,丰姿超逸。白眼望天,席前傲岸之状。玉树临风,醉后摇曳之态。)



①《旧书》:崔宗之,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李白传》: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倡和。《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阮藉诗:“朝为美少年。”

②《列子》:“景公举觞自罚。”《晋书》:阮籍任情不羁,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列子》:“至人者上阚青天。”

③《甘泉赋》:“翠玉树之青葱。”《世说》: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兼葭倚玉树。



苏晋长斋绣佛前①,醉中往往爱逃禅。



(持斋而仍好饮,晋非真禅,直逃禅耳。逃禅,犹云逃墨、逃杨,是逃而出,非逃而入,《杜臆》云:醉酒而悸其教,故曰逃禅。后人以学佛者为逃禅,误矣。)



①《新唐书》:苏晋,珦之子。数岁知为文,房颖叔、王绍宗叹曰:“后来之王粲也。”举进士,先天中为中书舍人。玄宗监国,所下制命多晋及贾曾稿定。屡献说言,天子嘉允。历户、吏二部侍郎,终太子庶子。《续晋阳秋》:谢敷崇信释氏,以长斋供养为业。徐陵《双林寺碑》:“绝粒长斋。”《广弘明集》:宋刘义隆时,灵鹫寺有群燕共衔绣像委之堂内。据此则绣佛之制久矣。此条师氏谓晋得胡僧所绣弥勒佛事,亦属伪撰。



李白一斗诗百篇①,长安市上酒家眠②。天子呼来不上船③。自称臣是酒中仙④。



(斗酒百篇,言白之兴豪而才敏。吴论:当时沉香亭之召,正眠酒家,白莲池之召,扶以登舟,此两述其事。酒中仙,兼述其语。)



①《新唐书》:李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欲得白为乐章。召人,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范传正《李白新墓碑》:玄宗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翰苑中,命高将军扶以登舟。《史记·淳于髡传》:“臣饮一斗亦醉。”《墨子》:周公朝读百篇。

②《晋书》:颜延之为始安郡,与渊明二万钱,悉送酒家。

③【钱笺】被酒不能上船,故须扶掖登舟,非竟不上船也。旧注以船为衣领,不上船是披襟见帝,大谬。王浚表:“先臣一日上其船。”

④王绩《醉乡记》:“中国以为酒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①,脱帽露顶王公前②,挥毫落纸如云烟③。



(旭书为人传颂,故以草圣比之。脱帽露顶,醉时豪放之状。落纸云烟,得意疾书之兴。)



①《旧书》:吴郡张旭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功。《国史补》: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搵水墨中而书之,醒后自视,以为神异。《金壶记》:旭官右率府长史。《汉书》:朱博案上不过三杯。王愔《文章志》:后汉张芝好草书,学崔杜之法,韦仲将谓之草圣。

②《古乐府》:“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后汉·西域传》:莫不露顶肘行。李颀赠旭诗:“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③高允《征士颂》:“挥毫颂德。”宗钦《赠高允》诗:“弹毫珠零,落纸锦粲。”潘岳《杨荆州诔》:“翰动若飞,落纸如云。”高彪诗:“抗志凌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①,高谈雄辩惊四筵②。



(谈论惊筵,得于醉后,见遂之卓然特异,非沉湎于醉乡者,此诗参差多寡,句数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间错成文,极变化而仍有条理。)



①袁郊《甘泽谣》:陶岘,开元中家于昆山,自制三舟,客有前进士孟彦深、进士孟云卿、布衣焦遂,各置仆妾,共载游山水。《滑稽传》:淳于髡曰:“朋友交游,私情相语,饮不过五六斗,竟醉矣。”《汉·元帝纪》:“卓然可观。”

②庾信诗:“高谭变白马,雄辩塞飞狐。”谢瞻诗:“四筵沾芳醴。”此条师氏所引口吃之说,亦属妄撰。



蔡绦《西清诗话》:此歌眠字、天字再押,前字三押,古未见其体。叔父叔度云: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押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也。唐汝询曰:柏梁诗,人各说一句,八仙歌,人各记一章,特变其体耳,重韵何害。



王嗣奭《杜臆》曰:此系创格,前古无所因,后人不能学。描写八公,各极生平醉趣,而都带仙气。或两句,或三句、四句,如云在睛空,卷舒自如,亦诗中之仙也。



吴见思曰:此诗一人一段,或短或长,似铭似赞,合之共为一篇,分之各成一章,诚创格也。



旧刻《分类千家注》多载伪苏注,大概以杜句为主,添设首尾,假托古人,初无其事。蔡傅卿编年千家本削去,最快。前辈如邵二泉、焦弱侯,多为伪注所惑。后来《五车韵瑞》遂引作实事。张迩可《会粹》又本《韵瑞》,且于附会古人处妄添某史,可谓巧于缘饰矣。近日吴门所刻《庾开府文集》亦误引伪注,沿讹不觉,亟当正之。此篇所引伪苏注数条,概从芟却,不使惑人。



《容斋随笔》曰:此诗乐圣避贤,乃引李适之诗语。别本误以“避贤”为“世贤”,绝无意义。“世”字又犯太宗御讳。《秦州雨晴》诗云:“天永秋云薄,从西万里风。”谓秋天辽永,风从万里而来,可谓广大。而集中作“天水”,此乃秦州郡名。若用入此篇,其思致浅矣。《和李表丈早春作》云:“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正答其意,而集中作来时,殊失所谓和篇本旨。





高都护骢马行



按:高仙芝平少勃律,在天宝六载。是年,大食诸部七十二国皆降附。八载,入朝,诗云“飘飘远自流沙至”,又云“长安健儿不敢骑”,正其时也。九载,仙芝讨石国,俘其王以献,则知次年又往边疆矣。此诗当是天宝八载所作。黄云七载,梁云十一载,皆非。《汉书·郑吉传》:吉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注:并护南北二道,故谓之都。



安西都护胡青骢①,声价歘然来向东②。此马临阵久无敌③,与人一心成大功④。



(此言骢马在边,而有功行阵。)



①《旧唐书》:贞观十七年,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显庆三年,移治龟兹国城。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都护府隶焉。《隋书》:西域吐谷浑有青海,中有小山,至冬冰合,尝得波斯马放入海,因生骢马,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骢马。胡青骢,犹《淮南子》所云胡骏马。古诗:“踯躅青骢马。”《广韵》:“骢,马青白色。”

②《赭白马赋》:“声价隆振。”又:“歘耸擢以惊。”注:“歘,忽也。”汉《天马歌》:“天马来,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③戴暠诗:“刀环临阵鸣。”《史记》:项王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向无敌。”

④《国语》:“戮力一心。”《大戴礼》:“均马力,齐马心。”应德琏《悯骥赋》:“展心力于知己兮。”《史记》: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①,飘飘远自流沙至②。雄姿未受伏枥恩③,猛气犹思战场利④。



(此言骢马在厩,而不忘战伐。)



①《赭白马赋》:“愿终惠养,荫本枝兮。”

②曹植诗:“飘飘随长风。”《元和郡县志》:居延泽,在张掖县东北一千六百里,即古流沙。《天马歌》:“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

③《赭白马赋》:“弭雄姿以奉引。”《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注:“伏枥,谓伏槽枥而秣之。”

④《西征赋》:“何猛气之咆勃。”《战国策》:张仪曰:“魏之地势,固战场也。”



婉促蹄高如踣铁①,交河几蹴曾冰裂②。五花散作云满身③,万里方音汗流血④。



(此言其形相、精力之出群。上云流沙,此云交河,正见来自远地也。)



①《南都赋》:“马踠余足。”《相马经》:“马踠欲促,促则健,蹄欲高,高耐险峻。”《齐民要术》:“马踠欲促而大,其间才容靽,蹄欲得厚二三寸,硬如石。”踣,踏也。【邵注】“踣铁,言马蹄之坚。”

②《元和郡县志》:贞观四年,于汉车师前王地置交河县,取界内交河为名。交河源出县北天山,分流城下。《一统志》:今为西番火州地。【王洙注】唐安西去交河七十里。顾野王诗:“交河冰未坚。”赵曰:东方朔《神异记》曰:北方有层冰万里,厚百丈。诗言交河有层积之冰,马几度蹴踏之而破裂也。旧引颜赋“经玄蹄而雹散,历素皮而冰裂”,非是。盖赋谓骑射耳。玄蹄、素皮,皆射帖名,而雹散、冰裂,皆射帖声,与马踏冰裂之义无涉。

③《名画录》:开元内厩,有飞黄、照夜、浮云、五花之乘。丹元子《步天歌》:“五个花文王良星。”《李白集注》:“五花,马毛色也。”又郭若虚云:五花者,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白乐天诗“马鬣剪三花”,此另一说。

④《天马歌》:“经万里兮归有德。”《汉书》:李广利获汗血马来。注: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小孔中出,如血。赵曰:“汗血之姿,非万里无以见。”



长安壮儿不敢骑①,走过掣电倾城知②。青丝络头为君老③,何由却出横门道④。



(末用感慨作结,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郑氏曰:长安,古雍州地,汉始都此。

②崔豹《古今注》:“秦始皇有七马,一曰追电。”《隋书》:“长孙晟为总管,突厥畏之,见其赤马称为闪电。”赵注:“此言马行如电,举国皆知耳。”旧引傅玄诗“童女掣电策,童男挽雷车”,非其义。孙楚诗:“倾城远追送”。注:“倾,犹尽也。”

③古乐府:“青丝缠马尾,黄金络马头。”

④《汉·西域传》:“百官送至横门外”。《三辅黄图》:“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其外有桥,曰横桥。”程大昌《雍录》:“自横门渡渭而西,即是趋西域之路。”【远注】出横门道,言欲驰驱于战场。



张綖曰:凡诗人题咏,必胸次高超,下笔方能卓绝。此诗“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如此状物,不唯格韵特高,亦见少陵人品。若曹唐《病马》诗:“一朝千里心犹在,曾敢潜忘秣饲恩。”乃乞儿语也。



王嗣奭曰:“与人一心成大功”,此盛赞马德,即所谓“其堪托死生”也。下文猛气思战场,万里看流血,壮儿不敢骑,却出横门道,节节俱蒙此意,写得雄骏绝伦,“语不惊人死不休”,洵足空前绝后矣。



胡应麟曰:七言古诗,概曰歌行。余漫考之,歌之名义,由来远矣。《南风》、《击壤》兴于三代之前,《易水》、《越人》作于七雄之世,而篇什之盛,无如《骚》之《九歌》,皆七古所始也。汉则《安世》、《房中》、《郊祀》、《鼓吹》,咸系歌名,并登乐府。或四言,上规风雅,或杂调,下仿《离骚》,名义虽同,体裁则异。孝武以还,乐府大演,《陇西》、《豫章》、《长安》、《京洛》、《东西门行》等,不可胜数,而行之名,于是著焉。较之歌曲,名虽小异,体实大同。至长、短、燕、鞠诸篇,合而一之,不复分别,又总而目之曰相和等歌。则知歌者,曲调之总名,原于上古。行者,歌中之一体,创自汉人,明矣。又曰:今人例以七言长短句为歌行,汉魏殊不尔也。诸歌行,有三言者,《郊祀歌》、《董逃行》之类;四言者,《安世歌》、《善哉行》之类;五言者,《长歌行》之类;六言者,《上留田》、《妾薄命》之类。纯用七字而无杂言,全取平声而无仄韵,则《柏梁》始之,《燕歌》、《白纻》皆此体。自唐人以七言长短为歌行,余皆别类乐府矣。又曰:歌行,兆自《大风》、《垓下》,《四愁》、《燕歌》而后,六代寥寥,至唐大畅。王、杨四子,婉转流丽,李、杜二家,逸宕纵横。又曰: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电,凄风急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又曰:李、杜歌行,扩汉、魏而大之,而古质不及。卢、骆歌行衍齐梁而畅之,而富丽有余。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鹤注】天宝二年三月壬子,亲祀玄元庙,改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东京庙为太微宫,天下为紫微宫。据旧史改庙为宫,已在二年,题曰玄元皇帝庙,仍旧称也。五圣联龙衮,是天宝八载闰六月事,题云《冬日》,当是其冬作。盖天宝九载,公归长安,进《三大礼赋》,不在洛阳矣。【朱注】此诗所咏,即太微宫也。作于加谥五圣之后,当在八载之冬。封演《见闻记》:高祖武德三年,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呼谓曰:“为吾语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无贼,天下太平。”高祖即遣使致祭,立庙其地。《唐书》:高宗乾封元年,幸毫州,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九年,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天宝元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书:玄元皇帝降于丹风门之通衙,告锡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就函谷关尹喜台西,发得之,乃置玄元庙于大宁坊,东都于积善坊临淄旧邸,亲享新庙。



配极玄都閟①,凭高禁篽长②。守桃严具礼③,掌节镇非常④。碧瓦初寒外⑤,金茎一气旁⑥。山河扶绣户⑦,日月近雕梁⑧。



(首段,记庙制之尊严。赵曰:庙在洛城北,故云配极。洙曰:庙在北邙山,故云凭高。赵曰:尊老君为圣祖,故谓守祧。符验以备非常,故得掌节。碧瓦外覆,寒气先侵矣。金茎旁列,一气上通矣。山河拱户,形其雄壮。日月近梁,状其高华。)

①《史记》:始皇为极庙,象天极。《索隐》曰:“为宫庙象天极,故曰极庙。”李峤诗:“配极光辉远”。康骈《剧谈录》:东都北邙山,有玄元观,南有老君庙,台展高敞,下瞰伊洛。《道藏》:道君处大玄都,坐高盖天。《云笈七签·三洞经》:玄都上有九曲峻赠凤台琼房玉室,处于九天之上,玉京之阳。张正见诗:“玄都府内驾青牛。”《诗》:“閟宫有洫。”注:“閟,深闭也。”

②王僧孺诗:“凭高且一望。”《羽猎赋》:“禁御所营。”《汉纪注》:“篽者,禁苑之遮卫也。”《后汉纪注》:“折竹以绳悬连之,使人不得往来。”今作籞。

③《周礼》:“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注:“迁主所藏曰祧”。《唐书》:老君庙置令丞各一员。《史记》:萧何曰:“王若欲拜大将,具礼乃可。”此借用字。

④《周礼》:掌节,掌守邦节而辩其用。注:“节,犹信也,行者所执之信。”《史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亦借用字。

⑤刘陶駼诗:“缥碧以为瓦”。碧瓦,琉璃瓦也。谢灵运《燕歌行》:“孟冬初寒节气成”。

⑥《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注:“金茎,铜柱也。”《郊祀志》:“汉武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朱注】《曹子建集》:明帝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于芳林园,茎长十二丈,大十围,使植作颂铭,则洛城金茎固有之矣。《庄子》:“通天下一气耳。”《西征赋》:“化一气而甄三才。”

⑦陈后主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舞影赋》:“耀金波兮绣户。”

⑧檀约《阳春歌》:“白日映雕梁。”



仙李蟠根大①,猗兰奕叶光②。世家遗旧史③,道德付今王④。



(此推言庙祀之由。唐奉老君为圣祖,故言很大而叶盛。《史记》不载于世家,故云“遗旧史”。明皇尝注《道德经》,故云“付今王”。)



①《申仙传》: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老子内传》: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其母见日精下落如流星,飞入口中,因有娠。七十二岁,于陈涡水李树下,剖左掖而生。《述异记》:中山有缥李大如拳者,呼为仙李。又云:濑乡老子祠有红缥李,一李二色。唐太宗《探得李》诗云:“盘根植瀛诸,交于倚天舒。”庾信《老子庙》诗:“盘根占树底。”

②《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于猗兰殿。先是景帝坐崇芳阁,见赤气如林,来蔽户牖,乃改阁为椅兰殿。【钱笺】以”倚兰”对“仙李”,亦以汉武比玄宗也。曹植《王仲宣诔》:“伊昔显考,奕叶佐时。”注:“奕,不绝之称。”

③《唐会要》:开元二十三年,敕升老子、庄子为列传首,居伯夷之上。《西京赋》:“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

④《史记》: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封演《闻见记》:开无二十一年,明皇亲注《道德经》,令学者习之。《书》:“今王嗣有令绪。”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①。森罗移地轴②。妙绝动宫墙②。五圣联龙衮④,千官列雁行⑤。冕旒俱秀发⑥,旌筛尽飞扬⑦。



(此记绘画之精工。移地轴,言山水逼真。动宫墙,言殿宇生色。冕旒承龙衮,从衣及冠也。旌筛承千官,由扈从及仪仗也。)



①原注:庙有吴道子画《五圣图》。朱景玄《名画录》:吴道玄,字道子,东京阳翟人。明皇知其名,召入内供奉。吴生凡画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历代名画录》:吴道子学书不成。因工画。张怀瓘每云:“吴生之画,下笔有神,是张僧繇后身。”官至宁王友。孔融《与曹操书》:“今之年,喜谤前辈。《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曹植诗:“常得擅此场”。黄山谷云:“能干前辈中檀场,不独争长时辈也。”

②《肇论》:“万象森罗。”《海赋》:“地轴挺拔而争回”。《春秋元命苞》:“地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

③《续晋阳秋》:顾恺之尤好丹青,妙绝于时。应琚诗:“侈靡在宫墙。”

④《通鉴》:天宝八载六月,上以符瑞相继,皆祖宗休烈,上高祖谥曰神尧大圣皇帝,太宗谥曰文武大圣皇帝,高宗溢曰天皇大圣皇帝,中宗谥曰孝和大圣皇帝,睿宗谥曰玄贞大圣皇帝。康骈《剧谈录》:玄元观壁上有吴道子画五圣真容及《老子化胡经》事,丹青绝妙,古今无比。《淮南子》:“此五圣者,天下之盛王。”《礼器》:“天子龙衮”。

⑤《荀子》:“天子千官”。《记》:“兄之齿雁行”。

⑥又:“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沈佺期诗:“朝光映冕旒”。《蜀都赋》:“王褒..晔而秀发”。

⑦孔德璋诗:“风交旌旆扬。”汉高帝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翠柏深留景①,红梨迥得霜②。风筝吹玉柱③,露井冻银床④。



(此兼叙冬日之景。柏耐寒而色留,梨得霜而叶落,吹玉柱,风冽檐前。冻银床,冰凝井干也。)



①《水经注》:“翠柏荫峰。”谢朓《松赋》:“怀风音而送声,当月路而留景。”

②庾肩吾诗:“梨红大谷晚。”

③【郭知达注】风筝,谓挂筝于风际,风至则鸣也。杨慎《丹铅录》: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叶宫商。或曰风筝,檐铃也,俗谓呼风马儿。【朱注】唐人有风筝诗,前说是。李白诗:“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柳恽诗:“秋风吹玉柱。”袁淑《正情赋》:“陈王柱之呜筝。”

④赵曰:露井,露地之井。古乐府:“桃生露井上。”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绥汲寒浆。”庾肩吾诗:“银床落井桐。”【朱注】旧以银床为井栏。《名义考》:“银床乃辘轮架,非井栏也。”



身退卑周室①,经传拱汉皇②。谷神如不死③,养拙更何乡④。



(末乃追论老子,以见渎祀之不经。身退二句,言人往而道存。谷神二句,言神藏而迹隐。结含讽意。此章起首、中间各八句,前后三段各四句。)



①《老子道德经》:“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列仙传》:老子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积八百余年,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而去,入大秦。《孔丛子》:“今周室卑微。”

②《高士传》:“经传世国。”《老氏圣纪图》:河上公授汉文帝道德二经旨奥,帝斋戒受之。《神仙传》:汉孝景读《老子经》,有所不解,以问河上公,公乃授素书二卷。拱汉皇,谓端拱,而受此书。

③《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按:谷神,谓身中空窍处有元神也,即丹田之说。故庾信诗云:“虚无养谷神。”旧解谷为养,则谷神上不当更加养字矣。

④潘岳《闲居赋》:“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庄子》:“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钱谦益《笺》曰:唐自追祖老子,见像降符,告者不一。玄宗骂信而崇事之,公作此诗以讽谏也。配极四句,言玄元庙用宗庙之礼,为诬其祖也。碧瓦四句,言宫殿壮丽逾制,为非礼也。仙李蟠根、猗兰奕叶,言神尧以下,圣子神孙,仙源积庆,何取乎玄元而追之为祖乎?“世家遗旧史”,言太史公已不列世家,其在唐世,何谱牒之可据耶?“道德付今王”,言明皇虽尊信其教,然未能深知道德之意。皆微词也。画手八句,言画图近于儿戏。翠柏四句,叙冬日庙中景象。末四句,总括一篇大旨。老子见周德之衰,则引身去之,今安肯非时而出耶?且言汉文恭俭醇厚,深得五千言之旨,故经传致垂拱之治,今之崇尚,则异是矣,亦申明“道德付今王”之意也。老子之学,归本于谷神不死,为天地根,假令长生驻世,亦当藏名养拙于无何有之乡,岂其凭人降形,炫耀光景,以博后人之崇奉乎?此诗虽极意讽谏,而铺张盛丽,语意浑然,所谓“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也。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陈无已先生语余曰:“今人爱少陵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以仿像之,非善学者。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予曰:“如何等是?”曰:“《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叙述功德,反覆伸意,事核而理长。《阆中歌》,辞致峭丽,语脉新奇,句清而体好。兹非立格之妙乎?《江汉》诗言,乾坤之大,腐儒无所寄其身。《缚鸡行》言鸡虫得失,不如两忘而寓于道。兹非命意之深乎?《赠希鲁》云“轻身一鸟过”,力在一过字。《徐步》诗云:“花蕊上蜂须”,力在一上字。兹非用字之精乎?学者体其格,高其意,练其字,则自然有合矣,何必规规然仿像之乎。”



汪道昆曰:唐尊老子为圣祖,故曰盘根,曰奕叶,曰挑,曰节,皆以祖庙事言。诗句清丽奇伟,势欲飞动,可与吴生画手,并绝古今。



毛先舒曰:此篇钱氏以为皆属讽刺,不知诗人忠厚为心,况于子姜耶。即如明皇失德致乱,子美于《洞房》、《宿昔》诸作,及《千秋节有感》二首,何等含蓄温和。况玄元致祭立庙,起于唐高祖,历世沿记,不始明皇,在洛城庙中,又五圣并列,臣子入谒,宜何如肃将者。且子美后来献《三大礼赋》,其《朝献太清宫》,即老子庙也。赋中竭力铺扬,若先刺后颂,则自相矛盾亦甚矣,子美必不出此也。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



此诗梁氏编在天宝十四载,是年十一月安禄山已反,而诗中并无伤乱之词,知其非此时矣。黄氏据《通鉴》“八载冬,冰合”,遂以此证“黄河十月冰。”按“诗意本谓塞外河冰,引证未台。大抵属未乱以前之诗,其年数已不可考矣。又按:开元天宝间,府兵罢,折冲停,民间挟兵器者有禁。“王者今无战”,正指其时,盖天宝六七载,时在京师作也。自此以后,边将多尚战功矣。【鹤注】武卫将军之名,起于魏许褚。《唐书》:左右武卫大将军各一员,将军各一员,掌统领宫禁警卫之法。谯周《法训》:挽歌出于田横之门人,挽柩而行,因谓之挽歌。



严警当寒夜①,前军落大星②。壮夫思敢决③,哀诏惜精灵④。王者今无战⑤,书生已勒铭⑥。封侯意疏阔⑦,编简为谁青⑧。



(首章,记初丧情事。上四,言身殁可哀。下四,言功存足述。夜落将星,见其有关气运。敢决,念生前。精灵,伤死后。无战,世际承平。勒铭,立碑墓道。意疏阔,褒封绝望。为谁青,史简足传也。《杜臆》:封侯句,无限感慨,与汉文帝惜李广不遇时者同意。)



①武卫主警卫宫禁,故云严警。《魏志》:太后令曰:“驰语大将军,得先严警。”梁武帝诗:“调梭辍寒夜。”

②诸葛武侯《与步騭书》:“仆前军在五丈原。”《晋阳秋》:“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往西南,投于诸葛亮营,俄而亮卒。”

③《扬子》:“壮夫不为。”

④《吴都赋》:“舜禹精灵,留其山河。”

⑤【卢注】是时罢府兵,停折卫,禁民间挟兵器,故云“今无战。”淮南王安书:王者之师,有征无战。”

⑥《晋书·苏峻传》:少为书生,有才学。蔡邕《张伯雅祠堂碑》:“假石勒铭。”此谓墓铭也。旧引班固作《燕然山铭》,勒石纪功,未合。

⑦《后汉·梁棘传》:大丈夫生当封侯,死当庙食。贾谊《鵩赋》:“制度疏阔。”王右军《书论》:“疏阔相间。”

⑧刘歆《责太常书》:“或脱简,或脱编。”刘孝标书:“青简尚新。”





其二



舞剑过人绝①,鸣弓射兽能②。铦锋行惬顺③,猛噬失蹻腾④。赤羽千夫膳⑤,黄河十月冰⑥。横行沙漠外⑦,神速至今称⑧。



(次章,忆生前忠勇,承上思敢决。锋利而师行皆顺,此剑之雄。中箭而猛兽失威,此弓之捷。操此绝技,率众渡河,直能横行沙漠矣。《杜臆》:行惬顺,谓所向如意。失蹻腾,谓应弦倒兽。赤羽旗下,干夫会膳,言孤军深入,塞外黄河,十月冰冻,见不避苦寒,此正形容其横行神速。)



①《汉书》:“项庄请以剑舞。”《前汉·晁错传》:皇太子材智高奇,驭射伎艺,过人绝远。

②阴铿诗:“战士夜呜弓。”

③《西京赋》:“胸突铦锋。”

④《西部赋》:“掎僄狡“扼猛噬。”梦弼云:猛噬,猛虎之啮噬者。卢注谓即饮羽意,犹曹景宗云“放箭如饿鴟叫泽中”,此欲配合话锋耳,失之纤巧。蹻腾,壮跃之貌。

⑤《家语》:子路曰:“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注:羽,旗也。按:刘会孟以赤羽为塞雁,不知十月时雁已南翔矣。钱谦益以赤羽为箭羽,岂军行绝漠,能射禽充食乎。千夫,指军士。《牧誓》:“千夫长,百夫长。”

⑥虞世南诗:“冰壮黄河绝。”按:《钱笺》引《左传》:“公徒释甲,执冰而饮。”注云:“冰,椟丸盖也。”此说晦曲。

⑦《前汉·樊哙传》:“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⑧《晋书》:张宾谓石勒曰:“用兵贵神速,勿后时也。”



后人崇尚杜诗,于炼字、炼句、炼格莫不取法焉。如杜:“铦锋行惬顺,猛噬失睛腾。”上二字用《汉书》作对。王介甫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借用《汉书》字,而语尤工巧。杜:“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将地里年数作对。柳子厚云:“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苏子瞻云:“故山西望三千里,往事回思十二年。”亦本杜句,但杜以两语领全诗,柳、苏只中间叙述耳。杜《郑驸马宅宴》诗,上尾用薄、麓、谷,乃同韵字。唐末章碣诗:“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雪岸,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七律中,隔句用韵,并为奇格。但杜出之无心,而章却摹仿有意也。





其三



哀挽青门去①,新阡绛水遥②。路人纷雨泣③,天意飒风飙④。部曲精仍锐⑤,匈奴气不骄。无由睹雄略⑥,大树日萧萧⑦。



(三章,想死后余威,承上惜精灵。上四,言归榇堪伤。下四,言边功犹在。)



①哀挽,挽丧车而哀愉也。《三辅黄图》: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其青色,因名青城门。

②崔融诗:“京兆新阡辟,扶阳甲第开。”《原涉传》:京兆尹曹氏葬茂陵,谓京兆阡。涉慕之,起父冢,表曰原氏阡。阡,墓表也。《水经注》:绛水,出绛山西北,流注于浍。应劭曰:绛水,出绛县西南。【邵注】绛州去长安六百里。

③阮瑀诗:“悲声感路人。”赵曰:诸葛亮亡,人皆野哭。曹植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颐。”

④尚德缓刑书,以应天意。庾仲初《吊贾谊文》:“飙风独丧。”《尔雅》:“风从下上曰飘。”

⑤《光武纪注》:大将军营有五部、三校尉,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晋书·刘牢之传》:领精锐为前锋。精仍锐,精力仍然勇锐也。

⑥《通鉴》:燕梁琛谓苻坚曰:“吴王垂雄略冠世,折冲御侮。”

⑦大树,暗用冯异事,见首卷。



此诗次章云“横行沙漠外”,将军盖能立功边外者。首章则云“封侯意疏阔”,末章又云“大树日萧萧”,是能有功而不伐者,异于边将之邀功生事矣。公特表而出之,以致深惜焉。



张希良曰:诗题不纪姓名,按唐乔潭《裴将军舞剑赋序》:“后元年秋九月,羽林裴公献戎捷于京师,上御花萼楼,大置酒。酒酣,诏将军舞剑,为天下壮观。”赋云:“将军以幽燕劲卒,耀武穷发。俘海夷,虏山羯,振旅阗阗,献功魏阙。”后元年,当是明皇之天宝初载,花萼楼亦其明验,少陵诗中“横行沙漠外”,“匈奴气不骄”等语合。将军,意即裴羽林也。裴名旻,善射,一日斃十一虎,见《唐书·李白传》、《太平广记》虎部。又与诗之“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者合,存以俟考。王维亦有《赠裴将军》诗云:“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琱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檎黠卤,始知天上右将军。”亦与舞剑鸣弓合。又,唐之裴氏,多籍山西,篇中“新阡绛水遥”似亦指裴旻。但《唐书·宰相表》裴晏官金吾将军,与武卫将军不合,未知是否也?





赠翰林张四学士蝈



【鹤注】天宝十三载,垍贬卢溪郡司马,旋召还,迁太常卿。题云赠翰林张学士,则在夫贬司马前。诗云“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意是天宝九载自河南归时作。是时未献赋,故诗不及之。梁权道编在十四载,非。《旧唐书·张说传》:二子均、垍,皆能文。《唐会要》:玄宗始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别旨制诏书敕,犹或分在集贤。开元二十六年,始以翰林供奉改称学士,别建学士院,俾专内命。太常少卿张垍、起居舍人刘光谦等,首居之,而集贤所掌,由是罢息。



翰林逼华盖①,鲸力破沧溟②。天上张公子③,宫中汉客星④。



(首叙翰林张增。逼华盖,其位高。破沧溟,其势大。宰相之子,故云公子。垍,尚公主,故比客星。)



①《唐会要》:翰林院在银台门内,麟德殿西厢重廊之后,学士院在翰林院之南,别户东向。《晋·天文志》:“大帝上九星曰华盖,所以蔽覆大帝之座也,盖下九星曰杠,盖之柄也。”《蔡邕传》:“拥华盖而奉皇极。”洙曰:逼,言密迩帝座。

②《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兀孤游。”《吴都赋》:“徽鲸背中于群犗。”注:“徽鲸,鱼之有力者。赵曰:破,如宗患所云“乘风破浪”之破。谢朓笺:“沧俱未运,波臣自荡。”

③《汉书》:成帝时童谣曰:“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帝每微行出,常与张放俱,称富平侯家,故曰张公子。

④《蜀志》:《出师表》:宫中府中,皆为一体。《后汉书》:光武与严光共卧,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宗懔《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一女织,一丈夭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骞而还。庾肩吾《江州》诗“汉使俱为客,星槎共逐流”,虞茂《赋昆明池织女石》诗“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徐陵诗“张星旧在天河上,山来张姓本连天”,俱用此事。【张远注】此乃切张姓而用,旧引严光,与此不切。今按:公《赠太常卿张垍》诗“能事闻重译,嘉谟及远黎”,盖尝奉使于外,故有“宫中汉客星”句耳。《旧唐书》:垍尚宁亲公主,玄宗特加恩宠,许于禁中置内宅,侍为文章。



赋诗拾翠殿①,佐酒望云亭②。紫浩仍兼绾③,黄麻似六经④。内颁金带赤⑤,恩与荔枝青⑥。



(次叙才华宠遇。赋诗二句,居禁地也。紫浩二句,优文翰也。内分二句,多恩眷也。)



①魏文帝诗:“赋诗以写怀。”《两京新记》:大福殿,在麟德殿北。拾翠殿,在大福殿东南。

②《汉·高帝本纪》:上置酒沛宫,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应劭曰:“助行酒。”《长安志》:大福殿、拾翠殿、西内延嘉殿西北有景福台,台西有望云亭。

③【王沫注】紫浩,谓以紫泥封浩。黄麻,谓写浩词于黄麻纸上,《陇右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紫而粘,用贡封玺书,故诏诰有紫泥之美。《西京杂记》:汉以武都紫泥为玺室,加绿绨其上。

④《唐会要》:中书以黄、白二麻为纶命重、轻之辩。开元三年十月,始用黄麻纸写诏。上元三年二月,制敕并用黄麻纸。李肇《翰林志》:故事,中书舍人专掌诏诰。开元间,始置学士,大事直出中禁,不由两省。凡制用白麻纸,诏用白藤纸,书用黄麻纸。《东都赋》:“按六经而校德。”【鹤注】制诰本集贤学士领之,今翰林学士得分掌,故云兼绾。写诰词于黄麻,训词谨严如六经。薛苍舒曰:自别置学士院以专掌内命,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人院一岁,则迁知制诰班矣。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

⑤《唐书》绯为四品服,浅绯为五品服,并金带,但■数别。

⑥【朱注】《唐书》:贵妃嗜生荔枝,明皇置驿传送。垍尚主,宅在禁中,得与此赐,所谓“恩与荔枝青”也。《海录碎事》载,戎州出绿荔枝,肉熟而皮犹绿。曾子固《荔枝状》云:江家绿,出福州。又色红而有青斑者,名虎皮,亦出福州。荔枝青殆即此类乎。旧注引《杨文公谈苑》“荔枝金带”乃是宋制,且与上句复出。李肇《国史补》:张均兄弟俱在翰林,垍以尚主,独赐珍玩,以夸于均。均曰:“此乃妇翁与女婿,固非天子赐学士也。”



无复随高凤①,空余位聚萤②。此生任春草③,垂老独漂萍④。傥忆山阳会⑤,悲歌在一听⑥。



(末乃自叙,结出赠诗意。不能随凤高鶱,依然聚萤励志耳。春草,叹卑微。漂萍,伤流落。山阳会,望其念旧。听悲歌,讽其汲引。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六句。)



①《诗》:“凤凰鸣矣,于彼高冈。”颜延之《秋胡》诗:“椅梧倾高凤。”

②《晋书》: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以练囊盛数十萤火,照书读。《颜氏家训》:“古人勤学,照雪聚萤。”

③梁元帝诗:“既看春草歇。”

④蔡邕《房桢碑》:“享年垂老。”鲍令晖诗:“流漂萍无根。”

⑤《魏氏春秋》:嵇康寓居河内山阳,与王戎、向秀同游。秀后经康山阳旧居,作《思旧赋》。

⑥《史记·项羽纪》:“悲歌慷慨。”《韩非子》:“一听而公会。”





乐游园歌



《英华》题作《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歌》。张蜒曰:天宝十载,公献赋,诏试集贤院,为宰相所忌,得参列选序,详诗中“圣朝已知贱士丑”,似当在此岁作。【鹤注】唐以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为三令节。德宗时,李泌请废正月晦日,以二月朔为中和节。《汉书》: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注:《三辅黄图》云:在杜陵西北。《长安志》:乐游苑,在京兆万年县南八里,亦曰乐游原。洙曰:《西京记》:乐游园,汉宣帝所立。唐长安中,太平公主于原上置亭游赏。其地四望宽敞,每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戏就此祓禊登高,幄幕云布,车马填塞,虹彩映日,馨香满路,朝士词人赋诗,翌日传于京师。



乐游古园崒森爽①,烟绵碧草萋萋长②。公子华筵势最高③,秦川对酒平如掌④。



(首从宴园叙起。木森、草碧,言近景。秦川如掌,言远景。惟地势高,故一望皆见。)



①崒,山危峻貌,《子虚赋》:“隆崇嵂崒。”森爽,森疏而爽豁也。

②鲍照诗:“岫远云烟绵,谷屈泉靡迄。”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楚辞》:“芳草生兮萋萋。”

③公子,指杨长史。《楚辞》:“思公子兮不敢言。”

④《三秦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一名樊川。周王褒诗:“遥遥秦川水。”曹孟德诗:“对酒当歌。”《长安志》:乐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如掌。沈佺期诗:“秦地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①,更调鞍马狂欢赏②。青春波浪芙蓉园③,白日雷霆夹城仗④。阊阖晴开詄荡荡⑤,曲江翠幕排银榜⑥。拂水低回舞袖翻⑦,缘云清切歌声上⑧。



(次记园中景事。酌瓢之后,调马而行,得以尽览诸胜。芙蓉苑、夹城道、曲江池,此明皇游幸之处。仗过门开,翠幕银榜,舞袖歌声,皆园前所闻见者。)



①《杜臆》:《西京杂记》载:上林苑有长生木,盖以木为瓢也。晋稽含有《长生木赋》。《邺中记》:金华殿后,种双长生树,八九月乃生花,花白,子黑,大如橡子,世人谓之长生树。《世说》:王怀祖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②《抱朴子》:马不调造父,不能超千里之迹。谢灵运歌行:“欢赏兮岁易沦。”

③曹植诗:“白日曜青春。”张礼《游城南记》:芙蓉园,在曲江西南,与杏园皆秦宜春下苑地。园内有池,谓之芙蓉池,唐之南苑也。《两京新记》:开元二十年,筑夹城入芙蓉园,自大明宫夹亘罗城复道,经通化门观,以达兴庆宫,次经春明、延喜门,至曲江芙蓉园。

④《易》:“鼓之以雷霆。”

⑤《楚辞》:“倚阊阖而望予。”《汉·礼乐志》:“天门开,款荡荡。”《汉书注》:“詄,读如迭。又旧注:“詄,缓也。”于义不切。如淳云:“詄荡荡,天体清坚之状。”亦于詄字无涉。一本作泆,犹云荡泆也。

⑥潘岳《籍田赋》:“翠幕默以云布。”《北史》:姚妄张翠幕绣帘,挂金篆银榜。张正见诗:“银榜映仙宫。”

⑦潘尼诗:“仓卒低回。”张正见诗:“舞袖飘金谷,歌声绕凤台。”

⑧《鲁灵光殿赋》:“缘云上征。”《飞燕外传》:音词舒闲清切。《西京杂记》:高帝令戚夫人作《出塞》《望归》之曲,后宫齐唱,声入云霄。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辞不辞①。圣朝亦知贱士丑②,一物但荷皇天慈③。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④



(未乃借酒遣怀。上四叹年衰,下四慨不遇也。朝已见弃,而天犹见怜,假以一饮之缘,其无聊亦甚矣。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八句。)



①《列子》:景公举杯自罚。陈后主诗:“杯深犹恨稀。”

②后汉冯衍《说邓禹书》:“圣朝享尧舜之荣。”扬子曰:“秦之士也贱。”陆机云:“玄冕无丑士。”

③一物,指酒,犹陶公云杯中物。江淹诗:“一物之微,有足悲者。”《楚辞》:“皇天无私阿兮。”

④庾信诗:“苍茫落余晖。”朱异诗:“值塞野之苍茫。”赵注以苍茫为荒寂貌。《杜臆》谓苍茫咏诗,乃勃然得意处,引公诗“苍茫兴有神”为证。今按:上文语涉悲凉,末作发兴语,方见后劲。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鹤注】梁氏编在天宝十三载,不知何据,应在禄山陷京师之前,十载奏赋之后。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作。”《两京新记》:京城东第一街进昌坊慈恩寺,隋无漏寺故地。西院浮屠六级,高三百尺,永徽三年,沙门玄奘所立。《长安志》:慈恩寺在万年县东南八里。



高标跨苍穹①,烈风无时休②。自非旷士怀③,登兹翻百优④。



(首言塔不易登,领起全意。塔高,故凌风。百忧,悯世乱也。)



①《蜀都赋》:“阳鸟回翼乎高标。”《尔雅》:“穹苍苍,天也。”郭璞曰:“天形穹窿,其色苍苍。”丹元子《涉天歌》:“昭昭列象布苍穹。”

②古乐府:“暮秋烈风起。”

③鲍照诗:“安知旷士怀。”

④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此云翻百忧,盖翻其语也。《诗》:“逢此百忧。”



方知象教力①,足可追冥搜②。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多③。



(此叙登塔之事。象教,建培者。冥搜,登塔者。穿窟出穴,所谓有冥搜也。【卢注】“磴道屈曲,如穿龙蛇之窟。历尽盘错,始出枝撑之幽。)



①王.《头陀寺碑》:“正法既没,象教凌夷。”注:“象教,言为形象以教人也。”

②孙绰《天台山赋序》:“夫非远寄冥搜,何肯遥想而存之。”谓此塔真可追攀而冥搜也。

③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枝撑权丫而斜据。”注:“枝撑,交木也。”黄山谷曰:塔下数级皆枝撑洞黑,出上级乃明。



七星在北户①。河汉声西流②。羲和鞭白日③,少吴行清秋④。秦山忽破碎⑤,泾渭不可求⑥。俯视但一气⑦,焉能辨皇州⑧。



(此记登塔之景。上四,仰观于天,见象纬之逼近。下四,俯视于地,见山川之微渺。总是极摹其高。星河夜景,西流,秋候之象。羲和昼景,鞭日,秋光短促也。忽破碎,谓大小错杂。不可求,谓清浊难分。皇州莫辨,薄暮阴翳矣。)



①《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春秋运斗枢》:斗,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瑶光。《吴都赋》:“开北户以向日。”

②古诗:“河汉清且浅。”《广雅》:“天河谓之天汉,亦曰河汉。”魏文帝诗:“天汉回西流。”

③《楚辞》:“吾令羲和弭节。”王逸注:“羲和,日驭也。”又:“白日昭只。”

④《月令》:“盂秋之月,其帝少吴。”潘尼诗:“朱明送夏,少吴迎秋。”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

⑤【朱注】秦山,指终南诸山。《广舆记》:蓝田有秦岭,乃南山之脊。若陇西秦山,与此相去甚远。贾谊《旱云赋》:“正云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

⑥《诗》:“泾以渭浊。”鲍照诗:“泾渭不可杂。”【鹤注】泾渭乃关西大川,韦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门,置漕于西市。

⑦魏文帝诗:“俯视清水波。”《西征赋》:“化一气而甄三才。”

⑧鲍照诗:”表里望皇州。”皇州,帝都也。



回首叫虞舜①,苍梧云正愁②。惜哉瑶他饮,日晏昆仑丘③。黄鹤去不息,哀鸣何所投④。君看随阳雁⑤,各有稻粱谋。



(末乃登塔有感,所谓百忧也。回首二句,思古,以虞舜苍梧比太宗昭陵也。惜哉二句,伤今,以王母瑶池比太真温泉也。【朱注】末以黄鸽哀呜自比,而叹谋生之不若阳雁,此盖优乱之词。此章前二段各四句,后二段各八句。)



①王粲诗:“回首望长安。”《杜诗博议》: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故以虞舜方之。【朱注】《西京新记》载,兹恩寺浮屠前阶,立太宗《三藏圣教序》碑。回首叫舜,寓意在大宗。旧谓泛思古圣君者,非也。

②《记》:“舜葬于苍梧之野。”《山海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中有九疑山,舜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文选注》:《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太梁。”谢眺诗:“云去苍梧野。”江总诗:“云愁数处黑。”

③程嘉燧曰:明皇游宴骊山,皆贵妃从幸,故以日晏昆仑讽之。魏文帝诗:“惜哉时不遇。”《列子》:穆王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乃观日之所入,日行万里。鲍照诗:“夕饮乎瑶池。”《史记·张汤传》:“日晏,天子忘食。”

④《韩诗外传》:田饶谓鲁哀公曰:“夫黄鹊一举千里,止君园池,啄君稻粱,君犹贵之,以其从来远也。故臣将去君,黄鹊举矣。”晋《黄鸽曲》:“黄鹄参天飞,半道还哀鸣。”沈约诗:“惊麏去不息。”

⑤《禹贡》:“阳鸟攸居。”注:“随阳之鸟,鸿雁之属。”



三山老人胡氏曰:此诗讥切天宝时事也。秦山忽破碎,喻人君失道也。泾渭不可求,言清浊不分也。焉能辨皇州,伤天下无纲纪文章,而上都亦然也。虞舜苍梧,思古圣君而不可得也。瑶池日晏,谓明皇方耽于淫乐而未已也。贤人君子,多去朝廷,故以黄鹄哀鸣比之。小人贪禄恋位,故以阳雁稻粱刺之。钱谦益曰:高标烈风,登兹百忧,岌岌乎有漂摇析崩之惧,正起兴也。焉能辨皇州,恐长安不可知,所以回首而叫虞舜。苍梧云正愁,犹太白云“长安不见使人愁”也。唐人多以王母喻贵妃。瑶池日晏,言天下将乱,而宴乐不可以为常也。



同时诸公登塔,各有题咏。薛据诗已失传;岑、储两作,风秀熨贴,不愧名家;高达夫出之简净,品格亦自清坚。少陵则格法严整,气象峥嵘,音节悲壮,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今古之识,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真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矣。三家结语,未免拘束,致鲜后劲。杜于末幅,另开眼界,独辟思议,力量百倍于人。



岑参诗云:“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松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储光羲诗云,“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闻,登之秋清时。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虚形宾大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宫室低逦迆,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几了义归。崱■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高适诗云:“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言是羽翼生,回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鹤云】梁氏编在上元二年成都作,盖以“成”为“成都”,“华”为“华阳。”《唐志》:成都、华阳两县为附郭,乃次赤。按:诗云长安苦寒,又言南山之豆,东门之瓜,皆长安京兆事。其云“故旧礼数绝”,又云“弃掷与时异”,当是天宝十年,召试后,送隶有司参选时作。成华当作咸华,盖咸阳、华原二县也。



赤县官曹拥才杰①,软裘快马当冰雪。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②。



(首段,有慨身世。惟少年得志,故老成落魄。自称杜陵野老,诗作于长安,明矣。赤县官曹,本谓长安贵人,不指两县诸子。盖投简诸子者,另有其人也。朱注误认两县为赤县,故有畿县之疑。《正异》不知长安即赤县,故欲改为长夜。总错在侍题“成”、“华”二字耳。)



①《元和郡县志》:大唐具有赤、畿、望、紧上、中、下六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具,京之旁邑为畿县。曹植赋:“在官曹之典列。”沈约诗:“吏部信才杰。”

②《前汉·地理志》:杜陵属长安,古杜伯国,宣帝葬此,因曰杜陵。《长安志》:杜陵,今在奉先城东南二十五里。《后汉·李固传》:霍光忧愧发愤,悔之骨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①,青门瓜地新冻裂②。乡里儿童项领成③,朝廷故旧礼数绝④。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⑤。饥卧动即向一旬⑥,敝衣何啻联百结⑦。君不见空墙日色晚⑧,此老无声泪垂血⑨。



(此自述饥寒之状。《杜臆》:乡里后辈,挟势骄人,固不足责;乃故旧在朝,而礼数亦绝,尚何望乎?疏懒在性,公之致贫在此,公之立品亦在此。又曰:闒冗尊显,贤哲弃遗,则时事可知。无声泣血,伤已而并优世矣。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①《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

②青门瓜,注别见。傅玄诗:“冬寒地为裂。”

③乡里小儿,出陶潜传。《诗》:“四牡项领。”注“项,大也。四牡者,人所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后汉·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拭舌。”注:“自恣也。”

④任昉《哭范仆射》诗:“生平礼数绝。”

⑤稽康书:“匪降自天,实由疏顽。”

⑥饥卧,暗用袁安卧雪事。

⑦王隐《晋书》:董威辇,拾残缯结为衣,号曰百结。

⑧张协诗:“青苔依空墙。”

⑨蔡琰《胡笳》:“哭无声兮气将咽。”又曰:“十拍悲深兮泪成血。”卢世..曰:投简中,入乡里儿童数语,意觉不平。然是一片真气激出,不能隐忍,不宜隐忍者也。岂许暖暧昧昧假敦厚辈所敢望其边际,故曰“诗可以怨。”





杜位宅守岁



【鹤注】诗云“四十明朝过”,则是天宝十载为四十岁。《唐书·世系表》:杜位出襄阳房,为考功郎中、湖州刺史。《困学纪闻》:位,李林甫诸婿也。《年谱》:天宝十载,林甫方在相位,盏簪、列炬,其炙手之徒与?公集有《寄杜位》侍,题下原注:“位京中宅,近西曲江。”



守岁阿戎家①,椒盘已颂花②。盍簪喧枥马③,列炬散林鸦④。四十明朝过⑤,飞腾暮景斜⑥。谁能更拘束⑦,烂醉是生涯⑧。



(上四,守岁之事。下四,岁终有感。赵汸云:椒盘颂花,位宅设宴。喧马、散鸦,言会同者骑从之盛。又云:公年四十,进《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集贤院,而未尝授官。此诗除夕所赋。后四句,感慨豪纵,读之可想公之为人。【顾注】公目击附势之徒,见位而伛偻俯仰,不胜拘束,故言不能效此拘束之态,惟有烂醉是吾生涯而已。)



①唐太宗有《守岁》诗:“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孟浩然诗:“守岁接清筵。”则知除夜守岁,唐时风俗然也。《通鉴注》:晋宋间,人多呼弟为阿戎。《宋书》:谢惠连初不为父所知,族兄灵运曰:“阿戎才悟如此,而何作常儿遇之?”【朱注】《南史》:齐王思远,小字阿戎,王晏从弟也,明帝废立,尝规切晏。及晏拜骠骑,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际,阿戎劝吾自裁,若如其言,岂得有今日?”思远曰:“如阿戎所见,尚未晚也。”诗用阿戎,盖出此耳。胡严曰:阿戎,注家改为阿咸,不知阿咸乃叔侄事,与兄弟不相当。东坡与子由诗“欲唤阿咸来守岁,林乌枥马正喧哗”,亦一时误用耳,不必据以为证。

②崔寔《四民月令》: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后世率于正月一日,以盘进椒,饮酒则撮置酒中,号椒盘焉。《晋书》:刘臻妻陈氏,元旦献椒花颂曰:“标美灵葩。爰采爰献。”

③《易·豫》九四爻:“勿疑朋盍簪。”王弼解盍为合,解答为速,盖因古冠有奔,不谓之眷耳。《程传》则解答为聚,所以聚髮也。此诗盖簪对列炬,取朋友聚合之义,直作冠簪说矣,阴铿诗:“亭嘶背枥马。”

④沈佺期侍:“岁炬常燃桂。”炬,烛火也。

⑤《记》:“四十曰强仕。”【顾注】言四十自明朝而过,则是年正四十也。

⑥夏侯湛《抵疑》:今吾子攀其飞腾之势,挂其羽翼之未。李尤诗:“年岁晚暮日已斜。”

⑦任昉诗:“拘束名教里。”

⑧《庄子》:“吾生也有涯。”





敬赠郑谏议十韵



【鹤注】此当是天宝十载奏赋后作,故有求颜阖、厌祢衡之句。梁氏编在十一载为是。谏议大夫,起于后汉。韦彪疏曰: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是也。《续通典》:武后龙朔二年改为正谏大夫,开元以来仍复,凡四人,属门下省。



谏官非不达①,诗义早知名②。破的由来事③,先锋孰敢争④。思飘云物外⑤,律中鬼神惊⑥。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⑦。



(此赞郑诗才。诗义知名,乃通节之纲。破的,如射之中。先锋,如战之勇。云物外,言思穷高远。鬼神惊,言巧夺化工。洙曰:曲尽物理,故无遗憾,才气浩瀚,故有波澜。)



①首言谏官虽达,其知名实以诗重耳。谏官二字,写萧望之疏。唐太宗诏:“每宰相入内,平章大计,必使谏官随人,与闻政事。”

②《诗序》:“诗有六义。”庾信《枯树赋》:“海内知名。”

③《世说》:王长史曰:“我往辄破的胜我。”庾翼谓谢尚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易传》:“其所由来者渐矣。”谢灵运诗:“由来事不同。”

④《蜀志》:曹公使关羽为先锋。《史记·张良传》:“慎毋与楚争锋。”

⑤《左传》:“必书云物。”

⑥王褒《四子讲德论》:“转运中律。”《诗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⑦鲍照诗:“毫髮一为瑕。”《文赋》:“恒遗恨以终篇。”《尔雅》:“大波为澜,小波为沦。”鹤曰:陆机《文赋》:“或沿波而讨源,或龙见而鸟澜。”波澜二字本此。又诗:“翻覆若波澜。”曹植《魏武帝诔》:“谋过老成。”毫髮无憾,谓字句斟酌;波澜老成,谓通篇结构,包大小而言。



野人宁得所①,天意薄浮生②。多病休儒服③,冥搜信客旌④。筑居仙缥缈⑤,旅食岁峥嵘⑥。使者求颜阖⑦,诸公厌祢衡⑧。



(此自叙沦落。野人失所,因浮生命薄也。下六,皆失所之状。不修儒服,而但任客旌,则行踪难定矣。卜居无地,而旅食多年,则谋生不给矣。求贤有诏,而当事忌才,则抱志莫伸矣。【鹤注】使者二句,指召试不遇言。)



①《说苑》:“苟可而行,谓之野人。”《汉·主父偃传》:“彼人人喜得所。”

②《息夫躬传》:“民心悦而天意得矣。”《庄子》:“其生也若浮。”

③庾信诗,“茂陵忽多病。”《庄子》:鲁少儒,哀公曰:“举国儒服。”

④冥搜,谓搜寻幽胜。

⑤谢灵运诗:“蹑险筑幽居。”《海赋》:“群仙缥缈,餐玉清涯。”

⑥峥嵘,谓年齿日高。《舞鹤赋》:“峥嵘而愁暮。”

⑦《庄子》:鲁君闻颜圃,得道之士也,使人以币先焉。阖对曰:“恐听误,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求之,则不得已。

⑧《后汉书》:祢衡气刚做,好矫时慢物。曹操怀忿,以才名不欲杀之,送刘表。表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卞急,送衡与之,为所杀。《史记·主父僵传》:上不召,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



将期一诺重①,歘使寸心倾②,君见途穷哭,宜忧阮步兵③。



(末望谏议之汲引也。期诺于人,而此心先倾,求援急也。途穷之哭,公盖大声疾呼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一诺,注见首卷。

②郑氏曰:歘,暴起也。吴迈远诗:“寸心从此弹。”沈约《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

③《阮籍传》:籍率意命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闻步兵厨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斜,乃求为步兵校尉。



王嗣奭曰:他人赠谏议,必用伏蒲、廷诤等语,公则止赞其诗词,盖自李林甫为相,谏诤路绝,故不作虚辞以谀人,此其立言有法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诗人赞美同志诗篇,多比珠玑壁玉、锦绣花草之类,至杜公,岂肯作此陈腐语那。如《寄岑参》诗云“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夜听许十诵诗》云“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赠卢琚》诗云“藻翰唯牵率,湖山合动摇”,《赠谏议》诗云“毫髮无遗恨,波澜独老成”,《寄李白》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赠高适》诗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皆惊人语也。视余子,其神芝之与腐菌哉。







兵车行



《杜臆》:旧注谓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当作于天宝中年。《周礼》有兵车之会。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①。耶娘妻子走相送②,尘埃不见咸阳桥②。牵衣顿足拦道哭④,哭声直上干云霄⑤。



(首段,叙送别悲楚之状,乃纪事;下二段,述征夫苦役之情,乃纪言。辚辚,众车之声。萧萧,鸣不喧哗。行人,行役之人。)



①《诗》:“有车辚辚。”又:“萧萧马鸣。”又:“行人彭彭。”《搜神记》:李楚宾带弓箭游猎。

②古乐府:“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魏文帝诗:“妻子牵衣袂。”

③《楚辞》:“蒙世俗之尘埃。”【钱笺】尘埃不见,言出师之盛。《元和郡县志》:便桥,在咸阳县西南十里,以与便门相对,因名,汉武帝造。中渭桥,在咸阳县东南二十里,本名横桥,秦始皇造。皆架渭水。《一统志》:便桥,唐时名咸阳桥。

④何逊诗:“儿女牵衣位。”《国策》:张仪说秦,顿足徒裼。《酷吏传》:路温舒顿足而叹。

⑤《北山移文》:“干云霄而直上。”



道旁过者问行人①,行人但云点行频②。或从十五北防河③,便至四十西营田④。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⑤。边庭流血成海水⑥,武皇开边意未已⑦。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⑧,干村万落生荆杞⑨。纵有健妇把锄犁⑩,禾生陇亩无东西(11)。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12)。



(次提过者行人,设为问答,而以“君不闻”数语作收应。曰防河、曰营田、曰戍边,所谓点行频也。开边未已,讥当日之穷兵。至于村落萧条,夫征妇耕,则民不聊生可知。本言秦兵,而兼及山东,见无地不行役矣。)



①古乐府词:“观者盈道旁。”

②师氏曰:点行,汉史谓之更行,以丁籍点照上下,更换差役。

③【钱笺】《旧唐书》:开元十五年十二月,制以吐蕃为边害,令陇右道及诸军团兵五万六千人,河西及诸军围兵四万人,又征关中兵万人,集临洮,朔方兵万人集会州,防秋,至冬初无寇而罢。是时,吐蕃侵扰河右,故曰防河也。

④《唐·食货志》:开军府以捍要冲,因隙地以置营田,有警则以军若夫千人助役。《杜臆》:营田,乃戍卒备吐蕃者。

⑤《韩非子》:里正与伍老。《海录碎事》:唐制,凡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二仪实录》: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曰头巾,周武帝裁为襆头。鲍氏曰:时老幼俱战亡,又括乡里之少小者,故里正为之裹头揖甲也。韩驹曰:归来头已白,又屯戍边疆,言役使无已时也。《史记》:中国扰乱,诸秦所徙戍边者皆复去。

⑥《后汉书》:“卧鼓边庭。”《史记·蔡泽传》:“流血成川。”《杜臆》:《唐鉴》:天宝六载,帝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帝不快。董延光自请取石堡,帝命忠嗣分兵助之,不克。八载,帝使哥舒翰攻拔之,士卒死者数万,故有“边城流血”等语。

⑦【钱笺】唐人诗称明皇多云武皇,王昌龄“白马金鞍从武皇’,韦应物“少事武皇帝”,公亦云“武帝旌旗在眼中”也。班固曰:武帝广开三边。谢灵运诗:“辞殚意未已。”

⑧《汉书》:汉家自有制度。黄希曰:古所谓山东,即今之河北晋地是也。今所谓山东,古之齐地,青齐是也。阎若豫曰:此谓华山以东,不指泰山之东,亦不指太行之东。秦时,河山以东,强国六,皆山东地。《十道四蕃志》:关以东七道,凡二百一十六州。《杜臆》云:隋得天下,改郡为州,唐又改州为郡,凡一百九十二郡。曰州,仍旧名也,曰二百州,已尽天下矣。阎若璩曰:旧注云,山东者,太行山之东,非也。《通鉴》:秦孝公时,河山以东,强国六。胡三省注云:河自龙门上口,南抵华阴而东流,秦国在河之西。山自鸟鼠同穴,连延为长安南山,至于太华,秦国在山之西。韩、魏、赵、齐、楚、燕六国,皆在河山以东。又考:贾谊所谓建武关、函谷、临晋关者,大抵为备山东诸侯。可见自秦之外,皆谓之山东矣。

⑨《世说》:陆士衡入洛,次河南惬师逆旅。妪曰:“此东数十里无村落。”阮藉诗:“堂上生荆杞。”【邵注】兵乱地荒,尽生荆棘拘杞。

⑩王彦辅曰:健妇耕,则夫远征可知。古乐府:“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王粲诗:“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11)《史记》:“项羽起陇亩之中。”师氏曰:疆竭不修,故东西莫辨。《史记正义》:“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12)《杜臆》:秦兵,即关中之兵,正此时点行者。因坚劲耐战,故驱之尤迫。今驱负来者为兵,直弃之耳,与犬鸡何异。《孔丛子》:秦兵将至。骆宾王诗:“龙庭但苦战。”《左传》:“行出犬鸡。”



长者虽有问①,役夫敢伸恨②?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③。县官急索租④,租税从何出⑤?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⑥。生女犹得嫁比邻⑦,生男埋没随百草⑧。君不见,青海头⑨,古来自骨无人收⑩。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嗽嗽(11)。



(再提长者役夫,申明问答,而以“君不见”数语作总结。未休戍卒,应上开边未已。租税何出,应上村落荆杞。生男四语,因前爷娘妻子送别,而为此永诀之词,青海鬼哭,则驱民锋镐之祸,至此极矣。此章是一头两脚体,下面两扇各有起结,各换四韵,各十四句,条理秩然,而善于曲折变化,故从来读者不觉耳。)



①《曲礼》: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②《左传》:“呼役夫。”

③戴暠诗:“召募取关西。”【鹤注】《通鉴》:天宝九载冬十二月,关西游奕使王难得击吐蕃,克五城,拔树敦城。

④《汉·食货志》:县官当衣租食税而已。《史记·索隐》:谓国家为县官者,畿内县即国都,王者官天下,故曰官也。

⑤《严助传》:租税之收,足以给乘舆之御。【朱注】名隶征伐,则当免其租税矣。今以远戍之身,复督其家之输赋,岂可得哉。与健妇锄犁二语相应。

⑥陈琳诗:“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汉卫皇后歌,“生男无喜,生女无怒。”

⑦孔融书:“州里比邻,知之最早。”《周礼·族师》:“五家为比。”又《遂人》:“五家为邻。”

⑧庾信《哀江南赋》:“身名埋没。”江淹诗:“零落被百草。”

⑨《哥舒翰传》:筑神威军于青海上,吐蕃至,攻破之。又筑城于龙驹岛,以人二千戍之,由是吐蕾不敢近青海。《水经注》:金城郡南有湟水,出塞外,又东南经卑禾羌海,世谓之青海。《旧唐书》:吐谷浑有青海,周回八九百里。高宗龙朔三年,为吐著所并。仪凤中,李敬玄与吐著战,败于青海。开元中,王君■、张景顺、张忠亮、崔希逸、皇甫维明、王忠嗣,先后破吐蕃,皆在青海西。

⑩梁横吹曲:“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11)《左传》:夏父弗忌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鲍照诗:“烦冤荒陇侧。”后汉陈宠为大守,洛阳城每阴雨,常有哭声。晋歌曲:天阴不作雨。汉乐府:“呜声何啾啾。”【周注】啾啾,犹言卿卿,呜咽声也。



单复曰:此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故托汉武以讽,其辞可哀也。先言人哭,后言鬼哭,中言内郡调弊,民不聊生,此安史之乱所由起也。吁!为人君而有穷兵黩武之心者,亦当为之侧然兴悯,惕然知戒矣。



王道俊《杜诗博议》:王深父云:时方用兵吐蕃,故托汉武事为刺,此说是也,黄鹤谓天宝十载,鲜于仲通丧师沪南,制大募兵击南诏,人莫肯应,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前,故有“牵衣顿足”等语。按:明皇季年,穷兵吐蕃,征戍驿骚,内郡几遍,当时点行愁怨者不独征南一役,故公托为征夫自诉之词,以讥切之。若云惧杨国忠贵盛而诡其词于关西,则尤不然。大白《古风》云:“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壮士,南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位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已明刺之矣,太白胡独不畏国忠耶?



蔡宽大曰: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往往失其命题本意。《乌生八九子》但咏乌,《雉朝飞》但咏雉,《鸡鸣高树颠》但咏鸡,大抵类此。甚有并其题而失之者,如《相府莲》讹为《想夫怜》,《杨婆儿》讹为《杨叛儿》之类是也。虽李太白亦不免此。唯老杜《兵车行》、《悲青权》、《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



海宁周甸曰:少陵值唐运中衰,其音响节奏,骎骎变《风》、变《雅》,与《骚》同功。唐非无诗,求能仰窥圣作,稗益世教,如少陵者,鲜矣。



胡应磷曰:六朝七言古诗,通章尚用平韵转声,七字成句,读未大畅。至于唐人,韵则平仄互换,句则三五错综,而又加以开因,传以神情,宏以风藻,七言之体,至是大备矣,又曰:少陵不效四言,不仿《离骚》,不用乐府旧题,是此老胸中壁立处。然风骚、乐府遗意,杜往往得之,太白以《百忧》等篇拟风雅,《鸣皋》等作拟《离骚》,俱相去悬远。乐府奇伟,高出六朝,古质不如两汉,较输杜一筹也。又云:乐府则大白擅奇古今,少陵嗣迹风雅,《蜀道难》、《远别离》等篇,出鬼入神,倘恍莫测;《兵车行》、《新婚别》等作,述情陈事,恳例如见。张王欲以拙胜,所谓差之厘毫;温李欲以巧胜,所谓谬以千里。





前出塞九首



《杜臆》:《前出塞》云赴交河,《后出塞》云赴蓟门,明是两路出关。考唐之交河,在伊川西七百里。当是天宝间,哥舒翰征吐蕃时事,诗亦当作于此时,非追作也。张蜒注:单复编在开元二十八年,黄鹤以为乾元时,思天宝间事而作,今依范编在天宝年间。《晋·乐志》:《出塞》、《入塞》曲,李廷年造。胡夏客曰:前后出塞诗题,不言出师而言出塞,师出无名,为国讳也,可为诗家命题之怯。当时初作九首,单名出塞,及后来再作五首,故加前后字以分别之。旧注见题中前后字,遂疑同时之作,误矣。



戚戚去故里①,悠悠赴交河②。公家有程期③,亡命婴祸罗④。君已富土境⑤,开边一何多⑥。弃绝父母恩⑦,吞声行负戈⑧。



(首章,叙初发时辞别室家之情。【张綖庄】前四叙事,见在下者之率义,后四叙情,见在上者之不仁。盖富土开边,事之可已,弃绝亲恩,人之大情,为人上者亦独何心哉。《杜臆》:已富而又开边,乃讽刺语,亦国家安危所系。此下诸章,皆代为从军者之言。)



①《楚辞》:“居戚戚而不可解。”颜延之诗:“去国还故里。”

②《诗》:“悠悠南行。”【鹤注】西川交河郡,在唐陇右道,郡亦有交河县。自县二百七十里至北庭都护府城,备吐蕾之处也。

③《司马迁传》:赴公家之难。陈琳诗:“官作自有程。”洙曰:程限,期会也。

④《史记,张耳传》:“张耳常亡命游外黄。”《汉书》:“窦荣亡命山林。”颜师古注:“命,名也,谓脱其名籍而逃亡也,【卢注】开元中,析冲未停,兵有定籍,不似召募无稽可以逃脱,故曰“亡命婴祸罗。”嵇康诗:“坎凛趣世务,常恐婴祸罗。”

⑤陆机《五等诸侯论》:“境土逾溢。”

⑥《汉书·严助传》:是时武帝好征伐,四夷开置边郡。王融《策秀才文》:“选将开边。”

⑦《说苑》:丧制三年,所以报父母之恩。

⑧鲍照诗:“吞声踯躅不敢言。”陆机《从军行》:“朝食不免胃,夕息常负戈。”卢元昌曰:此拈开边,为诸章眼目。自开元十五年王君霎启衅,后张忠亮破吐蕃于渴谷,拔其大莫门城。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下。十七年,张守素破西南蛮,拔昆明及盐城,王祎破吐蕃于石堡城。十八年,乌承玭破奚、契丹于捺禄山。二十年以后,虽吐蕃又款,至赤岭之碑仆,衅端又开,与奚、契丹交构不已,此皆开边之祸也。





其二



出门日已远①,不受徒旅欺②。骨肉恩岂断③,男儿死无时④。走马脱辔头⑤,手中挑青丝⑥。捷下万仞冈⑦,俯身试搴旗⑧。



(二章,叙在道时,轻生自奋之语。上四意决,下截气猛。军伍习熟,不受欺于徒侣矣。生死无时,不暇计及骨肉矣。脱辔而挑起青丝,下冈而学试搴旗,言时时蹈危地也。《杜臆》:前言弃绝父母恩,此云骨肉恩岂断,乃徘徊辗转之意。)



①左思诗:“出门无通路。”古诗:“相去日已远。”

②颜延之诗:“改服饬徒旅。”

③《记》:骨肉之亲,无绝也。

④陈琳诗:“男儿宁当格斗死。”死无时,时时可死也。

⑤曹植诗:“走马长揪间。”乐府《木兰诗》:“南市买辔头。”

⑥梁简文帝诗:“宛转青丝鞚。”注:“青丝,马鞚也。”

⑦左思诗:“振衣干仞冈。”何承天诗:“深谷万仞。”

⑧曹植诗:“俯身散马蹄。”李陵书:“斩将搴旗。”瓒云:“拔取曰搴。”





其三



磨刀呜咽水①,水赤刃伤手②。欲轻肠断声③,心绪乱已久④。丈夫誓许国⑤,愤惋复何有⑥。功名图麒麟⑦,战骨当速朽⑧。



(三章,中道伤心,而为自解之词。水声触耳,不觉心乱而手伤,二句乃申上语。后作意外之想以自宽也。《杜臆》:前四,化用《陇头歌》,极炉锤之妙。)



①《韩诗外传》:“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蔡琰《胡笳曲》:“夜闻陇水兮声呜咽。”《辛氏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东望秦川如四五里。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欲绝。”

②《博物志》:江河水赤,名曰泣血。《老子》:“夫代大匠斫者,鲜有不伤手矣。”

③鲍照诗:“行子心肠断。”

④孙万寿诗:“心绪乱如丝。”

⑤戴嵩诗:“丈夫意气本自然。”孔稚珪诗:“本持许国志,况复武功彰。”

⑥《吴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情愤惋兮谁讥。”

⑦《后汉·邓禹传》:“垂功名于竹帛。”《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上思股肱之美,图画大将军霍光等一十八人于麒麟阁。张宴曰:武帝获麒麟时作。

⑧《记》:“死欲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长①,远戍亦有身②。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瞋③。路逢相识人④,附书与六亲⑤。哀哉两决绝⑥,不复同苦辛⑦。



(四章,在途驱迫而叹也。上四,伤一身之见陵。下四,痛六亲之不见。远戍亦有身,此被徒长呵斥,而作自怜语。《杜臆》:初出门则父母难割,在途久则遍想六亲,此人情也。哀哉两语,即书中之意。孤身远戍,欲同苦辛而不可得,语更惨戚。)



①《史记》: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

②阴铿诗:“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③吏,即送徒之长。鲍照诗:“呵辱吏见侵。”《颜氏家训》:“房文烈未尝怒瞋。”

④古诗:“道逢乡里人。”

⑤贾谊策:“以奉六亲。”注:“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前汉·礼乐志》:六亲和睦。注: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

⑥陶潜诗:“哀哉亦可伤。”《庄子》:“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卓文君《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⑦曹植诗:“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其五



迢迢万里余①,领我赴三军②。军中异苦乐③,主将宁尽闻④。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⑤。我始为奴仆⑥,几时树功勋⑦。



(五章,初到军中而叹也。上四伤主将之寡恩,下四慨立功之无日。曰几时树勋,则麒麟之愿难必矣。)



①谢灵运诗:“迢迢万里帆。”古诗:“相去万余里。”

②《左传》:“作三军。”

③王粲诗:“从军有苦乐。”

④《六韬》后汉注:“主将龙韬。”

⑤庾信诗:“嘶马隔河闻。”《史记》:李敢直贯胡骑。吴均诗:“胡骑欲成群。”左思诗:“倏忽数百敌。”

⑥《公孙弘传·赞》:“卫青奋于奴仆。”胡夏客曰:封常清始为高仙芝傔,后代仙芝为节度使,同开边拓境。此亦起于奴仆者。

⑦谢灵运诗:“我行讵几时。”《扬子法言》:“人道交,功勋成。”杨炯诗:”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后出塞》云“重高勋”,即树功勋意也。钱引《通鉴》“百姓有勋者,免征役”,不合。





其六



挽弓当挽强①,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②,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③。苟能制侵陵④,岂在多杀伤⑤。



(六章,为当时黩武而叹也。【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申明不必滥杀之故。上半叠用成语,擒王则众自降,即所谓“歼厥渠魁,胁从罔治”者。《杜臆》:他人有前四句,必无后四句,兼此八句,方是仁者无敌之师,三代而下,谁复领此。论兵迈古风,此者盖自道也。)



①《周国策》:“长兵在前,强弩在后。”《苏秦传》:“天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周勃传》:“材官引强。”【孟注】“如今挽强司马。”

②《左传》:乐伯左射马而右射人。

③《书》:“不愆于六伐七伐,乃止齐焉”,所谓杀人有限也。马援立铜柱为界,所谓列国有疆也。

④《史记》:炎帝欲侵陵诸侯。

⑤又:李陵杀伤万余人。黄生曰:前四语,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又曰:战阵多杀伤,始自秦人,盖以首级论功,前代无是也。至出塞之举,则始于汉武帝,当时卫、霍虽屡胜,然士卒大半物故矣。明皇不恤其民,而远慕秦皇、汉武,此诗托讽良深。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①。径危抱寒石②,指落曾冰间③。已去汉月远④,何时筑城还⑤?浮云暮南征⑥,可望不可攀⑦。



(七章,为戍边筑城而叹也。上四,述严寒之苦。下四,叙思归之情。【唐注】哥舒翰尝筑城青海,疑于冬月行师,故为军士苦寒之吟。



①《诗》:“驱马悠悠。”又:“雨雪靠靠。”又:“高山仰止。”

②梁简文帝赋:“既浪激而沙游,亦苔生而径危。”

③《前汉·蒯通传》:“会大寒,士卒坠指者什二三。”王逸《楚辞注》:“北方常寒,其冰重累。”

④张正见《昭君词》:“霜楼明汉月。”

⑤《史记·蒙恬传》:秦已并天下,使蒙恬将三十万众筑长城。天宝中,哥舒翰屡筑军城,备吐蕃。

⑥乐府《古八变歌》:“浮云多暮色。”《楚辞》:“泊吾南征兮。”

⑦孙摆诗:“可望不可寻。”





其八



单于寇我垒①,百里风尘昏②。雄剑四五动③,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④,系颈授辕门⑤。潜身备行列⑥,一胜何足论⑦。



(八章,见其有敌忾之勇。上四言临敌制胜,下欲扫净边氛,即擒王意也。剑动寇奔,此军士之获胜,乃其意必欲尽空幕南之庭而后快,一胜又何足论乎。此写猛气雄心,跃跃欲动。【卢注】潜身备行列,如独坐树下之冯异。一胜何足论,如八战八克之吴汉。)



①《杜臆》:单于,借用汉事。自外侵内曰寇。《说文》:“垒,军壁也。”

②庾信诗:“风尘千里昏。”

③《烈士传》:楚王夫人,常纳凉而抱铁柱,心有所感,遂怀孕,后产一铁。楚王命镇铘铸此为双剑,三年乃成剑,一雌一雄。《越绝书》:楚王作铁剑三枚,晋、郑闻而求之不得,兴师围楚,三年不解。楚引太阿之剑,登城而麾之,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张綖注】开元中,河西将宋青春,每战运剑大呼,执馘而旋,未尝中锋镐。后获吐蕃主帅,问之,曰:“常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如及铜铁,以为神助也。”始知剑之异。公“雄剑”二句,兼用此事。魏文帝诗:“一发连四五。”

④【钱笺】开元二十二年,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张守珪使人诱杀其王屈刺,及其大臣可突干,传首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所谓虏其名王也。《汉书》:卫青、霍去病,虏名王贵人以百数。注:“名王,谓有大名以别于诸小王也。”

⑤《史·高帝纪》:秦王子婴,系颈以组。《周礼》:设车宫辕门。《史记》: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张晏曰:军行以车为阵,辕必相向为门。

⑥《说苑》:楚庄王伐陈,吴救之,左史倚相曰:“吴兵夜至,何不行列鼓出待之?”

⑦《吕氏春秋》:“武王一胜而王天下。”





其九



从军十年余①,能无分寸功②。众人贵苛得③,欲语羞雷同④。中原有斗争⑤,况在狄与戎⑥。丈夫四方志⑦,安可辞固穷⑧。



(九章,为冒功邀赏者发。上云贵苟得,见边将营私之弊,下云志四方,见军士报国之忠。十载从戎,何啻一胜?乃有功不伐,穷且益坚,此军伍而有纯臣之节矣。卢注:冒功苟得,凡滥杀无辜,掩败为捷及攘夺人功,皆是。当时如高仙芝、崔嘉逸之徒,往往蹈此。若争功而斗,则中原且不自安,况能远征戎狄乎,见志在天下者,不为一身计也。昔廉颇欲辱蔺相如,相如避之,曰:“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正相同。旧说:中原而有斗争,则与外夷无异,况能责及戎狄乎。)



①曹植诗:“从军度函谷。”又:“君行逾十年。”

②《苏秦传》:“无有分寸之功。”

③《荀子》:“名不贵苟得。”《淮南子》:“计功而受赏,不为苟得。”

④《记》:“毋雷同。”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

⑤《左传》:“战于中原。”《吕氏春秋》:“喜怒斗争,反为用矣。”

⑥《记》:“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⑦《左传》:姜氏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

⑧张协诗:“君子守固穷,在约不爽贞。”张綖曰:李杜二公齐名,李集中多古乐府之作,而杜公绝无乐府,惟此前后《出塞》数首耳。然又别出一格,用古体写今事,大家机轴,不主故常,昔人称“诗史”者以此。



黄生曰:六朝好拟古,类无其事,而假设其词。杜诗词不虚发,必因事而设。此即修辞立诚之旨,非诗人所及。



周珽曰:前后《出塞》诸作,奴隶黄初诸子而出,如将百万军,宝之,惜之,而又能风雨使之,直射潮之力,没羽之技。



王嗣奭曰:《出塞》九首,是公借以自抒所蕴,读其诗,而思亲之孝,敌汽之勇,恤士之仁,制胜之略,不尚武,不矜功,不讳穷,豪杰圣贤,兼而有之,诗人乎哉!







献花(0)
+1
(本文系江山携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