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丹心之诺,谱写春秋
2013-12-04 | 阅:  转:  |  分享 
  
丹心之诺,生之魂魄

起起伏伏,明明灭灭,历史的车轮在古老的岁月驶过,几多不灭的传说,似那永不消逝的游荡魂魄,在掩罢史书之后,跃然以铿锵的誓言,同昭日月,明示其行,激励来者,无妄此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独棹小舟,远离了令人悲伤的国度。楚怀王冷峻的眼光和质疑的话语还萦绕在耳畔。他伤心,亦无奈。看着汹涌的江水,他仰天大笑,笑那昏君的无知,笑那佞臣的奸诈;他仰天长啸,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国家之危。眼泪在风中无声地滑落。乌云遮住了夕阳,本来苍灰的天空变得更加昏暗。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早已无所留恋。罢,罢,罢,不如离去。闭眼一跃,冰冷的江水将他淹没,谁又能懂得那凄凉背后的豪情?

纵然怨恨,但愿与国共存亡,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延续,更是可歌可泣的爱国忠心。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豪情壮志却被昏庸皇帝“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在驰骋疆场以保家卫国。曾经的纵横沙场,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曾经力挽狂澜收复的失地,早已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纵然是“空悲切”!白了少年头的辛酸悲慨也敌不过朝廷之中奸佞小人的谗言媚语,曾毅然拒绝敌人的诱降,却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激荡着他那报效国家、忠心不渝的铮铮诺言。

纵然含冤长辞,但忠心难易,决不思反;尽管略有愚忠,可血色男儿,只愿征战沙场,这铮铮铁骨支撑着大宋国最后的得以暂时立足的正能量,为黎明百姓免去了战火兵戈之苦,保全了一片祥和的家园。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驻足于虎门之上,看到那浓烈的黑烟冲向天空,这几天的功夫可真没有白费,这些残害我国人的可恨的糟粕,早就应得到如此下场!他转向官兵们,发出号召:“凡英军入境,一律格杀勿论!”洪亮的声音响彻了虎门,士兵们手握钢枪,眼神坚定,看着他们的脸庞,林则徐笑了,又有谁能了解到那其中的欣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中华名族,决无衰败之日!这坚定的信念是我国家之威,吼出了中华名族自强不息的承诺,这承诺维护了一个屹立不倒的文明古国的尊严,彰显着“抵抗倭寇,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他们秉承着一片赤胆,固守着一颗丹心,凝结成永恒的承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献花(0)
+1
(本文系理科生的春...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