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出口业务会计核算概览
例示: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201年月的有关业务: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4万元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款3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试计算该。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8(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10017%-(34-8)-3=17-26-3=-12(万元)
出额=20013%=26(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12当期免抵税额=2612=14(万元)
A.销售收入确认时间
报关出口,取得相应的收款单据日;
B.销售收入金额确认
以离岸价为基础确认;以其他价格方式成交的,其海运费、保险费、佣金等,作冲减销售收入处理。
C.记账汇率
D.出口退税的条件
报关离境的货物。
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货物。
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货物。
E.生产企业免、抵、退
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
出口产品所含进项税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免、抵、退税计算步骤
第一步剔税:
计算不得免(征)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退税率)
第二步抵税: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内销产品销售销项税额-(进项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如果应纳税额大于零,需要交税,也就不用计算退税如果应纳税额小于零,需要退税免抵退税额=比较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第五步倒挤免抵税额本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1、确认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外汇账款—客户
贷:出口销售收入—商品
出口销售收入(冲减海运费、保险费、佣金)
其他应付款—承运、保险客户
账务处理流程及会计处理例示
2、
3、支付海运费、保险费时
4、结转出口销售成本时
借:库存商品
贷:出口销售收入
5、计算出口退税时
A、本期应纳税额小于0时:
借:应收出口退税
产品销售成本(不予免抵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计算出口退税时
B、本期应纳税额大于0时:
借:产品销售成本(不予免抵税额)
贷: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此时,出口退税额为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