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
2012-07-1809:49:59
曼德拉最喜爱的运动就是拳击,其“一生遗憾”就是“没能成为一名世界级拳击冠军”。终其一生,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无法实现的愿望里饱含着拳击斗士的精神,曼德拉一直在争取和平、自由、平等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奔走着。1964年,他被指控以“莫须有”的罪名,在孤岛上飘荡了27个春秋。1994年,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最近一个月,央视5套经常能听到一首熟悉的歌曲《光辉岁月》,这首歌是BEYOND乐队向曼德拉致敬的歌曲,亦是赞颂人文主义和种族抗争的传世经典。CCTV5在一档专题节目中说:“据说中国使馆的朋友曾拿这首歌给曼德拉听,并把歌词内容翻译给他,老人听完不禁动容。”整首歌的创作过程并不长,大概就是黄家驹在报纸上读到关于曼德拉的故事,当时曼德拉还不是南非的总统,而是仍在狱中的阶下囚,而黄家驹能以此为灵感写出一首歌,并非心血来潮,1990年,Beyond远赴非洲肯尼亚,亲眼目睹了第三世界饱受战争和灾祸摧残的人民,他们对非洲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非常关注。除了乐队一贯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态度以外,曼德拉的故事更是引起了黄家驹内心强烈的共鸣。黄家驹的名作《光辉岁月》不知道听过了多少遍,可我并不知道这首歌曲为谁而作。可在世界杯前,在了解南非时,我偶然发现这是写给纳尔逊·曼德拉的。如果没有世界杯,也许我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个事情。在罗本岛上,曼德拉怎样感动了世界,感动了黄家驹?在我的记忆中,或者说是印象中,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对曼德拉如此顶礼膜拜。他是一个伟人,一个距离中国人生活极其遥远的伟人。在南非一个月,我听说了一些这位伟人的故事,可是道听途说的总是没有亲身经历的震撼。没别的,一个人能在4.5平方米的小屋内生活18年,只从这一点就足够让我肃然起敬。有人说这首歌的主旨是传递平等博爱的精神,没错,但是从创作人和乐队的角度来说,这首歌的精神内涵更多是关于抗争与希望。而这些背后的故事,又是香港音乐史上一个艰辛的乐团打拼梦。对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传奇一生和他的丰功伟业早已是家喻户晓,他成了南非的象征,而全世界众多的艺术家则愿意为这位人权斗士歌唱。精神教育基地罗本岛走进监狱牢房,里面别有洞天,我自认为是没有用错词。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终于穿过迷宫般的走廊,来到曾经属于曼德拉的4.5平方米牢房。曼德拉曾经被囚禁了18年的牢房——在罗本岛监狱的所有牢房中,目前为止只有一个牢房锁着门,而且里面有物品,这就是曼德拉的。牢房的铁门紧闭,外人只能透过铁栏杆看到里面的世界。一条灰色的毯子有些陈旧,是曼德拉当年用过的,上面画着一头狮子和一些看不清的单词。曼德拉盖过的毯子整齐地放在灰色毯子最上面。灰色毯子左边是一个小板凳,同时也是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饭盆和水杯,挨着水杯的是一个红色垃圾桶。罗本岛监狱每到清晨都会响起铃声,因此很多政治犯都习惯了早起。被编号为46664号囚徒的曼德拉,每天起床后便到牢房外的庭院里慢跑,然后再做200次仰卧起坐、100次上肢伸展和50次俯卧撑,这一切都是在牢房里完成的。而在这个4.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身高1.83米的曼德拉是不能伸直双腿的,在这里18年,也意味着曼德拉蜷缩了18年,就是蜷缩在这个牢房内,曼德拉完成《通向自由的漫漫之路》的写作,完成了一个伟人的塑造。香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发达的商业社会,娱乐工厂,物质和金钱是这里永恒的主题。而香港的流行乐坛也不例外,听众们亦甘愿为包装精致的流行偶像们奉上鲜花和膜拜,而在所有这些物质和享乐主义背后,被真正被忽视的,反而一直是音乐本身。尽管如此,在所有这些风花雪月,和谐繁荣背后,当时的香港还孕育着另外一种声音,虽然这种声音很少有人注意和欣赏,那就是以反叛精神为特点的批判现实和反映人性的摇滚音乐。虽然说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有大量机会接触西方的摇滚音乐,而70年代末一批英国新浪潮乐团的登陆演出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是在本地乐坛来说,这种音乐则一直是艰难生存在地下的非主流音乐,不被大众所接受。黄家驹是70年代末香港音乐青年中的积极分子,16岁开始迷恋西欧的摇滚音乐,英国60,70年代的PinkFloyd,theBeatles,Yes,Kingcrimson,Genesis,DavidBowie,DeepPurple等等前卫摇滚团体(Progressiverock)和迷幻(PsychedelicRock)乐队以及一些吉他大师对黄家驹影响尤深,他于1983年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Beyond乐队,成立之初乐队大部分音乐风格是以前卫摇滚或艺术摇滚(ArtRock)为主,结构上也多是长篇大论的乐句和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作品长度多在8分钟到11分钟,而大部分都是没有歌词的纯音乐,注重表达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实验性和一些文学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