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原文配手抄译文(下)
2013-12-07 | 阅:  转:  |  分享 
  
(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下E
-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老子的《道德经》,也叫《老子》或《五千文》,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
一部哲理诗。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分为上篇道经,下篇德经。老子五千言,函盖了宇宙观、人生观和
社会政治观,这是老祖宗给后代人留下的无价之宝,需要我们认真地去领悟。本幻灯片手抄译文,字迹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是收藏的好材料,定能帮助你深刻学习理解《道德经》。(下篇从第三十八章开始)(38)译文自古以来得到“一”的:(一,指道):
天得到一,因而清明;地得到一,因而安宁;神得到一,因而英灵;谷得到一,因而充盈;万物得到一,因而茁生;侯王得到一,因而做天下的准绳
。推而言之呀,就是说天不得清明,就怕要破裂;就是说地不得安宁,就怕要崩缺;就是说神不得英灵,就怕要消歇;就是说谷不得充盈,就怕要枯
竭;就是说万物不得茁生,就怕要毁灭;就是说侯王不得做准绳,就怕要倒蹶。所以贵必定以贱为根本,高必定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为
寡为不榖,这就是以贱为根本呀,不是吗?所以急切计较声誉,必定得不到声誉。所以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道德经
》三十九章译文原文(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
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谓地无以宁,将恐发;谓神无以灵,将恐歇;谓谷无以盈,将恐竭;谓万物无以生,将恐灭;谓侯王无以
为正,将恐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是其以贱为本也,非欤?故致数舆,
无舆。故不欲琭琭若玉,珞珞若石。(40)始成(41)(42)(43)(44)(45)(46)(47)
(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
献花(0)
+1
(本文系大道至简64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