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头痛
2013-12-14 | 阅:  转:  |  分享 
  
头痛

是一个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作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辨治并非简易。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有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证候有寒热虚实之辨,既涉及脏腑、经络,又与五官有联系。今将中医的辨证施治大概情况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施治才能确切。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统帅全身。若遇外感诸邪,上犯巅顶,经络之气失于舒展,则为头痛。又或内伤诸不足,精血无以上荣于脑,或瘀滞、痰浊,壅阻不通,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引起头痛

外感头痛,多由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以风寒、风热、湿邪三种为常见。风寒之邪伤于络脉,营血失和则头痛作。风热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热毒侵扰清空则发头痛。风湿之邪易蒙清阳,浊阴不降而头脑胀痛。更有邪火热毒上冲于脑也会头痛。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多。肝主情志,为情志不悦,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而头痛。肝肾阴血不足,肝失濡养,肝阳易于上亢亦会头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易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发生头痛。脾失健运,又易聚湿生痰,痰湿上扰,清阳被遏,亦会头痛。肾主藏精。肾精耗失太过,或者素来禀赋不足,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则耳鸣头痛。还有外伤跌仆,以及久病气滞、血瘀,头部经络被阻,既所谓“久病入络”,亦可发生头痛。

辨证施治

外感头痛多新病,发病急,痛势剧,无休止,多实证,治以祛邪为先。风寒之邪宜辛温发散;风热之邪宜辛凉清解;湿邪上蒙者,宜芳香辛化之。

内伤头痛多久病,起病渐缓,痛势由轻渐顽,时发时止,多虚证,治以扶正为主。亦有虚实夹杂者,应邪正兼顾。属于痰浊、瘀滞者,当以化痰降浊、活血行瘀为是。

头痛伴见六经形证者,依据六经辨证而选方。头痛伴五官——目、舌(口齿)、鼻、(咽)、耳各部见症者,与五官科辨证施治联系。

一、外感

1.风寒型:头痛连项背,怕风寒,喜布帛裹头部则轻松,口不渴,舌苔薄白,,一般伤风感冒头痛,亦可用以治之。

2.风热型:头痛,目赤,口渴,发热,小便黄,舌苔薄微黄。治宜辛凉清解

3.风湿型:头痛如裹,肢体困重,或骨节酸楚,或胸闷呕恶,

4.邪火热毒型:头痛,高热,口渴,甚至抽搐动风者,治宜泻火解热毒,

三、辨六经

1.太阳经:后头痛连项背,或有发热恶风寒者,舌苔薄,脉浮者,治宜发散解表,常选荆防败毒散针束骨

2.少阳经:头痛发于两侧,或有往来寒热、胁痛,口苦,治宜和解少阳,选小柴胡汤。侠溪

3.阳明经:头痛发于前额或眉心处,胃热口渴欲饮,,舌苔干燥者。治宜清胃火。中脘

4.太阴经:头痛,食少,大便溏薄,,治宜温中补脾。选理中汤

5.少阴经:头痛,四肢逆冷,舌淡苔白者,治宜温经扶阳。选麻黄附子细辛汤

6.厥阴经:头痛甚于巅顶,或有干呕吐涎沫,舌苔白,治宜温肝降逆。选用吴茱萸汤太冲

7经期前头痛,来这前痛。来之后不痛先针头维后放血,血变而止。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顽疾,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痛有定处等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灸率谷穴并与西药颅痛定作对照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治疗方法:灸患侧率谷穴,每日灸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另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切宜过劳,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风寒。

陈某,男,28岁。既往有4年偏头痛病史。近日因工作劳累复发偏头痛,以发作性右侧头部搏动性头痛为主,每日发作多次,发作时伴嗜睡、情绪紧张等症状。痛剧则恶心欲呕,精神不集中,诊为偏头痛。选用右侧率谷穴,艾条悬灸10分钟后,患者偏头痛即明显缓解,20分钟后疼痛基本消失。每日灸1次,每次20分钟。灸法治疗2天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偶有轻微偏头痛发作,继续治疗6次后,未再发作,追踪3个月未复发。

偏头痛属“内伤头痛”范畴,本病多数起病于青春期,女性多于男性,并与情志变化及劳累有密切关系。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在于“不通则痛”,头部两侧为少阳经循行之处,率谷穴为足少阳经与足太阳经之交会穴,灸法可温通经络,故灸率谷穴可令少阳之邪转输于太阳而外解,且可调和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本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少,具有明显镇痛、镇静作用。临床还观察到部分病人,在口服颅痛定治疗头痛无效的情况下,改用灸率谷穴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按摩合谷穴治疗神经性头痛

中老年患神经性头痛是常见病。患病后一日发作数次,同时出现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办事精神不集中等症状,痛苦难忍。若采用按摩疗法,可获良好效果,供中老年患者一试。

合谷穴配内庭穴:合谷穴位于双手大拇指与食指分叉处向尺骨侧一市寸。内庭穴:位于双足第二、三趾之间。按摩该两穴位可治疗神经性头痛、失眠性头痛、颈后疼痛等疾病

按摩方法。按摩合谷穴时,可用双手拇指以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摩。内庭穴位用双手拇指直接点压双足二、三趾之间,可起到立即止痛效果,坚持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按摩该两穴位后一般3—5日可起到治愈效果。

禁忌:患者在治疗期间,严禁饮酒和吸烟。同时,可多吃海产品和豆制品。如:鱼、虾、蛋、海带;海藻、豆腐、豆腐脑等食品。还可吃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坚持在每晚临睡前用热水烫双足20分钟,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早日恢复健康。(东子)

经络刮痧法

刮拭经络以督脉、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为主,路线分主线和配线,主线有风府→身柱、风池→肩井,配线有天柱→膈俞、大椎→巨骨。一般主线为必刮线,再根据酸痛所在部位选取相应的配线。操作时,选用水牛角制成的长方形刮痧板,在所刮部位涂少许刮痧油,再用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角,由上而下,先主线后配线,先中线后旁线。刮拭力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先轻后重,缓缓而行,刮至皮肤明显见痧,即皮肤出现红色烂状、片状潮红、紫红色或红色的血斑、血泡即可。酸痛处及风池、百劳、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垣、天宗等重点刮拭。每隔5~7天1次,也可待痧退后再治疗

头痛是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的一种自觉症状,局部疾病如颅内脑实质疾患、脑水肿、脑血管病后遗症、脑炎后遗症、脑血管疾患、脑膜疾患、近颅腔的眼耳鼻咽疾患;感染中毒性疾病如流感、肺炎、虐疾、伤寒、煤气中毒、尿毒症、菌血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心脏病;机能性疾病如神经衰弱、偏头痛、精神紧张性头痛、癔病和癫痫后头痛。明确诊断后,均可照此刮痧治疗。



偏头痛偏方

1.原料

鲜白萝卜1个,冰片1克。将萝卜洗净捣碎,用纱布包裹,挤出汁液,再入冰片溶解。用汁液滴入鼻孔内,左边痛滴入右鼻孔,右边痛滴入左鼻孔,每次3—5滴,隔30分钟滴1次。本方可治各种类型的头痛。据报道,治疗头痛100余例(大部分是偏头痛),滴后1—2小时疼痛缓解,连滴1—2天疼痛消失而愈。本方屡用屡效

取白萝卜一根,洗净切丝,以洁净纱布包后榨取汁约20毫升。如左侧偏头痛,就将萝卜汁分数次滴入右侧鼻孔中;右侧偏头痛则滴入左侧鼻孔中。一日两次,连用4~5天即可见效。

在《本草备要》中记载:“王荆公患偏头痛,捣莱菔汁,仰卧,左痛注右鼻,右痛注左鼻,或两鼻齐注,数十年患,二注而愈。”所说的莱菔汁就是白萝卜汁

3.白芷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用7~10天。白芷芳香解表,祛风止痛,对偏头痛治疗效果较好

4.葛根10~20克,水煎分两次服,连用10~15天。葛根发表解肌,升阳解痉,用于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5.全蝎适量研为细末,每次取少许置于太阳穴,以胶布封固,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全蝎祛风止痉,可用于偏头痛治疗。

刮痧治疗颈椎病引起的顽固性头痛3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总结颈椎病引起的几例顽固性头痛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3例颈椎病引起的顽固性头痛患者进行跟踪治疗并分析材料。结果3例病人均治疗有效,且追踪1个月内未见复发。结论刮痧治疗颈椎病引起的顽固性头痛效果佳,疗效快,不良反应少,病人易接受,值得临床实用及推广。

[关键词]刮痧颈椎病;顽固性头

颈源性头痛是一类伴有颈部压痛,而且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其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头痛协会在一次调查结果当中显示,颈源性头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2.5%;头痛的患者中14%为颈源性头痛。其患病人群年龄分布为30—50岁的中年人为主,平均年龄42.9岁;男女比例为1:4。

2.1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由于颈椎病引起的顽固性头痛,并且经过针灸、手法复位等综合治疗均未有明显显效者。其中2男1女,年龄均在70岁左右。TCD检查示:基底动脉脑供血不足。核磁共振显示:颈椎椎动脉压迫,血流受阻。

2.3发病原因颈源性头痛在以往被称为“神经性头痛”、“枕大神经痛”、“耳神经痛”等。常认为此疼痛是头部的神经血管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产生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医学学者提出的致病学说。具体有以下几点:

2.3.1颈部的肌肉异常和机械性损伤可以造成肌肉对穿行于期间的神经造成卡压而形成颈源性头痛,其疼痛的特点首先表现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的部位可以扩展到前额、颞部、顶部、颈部。有的可同时出现同侧的肩部、背部、上肢疼痛。伏案工作或劳累后加重。典型的头痛起源于后枕部向颞顶部放射,疼痛性质有间歇性跳痛与胀痛,伴有头晕甚至恶心;多数人伴有轻重不同的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及颈肩部酸痛。颈部触诊,可有一侧或双侧颈肌紧张,患侧椎体旁有明显压痛,可触及的紧张性条索。

2.3.2颈椎后关节退变导致疼痛患者颈椎上下关节突的增生、移后,使关节突突向横突孔纵向通道,位于横突孔内椎动脉及其周围的椎神经丛受到激惹,导致血管痉挛。椎动脉的分支支配枕大神经,椎动脉痉挛引起枕大神经缺血,可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头痛症状。钩椎关节的增生,一方面可压迫椎动脉引起症状;另一方面可使椎间孔变小出现颈丛和臂丛的神经根症状。同时常继发炎症病变。即关节滑膜及关节囊肿胀等病理改变,这些部分内有丰富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受刺激可引起头痛。颈部、上呼吸道感染及头部过度旋转,引起环枢关节半脱位时可使从其椎弓间穿出的枕大神经受到激惹出现头痛。

2.3.3中医学头痛原理头痛中医又称为“头风”,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头为“髓海”,又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头。若外邪侵袭或内伤诸疾皆可导致气血逆乱或淤阻经络,脑失所养而发生头痛。但是不论是哪一种疼痛它的致病机制均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谓“不通则痛”“菀陈则除之”。

2.4临床表现:头痛根据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及足厥阴肝经循行于头部的不同部位,故可分为前额头痛、偏头痛、后头痛、颠顶头痛。由于头疼的患者病史往往比较长,所以病人应做头颅CT检查以排除脑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避免造成误诊。对于单纯的头痛,试验室检查一般不会有问题。磁共振、脑血流图检查,多数患者会有脑供血不足的现象,但这些多数为短暂性或可逆性的,是由于头颈部肌肉痉挛压迫血管造成的一过性现象。通过心理分析会发现多数病人存在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人际关系障碍、强迫症状或疑病观念等,所以加以心理治疗或心理指导综合物理治疗,可以进一步辅助头痛的治疗,使其效果甚佳。现将临床上的3例顽固性头痛治疗加以总结分析。

2.5治疗方法2.5.1刮痧放血治疗:先于颈项部从上至下分颈中线、左右侧线至肩部循刮,手法不宜过重以疏通经络为目的,红晕为度即可,不可追求【出痧】。如过度用力引起肌肉的痉挛水肿,可导致病人休息不好,睡眠质量差等,甚至引起病人抗拒心理,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病人的神经紧张以至于头痛的进一步加剧。

颠顶头痛者先于头顶部向后颈部刮痧,待局部红晕后,再从顶颞中线、第1、第2侧线从前向后依次循经刮。

偏头痛者先刮第1、第2侧线再刮顶颞中线,从前向后依次循经刮,如【出痧】即可停止。如【无痧】则以红晕为度,可每日一次也可隔日一次。

以上患者如【出痧】明显、疼痛者可在【出痧】明显聚集处用自制拔罐器,刺血拔罐效果更加。

颈部刮痧可以松解紧张的肌肉,对错位的小关节起到一定的整复作用,减轻对于神经的卡压,使其恢复原来的力学平衡。

2.5.2与头针治疗对比:对于这三例顽固性颈椎病,均针刺四神聪、神庭、头维(双)、太阳(双)、角孙(双)、合谷(双)。针刺得气后电针治疗20分钟。10天一个疗程,头痛症状反复发作,未有明显好转。期间配合手法复位亦未见明显改善。

2.7治疗疗效一次治疗当场症状明显缓解者2例,稍有改善者1例。在患者自感缓解时,予以心里安慰,3-4次后停止治疗。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100%。1月后回访未见复发。

献花(0)
+1
(本文系wyfx1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