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系统二、放线配管1、管道的敷设应根据房间热量损耗布置,可采用旋转型、直列型、往复型布置。同一环路的PE-X加热管按150mm间距铺设在 同一水平上,并距外墙内表面为100mm,用专用塑料卡子,按直管段300mm,弯管段200mm的间距将加热管固定,为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可在加热管穿出底板处设柔性套管。图一为旋转型加热管施工布置示意图。2、加热盘管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10—12D,断管时应 采用专用工具,端口面应平整,垂直轴线。三、分水器的设置分水器应水平安装,一般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中心距为200 mm,当垂直安装时,分水器下端距地面不应小于150mm,入户总供水阀门内侧应设置不低于60目的过滤器,分水器系统的各分支路的加热管 长度不易超120M,一般每户集中设一个分水器,按房间数确定支环路数,其中卫生间、餐厅、厨房可合并成一个环路,如单个房间的面积较大, 可设两个或多个环路,根据分支环路的个数选择适宜的分水器。四、管道调试1、在加热盘管及分配器施工完后,需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不 小于0.6MPA,稳压一小时后,补压至规定试压值,15分钟内的降压值不超过0.05MPA为合格。调试前应对管道系统进行冲洗,然后充 热水调试。调试前初次采用慢升温,现将水温控制在25—30范围内运行24小时,以后再每隔24小时升温不超过5,循环两天后逐步升温, 直到60为止,达到设计水温。调试过程中应在设计水温条件下连续采暖24小时,并调节每一环路水温达到正常范围,使各环路的回水温基本相同 。2、试压合格后,用25mm厚的聚苯塑料板作边角保温。选用<10mm的石子?,合格的PO32.5R水泥,石子、沙子要冲洗干净,配 合比正确。在6小时内用C20细石砼浇筑80mm填充层。并人工压实抹平,养护七昼夜,在养护过程中系统保持0.4MPA压力,七日内不得 上人。图二为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施工剖面示意图图。地暖作为暖通专业的一项新技术,发明与使用不过几十年。引进国内,也不过十几年,设 计要比传统散热器系统的更加繁杂,设计研究与经验在我省尚欠成熟。因为设计是良好施工的基础,设计和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其使用效 果,地面龟裂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到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质量水平。地暖系统的设计应当经过严密认真的计算与细致的研究。设 计依据1、《地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修订版)2、《实用供热设计手册》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 范》4、《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2000年10月1日实施)5、《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技术规程》 (河北省2001年1月1日实施)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设计委托书 地暖系统设计主要参数1、地板表面的平均温度: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宜采用24-26℃,温度上限值28。人员短期停留 的地面,宜采用28-30℃,温度上限值32。无人员停留的地面,宜采用35-40℃,温度上限值42。2、供回水温度; 供水温度的上限值60、65、70、75等。?从安全和使用寿命考虑,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 等于10。3、热负荷: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对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0.9-0.95修正系数或将室内计算 温度取值降低2均可。局部采暖的热负荷,应再乘以附加系数。(见下图)采暖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值?0.55?0.40?0.25 ?附?加?系?数?1.30?1.35?1.50?4、有效散热面:计算有效散热量时,必须重视室内设备、家具及地面覆盖物 对有效散热面积的影响。5、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当面积超过30m2或长度超过6m时,填充层宜设置间距小于 或等于6m,宽度大于或等于5mm的伸缩缝。面积较大时,间距可适当增大,但不宜超过10m。加热管穿过伸缩缝时,宜设长度不 大于100mm的柔性套管。6、压力: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如超过应采取措施。7、流速:加速管内水的流速 不应小于0.25m/s,不超过0.5m/s。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近,一般不超过100m,最长不能超过120m。 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来30Kpa。8、绝热层:柚板结构层间应设绝热层,宜采用PS板,容量≥20kg/m3,厚度不宜小于 25mm。设计步骤1、方案设计:根据建筑施工图及相关数据,计算建筑物热负茶。与建筑其他相关专业(水、电、装 饰等)协调地暖系统设计有关间距。确定集配装置(分水器)的位置。2、施工设计:计算建筑物的有效散热负荷。计算 建筑物的有效散热面积。地暖系统布置及水力计算。其他附属设备选择。与相关专业会签,并经审核绘制出正式施工图。 3、设计完成,应将设计各有关资料,打印装订成册。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除(二)部分外,设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采用分户独立式热源或集中采暖负荷的90%。或将房间温度降低2计算。2、在住宅中应用,应考虑家具遮挡等因素对散热量的影响, 乘以适当修正系数。3、垂直相邻房间,除顶层外,各层均应按房间采暖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的热量,确定房间所需散热量。4、不同 地面材质、散热量不同,为保证室温要求,设计时应尽量按散热量比石材低的木材板考虑,用户即使选用石材类做地面,也不会影响采暖效果。 5、为满足一户中各朝向房间室温的匀衡,耗热量计算中应考虑方向附加及附减,外墙多的房间,热损失多,加热管必然密些。南向中间房间热损 失少,管间距必然大些。6、尽量考虑将生产冷水管布置在地板采暖结构层中,但应避免管一相互穿越。7、合理划分环路区域,昼量 做到分室控制,避免与其它管线交叉。8、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同一分集水器上管长尽量保持一致,避免造成阴力失衡和管材浪费。9 、对以独立式燃气炉为热源的系统,应控制管长≤90m,以减少阻力,并特别注意阴力平衡和管内流速问题。10、为保证地面不裂,管间 距不得小于100mm,局部过密处在管上皮10mm处加钢丝网;为保障地温度均匀性,管间距不易大于350mm。11、供回水温度宜 小于60(最大不超过70),供回水温差应小于10,系统工作压力不宜超过0.8MPa。12、无论采用何种热源,地板采暖与供回水 系统的温度、水量和所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匹配。13、应特别注意在设计选择参数时,PEX管内流速不得小于0.25m/s,否则会产生 气塞现象。14、根据规范,在长度超过6-8m应设置膨胀缝材。每30-40m2应设膨胀缝材,但膨胀缝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合理设置。15、确保地板采暖层的厚度(不包括面层厚度),住宅厚度为≥70mm(复合保温厚度20mm,豆石混凝土厚度为50mm,管上皮豆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少于30mm。16、不同地面标高应分别设置分集水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