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河南叶县明代县衙
2013-12-21 | 阅:  转:  |  分享 
  
县衙内的县令宅院(手动翻页)音乐:编钟乐曲叶县县衙大门河南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古代衙署中
惟一的明代县衙建筑。叶县县衙不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还是一座五品县衙。县衙坐北朝南,占地16848平方米。整座建筑由中轴和东、
西两侧副线上的41个单元、153间房屋组成。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我国古代的官制,知县一般为七品官衔,而叶县知
县却为五品县令。叶县地域宽广,由汉代的叶县、昆阳、红阳、舞阳4县和犨县的部分组成,每年上缴税赋10万石以上;加之根据畿、望、紧、赤
的条件,叶县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故县令多由同知衔的五品官担任。因此,县衙的规格也比一般的要高。叶县县衙建筑群落布局合理、规模宏大,
其建筑形式融南北之风格,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流派特点及变化规律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叶县县衙大门楹联为“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
溺己溺人饥己饥”,为清同治六年叶县知县欧阳霖所做。欧阳霖在叶县任县令期间,办义学、修县署、定八景、纂县志,为叶县做了不少好事。
这个鼓就是喊冤鼓,置于大门内东侧檐下,紧挨着班房,百姓若喊冤告状便击这面鼓,在此值班的衙役听到后就要问明情况回禀知县酌情办理。
通过大门后进入的第一个建筑群为大堂。院里甬道上有一石碑,朝南那面刻有“公生明”三字,语出荀子《不苟》篇:公生明,偏生暗。大堂
院子《公生明》碑北面刻的是黃庭坚手书的御制《戒石铭》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在告诫官员不
要鱼肉百姓、徇私舞弊、贪脏枉法。否则天理难容。大堂是县官审案的主要场所。正上方挂“明镜高悬”匾,下绘象征知县清正廉明的“海水涨
潮日出图”。大堂左侧大堂右侧大堂卷棚的匾额上,书写着清末才子于右任手书的“天地正气”。卷棚中间的楹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
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卷棚两梢间的楹联为:山色壮金银唯以不贪
为宝;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大堂的匾额悬挂着“明镜高悬”。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咸阳宫有方镜,人有疾病用来照之能知病之所在
。人有邪心,一照能洞察。秦始皇常以此镜照宫人,杀有异心者。衙署大堂高挂此匾可谓官吏用心良苦,一则标榜为官者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明察
洞识;二则警示为官者,审理案件一定要做到明察秋毫。二堂遇到疑难问题和师爷商议的地方在二堂屏门上方有金字大匾“清慎勤”。
“清慎勤”出自宋代吕本中,此为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亲笔御书,敕令悬挂于全国各府、州、县。为的是匾联互为映衬,时刻警示衙署工作人员,
为公应清廉勤勉。此外,还有“清慎勤”出自清康熙皇帝御书一说。堂前柱上的楹联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三堂是审理花案等隐私案
件及暂时休息的地方。中间的楹联,上面写着: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这副颇具哲理意味又不无警示意义三堂匾额“清如镜水”。告戒
官员要清正廉明、表里如一。虚受堂受到奖励后考虑是否受之有愧的地方楹联为: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思补斋县官
思过的地方。思补斋有楹联:孔子乃至圣先师每日犹洁身三自省,吾侪本无名后学时刻领补过多反思。土地祠?朱元璋命令各县县衙内修建此
庙,因他出身土地庙,故对土地庙有特殊感情,并且因为他痛恨贪官污吏,所以一些残酷的刑法也在此庙前举行。大仙祠,供奉守印大仙(即狐
仙)的祠堂警世钟县衙狱房狱房前碑刻显示,民国十三年(1924年)建叶县看守所。关押犯人的监牢县衙内的甬道县衙内的橱院和水井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