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9、玩具与玩伴
2013-12-22 | 阅:  转:  |  分享 
  
玩具与玩伴

——岁月划痕之九

女儿不间断地给外孙买玩具,可外孙并不满足。外孙的玩具已充斥屋子的犄角旮旯,收拾都收拾不过来,可他每个星期还都要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归结为他不去学校(以前是幼儿园)就只能自己玩儿。看着他一个人玩儿那些积塑拼插块儿,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陀螺战士,也确实能感到他的孤独。

他偶尔能约同学来家里玩,或到同学家里去,但这要麻烦家长接送,还影响学习,所以一个学期也玩儿不了几次。他的同学来家的时候,他玩儿得那样开心,喊声、笑声就是主旋。欢声笑语也就持续一个多小时,同学的家长就来了,他只能依依不舍地说“再见”。

他经常要求大人陪他玩儿,虽然没有与伙伴一起玩儿时那样兴奋,但还是要比一个人玩儿高兴多了。

我也曾羡慕过他,因为我小的时候,玩具少得可怜,就是我女儿小时候也只有两件玩具,一套积木,一个布娃娃。之所以给她买积木,是因为我小的时候玩过邻院儿小朋友的积木,觉得趣味无穷,而父母又不给我买,就想在女儿身上弥补这个遗憾。

父亲给我买的玩具,真正上了“玩具级”的只有两件,一只铁皮青蛙,一条木鞭。

我对铁皮青蛙比较满意。它上了发条就自己会跳动,当时觉得特高级。要是搁到现在,也只能算是小儿科。

印象中是我6岁时,父亲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的。一拿到手,我立即去找我的小伙伴们,我觉得与小伙伴们分享快乐,我会更快乐。

喜子、小儿、心宅他们没有见过这么新鲜的玩意,都围拢过来看。那青蛙绿色的脊背上有白色的条纹,大大的眼睛像真的一样。我用钥匙给它上好发条,往地上一放它就一蹦一蹦地跳个不停。我们一帮小孩则围着它喊啊,闹啊,直到它发条松弛后停下来。在伙伴们关注的目光中,我再次给它上好发条,于是它又接着蹦跳,我们则又欢叫起来。

喜子的年龄和我一般大,因为都是男孩儿,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最多。他们家与王大娘家住对门,也就是住在了北房东边的一间半,我经常去他们家玩儿。

喜子家的家具很多,有高大的柜子,还有带床头的大床,带橱子的桌子。最引人注意的是墙上镜框里的大照片,喜子爸爸妈妈的人头是那么的大,几乎和真人一样。喜子的妈妈头上戴着白纱,身上披着白纱,喜子的爸爸穿着洋装。后来我知道那是结婚照,可我的爸爸妈妈也结了婚,并没有那样的照片。

喜子的父母都在理发馆上班。他还有一个十六七的姐姐,也在学理发。新搬入的住户中,多数都说家乡话,只有喜子家说保定话。

喜子家与王大娘家共住的那个北房中间的屋子,有一个后门,后门通着一条一米宽的夹道,夏天时把屋子的前后门都打开,就有过堂风,是全院最凉快的地方,大人孩子们都到这儿乘凉。一有凉风吹过,我和喜子就喊:“风儿风儿好凉快,婶子大娘打狼来。”这歌谣是喜子的妈妈教给喜子的,为什么风凉了狼就会来?喜子也说不上来。

小儿是女孩儿,比我小1岁。她的父亲是一家澡堂的领导,她母亲没有工作。她家住在南屋,屋里没有我家的西屋光线好,但里屋外屋都挺宽敞。外屋放了些做饭用的东西,里屋有一个大土炕占了小半间屋,靠西墙放了一张黑色的方桌,方桌左右各放一把黑色的椅子,桌椅都显得很笨重。

她家的墙上贴了一幅宣传画:一个小哥哥正微笑着看着一个小妹妹,他们都怀抱着鸽子,脸上的神情天真,自然,质朴……而且都胖得那样可爱。看着看着我便不由地想,他们要是我的小伙伴多好哇!小儿的妈妈说,这幅画叫《我们热爱和平》,并把那几个字教给我们。可我印象中那几个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好像真是那个小哥哥或小妹妹写的似的。

小儿的妈妈会讲很多故事,对小孩儿很有耐心,也很宽容,总是和颜悦色的,想方设法哄孩子们高兴,就是调皮捣蛋她也不训斥,所以我愿意去她家里玩儿。

小儿和我一样,也是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孩子,但她文静,还讲卫生,不像我玩儿到晚上就像土猴似的。

我只记得,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似乎她更有主意,能说出一些我从未见过的游戏。

心宅家住在靠南侧的那间6平米的西屋。她的父亲在修表店工作,曾送给过我父亲一把用座钟发条做的小刀。她母亲没有工作。她的叔叔正在保定上学,也住在这里,屋里是很挤的。比较起来,我和心宅在一起玩儿得最少。她也是女孩子,但总凶巴巴的,我有点怵她。

我对父亲从庙会上给我买的木鞭,不太满意。

那时候庙会上卖的兵器,都是农民伯伯手工制造的木制古代兵器,也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没有现在的能射击能闪光的枪。

父亲给我买的是一条七节鞭,鞭身上盘着一条微微突起的龙,看上去很精致,父亲说它就叫盘龙鞭。可我更喜欢喜子的兵器,喜子的父亲给他买的是一杆红缨枪,有长长的枪杆,银色的枪头,枪头四周还绑着染了红颜色的麻,我觉得他的兵器更厉害。

可父亲说,古代的大将都骑骏马,穿重甲,对刀枪有较好的防护作用,而沉重无刃的鞭,是破重甲的最好武器。鞭也不是一般人就能用的,只有力大无穷的壮士才能挥动,所以历史上用鞭的武将不多,但用鞭的武将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父亲说,唐朝的名将尉迟恭用鞭,宋朝名将呼延赞用鞭。他还给我讲了尉迟恭“单鞭夺槊”的故事。还说等你长大看看《隋唐演义》、《呼家将》等小说就知道了。

可我在和小伙伴们玩“打仗”时,却没有感到鞭有多么厉害,多么神奇。

一般玩儿打仗时,我们最少都有四个人,除了我和喜子,还有斗儿和大生。斗儿和我一般大,他们家住在3号院儿的里院东屋,我们住的西屋就是借他们家的房山盖起来的。他们家搬来的比我们家稍晚一些,因为他们老家也是饶阳的,我的父母和他的父母认了乡亲。我们两家刚认了乡亲,斗儿的母亲就让我去他们家住了好几天,所以我和斗儿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大生也和我一般大,他们家住在9号院,他的父亲在照相馆工作。他跟我们玩儿“打仗”时,一般都使用胶卷的包装纸卷成的长纸棍,我觉得那一定是他爸爸给他的。

除了我们4个人,好像11号院的孩子有时也参加战斗。一些孩子买了武将的花脸,戴在脸上很有武将的派头,我没有这样的花脸,就用彩色的硬纸壳做了一个古代将军盔,戴在头上。

我们多数情况都在门口的土坡前开战,一拔儿在坡上,一拔儿在坡下,高喊着:“冲啊!杀啊!”对攻厮打。喜子自然用他的红缨枪,斗儿则用长柄的大刀,我的鞭虽然精致,但太短了,和他们打起来总占下风。只有大生的纸棍看起来很吓人,但打在身上并不痛,我才能和他打个平手。

几番拼杀,我的鞭便被刀枪碰得遍体鳞伤,那些漂亮的花纹变得斑斑点点,原来花纹都是用腻子做的。

父亲还给我买过洋片。那是一种彩色卡片,就像成版的邮票一样,买时都印在一张硬纸上,玩时再剪开。有一种剪开后大点的,细长,像书签一样。一般都是长方形的,和大张的邮票差不多。上边画的人物多出自孩子们爱听的故事,如《西游记》《封神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一般一版是一套,人物都出自同一个故事。

父亲最初给我买的洋片,上面画的是《封神演义》的人物,什么托塔天王、姜子牙,哪咤、杨戬、土行孙,看得我爱不释手。父亲还给我讲这些人物的故事,听得我非常着迷。

父亲还告诉我,这种东西可能最先出现于香烟盒中,而香烟最初又是洋货,所以就被人们叫成“洋片儿”了。

“拍洋片儿”的规则是:首先凑齐要拍的洋片儿,一人出几张事先约定。再把大家凑的洋片儿,花面冲上摞在一起。之后划拳决定每个人拍的先后顺序,再按顺序拍洋片儿。每人只准拍一下,可以直接拍在洋片儿上面,也可以拍在洋片的侧面。一次拍击能使几张变成底面冲上,就赢几张。余下的按顺序继续拍,直到全部被人赢走。

我拍洋片儿的技术不好,斗儿最好。多的时候怎么拍,少的时候怎么拍,手形怎样变化,他很注意研究,多数情况是他赢。大生玩得也不错,能赢我。喜子与我不相上下,但胆子小,怕输,往往不愿参加。所以玩起来多数情况我是输家。

我特喜欢那些绘有《封神演义》人物的“洋片儿”,我往往把它们作为我练习画画的摹本。所以,拍洋片儿时,我总是把它们特意挑出来,以防被小伙伴们赢去。

父亲还给我买过玻璃球儿。那是一种有多瓣花芯的玻璃球儿,个头和吃的糖球儿差不多。花芯有多彩的,有单色的。本来多彩的更难制造,可卖的多数是多彩的,反而被认为不如单色的珍贵。还有一种是无芯的,通体透明清亮,但往往不被伙伴们认可,他们说是“汽水”,不是正宗的玻璃球儿,不带玩儿。

玩儿的时候,先在地上挖个坑,再从远处画一条线。之后,从坑的位置依次向线的方向弹,依据球儿离线的远近,决定弹的顺序。再按这个顺序向坑的方向弹。规则规定,入坑之后就有了灭掉对手的权力,谁的球儿被入过坑的球儿击中,谁就算输了。入坑之前,也可互相弹击。目的是把对方击得离坑更远,自己处于入坑的有利位置,这属于防御战。

玩玻璃球儿,我也不是行家。因为不是弹出,而是在手指挤的同时,手向前擩,他们叫我“老擩子”。可我只会挤,不会弹,再不向前擩,那球更走不远了。虽然他们多次威胁取消我的参赛资格,但并没有真的实施。

玻璃球儿的玩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只分输赢,不真的赢东西。另一种,是玩儿真的,输方就要把球儿给了赢方。以我那种只会挤的手法,自然输家往往是我。

不过我还不是我们4人中最差的,如果只有喜子我们两人玩儿,我还胜多负少呢!斗儿玩儿玻璃球儿的技术特棒,能悬空弹射,让球儿像炸弹一样击中目标,有时竟能把对方的球儿击得粉身碎骨。

记得那时我有不少的玻璃球儿,放在一个纸盒中,常拿出来欣赏玩耍,轻易不和别人玩儿真的。

父亲还给我买过什么玩具,挖空心思也想不起来了。好像还有一个彩色的小皮球,但不知是给妹妹的,还是给我的了。

当然,过年时父亲也会给我买一些鞭炮,但二踢脚要他放,大响鞭要他放,起花要他放,我只放那种拆散的小红鞭炮,算是我们同乐,不能算是专门给我买的玩具。

回想起儿时的玩具,确实没有几种,但觉着无论是“打仗”、弹球还是拍洋片,都有无穷的乐趣,那时梦里都会梦到这些,细想起来,乐趣应该是在和玩伴们的交流中产生的吧!

现在的孩子虽然玩具多多,但住在楼房林立的小区,没有了与同伴一起玩耍的环境,他们是怎么也体会不到我小时候的那种乐趣了。



献花(0)
+1
(本文系乌拉盖河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