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鄂东文化的人类学考察
2014-01-04 | 阅:  转:  |  分享 
  
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宋代,黄州府成为“江西诗派”的重镇;在明代,黄州府成为湖广的上等州府;明清
时期,鄂东人文鼎盛,科甲兴盛,“惟楚有才,鄂东为最”,根据张建民的研究,“有明一代,湖北各府州县科举
进士1119人。全省八个府中,以黄州府中进士人数最多,达321人;清代进士人数较明代为多,到道光朝
约200年间,全省共中进士960人,咸丰以后60年间则有302人。但是,地域分布虽不无变化,却仍未能改
变明代以鄂东为重心的基本格局。”又据王楚平《中国名人之市探源——黄冈历代进士考略》统计:“黄冈
明清有进士728人,在全国城市中占第5位,仅排在杭州、福州、苏州、北京之后;再以清朝嘉庆、道光、咸丰
年间湖北各地的进士数量横向比较,黄州府有进士88人,占湖北进士总数的28.4%,居全省第一位。”江
西之花,终于绽放在鄂东大地之上,鄂东文化的大繁荣,江西移民功莫大焉。
“江西填湖广”是鄂东移民的主体,“靖康之乱”后的北方移民对鄂东的影响也不可小觑,鄂东是北方流
民武装进出两淮和两湖的必经之地,不少北方流民滞留于此。据《宋史》卷四百十二《孟珙传》载孟珙守黄
州时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北方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文化
家族的南迁大大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南移是在“靖康之乱”后完成的。
清末民初,东西文化激荡,鄂东文化巨子大量产生。晚清到民国,鄂东出现了一个“人才井喷”现象,
产生了一系列大师级人物,如地质学家李四光、哲学家熊十力、政治史兼经济学家王亚南(黄冈人),语言
文字学家黄侃、文艺理论家胡风(蕲春人),诗人闻一多(浠水人),哲学家汤用彤(黄梅人),方志学家王葆
心(罗田人)等,他们都是鄂东人,都堪称各领域领风骚的一代巨子。鄂东为何在半个世纪涌现如此多的
大师级人物?著名文化史专家冯天瑜先生认为:“它处在一个历史转折点,这个时候,新的思想、旧的思
想冲突、融会,就会产生大的思想家,产生大师级人物。而鄂东,恰恰好在从东面沿海登陆、向内地推进
的近代文化、也即西方文化,和从中原地带一直沿袭的传统文化的交叉点上。于是,就产生了一大批人
物。”而此时的西方文化是高势能文化,是当时世界的主潮,学习西方文化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到西方发
达国家留学,正如张之洞所说: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此赵营平百闻不如一见之说也。入外国学
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此孟子置之庄岳之说也。”此乃“真知灼见”,李四光先后留学日本和英
国,黄侃、王亚南留学日本,闻一多、汤用彤留学美国,他们是鄂东留学生中的代表,鄂东这一时期的留学
生日后大多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另据周积明《湖北文化史》统计,清末湖北留学生的派遣
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湖北乃一中部省份,有如此多的留学生到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留学,湖广
总督张之洞功不可没,鄂东深得其利,足见当时鄂东已得留学风气之先。
三、余论
鄂东地处东西南北交汇之地,招徕五湖四海之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鄂东自古是移民之地,也深
得移民之惠:范阳慧能居黄梅东山寺,师从弘忍,禅宗大兴于天下;杜牧为黄州刺史,功业文章垂青史,岐
亭古镇杏花村,香飘四野;东坡居黄,二赋一词,江山多娇,黄州成为世界名城;卓吾讲学黄安、麻城,惊世
骇俗之论,天下耸动,黄州府成为湖北人文鼎盛之地。“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
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阆巷小民,知尊爱贤者。”鄂东以其淳朴之心与宽广之胸,善待谪居于此的墨客
骚人,鄂东文化因此得以精彩纷呈。
●作者简介:刘礼堂,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2。
方正,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黄同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桂莉
①张建民:《湖北通史》明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13页。
②王楚平:《中国名人之市探源——黄冈历代进士考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24~26页。
③冯天瑜:《略谈鄂东大师级人物产生的时代背景》,载《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7月,第42页。
④张之洞:《劝学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1页。
⑤周积明:《湖北文化史》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694~696页。
⑥苏轼:《书韩魏公黄州诗后》,载《东坡全集》卷九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0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01页。
献花(0)
+1
(本文系文山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