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高考新动向】
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2、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考纲全景透析】
一、与传统发酵有关的几类微生物的比较
酵母菌 醋酸菌 毛霉 乳酸菌 生物学分类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生活方式 异养兼性厌氧 异养需氧 异养需氧 异养厌氧 适宜温度 20℃左右 30℃~35℃ 15℃~18℃ 室温 主要用途 酿酒、发酵 酿醋 制作腐乳 制作酸奶、泡菜 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发酵技术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制作原理 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利用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式 最适发酵温度 18℃~25℃ 30℃~35℃ 对氧的需求 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需充足氧 Ph 酸性环境(3.3-3.5) 酸性环境(5.4-6.3) 发酵时间 10d-12d 7d-8d 2、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果醋
三、腐乳的制作
1、原理
(1)菌种: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要型
(2)菌种作用特点
2、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菌→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3、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1)卤汤配制: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加酒既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又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不但能调制腐乳的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2)材料用量
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四、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1、泡菜制作
(1)所需菌种
乳酸菌:异养厌氧型,
反应原理:
(2)操作关键
泡菜坛的选择: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
腌制的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严格密封
2、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1)亚硝酸盐危害:当摄入总量较多时,可引起中毒或死亡,在特定条件(适宜温度、pH和微生物作用)下,亚硝酸盐可以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热点难点全析】
一、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分析
发酵时期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 发酵初期 少(有氧气,乳酸菌活动受到抑制) 少 增加 发酵中期 最多(乳酸抑制其他菌活动) 积累增多,pH下降 下降 发酵后期 减少 继续增多,pH继续下降 下降至相对稳定 2.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流程
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果酒、果醋制作的注意事项
①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冲洗后除去枝梗,以避免去除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②防止发酵液被污染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为避免杂菌污染,榨汁机要洗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洗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封闭充气口;若用简易的发酵装置,每隔一定时间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③控制好发酵时间与温度、果醋制作时适时充气。
(2)腐乳制作注意事项
①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水、盐、酒、温度、发酵时间等。
a.水的控制:含水量约70%,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b.盐的控制: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浓度过低,豆腐易腐败变质。
c.酒的控制: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
d.温度的控制:温度15~18℃适合毛霉生长。发酵时间易控制在6个月左右。
②防止杂菌污染
a.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b.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例】(2012·南通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有关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都需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
C.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
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
【析】选CD。果醋发酵中的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线粒体;果酒发酵时不能通入空气。果酒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果醋发酵产生醋酸,故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而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