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08-200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2及答案【广东顺德桂洲中学】
2014-01-10 | 阅:  转:  |  分享 
  
广东顺德桂洲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三)

测试时间:2009.12月考试时间:90分钟

班别学号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S32Na23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第Ⅰ卷(选择题)必须填在答题卡上,否则无分

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7分)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全部





A.NaClB.

C.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C.硫酸与铜反应放出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Ca2+、Cl-、NO3- B、Na+、Ca2+、CO32-、NO3-

C、Na+、H+、Cl-、CO32- D、K+、H+、SO42-、OH-

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两种无色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A、加稀硫酸B、加热C、加氯化钙溶液D、加Ba(OH)2溶液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B.

C.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2H+====CO2↑+H2O来表示的是

A.BaCO3+HClB.K2CO3+H2SO4C.Na2CO3+HNO3D.(NH4)2CO3+HC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9.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否

B.:是否含有C.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中约含有0.1

B.常温常压下,22g氧气和2g臭氧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NA.9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g氯气与足量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B.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C.与酸反应的速率:NaHCO3<Na2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成Na2CO3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2H++BaCO3=Ba2++H2O+CO2↑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2++SO42-+H++OH-=BaSO4↓+H2O

C、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OH)2=CaCO3↓+H2O

14.FeC1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Fe2+

C.溶液中一定含Cu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Na和H2OB.Na2O和H2O

C.Na2O2和H2OD.Na2O2和CO2

17.将50mL0.5mol/L的氯化铝溶液加入4.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得到1.56g沉淀,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A.15mL B.20mL C.30mL D.45mL

18.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适量Y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是

A.16︰9B.23︰9C.32︰9D.46︰9

Ⅰ卷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Ⅱ卷非选择题(共43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9.(分)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系列实验。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在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Fe与石棉绒。









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

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3分)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⑴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_____

⑵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D_________▲________

⑶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两个目的:

▲、▲。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四.推断题(本题一小题共10分)

21.已知物质A、B、D、C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1)判断A、B、C、D的化学式:

ABCD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A→B

②B→D

③B→C

五.简答题(本题一小题共7分)

22.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六种离子:

K+、Fe3+、Ag+、OH-、NO3-、Cl-

(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离子是、、。

(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3)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可用来浇灌农田。

3Fe+4H2O(g)Fe3O4+4H2(2分)

20.(16分)(1)酸性(1分)、还原性(1分);

(2)B溶液恢复红色(2分),D溶液仍无色(2分)

(3)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2分)

(4)①使SO2和Cl2混合均匀(1分),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1分)

②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1分),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H2SO4和HCl(1分),SO2+Cl2+2H2O→SO42-+2Cl—+4H+(2分)

③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2分)

21.(1)Na,Na2O2,NaOH,Na2CO3。

(2)①2Na+O2Na2O2②2Na2O2+2CO2=2Na2CO3+O2

③2Na2O2+2H2O=4NaOH+O2↑

22.(1)

(2)铁粉,

(3)



23.解:因为:Fe3++3OH—=Fe(OH)3↓(1分),Al3++3OH—=Al(OH)3↓,

Al(OH)3+3OH—=AlO2—+2H2O(1分)根据物质的量比得:

1L溶液中:a=3[n(Al3+)+n(Fe3+)]……………………………

b—a=n(Al3+)……………………………….

解得:n(Fe3+)]=(4a/3-b)mol/L……………………………….….





























肥皂液



火柴



CO2



H2O



H2O



CO2



D



C



B



燃烧



A



{







献花(0)
+1
(本文系菊影秋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