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36卷第5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
Vol.36No.5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YSep.2009
语言变体存在的生态学解读
刘国兵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类似生物群落一样的语言群落。与生物物种的发展进化一样,语言及其变体在发展的过程
中也遵循生态学规律:语言间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不仅使弱势语言走向衰落与消亡,同时也促进了现存语言“生
态特性”的多样化。中国英语的产生与发展,是语言变体与其赖以生存的整个语言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结果,其存
在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H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2359(2009)0520197203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形势下,英
语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据统计,截
至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懂英语的人已达到20亿
之多。英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引起英语广泛的本
土化,各种带有地域色彩的英语不断发展,在本地或
本国的对内、对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1]。但是不同的学者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他们围
绕英语的一元和多元标准以及中国英语是否客观存
在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截至目前,不同派别的学
者们仍旧各执其词,众说纷纭。我们拟从生态学的
研究视角来进行具体分析,对英语变体现象进行生
态学解读,旨在帮助研究者对语言变体特别是中国
英语变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一、环境、协同进化规律与语言变体的产生
与生物物种一样,环境对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环境可分为外生态环境和
内生态环境,前者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
境以及宿主环境,后者指任何特定的语言单位与其
他单位的关系环境。生态语言学认为,世界上任何
语言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被置于一个与它紧
密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的生态环境之中,它的
产生与发展都与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社会、文化和人
群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以自然环境为例,具有高
度语言多样性的地区也同时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
征,这与地域的位置、纬度的高低以及森林及相关植
被的密度有关。环境在合适条件下可以为新的语言
变体产生提供必要的物理条件,为语言变体的萌芽、
发展和壮大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在某一生物群落
中,由于自然的长期演化,当温度、湿度以及气候等
自然环境允许时,该群落中就会产生新的物种。在
语言群落中,两种或者多种不同文化长期相互影响,
语言使用者为了交际的需要也有意识地学习对方的
语言,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语言变体就会产生。特别
是当今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为各种语言
变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生态环
境,所以语言国别变体和地区变体的出现成为历史
的必然。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
也就是说,生物给环境以影响,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
生物。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水和营养元素,同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本土化研究”(07BYY022)
收稿日期:2009205220
·791·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物体还以其排泄物和尸体的形式把相当大的一部分
水和营养素归还给环境,最后获得生物与环境协同
进化的结果。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语言的发展和再
生。中国英语作为整个人类语言生态系统中的一个
有机体,其产生和发展对于整个人类语言生态系统
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就
是倡导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特定生物
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复合体。
在某一生态环境下,各种生物与其他生物以及周围
的环境、水土、植被等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群落。事
实证明,只有多个群落的多种物种共存,并且群落内
部能够有效保持各种物种平衡发展,这样的生态才
是积极向上的生态。也只有在这种生态环境之下,
各种物种才能得以互惠互利,共存共生。语言也是
如此。在语言生态系统中,语种数量的多少直接关
系到整个语言生态系统的安全。作为英语的一种重
要国别变体,中国英语的存在和发展对共核英语的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保持语言生
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世界范围内的语言生态平衡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多元化的语言文化生态环
境为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中
国英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中国英
语的存在与发展,是语言变体与其赖以生存的整体
语言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结果。
二、生物的生命力与语言的生命动态
生态学告诉我们,生命力是生物物种所具有的
活动能力,活动能力的存在使生物物种呈现出生生
不息的动态特征。作为交际和传承文化的载体,语
言也同样具有这一显性生物特征。在某一生态系统
内,不论是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强势物种,还是处于被
动态势的弱势物种,既然作为特定物种而存在,它们
必然有其独特的生命力。生命力的存在是各种生物
物种存在的基本前提。同样,在语言生态系统内,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各种语言变体也存在
交融、消退、旧词复出、变异等生命发展的动态特质。
当温度、湿度或者其他自然条件符合某一生物物种
的成长条件时,该物种在整个群落的发展演进过程
中就具有优势地位,物种种群数量和个体体质方面
发展就快。
当前正值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之际,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日益频繁,英语扮演着“世界通用语”的重要角色,在
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是说,时
代赋予了中国英语变体难得的发展机遇,使其处于
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中,并使其具备了极强的生命
动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在此
情况下,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英语变体的产生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超过2
亿的使用者已经赋予中国英语极强的生命力,使其
发展呈现出积极明显的动态特征。
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规律、互利共生现象
及语言的进化
达尔文于1882年在其开创性著作《物种起源》
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物种进化规律。
自从达尔文提出这一新的物种进化规律之后,它就
成为现代生态学的一条基本规律。施莱歇后来在
《达尔文理论与语言学》一文中讲到,达尔文研究动
物和植物的方法基本适用于语言历史的研究。他指
出,语言及其语言变体同世界上一切生物形式一样,
有其发展、成熟和衰败的不同过程。动植物通过自
然选择来保持良种,“有利的变种往往易于保持下
来,而不利的变种往往易于消亡”,语言之间的接触
和矛盾,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犹如动物之
间的生死斗争,处于有利地位的语言得以保存,处于
不利地位的语言走向消亡[2]。中国英语变体的出现
实现了中国本土文化与英语语言的有效“嫁接”,发
挥了嫁接植物强大的“双重物种优势”,中国英语从
一出现就由于众多的使用人口而具有较强的生命
力。在语言系统中,与共核语言相比,中国英语变体
虽然处于相对从属地位,从生物属性上来讲属于弱
势语言,但它在进化过程中,庞大的使用人群赋予了
中国英语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由此我们也相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语言
变体中的重要一员,与其他英语国别变体一样,也必
将得到快速发展。
在生物群落中,特定物种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
响、互惠互利的生存依赖关系,生态学上称之为互利
共生关系。在语言群落中,共核语言与语言变体之
间以及各语言变体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共生关
系。例如,共核语言为语言变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
了必要的构成成分,也就是语言变体中的共核部分;
而语言变体的出现,对共核语言在扩大其使用范围、
有效承载异质文化方面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共
核语言和语言变体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发展的结果
必然是语言共核成分涵盖的范围得以扩大,语言边
缘成分在语言共同体中所占的份额逐步缩小,这就
是我们所说的“语言边缘化过程”。Mufwene也曾
将语言比作拉马克物种(Lamarkianspecies)和寄生
·891·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物种(parasiticspecies)。他指出,每种语言都有生
命力,与生物物种一样,生命力是语言存在标志。但
是,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生命力,其生命力主要依
附于宿主(host)即语言使用者、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不同语言及其语言变体在同一群落中相互依存,一
定程度上缓和了语言间的竞争关系,使整个语言系
统得以实现积极良性发展[3]。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英语在汉语和英
语两种主流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产生,且承担着文
化载体的角色。作为文化载体,中国英语对英汉两
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密度(culturaldiversity)不一
样,它在发展和使用过程中总是倾向于过多地承载
某一种文化。就像语言的生命力一样,中国英语变
体的文化承载倾向性同样依附于宿主。从生态学来
看,这种依附关系也是一种互利共生。因此,正视中
国英语作为语言变体而客观存在并重视共核语言和
语言变体以及各种语言变体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对共核英语以及共核汉语的发展都有很大促进作
用;相反,如果忽视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忽视语言
间的共生关系,自然就会破坏语言群落的生态结构,
从而破坏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平衡。
历史告诉我们,语言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以及
研究领域的拓展必然引起语言研究跨越式的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语言学逐步发展成为一
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生态语言学的出现与发展为我
们进行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中国英
语变体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从生态学语言学方
面来看,中国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人为地忽
视其客观存在必将为其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应
该正视中国英语这一国别变体并为其发展提供良好
的语言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世界语言生态平衡。另
外,我们承认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并强调其积极意
义,并无意去掩盖“中国地方化”在英语学习中的消
极影响。但我们也决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有消
极因素的存在就全盘否定中国英语的客观性,进而
忽视其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亚军,杜瑞清.有关“中国英语”的问题———对“‘中国英语’质疑”一文的回应[J].外语教学.2003,(1).
[2]A.Fill.LanguageandEcology:EcolinguisticPerspectivesfor2000andbeyond[J].AILAReview,2001b,(14).
[3]S.S.Mulfwene.TheEcologyofLanguageEvolu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162-163.
TheEcologicalExplanationofLanguageVarieties
LIUGuo2bing
(FacultyofInternationalStudies,HNUHenan,Xinxiang453007,China)
Abstract:Thereisalanguagecommunityintheworld;languagesandtheirvarietiesfollowtheecologicalruleswhen
theydevelopthemselves.Thecompetitiverelationshipalsoexistsbetweendifferentlanguagesandit’sresultmustbethedecli2
nationanddepopulationof“weaklanguage”andtheflourishandprevalenceof“stronglanguage”.Thecompetitionalsofacili2
tatesthediversificationofthecurrentlanguages’biologicalidiosyncrasies.TheemergenceofChinaEnglishistheresultofco2
evolutionofseverallinguisticfactorsanditalsofollowthebasicrulesofdevelopment.
Keywords:Englishvariety;ChinaEnglish;ecology
[责任编辑许昌]
·9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