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孩子
海的这边是我家
我的家乡——海山,是一个小岛。三面环海,北望福建,西临广东省饶平县,东南隔海与南澳岛相望。“海山”得名于海和山,山海相辅相成,这里据说是个封闭式的小岛,交通条件不发达,一直未能对外发展。村里人世代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当地人多面海而居或是靠山而作。出海的人颇多。我的父亲也是大半辈子在海上拼搏,家里常年以来就靠他一个人辛苦养家。母亲是个瘦弱的家庭妇女,曾几何时,她忙于各种繁琐的家务,任劳任怨地跟着一个下海的人,陪着忙里忙外,照顾我们五个累赘,和下田种地,做些零活。
当初为了生下一个男丁,爸妈四处躲躲藏藏隐姓埋名生下了我们四个姐妹,终于在多少年的窘迫下生下了最小的弟弟。而我是典型的“家中老二”。那些艰苦的岁月,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把我们生下来又拉扯大,而今的她却成了药罐子。父亲这么多年捕鱼维生,从和伙计们上大船远航到两人搭伙出海再到现在的单枪匹马,这期间历经了多少坎坷!
父亲是个很自尊的人,他不甘平庸,但在现实面前,他却又不得不平庸。父亲是个渔夫,但他本可以不是渔夫。早年的时候,父亲和亲戚搭伙出海,考虑到出海的危险性和这一大家子累赘,母亲不支持他,后来,父亲出去外面了,在玻璃加工厂做了几年,那一次回家,他也终于不再像是一个渔夫了,他似乎有些欣喜,母亲从不希望他是个下海的人。
但是命运总是捉弄人,有些事情是冥冥中注定。不久,父亲又干起了老本行。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记忆中并没有零花钱的概念。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几乎用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做手工活补贴家用。从开始学习到精工熟练把它当做一门谋生的手艺,掐指一算我已经做了十年的绣娘。家里头姐妹众多,也都是早早学做这个给自己挣些学费。当别的孩子在吃零食逛街玩耍的时候,我们在争分夺秒地挣钱;当别的孩子在被窝里慵懒地睡大觉的时候,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赶货,不论寒冬酷暑。
历经了多少坎坷,虽然身体不支持,父亲还是坚持出海奋战,因为他清楚他的责任,清楚他的方向。千苦万难又怎样?生活是百般的不如意,我们却磕磕碰碰走到了这里。我有千万种情绪涨在心头,却迟迟无法言语。我把我所有的心情翻译成文字,一遍又一遍,让它们深深烙印在心口。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爱着我的家乡,但有一种爱永远是心头之痛!我甚至深深地爱上了文字,爱上了投稿这种疯狂的事。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够通过文字读懂我,但我却又畏惧被读懂!我把我的情感汇聚给大海,然后,悄然离去。
贫贱夫妻注定百事哀。生活像船只行走在大海上一样浮浮沉沉眺望不到尽头,茫然无边让人束手无策。
海的那边是什么
小时候,上过一堂课——在山的那边。那时候,对山没什么概念,反而是海。
放学回了家,问妈妈:“海的那边是什么?”妈妈摇了摇头,“去问你爸。”看着父亲在一旁忙,我轻声地问:“爸,海的那边是什么?”他稍稍回过头来:“是海,海的那边还是海,是一望无际的海。”“哦。”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海边的时候,我们会坐在礁石上戏水,看潮起潮落,光着脚踩沙滩,在海水一波一波上涨又退下时拾掇贝壳。小时候,海边只是个意义上的游乐场。
长大之后,我也会偶尔去海边散散步。有时是早晨,有时是傍晚。但当初的游乐场已不再,它渐渐地变成了经济发展的俘虏,环境一日不如一日。
后来,我还是会偶尔很想念地去到那里,心里总有一丝丝牵挂,每次去到都想寻觅些什么。
海的那边是什么呢?父亲曾经说过:“海的那边还是海,是一望无际的海。”但是后来我几乎总是发现,海的那边有光芒。在黑夜离去黎明到来之时,总会有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在天际。我霎时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当我得到这样一个答案后我却不忍反驳他了,相反地,我觉得有些许羞愧。父亲怎么说也在海上待了大半辈子,却说海的那边是海,这仅仅是因为他心中是对我们满满的牵挂,海是他承载希望的摇篮,是他摸不到尽头却又不得不继续前进的方向。父亲身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他明确着唯有出海可以完成他的任务,他必须心中装满海洋。父亲他眼里看到的是海洋而没有太阳。可是太阳不也能给他方向指引他前进吗?我想了很多,后来,我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
我是渔夫的孩子,我生活在海边,我虽未曾越过海,不清楚海的那边是什么,但我知道在我面前的不全是翻滚着的海洋,红日总是在黎明时升起,光明总是在黑夜之后到来。每天的海都是一样的模样,但是太阳却是新生的,它有时只是若隐若现,却已足够照亮我心中的天地。
偶尔我想和父亲谈谈关于海的那边,但是后来我渐渐发现,有些事情留给自己去领悟就好。或许父亲他只需要海洋,他不能没有海洋,而我迫切需要的是海上的太阳。对于我来说,海的那边并不是海,苦难的前方不总是苦难,眼里只看到大海是对生活的逃避,眺望海上日出才是积极的人生。我是真的明白了些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