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端脑和传导通路,脑血管
2014-01-13 | 阅:  转:  |  分享 
  
学习要求掌握端脑的外形、分叶和主要的沟、回。掌握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掌握侧脑室的位置、形态、分部与交
通。掌握纹状体的组成。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内通过的主要纤维束。思考题:病人一侧内囊出血,其临床症状是
什麽?为什麽?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本体感受器等脊神经节(I)薄束和楔束薄束核和
楔束核(II)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一、感觉性传导通路1.躯干和
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Ⅲ)腹后外侧核(II)薄束核楔束核(I)脊神经节内侧丘系交叉躯干四肢的皮肤感受器脊神
经节(I)脊髓后角ⅠⅣⅤ层(II)交叉脊髓丘脑束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通路)(I)脊神经节细胞(I
I)脊髓后角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束(Ⅲ)腹后外侧核头面部浅感受器三叉神经节细胞(I)三叉神经脊束核
和脑桥核(II)交叉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III)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三叉神经脊束三叉丘系(Ⅲ)丘脑腹后内侧核(I)三叉神经节细胞(II)三叉
神经脊束核(II)三叉神经脑桥核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3.视觉传导通路视辐射视区视野和视交叉
损伤及表现:①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②视交叉中部损伤:双眼视野颞侧偏盲③视交叉外侧部损伤:④视束、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视中枢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半同向性偏盲患侧眼视野鼻侧偏盲4.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
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损伤及表现:①视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存在②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消失顶盖前区1、皮质脊髓束中央
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前束——前角
运动细胞(一)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二、运动传导通路2、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1/3——内囊膝——大
脑脚底——脑神经运动核(支配眼裂以下面肌的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支配)核上瘫、核下瘫舌下神经核面
神经核上瘫、核下瘫舌下神经核上瘫、核下瘫面神经核(二)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途径。1、纹状体—黑
质—纹状体环路2、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3、苍白球—底丘脑环路4、皮质—脑桥—小脑—背侧丘脑—皮质环路?脑
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一、脑的被膜(一)硬脑膜(二)蛛网膜(三)软
脑膜1.特点有两层构成在颅盖部与颅骨疏松结合在颅底部与颅骨紧密结合(一)硬脑膜:2.硬脑膜形成的结构1)大脑镰
2)小脑幕3)硬脑膜窦3)由硬脑膜形成的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颈
内静脉(二)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池、蛛网膜颗粒(三)软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软脑膜大脑镰
上矢状窦脉络组织、脉络丛1.硬脊膜:上端附于枕骨大孔,末端附于尾骨硬膜外腔:硬脊膜与骨膜之间二、脊髓的被膜硬脊
膜软脊膜蛛网膜椎体硬膜外腔硬膜和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脊髓脊神经后支背深肌棘突后根交通支脊神经节硬膜外腔和
蛛网膜下腔的位置及内容物或通行结构2.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充满脑脊液终池:脊髓下端以下,内有马尾
3.软脊膜:齿状韧带:在前、后根之间,软脊膜呈齿状附于硬膜上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三、脑的动脉两个来
源:1.颈内动脉:大脑半球的前2/3和间脑的前部2.椎-基底动脉:大脑半球后1/3、间脑后部、脑干和小脑1.颈内动脉大
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2.椎动脉——基底动脉脑桥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
动脉小脑上动脉脊髓前动脉3.大脑动脉环(Willis环):①组成: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
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②位置:在脑底面围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③意义:对脑的血液供应和调节有利。1.不
与动脉伴行2.分深、浅两组浅静脉直接注入硬脑膜窦深静脉汇合成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四、脑的静脉大脑大静脉五、脊髓的血
管1.脊髓的动脉①脊髓前、后动脉:均发自椎动脉②来自肋间后动脉、腰动脉、骶外侧动脉的脊髓支2.脊髓的静脉脊髓前、后
静脉前、后根静脉椎内静脉丛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中脑水管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颗粒上矢状窦脉络丛产生静脉六、脑脊液产生及其循环端脑外形、内部结构传导通路脑脊髓被膜和血管脑脊液循环
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秦丽华端脑外形和内部结构一、分叶、外形大脑纵裂cerebrallongit
udinalfissure大脑横裂cerebraltransversefissure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
面3条沟: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两条假想连线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5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额下沟额上、中及下回颞上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缘上回角回颞上沟
颞下沟颞中回颞下回上外侧面的沟和回顶内沟颞横回中央旁小叶内侧面和下面的沟和回胼胝体胼胝体沟顶
枕沟楔叶距状沟舌回海马沟海马旁回钩扣带沟扣带回侧副沟嗅脑沟枕颞沟端脑的下面观嗅球嗅束大脑皮质大
脑髓质基底核侧脑室二、内部结构位置:是大脑半球内深面的腔隙分部:中央部:位于顶叶前角:伸入额叶
后角:伸入枕叶下角:伸入颞叶中央部后角下角前角(一)侧脑室侧面观下面观(二)大脑皮质1.结构:原皮质:
海马,齿状回旧皮质:嗅脑新皮质:2.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和分区Brodmann分为52区第Ⅰ躯体运动区:
4、6区第Ⅰ躯体感觉区:3、1、2区听区:41、42区视区:17区1)第
I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特点:①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②交叉管理③各部投影区的
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损伤表现:对侧身体痉挛性瘫痪。2)第I躯体感觉区中央
后回,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包括3、1、2区特点同第I躯体运动区损伤表现:对侧身体感觉障碍3)视区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
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信息。4)听区位于颞横回(41、42区)接受双侧听觉传入A.运动性语言
中枢(44、45区)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B.书写中枢(8区)额中回后部,失写症。C.听觉性语言中枢(22区)颞上回后
部,感觉性失语(不理解)。D.视觉性语言中枢(39区)角回,失读症。5)语言中枢(三)基底核?
尾状核caudatenucleus豆状核lentiformnu
cleus屏状核claustrum杏仁体amygdaloidbody,钩的深面1.组成

尾状核体
尾新纹状体纹状体壳
豆状核苍
白球--旧纹状体neostriatumpaleostriatum2.纹状体的纤维联系1)新纹状体:
传入:①额、顶叶皮质,锥体束旁支②黑质传出:①苍白球
②黑质2)旧纹状体(苍白球)传入:①尾、壳核②底丘脑传出
:①经内囊底丘脑丘脑(VA\VL)大脑皮质运动区
②底丘脑3.纹状体功能参与运动调控,损伤可导致运动不正常和肌紧张的改变。①肌张力亢
进、运动减少:震颤性麻痹(DA减少)②肌张力低下、运动过多(上肢及头面部),“舞蹈症”?连合
系----连合左、右大脑半球(胼胝体、前连合、穹窿连合)?固有连合系----大脑半球内
(钩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投射系----上、下行纤维(内囊)
(四)大脑髓质cerebralmedullarysubstance胼胝体corpuscallosum
位置:居大脑纵裂底构成:连合纤维,呈厚板状分部:正中矢状切面嘴、膝、干、压部1.连合
系前连合anteriorcommissure连接左、右嗅球和颞叶穹窿fornix2.固
有连合系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短纤维——弓状纤维arcuatefibers:相邻脑回长纤维——钩
束uncinatefasciculus:额、颞叶上纵束superiorl
ongitudinalfasciculus:额、顶、颞和枕叶
下纵束inferiorlongitudinal
fasciculus:颞叶和枕叶扣带cingulum:边缘叶各部位置:丘脑
、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分部: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后肢(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膝部(前、后肢之间)
内囊internalcapsule3.投射纤维projectionfiber内囊在横断面上呈“><”形
前肢膝后肢通过内囊的投射纤维束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膝:皮质核束后肢: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丘脑前辐射:丘脑前核和背内侧
核与大脑的联系纤维丘脑中央辐射:丘脑腹侧核群与大脑皮质的联系纤维1.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2.对侧偏身瘫痪(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3.双眼对侧视野偏盲(视辐射)三偏症内囊损伤常见症状2、特点:1)发生上较古老2)纤维联系复杂3、功能:1)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2)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关3)与情绪、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1、组成: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边缘叶及其相关的皮质下结构(杏仁体、隔区和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前核群等)三、边缘系统
献花(0)
+1
(本文系老虎哥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