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书法欣赏2
2014-01-16 | 阅:  转:  |  分享 
  
四、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楷书又分魏楷和唐楷。魏楷又叫魏碑,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
是民间的墓志铭。仅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就有三千余品,而著名的是《龙门二十品》。墓志在南北朝时十分盛行,其中北魏的墓志铭比前代都多,书
法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唐楷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盛
于唐代.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魏
碑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
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魏碑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有雄强、朴拙、自然天成
的艺术特点,长于榜书。1、北魏《郑文公碑》这件摩崖是北魏书法家郑道昭的作品,笔力雄健,神韵灵动,历来为书家所推崇。2
、《张猛龙碑》这件石碑潇洒古朴,奇正相生,笔力刚劲。其结构有“三紧三松”特点,即: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3、北魏《
张黑女墓志》,又称《张玄墓志》,是魏体书法的代表作品,其书风淳厚古雅,风流跌宕,并融入较多的隶书笔意。唐楷至唐
代,楷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空前盛行。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
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
,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1、颜真卿(70
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合称“楷书四大家”。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
,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体碑帖《多宝塔》,全称《大唐西
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现藏西安碑林。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
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点画
工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
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
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颜勤礼
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音蛲)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现藏于西
安碑林。此碑1922年出土,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2、柳公权(778年-865年),字
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
後继者,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
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茍。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
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代表作品介绍:《金刚经刻石》(824年,四十七岁时)《李晟碑》(829年,五十二
岁时)《回元观钟楼铭并序》(836年,五十九岁时)《冯宿碑》(837年,六十岁时)《苻璘碑》(838年,六十一岁时)《玄秘
塔碑》(841年,六十四岁时)《神策军碑》(843年,六十六岁时)《刘沔(免)碑》(848年,七十一岁时)《魏公先庙碑》(8
52年,七十五岁)《高元裕碑》(853年,七十六岁时)《复东林寺碑》(857年,八十岁时)左上:《神策军碑》右上:玄
秘塔3、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
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
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是欧
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66岁力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唐大
宗贞观六年(公元623年)立碑。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
彦博碑》:书此碑文时,已80高龄。唐大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是中国唐
初贞观5年(公元631年)为邕禅师建舍利塔时74岁的欧阳询题写的字。左:九成宫醴泉铭右:
皇甫诞碑右:化度寺塔铭下:虞恭公碑4、褚(音“楚”)遂良隋文帝开皇卜
六年(公元596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终年64岁。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
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用笔,结字,圆润瘦劲,古雅绝俗,瘦硬有余。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
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右:《雁塔圣教序》下:孟法师碑5、赵孟頫,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
人,湖州(浙江吴兴)人。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赵氏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
,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6、虞世南(558
—638年)唐代诗人,字伯施,今浙江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虞世南是跟从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习书法的。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等上:《孔子庙堂碑》赵孟頫楷书赵孟頫小楷
献花(0)
+1
(本文系饱尝博览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