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盲治盲有关问题赣南医学院第六临床医学院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教研室防盲治盲公共卫生事业和眼科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全球防盲治盲 工作活跃,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老一辈眼科学家倾注了大量精力。了解国际防盲工作开展情况,我国50年来防盲工作历程,展望新世纪发展前 景,会增加做好防盲治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盲和视力损伤的标准长期以来,各国采用的盲和视力损伤的标准并不一致。这 对盲和视力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和国际交流造成了困难。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3年提出了盲和视力损伤的分类标 准,将盲和视力损伤分为五级,规定一个人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0.05时为盲人,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0.3、但≥0.05时为低视力 。该标准还考虑到视野状况,指出不论中心视力是否损伤,如果以中央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小于等于100、但>50时为3级盲,视野半径 ≤50时为4级盲。我国于19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上决定采用这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为能全 面地反映盲和视力损伤情况,又将盲和低视力分为双眼盲、单眼盲、双眼低视力和单眼低视力。如果一个人双眼最好矫正视力都<0.05,则为双 眼盲;如果一个人双眼最好矫正视力都<0.3、但≥0.05时,则为双眼低视力。这与WHO标准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只有一眼最好矫正视力 <0.05,另眼≥0.05时,则称为单眼盲。如果一个人只有一眼最好矫正视力<0.3、但≥0.05时,另眼≥0.3时,则称为单眼低视 力。按这种规定,有些人同时符合单眼盲和单眼低视力的标准。在实际统计中,这些人将归于单眼盲,而不归入单眼低视力中。 实际上,对盲人的定义并不特别严格。1999年WHO曾指出,盲人的定义是指因视力损伤不能独自行走的人,他们通常需要职业和/或社会的 扶持。由于各国社会经济状况不同,采用的盲和视力损伤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一些国家采用下列标淮:①视力正常者:双眼中较差眼的视力大 于等于0.3;②视力损伤者:双眼中较差眼的视力<0.3、但大于等于0.1;③单眼盲者:双眼中较差眼的视力<0.1,较好眼的视力大于 等于0.1;④经济盲者:双眼中较好眼的视力<0.1,但大于等于0.05;⑤社会盲者:双眼中较好眼的视力<0.05。视力损伤的分类 (WHO,1973)全球盲和视力损伤现状及发展趋势估计全球视力损伤的人群为1.8亿,其中盲人为4千万至4.5千万。如果目前盲 和视力损伤发生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20年盲人数将增加一倍。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全球9/10的盲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目前大约60 %的盲人生活在非洲下撒哈拉地区、中国和印度。全球致盲原因白内障46.0% 沙眼12.5%河盲0.6%儿 童盲3.3%其他37.5%其他包括青光眼、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和外伤等。部分盲人是可避免的全球80%的盲人是可避免的。有的盲人及时应用足够知识和恰当措施,就可以预防或控制,如沙 眼和河盲。有的盲人可以通过成功治疗而恢复视力,如白内障。视觉2020行动1999年2月17日WHO和NGOs发起”视觉202 0,享有看见权利”的行动。行动目标是在2020年全球根治可避免盲。发起视觉2020行动的背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指出 :在成员国中盲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减少全球盲人数量的惟一办法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意义的伙伴关系的合作。仅管防 盲工作开展了半个世纪,但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全球盲人负担大幅度增加。视觉2020行动拟做的工作预防和控制疾病。培训人员。 加强现有的眼保健设施和机构。采用适当的和能负担得起的技术。动员和开发资源用于防治盲人。视觉2020行动重点五个方面:白内 障、沙眼、河盲、儿童盲、屈光不正和低视力。选择依据:这些眼病在盲人数量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对它们进行防治的可行性和可负担的 能力。随着“视觉2020”行动的开展,防治重点可能包括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觉2020行动的实施通过四个五年计划来 实施。准备阶段是进行宣传,制定地区计划和开发资源。第一步行动是开展全球性活动,提高人民和政府对盲的社会影响的认识,并动员其承担 根治可避免盲的长期的政治和专业方面的义务。选择实施“视觉2020”行动的国家,将根据盲人数量和可利用资源,被认为需要优先考虑的国 家。视觉2020行动的新内容2020年前根治可避免盲的共同目标将使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工作。联合宣传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全球对于盲的认 识,动员其他资源防治可避免盲。在已经取得国际和各国防盲工作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初级保健和眼保健工作,以便解决可避 免盲的问题。寻求更广泛的区域合作,最终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以解决眼保健问题。《视觉2020》行动强调获得恢复视力和生活质量的 高成功率。提供可负担的和可接近的服务,特别在缺医少药的人群中。采取措施克服利用手术设施的障碍,增加设施的利用率。采用的策略包 括协调工作、培训人员和加强管理和评价服务质量。20世纪眼科的辉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眼显微手术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手术现代白内 障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割术屈光不正手术激光在眼科中的应用计算机和图象处理技术在眼科中应用大规模的防盲治盲和流行病学研 究信息交流21世纪眼科的新挑战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增加社会对眼科的需求。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 展影响着眼科学发展。眼科医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求实创新,使眼科学得到新的发展。眼科和眼科医院的管理。50年后世界的人口 1999年60亿2025年80亿2050年 89.09亿亚洲52.58亿非洲17.68亿 拉美/加勒比8.09亿欧洲6.28亿北美 3.92亿人员资源的培训适当培训人力资源是预防、治疗和康复可避免盲的核心成份。鼓励努力开发眼保健服务的人力 资源。健康服务质量好的单位,应为眼科医师配置设备,使他们为患者提供专家级的服务。中级人员的配置计划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中级人 员,因为他们是实施防盲规划的骨干。目前的配置为,亚洲1:20万,非洲1:40万。目标:到2020年时,达到1:10万或1:5 万。眼科医生的配置计划目前2020年亚洲1 :20万1:5万非洲1:50万1:25万其他人员的培训验光师国 家、区域防盲项目主管小儿眼科专家仪器维修人员。基础设施建立永久的设施,以保证眼保健服务有广阔的复盖面,并使患者容易接近。 制定有关医院中眼科床位数、手术室、基本药物、屈光设施方面目标和规范。目前设施的普及率、可利用率、使用率和服务复盖面分别为50%、 40%、25%和25%,目标到2020年分别为95%、90%、90%和90%。转移适当的技术近几十年的技术提高了眼保健质量, 增加了社区人群的接受能力,但这些新设备的昂贵使之难于在防盲工作中广泛使用。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这些技术,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人工晶体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还包括药物、缝线、眼镜和低视力助视器。将在购买大型设备、配件、器械和耗品时建立区域性合 作伙伴关系。视觉2020行动在西太平洋区域启动时间:1999年9月6日地点:中国北京启动的国家:中国国家卫生部长张文康签 署了视觉2020行动全球支持宣言。选择在中国启动的理由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或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从绝 对数而言,中国盲人数早已超过诸如丹麦、芬兰或挪威等国家的人口。年估计45万人失明,几乎每分钟发生1例新盲人。人口增长和老龄化、 缺乏适当培训的眼科医师和防盲治盲的现代技术,造成中国盲人数不断增加。如果保持目前趋势不变,到2020年预期中国盲人数将增加四倍。 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回顾一、解放前和建国初期眼病和盲目情况十分严重。致盲原因沙眼患病率50%~90% 维生素A缺乏眼外伤青光眼眼科医师不足千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二、1950年代 195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沙眼列为紧急防治的疾病之一。1954年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会发表为消灭沙眼而斗争的文章。开 展沙眼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分类标准、药物治疗及病理等方面研究工作。1955年汤飞凡、张晓楼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1959年眼科医 师队伍比解放初增加10倍。眼科医师积极投入沙眼防治工作。沙眼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维生素A缺乏症迅速 减少。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开展受文革动乱干扰中断的防盲治盲工作。1984年成立全国防盲指导组。各省、市、县成立相 应机构,形成全国防盲治盲指导体系。制订1991~2000年防盲和初级眼保健工作规划。眼科机构和眼科医师队伍扩大。防盲治盲与初 级卫生保健结合建立防盲网络。1996年卫生部等部委确定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大力普及眼病防治和眼保健知识。 1980年代的眼病调查各地进行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盲(WHO标准)的患病率为0.43%~0.56%。估计全国至少有盲 人540万人。盲的主要原因白内障40%~70%角膜 病11%沙眼10%眼底病 8%青光眼6%眼科资源基本情况全国共有123所医学院校、55 0所中等卫生学校可培养眼科人材。估计全国共有眼科医师22000人,但接受的教育和培训程度不一。估计只有一半眼科医师能进行 白内障显微手术。在城市综合医院内一般都设立眼科。全国约有500个县没有眼科和眼科医师。城市或发达地区的眼科设施较好。农村地 区眼科设施仍很缺乏。1996调查:设备名称具有该设备的县医院%直接眼底镜40.6 %裂隙灯57.9%手术显微镜27.1% 眼压计61.3%验光镜片箱56.3%视野计 33.0%盲人增加的趋势盲人增减的趋势决定于(1)人口的增加;(2)人口的老龄化;(3)防盲治盲工 作的开展。目前估计全球视力损伤人群约为1亿8千万,其中4千万~4.5千万为盲人。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到2020年盲人数增加1 倍。我国盲人增加的趋势与全球相似:人口增加:每年1千多万,至2020年我国人口约为15亿。人 口老龄化:估计2020年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的比例约为25%。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根据顺义和斗门的资料,50岁及以上人群 中,现有1.35%的白内障盲人需要治疗。以现在的发展趋势,2020年我国白内障盲人数:506.25万(15亿?25%?1 .35%),比现有的白内障盲积存数200多万增加1倍。加上其他原因致盲者,估计2020年我国盲人数比现在至少增加1倍以上 。中国现有盲人约500万防盲治盲5年规划发布中国现有盲人约500万,低视力人口约710万,是世界上盲和视力损伤最严重的国家 之一。目前,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中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人才缺乏且分布不平衡、基层眼科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初级眼保健工作薄弱、信息系 统不完善、群众防盲治盲意识不强等问题。手术是解除白内障盲的有效手段,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数为450,手术量还比较低。要实现到20 20年消除可避免盲的战略目标,任重道远。防盲治盲工作目标到2010年底,争取达到以下目标:(一)初级眼保健服务覆盖 率以县(区)为单位达到80%以上。(二)设有眼科或具有眼科专科医师的县级医院达到全国县级医院总数的80%以上。(三)全 国创建200个防盲治盲示范县(区)和10个防盲治盲示范地区(市),以及500个白内障无障碍县(区)。(四)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 率达到800,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率争取达到85%以上。(五)控制滤泡性沙眼(TF)患病率小于5%,沙眼性倒睫(TT)患 病率小于1‰,消除致盲性沙眼。(六)70%的视力小于0.3的屈光不正患者能够配戴合适的眼镜。(七)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区要 有至少一家低视力门诊或低视力康复部,10万低视力患者得到视觉康复。(八)积极预防儿童盲,家长对儿童盲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80 %以上。(九)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白内障手术复明防盲重点转为白内障筛查和手术治疗1 988年后国务院制定的3个五年计划,规定白内障手术复明的任务和目标。全国残联将治疗白内障盲纳入工作范围,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 五年工作纲要将白内障手术复明列为抢救性的残疾人3项康复工作之一。199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又明确规定1991~1 995年完成60万例白内障复明任务。多种形式的防盲治盲防盲工作纳入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网,建立县、乡、村三级防盲网络。眼科手术 医疗队、手术车深入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创建全国防盲先进县。全国眼科机构和眼科医师的积极工作。初级眼病防治网络 县、乡、村三级防盲网络:县级:制定防盲规划,负责乡、村人员培训,诊治较难的眼病,进行眼科手术。乡级:负责 本乡防盲规划的落实,建立盲和低视力卡片和眼病档案,常见眼病的治疗。村级:防盲治盲宣传,建立盲和低视力卡片,发现和转送需 要救治的病人。形成有效的初级眼病防治网络,及时发现和转送盲人的系统。眼科手术医疗队解决农村边远地区白内障复明问题的有效形式 。香港特区政府捐赠的健康快车,至1999年10月已运行了10站。短期内使大量白内障盲人复明。对贫困患者减免手术费用。培训了当 地医务人员。进行防盲治盲的宣传。国际合作和交流1987年起,多个国际防盲组织及NGOs在我国开展防盲工作。WHO、MO H和NGO于1995、1998和1999年三次召开中国防盲协调会。国际狮子会援助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防盲项目。加强国际合 作和交往白内障致盲的主要原因。现估计2千万人因白内障失明。手术将大多数白内障盲人恢复到接近正常视力。白内障手术 率每年每百万人群中所做的白内障手术数称为白内障手术率(CataractSurgicalRate,CSR)。表示不同地区 眼保健水平的有用的测量指标。目前各国CSR相差很大,美国5000,非洲200,中国约450。发展中国家CSR低的原因经济 原因文化原因白内障手术效率低预计白内障手术数实施《视觉2020》行动后,白内障手术数将明显增加:1999年 7百万例/年2000年1千2百万例/年2010年2千万例/年2020年3千2百万例/ 年白内障盲仍未解决我国的CSR约为450,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仍有大量白内障盲人积存: 1996年对北京顺义和广东斗门县50岁及以上人群调查。白内障盲人的社会负担率分别为1.63%和3.80%, 两地综合为2.70%。白内障手术复盖率分别为47.8%和40.7%。全国50岁及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18% 。计算结果:白内障盲的积存量为290万人。白内障手术质量大规模白内障手术的视力效果不如预想那样好。1988~ 1996年间完成的175万白内障手术中,脱盲率为98%,脱残率为89%,表明手术后仍有3.5万人为盲人,19.25万人视力?0.3 。白内障手术质量调查1996年和1997年对北京顺义县和广东斗门县白内障手术质量随机抽样调查也有类似结果。顺义5052个5 0岁及以上人中,116只眼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斗门4342个50岁及以上人中,152只眼接受了白内障手术。其日常生活视力分布情况为 :顺义斗门?0.3 25.0%23.7%0.05~<0.336.2% 35.5%<0.0538.8%40.8%白内障 手术质量差的原因顺义斗门无 法矫正的无晶体眼或手术并发症36.5%41.4%晶体后囊膜混浊 16.2%10.3%屈光不正9.5% 8.6%青光眼9.5%5.2%视神经萎缩 5.4%N/A角膜混浊4.1%6 .9%视网膜病变/黄斑萎缩2.7%12.9%其他/不能确定16.2% 14.8%提高防盲治盲的质量1、充分认识提高质量的重要性。2、加强人员的培训。3、应有 必要的设备。4、医疗行政部门和眼科学会应加强管理。5、任何白内障手术都应细心而谨慎。提高效率以全国 1/4的眼科医师有能力施行白内障手术,全国年手术量为30万例计算,每年每个医师完成的白内障手术数仅为52例。按目前我国白内障盲积 存200万例,每年新增40万例计算,如果:每年完成40万例,可解决新病例。每年完成70万例,可用10年解决积存的 白内障盲。年年完成100万例,可用5年解决积存的白内障盲。提高效率的可能性从眼科医师 的实际工作能力来看可能性:国外的经验来看可能性:印度Aravind眼科医院。创始人Dr.G. Venkataswamy医师76人,护士223人,管理人员154人,其他112人。完成的工作1996年 1998年2000年手术总数:95673例157827例190000例ECCE +IOL:50003例118078例130000例白内障摘除:27246例13098例 沙眼目前有活动性沙眼1亿4千6百万人,560万人因沙眼致盲或视力损伤。主要发生在非洲,但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也较 多见。沙眼是世界上缺少住房、水和健康卫生设施等基本需要的社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常见病。沙眼的防治策略2020全球根治沙眼的“ SAFE”策略:Surgery手术治疗沙眼后遗症。Antibiotic抗生素的应用。Facialcleanlines s清洁脸部,预防沙眼发生。Environmentalimprovement改善环境,预防沙眼的发生。沙眼防治的具体任务 通过“视觉2020”行动,在2000年至2010年间将完成:500万例倒睫矫正手术。至少治疗活 动性沙眼6000万例。儿童盲目前有150万人,亚洲100万人,非洲30万人。估计每年大约有50万儿童成 为盲人,其中60%在儿童期就已死亡。主要原因有维生素A缺乏、麻疹、新生儿结膜炎、先天性白内障、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引起。其他原因 有先天性和遗传性眼病。儿童盲的防治措施在初级卫生保健项目中增加初级眼病保健内容,以便消除可预防的致病原因。进行治疗、手术服 务,处理“可治疗的”眼病。建立光学和低视力服务设施。屈光不正和低视力估计目前有3500万人需要低视力保健服务。当人口 老龄化时,这一数字会增加。通过初级保健服务,学校中视力普查,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眼镜,向大多数人提供能负担得起的屈光服务和矫正 眼镜和低视力服务根除屈光不正引起的可避免视力损伤的非正式计划会议2000年7月3~5日在WHO总部召开。制定全球根除屈光不正 引起的可避免视力损伤的文件。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是发展中国家中可避免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防治重点是11~15岁儿童和45岁以上的人群。防治的方法是提供能负担的、高质量的验光检查和眼镜。展望通过视觉2020行动,在今后20年中,我国白内障积存问题有望解决。沙眼有望在今后20中消灭。儿童盲有望明显减少。屈光不正引起的视力损伤有望得到解决。一些目前难治的致盲眼病,如DR、青光眼等将会列入防盲治盲的重点。加强与WHO、NGOs合作,争取更多资源,为防盲治盲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加强南北合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外语水平,真正参与国际眼科界的交流。NLP5级LP0.024级0.02(CF/1m)0.053级盲0.05(CF/3m)0.12级0.10.31级低视力较差眼等于或大于较好眼小于级别类别最好矫正视力视力损伤InsertworkgrouplogoonslidemasterInsertworkgroupnameonslidemasterProjectsDocumentsTeamLinksWhat’sNewHo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