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药学__各论第一章解表药
2014-01-22 | 阅:  转:  |  分享 
  
解:解除、解散

之意。表:表邪、

表证之意。

解表:即解散表

邪、解除表证。

“凡是具发散表

邪之功,以解除表

证为主的药物,称

为解表药。”

根据本章药物的性

能特点,可分为辛温

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两类。

本章药物多具辛

味,故都具发散解表

之功。

辛温解表药味辛性

温,故能发散风寒。

辛凉解表药味辛性

凉,故能发散风热。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

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

的恶寒发热、头疼、

身痛、无汗(或有汗)

及苔薄白、脉浮等表

证。

辛温解表药适用于

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药适用于

风热表证。

表证兼正虚患者,

须视其阳虚、气虚、

阴虚之不同情况,分

别配伍助阳、益气、

养阴等扶正之品,以

扶正祛邪;辛凉解表

药用于温病初起,应

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同用。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

表药,要注意掌握用

量,中病即止,不可

过汗,以免损伤阳气

和津液;体虚多汗及

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

忌服;对久患疮痈、

淋病及失血患者,要

慎重使用;入汤剂不

宜久煎。

“凡具发散风寒之

功,以治疗风寒表

证为主的药物,称

为发散风寒药或辛

温解表药。”

以辛温为主,多归

肺、膀胱经。

辛-能发散

温-能祛寒

肺-合皮毛,肺气

通于卫。

膀胱-太阳经脉,

主一身之表。

风寒表证。又可

称表寒证、外感风

寒、感冒风寒、感

受风寒。





味辛、微苦,气

温。主归肺、膀胱

经。功在“宣发”,

在解表药中发汗力

最强,被称为发汗

峻品。长于发汗、

平喘,是治疗表寒

实证和肺实咳喘的

要药。

⒈发汗解表:用于

外感风寒表实证。配

桂枝(麻黄汤)

⒉止咳平喘:用于

肺实咳喘,可随症配

伍。

如:风寒犯肺配杏

仁、甘草(三拗汤);

寒饮伏肺配桂枝、干

姜、细辛、半夏;邪

热壅肺、肺气失宣。

配石膏、杏仁、甘草

(麻杏石甘汤)。

⒊利水消肿:用于

风水水肿。主要症状

腰以上水肿,头面为

甚、恶风(类似现代

医学急性肾炎初起)

配连翘、赤小豆。

⑴麻黄辛能宣温能祛寒、因此,麻黄具有发

汗解表之功,可用治表寒实证。

⑵麻黄辛能宣,微苦泄降,温能祛寒。入肺

经宣发肺气,又具止咳平喘之功,可用治肺实

咳喘。

⑶麻黄辛能宣,微苦泄降,小便通,水肿

消。故麻黄又具利水消肿之功可用治风水水

肿。

3~10g,煎服。解

表生用,止咳平喘蜜

炙。麻黄经蜜炙后,

发汗作用减弱,止咳

平喘作用加强。

自汗、盗汗、高血

压、失眠、心脏病患

者禁用,麻黄对人体

可产生耐药性,不要

持续使用。





本品味辛、甘,

气温。归肺、心、

膀胱经。功在“温

通发散”,可行里

达表,温通一身阳

气,是温阳散寒的

要药。

⒈发汗解表:用于

风寒表证。表寒实证

(无汗)配麻黄(麻黄

汤);表寒虚证(有

汗)配白芍(桂枝汤)

桂枝汤治妇女产后

血虚营弱感受风寒兼

有汗出者效果很好。

⒉温经脉:用于风

寒湿痹,尤以四肢疼

痛为好。配防风、附

子。热痹也可用,配

石膏、知母制其温,

取其行走四肢宣通之

功。用于妇女经寒血

滞月经不调配当归、

川芎。

⒊温通阳气:甘能

助阳,温能复阳,辛

能宣通,故可用于一

切阴邪阻遏阳气所致

的病变。

⑴用于痰饮伏肺可

配麻黄、细辛、半夏

(小青龙汤);痰饮停

胃(多见于慢性胃炎

和十二指肠溃疡)配

茯苓、白术(苓桂术

甘汤)。

⑵用于痰浊阻闭胸

阳而致的胸痹,见胸

痛彻背。配瓜蒌、薤

白。

⑶用于膀胱气化失

司所致的小便不利以

及水肿。配茯苓、猪

苓、泽泻(五苓散)。

⑷用于气虚血少,

心阳不振,见心悸脉

结代。配炙甘草、人

参(炙甘草汤)以益

气通阳复脉。

3~10g,煎服。桂枝温性较强,可

动血伤阴,故风热、

血热、阴虚火旺等热

性病证都应忌用。前

人有“桂枝下咽,阳

盛则毙”的警语。

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麻黄

重在宣发,发汗

力强,且止咳平喘

利尿,只能用于实

证。

桂枝

重在温通,发汗

力弱,温经脉通阳

化气,表寒虚实均

宜。



紫苏辛,温

芳香,归肺、脾

经。既能解表,

又能行气,是治

疗表证兼有气滞

的要药。尚能行

气止呕而安胎、

又能解鱼蟹毒。



生姜味辛,

微温。归肺、

脾经。发汗解表

力较弱,但长于

止呕,有“呕家

圣药”之称。尚

能化痰止咳,又

解药物毒和鱼蟹

毒。



香薷味辛,

微温。归肺、

脾、胃经。长于

解表祛暑,为治

夏季阴暑要药。

尚可利水消肿。

有“夏月麻黄”

之称。



荆芥味辛,

微温。归肺、肝

经。本品药性平

和,表证寒热均

宜,为治表证常

用之品。

本品长于散风

透疹,尚可止痒

消疮。炒炭还可

止血。



防风味辛、

甘,微温。归膀

胱、肝、脾经。

本品药性和缓,

表证寒热均宜。

其性升散,故长

于解表祛风,被

称为“治风通用

之药”。尚可胜

湿止痛、止痉止

痒、止血。

祛风解表炒炭止血

荆芥

解表之力较强,

且能透发麻疹。

防风

祛风之力较强,

且能胜湿止痛。



羌活味辛、

苦,性温。归膀

胱、肾经。本品

辛温苦燥,药力

较强。长于解表

祛湿,为治表证

寒、湿偏重的要

药。尚可祛风胜

湿止痛。

祛风湿、止痛

防风

祛风力强,以风

胜行痹多用。

羌活

祛湿力强,以湿

胜着痹多用。



藁本辛温香

燥善行,能升能

散,药势雄壮,

功同羌活,可做

羌活代用品。更

长于散太阳经风

寒湿邪,尤其以

治颠顶剧痛为首

选。



白芷辛温芳

香气烈,走窜达

上,既善散阳明

经风寒湿邪,又

善治头面诸疾,

是治疗阳明头痛

的要药。尚具通

鼻、排脓、止带

之功。

祛风解表、止痛

羌活

发汗力较强,

是治疗太阳头痛

要药。

白芷

发汗力较弱,

是治疗阳明头痛

要药。



细辛辛散温

通,芳香走窜,

通彻表里上下,

能上疏头风,下

通肾气,内化寒

饮,外散风寒。

散寒止痛之力尤

胜,既是治表里

寒痛常用之品。

又为治寒饮伏肺

要药。



苍耳子辛、

苦,性温;有小

毒。归肺经。本

品辛散温通,既

上行头面疏理头

风,又开通闭塞

宣通鼻窍。是治

疗鼻渊的要药。



辛荑味辛性

温。主归肺、胃

经。功同苍耳,

但不及苍耳子多

功,鼻渊头痛、

鼻塞不闻香臭多

用。入汤剂应包

煎。

“以发散风热为

主要作用,治疗风

热表证的药物称为

发散风热药或辛凉

解表药。”

这类药多辛凉

辛-发散

凉-清热

风热表证。又可

称表热证,外感风

热,感冒风热,感

受风热;或温病初

起,麻疹初起、风

疹以及疮疡初起。





味辛,气凉。轻

清香窜。主归肺、

肝经。本品功在清

利发散,长于发汗

散热。在辛凉解表

药中,发汗作用最

强,是治疗风热表

证的要药。

⒈疏散风热:用

于风热表证。配牛

蒡子、桑叶、菊花

(桑菊饮)。

⒉清利咽喉:用

于咽喉红肿热痛。

配牛蒡子、马勃。

⒊清利头目:用

于风热头痛目赤。

配菊花、桑叶。

⒋透疹:用于小儿

麻疹透发不畅。配荆

芥、蝉蜕、牛蒡子。

⒌疏肝解郁:用于

肝气郁结,胸闷胁痛

配柴胡、白芍(逍遥

散)

2~6g,煎服。煎

宜后下。

本品芳香辛散,发

汗耗气,体虚多汗者

不宜用。





辛、苦,气

寒。归肺、胃

经。功能透发清

泄,无发汗之

力,长于散热解

毒,是散风除热

解毒的要药。

⒈疏散风热:用

于外感风热。配薄

荷、荆芥。

⒉祛痰利咽:用

于肺热咳嗽,咯痰

不畅,咽喉肿痛。

配桔梗、银花。

⒊透疹:用于麻

疹透发不畅。

⒋解毒消肿:用于

热毒痈肿,痄腮。配

板兰根、大青叶。

牛蒡子虽能够散

风热,但无发汗作

用,偏于解毒,故用

于风热表证,须和薄

荷等发散作用较强的

药合用。

3~9g,服煎。捣

碎入煎剂,炒微焦可

减寒滑之性。

性寒滑利,气虚便

溏者慎用。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发麻疹

薄荷

发散力强,且能

发汗清利头目。

牛蒡子

清热解毒力强,

且能解毒消肿。



蝉蜕味甘,

性寒。归肺、肝

经。本品轻清透

达,长于凉散风

热,还具透疹、

开音、退翳、止

痉之效。是小儿

疾患常用药。

发散风热、透疹利咽

牛蒡子

清肺祛痰,解毒

消肿。

蝉蜕

开音退翳,祛风

解痉。



桑叶味苦、

甘,性寒。主归

肺、肝经。本品

轻清宣散,甘寒

清润。入肺经清

肃肺气而止咳。

入肝经清泄肝热

而明目,尚能凉

血止血。



菊花味辛、

甘、苦,微寒。

归肝、肺经。本

品芳香疏泄,苦

寒降泄。主入肝

经清泄肝火而明

目,又入肺经透

肌表散风热。尚

能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桑叶

偏走肺经,长于清

肃肺气而止咳,偏清

肺。尚可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菊花

偏走肝经,长于清

泄肝火而明目,偏清

肝。尚可清肝平阳、

清热解毒。



蔓荆子辛、

苦,微寒。归膀

胱、肝、胃经。

本品轻浮上行,

主散头面风邪。

长于疏风止痛,

是治疗风热头痛

常用药。尚可祛

风除湿,用治风

湿痹痛。

均为治头痛要药

蔓荆子

偏治风热

头痛,以太

阳穴附近痛

为好。

白芷

偏治风寒

头痛,以前

额眉棱骨间

痛为好。

藁本

偏治风寒

头痛,以巅

顶脑后痛为

好。



柴胡味苦、

辛,微寒。主归

肝、胆经。本品

轻清主升,功在

泄散升举,长于

透表泄热,退热

作用较强。又具

疏肝解郁、升举

阳气之能。故柴

柴胡既是解表退

热的要药又是

疏肝解郁、升阳

举陷之要品。尚

可清胆截疟。



升麻辛、微

甘,微寒。主归

肺、脾、胃、大

肠经。功在清透

升举,长于透解

升阳,是治疗麻

疹和清阳下陷的

要药。该药偏清

里,但热不寒者

多用。



葛根味甘、

辛,性凉。主归

脾、胃经。本品

功在解透升清,

外能解肌透表以

退热透疹,内能

生津升阳以止渴

止泻。长于解肌

升清,是治疗邪

郁肌腠,项背强

痛的要药。

发表退热升举阳气

柴胡

退热作用较

强,升举阳气

之力居中。尚

能疏肝解郁,

同时是少阳经

的引经药。

升麻

发表作用较

弱、升举阳气

之力强。尚能

解毒,但热不

寒者多用。阳

明经引经药。

葛根

解肌作用较

强,升举清气

之力较弱。尚

能生津止喝。



淡豆豉具有

疏散宣透之性,

长于解表除烦,

是治疗心烦不眠

的常用药。风热

宜用桑叶、青蒿

发酵品;风寒宜

用麻黄、紫苏发

酵制品。

复习思考题

⒈何谓解表?

⒉解表药可分几类?

⒊试用中药性能解释麻黄的功效与主治。

⒋比较麻黄与桂枝、桑叶与菊花功效及主治

的异同点。

⒌“治风通用之药”、“六月麻黄”、“止呕圣

药”各指何药?

⒍治表证兼气滞、阳明头痛、项背强痛的要

药各是何药?

⒎下列药物各有何功效?

⑴防风、羌活、细辛。

⑵薄荷、牛蒡子、柴胡。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