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华十大传说
2014-01-28 | 阅:  转:  |  分享 
  


前言



中国的民间传说像丰富的矿藏一样绚丽多姿,不只有大量的人物传

说,还有名胜古迹、节日民俗、名优特产、动物植物、四季变化、技艺

智慧……诸多种类极生动的传说。千千万万的传说口头流传下来,经过

无数人在讲述中丰富创造,使传说更加生动、完美。表现了人民的智慧,

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讴歌了人民不畏艰险、坚贞不屈、自我牺牲的优秀

品质,显示了民族的传统精神。许多传说带有很浓的幻想色彩,但又是

从生活中结晶出来的,传说源于生活,但它比生活本身更美,更理想化

了。孟姜女是在葫芦里长成的小姑娘,多么富于神奇色彩!可她又是普

通的民间女子,千里迢迢孤身一人去寻夫,哭倒了长城,又是等么惊心

动魄感人肺腑。许多人物的传说,都带有很浓的地域性风土人情特点,

从民俗学、社会学、民间文学研究的角度,都值得重视和借鉴,而这套

书的读者对象是少儿和家庭,一些具有考证价值的素材就只好舍弃了。

如多种传说讲述孟姜女拜堂成亲,悬灯结彩宾客满门,这在逃避官差抓

夫修长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舍去这些情节。从读者对象的

角度考虑,选取一条主线,取舍素材,反复核正对照,最后构成一篇完

整的传说,这是本书编撰的原则。从浩瀚的民间传说中选了十篇人物、

名胜古迹、节日民俗、名优特产等各类传说,以使读者粗略接触一下传

说的概貌,了解我国民间传说是多么的丰富、美丽和生动,定可进一步

加深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书中有六篇,窦红梅、王丽君同学参加了查证编写,特此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孟姜女





多少年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无不感叹这

位美貌勇敢的民间女子。山海关的孟姜女庙,成为名扬天下的古迹,千

百万游人前往游览,登上望夫石眺望浩瀚的大海,谈论孟姜女的故事。

据传:

秦朝,一个偏僻的小村里,孟姜两家是邻居,两对老夫妻无儿无女,

姜家在院中种菜,孟家宅院大,屋前房后栽树种花。这一年,姜家种的

葫芦秧顺墙爬到孟家院,结了一个大葫芦,金黄耀眼,顶儿尖底儿圆,

象座小宝塔。

深秋了,瓜秧枯了,葫芦该摘了,孟家老人摘下葫芦送到姜家,姜

家老人说:“我家清贫,夫妻二人孤苦零丁,多年来蒙邻居照应帮忙,

一个葫芦,又长在你家院中,就送给你吧!”孟家老人不肯收,说:“你

千辛万苦种菜不易,这大葫芦也少见,你还是自己留着吧,可以用它当

缸当罐,外出干活儿装粮盛水,又轻又结实。”姜家老人推辞不过,就

说:“我把葫芦锯下一个顶盖,把里边的葫芦籽掏出来作种,这葫芦就

送给你,算是两家的情谊。”孟家老人答应了。



嘶,嘶……葫芦把儿锯下来,葫芦变成了罐子,姜家老人伸手去取

葫芦籽,葫芦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两家人都惊呆了。

“葫芦里有个娃娃……”孟家老婆儿喜欢地喊叫起来!

“你真是想孩儿着迷了,这是地里长出来的葫芦呀!”

哇哇哇……婴儿的哭声清脆响亮,孟家老婆儿忙小心翼翼地打开。

呀!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伸胳膊蹬腿儿地啼哭着,四位老人乐

得合不上嘴,孟家婆儿抱着小姑娘亲了又亲,连说:“这是天意呀,我

们不再是无儿无女的孤苦老人了。”姜家老汉说:“孟家生活富裕,又

是书香门第,就由孟婆婆抚养这孩子吧!”

孟家夫妇连忙拜谢,孟老汉说:“这孩子是我们两家的女儿,就起

名叫孟姜女吧!”

姜家夫妇连连点头。

孟姜女又聪明又漂亮,四岁五岁背诵古诗,六岁七岁描花刺绣,十

来岁就帮着姜家爹娘锄草拾柴,种菜纺线织布,里里外外一把手,事事

能干。



一年又一年,孟姜女长成了大姑娘,心灵手儿巧,长得又俊,人人

见了人人夸。姑娘大了,就不出家门了,天天在屋里绣花做针线,累了

就到院子里看花,爹娘很疼爱女儿,舍不得女儿远嫁,很想指个过门女

婿,守在老人身边,陪伴老人孤独的晚年,可哪里去找年轻的后生呢?

又有谁肯过门入赘呢?日夜思虑,成了老人最大的心事。

这时,秦始皇降旨修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工程浩大艰

险,期限又紧,各州府县征集几十万民夫,到处抓人,恶官凶吏,为凑

够人数请功领赏,挨门挨户搜寻,大道小路把守,连十六岁未成年的后

生也不放过,闹得家家哭天喊地,人人泪流满面。后生们东躲西藏,日

夜惶惶不安。

书生范杞梁逃离家园,盼望能躲进山林,谁知抓夫的凶吏恶兵追得

紧,前边无路可走了,就翻过眼前一道砖墙,跳进满园绿树花丛的后宅

院里,范杞梁惊魂未定,东瞧西望寻找藏身的地方,正巧孟姜女来后花

园采花,只见书生满脸凄苦地施礼相求:“官兵在后边追捕,抓我去修

长城,无奈闯进院中……”这时墙外传来恶吏的叫喊声,奔跑声,姑娘

忙向书生招手,急匆匆领他走进内宅,把他藏在闺房中,孟姜女对父母

细说详情,引范杞梁拜见二位老人,二老见这书生眉清目秀,英俊聪明,

很是喜爱,女儿已成年,官府到处抓夫捕人,青年后生剩下不多,修长

城工程艰险,八道岭十三座城楼,哪年哪月才修完?范杞梁和女儿很相

配,机会难得,就决定让他们成亲,范杞梁忙跪拜岳父岳母,一谢救命

之恩,二拜老人的厚爱。



当晚孟家点燃喜烛,范杞梁和孟姜女拜堂成亲,为了严防走漏风声,

只有姜家二老过来,外人一概不知,小两口欢欢喜喜入了洞房,孟家姜

家四位老人坐在厅堂,正在为女儿高兴,只听一阵惊心的敲门声,紧接

着,一群凶恶的官差闯进门来,翻箱倒柜,搜屋查院,冲进新房抓住范

杞梁就逼他上路,孟姜女泪流满面,眼望着新婚的丈夫在官差的推打下

走远了,哭得心肝碎裂,老人象石头人一样呆立着,不知如何是好。



孟姜女白天思念丈夫,一遍又一遍地眼望门外,盼着丈夫回来的身

影,夜晚守在灯前,为丈夫缝制寒衣,飞针走线思绪万千。一年过去了,

范杞梁渺无音信,孟姜女告别父母,孤身一人上路,步行为丈夫去送寒

衣。

孟姜女日夜兼程往前行,逢人便打听,可曾听说修长城的范杞梁?

春雨蒙蒙,孟姜女脚踩泥泞路,抬脚难落脚更难,一步一个泥窝窝。

夏日炎炎似火烧,孟姜女口干舌焦,汗珠象雨滴一样流淌,雷鸣电

闪,惊魂动魄,宿古庙,歇山林,风尘仆仆奔赴万里长城。

秋风吹落叶,孟姜女披星戴月赶路程,中秋团圆节,孟姜女孤独伶

仃,眼望明月泪莹莹,不知丈夫今何在?此去能否相逢?

寒冬腊月大雪飘,山河大地一片白茫茫,飞鸟不出窝,野兽不出洞,

孟姜女身披雪衫,脚踩水路,千难万苦往前奔。

到了长城下,只见修长城的民夫千千万万,象蚂蚁搬山,扛石条背

城砖,一步一步向山登攀,年老的须发白如雪,年少的还没成年,年富

力强的壮丁,也压弯了脊背,有的伤有的残,乌鸦飞来飞去啄食碎尸,

荒草掩盖着累累白骨。孟姜女问了又问,寻了又寻,踏遍了长城路,来

到渤海边,只见山下是海,海边是山,高山峻岭上是蜿蜒起伏的城墙,

这里是万里长城的山海关。

孟姜女坐在长城下的海边山石上,向搬运砖石的民夫打听丈夫的下

落,望着这衣衫褴褛的弱女子,有人摇头,有人叹气,最后有一位老人

告诉她:范杞梁身子骨单薄,背着大石条上山滑倒,巨石砸碎了头骨,

官差下令把他的尸首埋在长城里了。

孟姜女听丈夫已丧命,心肝碎裂,她跪倒在长城脚下,怀抱为丈夫

缝制的衣裳,一声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恸哭失声,哭声凄惨悲切,感

天动地,鸟群哀鸣,野兽动容,民夫们都泪流满面,海浪拍打山石发出

惊心的怒涛声,孟姜女从清晨哭到深夜,哭得星星止不住地颤抖,哭得

月亮不忍心看悄悄地躲进了白云深处。哭啊哭,哭到日出天明,林木草

丛挂满了露珠,仿佛泪水止不住地滴淌,孟姜女哭得声嘶力竭全身颤抖,

只听轰隆一声震天响,万里长城坍倒了一段,露出一堆白骨。

孟姜女哭倒了长城,秦始皇大怒,好大胆的民间女子,竟敢毁长城,

降旨问斩。

民夫们闻听降罪孟姜女,人人愤怒,谁家无妻儿老小?孟姜女千里

寻夫却落得碎尸万段,天理不容,官差见此情景,忙上奏秦始皇:孟姜

女一弱女子,何苦杀她,引起民愤,不利修长城,况且她的美貌世上少

有,何不选她作妃子?

秦始皇一听大喜,降旨送孟姜女入宫。

孟姜女万念俱灰,她要求最后祭奠丈夫一次,官差无奈,又见千万

民夫怒目圆睁,只得答应。

孟姜女身穿素服,一步一步登上海边的山头,跪倒在山石上,拜祭

丈夫范杞良,她轻声呼唤着:生不相见死相会。说完,纵身跳进大海,

波涛滚滚,掩埋了孟姜女。



万人望着波浪起伏的海面,只见孟姜女没入大海的地方,突起一块

巨大的山石,人们惊呼那是姜女坟,据说这神奇的巨石凸露在海面上,

潮水涨落,巨浪涌流,却从不淹没石头的顶端,好象那坚硬的巨石是在

水面漂浮着,遥望着长城。

孟姜女拜祭丈夫的巨石,在小山的顶端,人们称它望夫石,这块石

头平平展展,象完整的祭桌,石底和山体相联,紧接大地,石面上有几

个珍珠般的小圆洞,人们说那是孟姜女的眼泪滴成的,雨后小石洞里晶

莹的水珠,象是泪汪汪的眼泪,望夫石下,陡峭的山路上有几个石凹窝,

人们说那是孟姜女登山遥祭丈夫时留下的脚印。由于孟姜女心事重,悲

痛深,脚步沉,脚踩下去,把山石踏出了石窝。

多少年来,孟姜女庙成为一景,孟姜女的传说,编成戏曲年画,在

民间流传着。

莫愁女





在江苏南京水西门外,有个莫愁湖。湖面宽阔,微风吹来,碧波荡

漾,煞是好看,有“金陵第一湖”的美誉。相传在南齐时,有位叫莫愁

的少女居住在湖滨,莫愁湖便因此而得名。

湖畔有个郁金堂,在郁金堂的一块墙壁上,刻着南朝梁武帝题写的

一首诗: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作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俟。

……

这首诗向每一位过往的行人讲述着莫愁女的故事。关于莫愁女的传

说千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

莫愁女原本是洛阳人,因为是秋天出生,因此取名叫秋女。秋女自

小聪明伶俐,洗衣做饭、采桑养蚕样样都会。唱起歌来,婉转动听,常

引得鸟儿忘记了飞行,蝴蝶忘了跳舞,围绕在她身旁仔细聆听。秋女自

幼便跟随父亲采药、治病,还学了一手采药、治病的本领呢。



父女俩相依为命,虽然清贫,却也舒心快活。渐渐地,秋女由一位

小姑娘,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越发美丽动人,谁见了谁夸她是

落入凡间的仙女。

一日,正是秋女十六岁的生日,父女俩照旧去山中采药,心中却有

抑制不住的喜悦。秋女欢欢喜喜,边采集着路边的野花,边唱起动人的

歌,不知不觉,远远地把爹爹抛在了后面,老父亲看着聪明美丽的女儿,

脸上挂满了快慰的笑。想起秋女自小便失去母亲,自己含辛茹苦把她拉

扯大,是多么不易啊,想着想着,竟然老泪纵横。

这时秋女向他跑来,老父亲赶忙拭去脸上的泪水,他知道今天不应

该流泪,今天是秋女的生日,应该让秋女快乐,秋女的快乐便是他最大

的快乐。

秋女走到爹爹近前说:“爹哎,郁金香,山顶上有好些郁金香,美

极了。”爹爹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不错,山顶上开满了姹紫

嫣红的郁金香,爹爹知道女儿最喜爱花,尤其喜爱郁金香,喜欢它利剑

般的叶子,杯子状的花朵,于是应道:“好哎,上山顶去,今儿爹跟你

采个痛快。”

父女俩向山上攀登,花开在悬崖峭壁上,每登上一步都那么艰难,

老爹爹累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快到山顶了,一不留神,踩到一块松动

的石头上,手又没抓紧,连人带石头,都掉进了悬崖之中。

秋女不能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不能相信自己的老爹爹会永远地从

自己身边消失,禁不住泪如泉涌,哭成个泪人一般。哭罢之后,秋女知

道眼泪解决不了问题。该如何安葬自己的老爹爹呢?秋女决定卖身葬父。

秋女拿着卖身牌子来到集市上,想着自己悲惨的遭遇,以后将孤伶

伶一个人与愁苦为伴,于是便在秋字下面加个“心”字,从此改称愁女。

这时走过来一位善良的老人,看见愁女楚楚可怜的样子说:“姑娘,

莫愁,跟我走吧!”

这位老人就是卢员外。他告老还乡后,住在建康城,这一次来洛阳

做生意,看见愁女可怜,便把她领回家,让她做了自己的儿媳妇。

婚后愁女和丈夫恩恩爱爱过日子,平日里还给周围的邻居们看病,

新的生活给愁女带来了新的快乐,愁女的脸上也恢复了往日的笑容。但

每到月圆风清时,愁女又禁不住思念起父亲,思念起老家洛阳。望着圆

圆的月亮,泪水一滴一滴往下流。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劝说道:

“愁女啊,愁女,人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以后,你再也不

会过愁苦的日子了,你就别再发愁了,免得伤了身子。”

愁女觉得丈夫说得有道理,便在愁字前面加个“莫”字,改称莫愁

女了。

来看病的邻居都夸这个名字好,说:“莫愁,啊,今后我们有个头

疼脑热的,芝麻大的忧愁,一看到你,也就全消了。”

莫愁女给邻居们看病,免不了常去清凉山上采药,口渴了、累了,

便到翠竹林宝庵要水喝,却不知一场灾祸正一步步地向她靠近。



翠竹庵里住着原皇后的贴身丫头小翠,小翠和莫愁女年龄相仿,性

情相投,渐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小翠常和她讲宫中的事,也偶尔

提到当今皇上和郗皇后的事情。原来梁武帝是一位笃信佛教之人,曾大

兴土木,修建寺庙,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梁武帝的夫人郗皇后看

到这种情况,几次劝说梁武帝,梁武帝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把郗皇

后打入冷宫,郗皇后悲愤交集,绝食而死。小翠便从此做了尼姑。莫愁

女听了小翠的叙述也为郗皇后愤愤不平。

一日,莫愁女照旧来找小翠,边进宝庵边兴奋地呼喊小翠的名字,

进了庵内才发现小翠正和一位陌生的男子说话,不禁怪自己太冒失,慌

忙羞涩地低下头,一个人穿过庵堂进了后院。

莫愁女哪里知道,来人便是梁武帝。梁武帝看到这位穿紫衣的女子,

那婀娜的身姿,那羞花闭月的容颜,不禁起了歹心,想霸占莫愁女。



梁武帝向小翠询问这位穿紫衣的女子是谁,小翠告诉梁武帝,这女

子便是远近闻名的莫愁女,是卢员外的儿媳妇。

梁武帝一听,马上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原来梁武帝与卢员外曾是好

朋友,卢员外告老还乡后,两个人便一直没有见面,这一次何不借探望

卢员外,看看莫愁女呢?梁武帝想见莫愁女心切,于是离开翠竹林宝庵,

来到了卢员外家里。

卢员外听说梁武帝亲自登门,慌忙毕恭毕敬地把梁武帝请进庭堂。

梁武帝假装象见了一位阔别多日的老友一样,对卢员外问寒问暖,卢员

外高兴得激动起来。不久,梁武帝把话题转到莫愁女身上,问道:“听

说卢员外讨了个儿媳妇,不仅相貌美丽,而且还医术高明呢?”卢员外

一听,也跟着向梁武帝夸赞起莫愁女来,而且还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在洛

阳收养莫愁女的经过讲了一遍。接着,两人又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一直等到莫愁女采药归来,梁武帝看到了莫愁女美丽的容颜,才回了皇

宫。

莫愁女从梁武帝盯视自己的目光中看出了歹意,可是一个小女子又

能对皇帝怎样呢?

不久,卢员外的儿子应征当兵,而且莫名其妙地就死在了外边,又

过了几天,卢员外又被扣上了欺君的罪名,归了天。然后,皇上又下了

一道圣旨,说是皇上念及卢员外的旧日情谊,免莫愁女一死,选莫愁女

进宫好生看待。

莫愁女伤心欲绝,连夜赶到翠竹林宝庵,找到小翠,把几天来发生

的事联起来一想,知道这全是梁武帝要的花招,是梁武帝一手把个好端

端的家弄得家破人亡,几天之内,莫愁女失去了两位亲人,怎不令她愤

怒?她抬头问苍天:“堂堂一个皇帝,怎么竟干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

来?”苍天默默无语。

“以后怎么办呢?”莫愁女和小翠一齐商量着,进宫吧,岂不更遭

毒手?抗争吧,一个势单力薄的女子与皇帝抗争,岂不等于拿鸡蛋去碰

石头。想来想去,只有离开京城,才有可能逃脱魔掌,主意已定,两人

连忙分头去做准备。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莫愁女便来到江边,乘一只小船离开岸边,

刚刚走出几丈远,忽然听见小翠和乡亲们的呼喊声。莫愁女站在船头,

回首望着乡亲,再望望一望无垠的滔滔江水,顿时心如刀绞:回是不能

回去的,可去又去向何处呢?正当她进退两难之际,心里一乱,不由得

狠狠跺了一下脚,跺得小船摇摇晃晃,歪歪斜斜地横走了半圈。小船走

过的地方,马上长出一条圩埂,围成了一个大湖。

百姓还在岸边不停地呼喊着:“莫愁,莫愁。”突然人们惊奇地发

现湖里长出了许多莲花,莫愁女扯开小篷,乘风而去,越飞越远,最后

再也看不见了。因为她去得太急,连紧靠清凉山的长江也带走了一段,

只留下这个大湖。

等到梁武帝派人来召莫愁女进宫,莫愁女早已乘风远去了。梁武帝

一来心里有愧,二来思念莫愁女,于是写了《河中之水歌》,把它刻在

了郁金堂的墙壁上。

莫愁女的故事世代流传,为美丽的莫愁湖又增添了几分秀色,几分

神秘。



昭君出塞





西汉元帝永光年间,有个叫王嫱的女子,生得如花似玉,十五岁时

被选入皇宫当了宫女。由于她字号昭君,因此又叫王昭君。

当时,汉元帝要选宫女当皇妃,都先让画师毛延寿为宫女画像,汉

元帝凭画像上宫女的容貌和姿态来选妃。毛延寿是个贪财之人,哪个宫

女给了他银子,他就把哪个宫女画得跟一朵花儿似的,有的宫女没有给

他银子,即使美若天仙,也被画成丑八怪。王昭君生性清高,哪里肯给

毛延寿银子,结果连汉元帝的面也没见过。

当时,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求亲,表示愿与汉朝永远和睦相处,

结束边疆上的连年战争,汉元帝答应了呼韩邪单于的请求。

可汉元帝的女儿嫌匈奴地区太苦了,都不肯嫁给匈奴王。汉元帝为

难,画师毛延寿给他出了个主意,他对汉元帝说:“未央宫里宫女多如

牛毛,何不从宫女群里选一个嫁给匈奴王。”汉元帝点头称是,就带着

匈奴王到后宫去挑宫女,他们刚走到后花园,只见从假山后走出一位娇

柔美丽的女子,行罢礼后说:“奴婢自请嫁给匈奴王。”这女子正是王

昭君。



匈奴王看到这位绝色佳人,自然喜出望外。可汉元帝却惊呆了,他

还不知道宫中有如此美貌的女子,却毫无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匈奴

王把王昭君领走了。他火冒三丈,一气之下把毛延寿给杀了。

王昭君愿意嫁给匈奴王,是因为她不愿意被关在冷宫里活受罪,可

她不愿离开自己的父母双亲、妹妹以及乡亲们。在昭君出塞之前,元帝

问她有什么要求,昭君表示一不要金,二不要银,只恳求回故乡走一趟。

元帝答应了。

王昭君回到故乡宝坪村,登上了童年玩耍的望月楼,再一次看看家

对面的仙人塔。又一回喝到楠木井里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她

触景生情。童年往事,历历在目。

据传,昭君的妈妈生她时曾梦见一轮皎洁的明月投入自己怀中,于

是老人们都说她是月宫中的仙子。

昭君从小聪慧过人,又刻苦勤奋。十几岁时,就能吟诗作画,琴棋

书画、描龙绣凤样样精通,村里人谁见了都夸她是百里挑一的好孩子。

父母看到女儿乖巧可爱,就给她修了一座望月楼。让她在楼上读书

作画、刺绣梳妆。望月楼使昭君的眼界更开阔、更宽广了。

昭君的心地纯洁善良。一天晚上,她从望月楼上看到乡亲们趁着月

光正在辛苦地劳动,心想,要是每天的月亮都象十五的月亮那么圆该有

多好啊。昭君点燃一柱香,虔诚地祈祷上苍:“天上的神灵啊,请你让

每晚的天空都象十五的天空那样明亮吧,好照着乡亲们开荒种地呀!”

昭君的赤诚之心感动了月婆婆,送给宝坪村一棵神灯树。全村的人欢天

喜地,从此更加日夜卖力地开荒种地,很快扩大了耕种面积。然而新开

垦的土地那么贫瘠,一春一秋的收成并不是那么丰盛,人们仍然难以满

足生活需求。昭君又去求土地神,土地神也被感动了,请来天神,求他

让天气四季如春。终于,荒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并且能一年三熟了。

从此,人们过着富足的日子。

乡亲们都非常感谢王昭君,听说她要回乡,都出来欢迎她。昭君回

乡后,不觉半个月的省亲时间一晃就到了。于是她收拾行装,准备上路

回京,启程出塞。乡里人都准备了最能体现自己心意的礼物送给王昭君。

昭君的父母亲送给女儿一个香气四溢的锦囊。两位老人说:“昭君呀,

锦囊装的全是汉家的心意!”

昭君一一答谢,挥泪与父母告别,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宝坪村。

昭君辛苦多日,一上船便睡着了。船行到玉虚洞,忽听仙乐声声,

若隐若现,一位美貌女子从洞里走出来,向昭君施礼,然后说:“我给

你的锦囊里添了两件东西,你先不要打开,等你遇到困难时,再把它打

开。”

小船快到长江口,一阵颠簸把昭君从梦中唤醒。她半信半疑地摸摸

锦囊,果然里面有一件硬硬的东西。昭君心想:“莫不是玉虚仙子送的?”

昭君一人嫁到塞外,和呼韩邪单于举行了隆重婚礼。从此,与塞外

居民一齐过着安宁的日子。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塞外出现了多年不遇的严重灾害。

大地飞沙走石,久旱不雨,水草一片一片地枯死,牛羊一群一群地饿死,

牧民们过着极度饥饿困苦的生活。这时,有人造谣说这些灾难都是汉女

王昭君带来的,只有除掉她,用她的血祭奠匈奴的先灵,草原才能免去

灾祸。边塞居民都纷纷听信谣言,一时间谣言四起。单于王听了,他根

本不相信这些是真的。单于王和昭君感情很深,加上汉天子对他的恩德,

他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些鬼话。只是由于眼前深重的灾难,使单于王终日

劳碌操心,他渐渐地疏远了昭君。

单于王很久没进昭君的毡帐了。昭君不禁伤心起来,她想:“难道

单于也怀疑我吗?所以才对我这么冷淡?我该怎么办呢?”昭君怎么也

想不出一条挽救眼前之急的办法来。忽然,她想起双亲送给她的那个锦

囊,想起了玉虚仙子托梦给她的宝贝,便立即取出锦囊,一看,在双亲

赠的庄稼种子里面,藏着一把金剪子和一张黄纸。可这些有什么用呢?

昭君百思不得其解。



夜深人静了,昭君走出户外。清冷的月光照在草原上,此刻的草原

再不是她刚来时那样富饶的草原了,不是那个草儿肥、马儿壮的美丽地

方了。这里没有水没有草没有牛羊,只有饥饿人痛苦的呻吟。昭君坐在

清冷的月光下,拿起琵琶,弹奏出幽怨动人的歌曲。昭君边弹边想自己

该怎么办,找单于王吧,又终日不见,找汉天子吧,又千里迢迢。想着

想着,昭君心中难过极了。她的泪珠儿一滴滴落在沙子上,不知不觉眼

泪竟汇成了一条小溪。昭君高兴得跳了起来,放下琵琶。她想:“有了

水,要是还有牛羊、庄稼,那该多好啊!”昭君忽然想起锦囊中的宝贝

和玉虚仙子的话,她立刻打开锦囊,取出金剪子和黄纸,用剪刀在黄纸

上剪了一只小羊羔。谁知刚剪完,这只活灵活现的小羊羔“咩咩”地从

她的手中蹦了起来,变成了只活蹦乱跳的小羊。

昭君赶紧用黄纸剪了起来,剪呀剪呀,剪一只羊,蹦出来一只羊,

剪一头牛,又蹦出一头牛。一会儿牛羊成群了。昭君高兴极了,又继续

剪了一些水草和花瓣朝小溪边一撒,眼前立刻出现了一片片绿茵茵的草

地和五颜六色的野花,牛啊羊啊,都奔跑到溪水边,或草地上,喝啊,

吃啊。最后,昭君又把锦囊中的种子,撒在了沙土上,顿时,便长出了

旺盛的庄稼。

第二天,天刚亮,牧民们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惊呆了,大家欣喜若狂,

忘情地唱啊,跳啊,大家都说,昭君姑娘是天上的仙子,给牧民们带来

了幸福和欢乐。单于王为了不忘昭君的恩德,封她为“宁胡阙氏。”

太阳升起来了,远处响起愉快的驼铃声和悠扬的歌声:

单于和亲啊,

路边的杨柳青又青;

迎来一个好姑娘啊,

我们亲又亲;

汉胡一家呀,

路边的杨柳青又青;

千秋万代永不分哪,

我们亲又亲。



牛郎织女





你曾经注视过星空吗?在那蓝蓝的天际,繁星披着一层薄而透明的

雾露,守候人们进入梦的世界。你可知道,在浩瀚无边的银河中,每一

颗星都有自己的故事?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天河的一侧有四颗菱形的星星,这是织女

星。另一侧有一连三颗星,中间的大,两头的小,这是牵牛星。关于它

们,有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故事。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善良贫穷的小伙子,叫牛郎。他小的时候父

母就去世了,只好跟哥嫂住在一起。

每天清晨,牛郎赶着家里唯一的一只老黄牛出去耕地,一直干到夜

里才回家休息,十分辛苦。可是,好吃懒做的哥哥嫂子仍然对他十分刻

薄。牛郎心中的苦恼只有说给朝夕相伴的老牛听,老牛也总是瞪大了眼

睛同情地看着他,仿佛真的听懂了他的话。

一天中午,牛郎象往常一样,牵着老牛来到河边休息。他给老牛洗

了一个澡,然后牵到一片茂盛的草地上,让它自己吃草。



干了一上午活儿,牛郎真是又累又饿!他掏出干粮来准备充饥,忽

听有人在叫他,“牛郎,牛郎!”牛郎四周看看,一个人也没有呀!只

有老牛的嘴在一张一合。

“老牛,是你!真的是你在说话吗?”牛郎惊喜地叫了起来。果然,

老牛微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又说:“牛郎呀!你哥哥嫂子在家里吃饺子

哩,你赶快回家吃顿饱饭吧!”

“不行!这么早回去,哥嫂要骂的。”

“没关系”,老牛说:“你看我的绳索断了,你就说回家找牛绳的。”

牛郎口到家,嫂子刚刚煮好饺子,见牛郎回来,脸色立刻“晴转阴”

了。哥哥责问牛郎为什么这么早就回家,牛郎按老牛教的说了一遍,哥

嫂没有办法,只好留他吃了一顿饺子。

从此以后,只要哥嫂在家偷偷做好吃的,老牛总能知道,并且想个

理由叫牛郎回家去。哥哥嫂子气坏了,决心和牛郎分家。

牛郎什么也没要,只要了老牛和两三样耕地的工具,就告别了哥嫂。

出了家门,老牛说:“朝西走吧!”牛郎点头,他们一直朝夕阳西

下的方向走去。在远处的天空上,燃烧着绯红色的晚霞,太阳又给它们

镶了一道金边儿,柔和而鲜亮。牛郎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好看呀!”

“哞……”,老牛一边嚼着芦草根,一边说:“那是织女织的云锦

天衣。”

“天底下竟有如此手巧的姑娘吗?”牛郎很惊讶,他又抬头看看满

天美丽的云霞,心里想:能织出这么好看的云锦天衣的人,她的心也一

定是美的。

老牛仿佛猜到了牛郎的心思,对他说:“牛郎啊!这附近有个碧水

池,仙女们晚上要到这儿来洗澡,到时候你悄悄躲在一边,把橡树底下

那套红色的衣裳藏起来,向你来要衣裳的就是织女。她对你说什么你都

不要还她衣裳,不然她就飞走了。等到其他的仙女都飞走了,她就会留

下来和你一起生活的。”

牛郎听了好高兴啊!

晚上,星星眨着眼睛,碧水池边微风吹拂,水面上几朵白莲亭亭玉

立。忽然,七只美丽的天鹅飞落在池面上,转瞬就变成了七位漂亮的仙

女,她们身穿不同颜色的衣裳,说说笑笑,开心极了。

躲在橡树后面的牛郎偷偷探出身子,抱走了树下那套红色的衣裳。

过了一会儿,牛郎听见一个柔和而清脆的声音在焦急地询问:“谁

拿了我的衣裳?”他知道,这就是织女了,织女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

长发,比她织出的云霞还要漂亮。

“是我,牛郎。”牛郎嗡声嗡气地回答。

“请你还我衣裳吧!姐妹们在叫我呢!”牛郎记着老牛的话,没有

答应。

“请你还我衣裳吧!我可以送给你天底下最华丽的丝绸,你拿去卖

了,就可以过上好日子。”

牛郎说:“我不要!我能用劳动养活自己。”

这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南天门就要关上了,仙女们等不及,只

好留下织女,飞回天宫去了。

“哞……”,老牛对织女说:“你们是天设地造的好姻缘,牛郎是

个勤劳能干的好孩子。”织女听了老牛的劝解,就答应和牛郎在一起生

活了。

牛郎和织女在一处山青水秀的地方搭了两间木屋,男耕女织,过着

幸福的生活。三年过去了,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小宝宝,一个是男孩儿

叫小牛,一个是女孩叫秀儿。

老牛更老了,脸上的皱纹一道接一道,一天晚上,老牛趴在草地上

气喘吁吁地对牛郎说:“牛郎啊!我不知已经活了多少年头了,已经足

够了!等我死后,你把我的牛皮剥下来放好,等有了什么急事,披上它

就没事了。”说完,老牛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牛郎伤心极了,他按照老牛临死前说的,藏起了剥下的牛皮。

时光飞逝,这一天天气晴朗,牛郎正在地里干活儿,忽然间乌云遮

住了太阳,狂风乍起,阴气袭人。牛郎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急急

忙忙收拾了农具,赶回家来。



果然,离家老远,他就听到了两个孩子的哭喊声。

“妈妈,妈妈!他们抓走了妈妈。”两个孩子哭着扑到爸爸怀里。

牛郎明白了,一定是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怎么办?一个凡人怎么能追

上天宫呢?他想起了老牛的话,立刻找出那张牛皮披在身上,又找来了

扁担,把小牛和秀儿放在扁担两头的萝筐里,挑在肩上。“飞吧!”牛

郎喊了一声。牛皮鼓起了风,他真的飞了起来。牛郎心急如焚,立刻朝

着南天门追了过去。

快到南天门了,牛郎远远地望见了天兵天将押解下的织女,两个孩

子哭着喊妈妈,织女挣脱了天兵天将,想跑过来抱孩子,眼看一家人就

要团聚了,忽然,空中传来一个严厉的声音:

“织女,你私下天庭,犯了天规,耽误织云锦天衣的大事!还不知

悔改吗?”

牛郎抬头一看,是王母娘娘到了。他喊道:“你凭什么拆散我们好

夫妻?”

王母娘娘冷笑一声,从头发上拔下一支金簪,凭空一划,顿时,一

条天河出现在牛郎和织女之间,银浪滔滔,牛郎怎么也飞不过去了。



一家人就这样被拆散了……

从此,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朝思暮想,两地相思。

牛郎就留在天河的这一侧,耕耘着云海,织女就在天河的另一侧,

编织着云锦天衣。后来,好心的喜鹊不忍他们妻离子散,就在七月七日

这天晚上,飞聚在天空,在波涛滚滚的天河上搭起了一座鹊桥,让牛郎

织女相会。第二天一早,又悄悄飞回人间。

相传七月初七的晚上,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诚实的人躲在葡萄架下,

还可以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相思细语声,听到织女悲切的哭声呢!

古时候的人们还把这一天定为“女儿节”,以示怀念。这一天夜里,

妇女们要比赛“乞巧”,卜问自己将来是笨是巧?看谁的针线活做得最

好?如果有人在这天夜里看到了织女星,便喜上眉梢,认为自己向织女

乞到了智巧,今后会象织女一样聪明、伶俐、俊俏、美丽……

从古至今,牛郎和织女一直守候在天河的两侧,隔岸相望。不信?

等到星星出齐的夜晚,你仔细地看一看,一定会看到那挑着一双儿女的

牛郎星,和梭子样的织女星。



白娘子与雷峰塔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初春的杭州果然是桃红柳绿,

风景怡人,清风袭来,西子湖中微波荡漾;湖畔那耸入云端的雷峰宝塔

风烟缭绕,点缀着湖光山色。

远处的白堤上走来两个年青美貌的女子,一个全身素色,洁白的裙

袂随风拂动,姿容婀娜,约摸二十岁上下;另一个身穿青色衣裙,神情

活泼,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她们一路谈笑风生,引得过往的游人纷纷

投去艳羡的目光。

这些游人哪里知道,这两位女子并非凡人。白衣女子是峨嵋山上的

白云仙姑,经过千年苦修,终于由蛇身幻化为人身。她自名为白素贞,

与在此修炼的蛇妖小青结为姐妹,二人相约,以主婢身份离开深山古洞,

到洞外去见识一下人间的生活。

二人一路行来,时时发出赞叹。断桥边,一对对青年男女有说有笑,

并肩从她们身边走过。白素贞不禁联想起深山石洞的冷清孤凄,更有无

限感慨:自己虽然道行高深,怎及得人世的男欢女爱,两情相悦!正在

暗自伤神,忽然,断桥上行走的一位少年引起了白素贞的注意,只见他

眉宇间一股堂堂正气,风流儒雅,举止不俗。不由得顿生爱慕之心。



小青注意到素贞的神情,心下会意,笑着问她:“我们怎么能够靠

近他呢?”

素贞略一思索,计上心来。只见她伸展云袖,向空中一挥,顿时,

晴空飘来几朵乌云,越聚越多,豆大的雨点紧接着就降落下来。

游人四处避雨,那位少年却打开随身携带的一把伞不慌不忙地走去

搭船了。白素贞和小青也走上前去,小青请船家顺路搭她们一程,船家

同意了。那位少年见她们二人站在风雨中,忙起身相让:“外面风雨甚

大,二位姑娘,请到舱中来吧!”二人见他一片诚心执意相让,就进舱

坐定了。白素贞见那少年低头侧身而坐,如此忠厚老实,不禁微笑着对

他说:“今日中途遇雨,幸遇官人相助,敢问尊姓大名?”少年回答说:

“小生姓许名仙。”素贞说:“原来是许官人,但不知家住何处,作何

营生?”许仙说:“家住铁线巷中,行医为生。”小青问:“家中还有

何人?”“父母早已亡故,自幼由姐姐抚养成人,姐姐嫁与钱塘李仁,

现在县衙当马快,此外再无他人了。”听了这话,素贞暗自松了一口气。

她故意长叹一声。许仙不禁奇怪地问:“小姐为何叹气?”小青回答说:

“我家小姐原是杭州白太守的女儿,前两年父母也相继去世了。”许仙

见素贞神色凄然的样子,心中顿时充满怜惜之情。正想安慰几句,忽听

船家喊道:“客人,船到了!”三人上得岸来,雨已停了。小青故意高

声对素贞说:“小姐,你看这乌云还未散,要是再下雨可怎么办呢?”



见此情景,许仙忙上前说:“二位姑娘不用发愁,我家离此已不远

了,这把伞就给你们用吧!”正中下怀,素贞忙谢过许仙,邀请他第二

天到白府做客,顺便归还雨伞。

许仙回家后,回想起白娘子那端庄秀美的容貌,温柔和蔼的神情,

心中也十分仰慕。第二天一早,他就应邀来到昨天说好的地方打听白府,

忽见小青从远处走来。当下小青引着许仙来到一处宽敞气派的宅院。

许仙正在暗自赞叹官宦人家的气派,小青已给他捧了茶来,对他说:

“我家小姐见你为人忠厚,心中十分倾慕,我们姐妹二人无依无靠,我

家小姐想要以身相托,不知意下如何?”许仙一听,不啻喜从天降,但

他想到自己家境贫寒,不愿连累白娘子。

小青心里十分感动,更觉得姐姐慧眼识人,她对许仙说:“我家小

姐看重的是人品,请你不要再推托了……。”许仙这才放下心来。

当下小青请出素贞,又摆出酒饭,给二人斟酒贺喜。素贞交给许仙

二锭大银,嘱他以此为聘礼,早日派人来说媒,许仙一一答应。

许仙兴冲冲来到姐姐家,将此事告诉了姐姐、姐夫,二人都替他高

兴。不料李仁看到白小姐赠的银子时,却大叫起来。李仁认出这两锭银

子正是前日钱塘县衙丢失的库银,县令正在悬赏捉拿。

姐弟二人吓得魂飞魄散,不知如何是好?李仁说:“三十六计,走

为上计。”不顾许仙的反对,硬逼他逃去苏州投奔好友王敬溪,然后带

着库银到官府举报。

县令让李仁带一群捕快捉拿白氏,捕快们来到白府,却见遍地青草,

十分荒凉破败,找遍了也未见一个人影,只找到一只箱笼,打开一看,

丢失的库银全都在此。失物既已找回,县令也就草草结了案子。

许仙来到苏州,整日愁眉不展,长吁短叹。这一天,忽听外面有人

找他。出来一看,却是白素贞和小青。

许仙呆立着,说不出一句话来。素贞向他解释道:“那银子是前些

日子我让小青用首饰在银铺中换来的,并不知道它的来历。”许仙本来

就不相信白娘子和小青会是窃贼,当下尽释前嫌,二人又和好如初。

接着,他们就在苏州拜堂成亲,喜结良缘。在素贞和小青的协助下,

许仙开了一家药店,诊病拿药,买卖公平。又肯扶危济困,惜老怜贫,

因此生意兴隆,远近闻名。许仙和白娘子虽然十分忙碌,心里却十分快

活,情深意笃。

春尽夏来,榴花似火。端阳节快到了,素贞和小青心里十分忧虑。

原来,端阳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喝雄黄酒,插艾条。素贞和小青怕自

己功力不够,现出原形。素贞知道小青功力更弱,就假托让她出门采买

药品,暂时躲避几天。但愿自己能够熬过这一关。

谁知怕什么来什么,许仙提着一壶雄黄酒兴冲冲地来找白娘子,白

娘子推托不过,只得勉强喝了两杯。顿时,她觉得天旋地转,支撑不住

了。许仙见状,连忙扶娘子躺到床上,自己到药店调好一碗醒酒汤端来。

许仙端着醒酒汤走到床前,低声呼唤娘子,不见答应。他用手掀开

帐子一看,登时惊得魂飞魄散,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原来,床上哪里

还有什么白娘子,只有吊桶粗的一条白蛇弯弯曲曲盘在那里!

等许仙梦悠悠醒来,已不知过了多少时日了?他用惊惧的目光注视

着床边的白素贞和小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素贞见状,忙解释道:“端

阳那天,我喝酒后腹痛难忍,去后房净手,回来时,见官人已倒在地上,

又见床上不知哪来一条大白蛇,吓得我手脚冰凉。正好小青回来了,我

们把白蛇斩成了七段,扔在天井中了。”

许仙听了,这才定下神来。他哪里知道,那天井中的蛇是白娘子用

白绫子变的!又哪里知道,为了救他性命,白娘子冒着生命危险,历尽

千辛万苦,战胜鹤童和鹿童,盗取了灵芝仙草,才使他起死回生的。

许仙看到白娘子衣衫不整,倦容满面,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从此,

夫妻间更加相亲相爱。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又过了几个月。白娘子已经身怀有孕了。

这一天,许仙忽然想起以前许过一个愿,要给寺院布施一块檀香,

便准备去金山寺还愿。白娘子给他换了一身新衣,送他出了门。

许仙刚到寺门,就有一个小沙弥迎上前来,告诉他法海禅师已等他

多时了。许仙早就听说金山寺的法海禅师修行深厚,能通晓过去、未来

之事,果然名不虚传!



到了讲经堂,只见法海和尚脸方眉阔,端坐在蒲团上。一见许仙,

开口便说:“施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如果执迷不悟,性命休矣!”

许仙一听,吃惊得要跳起来。“师父,这是从何说起?”法海说:“你

妻子白氏和丫环小青都是蛇妖变化而成!你仔细想想,钱塘县库银被盗,

端阳节床上出现的那条白蛇……,难道你还执迷不悟吗?”许仙听了,

不禁心慌意乱,想到素贞虽然身为异类,但对自己情深意重,又身怀六

甲,如何割舍得下?

法海见他这样,便命令沙弥带他去禅房休息,不得擅离此地。

白素责见许仙去金山寺还愿不归,情知有异。她和小青一路寻上山

来,苦苦哀求法海,谁料法海不耐烦地说:“你这妖孽,扰乱人世,罪

该万死,许仙已经皈依三宝,你还是速回峨嵋山吧!”白娘子说:“我

从不伤害生灵,何罪之有?就是许仙出家了,我只求你放他出来,我们

把话说明白了,他坚持出家我也不阻拦。”

谁知法海仍旧不理。白娘子和小青按捺不住,拔出剑来。法海见状,

也举起青龙禅杖,三人杀在一处。白素贞念动咒语,一时间江水沸腾,

涨上山来,无数虾兵蟹将也赶来助阵。法海见势不妙,连忙请来天兵天

将,顿时,天昏地暗,金鼓齐鸣。



正在打得难解难分之际,白娘子忽觉腹痛如绞,寸步难行。忙和小

青逃离了金山寺。二人逃到杭州,不觉伤心落泪。痛恨许仙寡情少义。

正在此时,忽见许仙痴呆呆从远处走来,小青见了,立刻冲过去,举剑

就要砍。

白娘子拦住小青,质问许仙为何忘恩负义,私自出家。许仙哭诉道:

“娘子!我知错了!我几次想逃下山,都未成功!今天终于逃出来,我

再也不辜负娘子的深情厚意了!”

三个人相对而泣,终于和好如初了。

他们投奔到许仙姐姐家,一家人相聚,十分高兴,李仁和妻子见弟

妹温柔大方,十分喜爱。

转眼一个月过去,白娘子就要分娩了,一天夜里,她生下了一个可

爱的男孩,取名仕林。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日子过得十分愉快。

光阴荏苒,一晃仕林满月了。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语的逗弄仕林,门

外突然闯进一个和尚,不是别人,正是法海。

法海在灵山借了紫金钵,前来收降白素贞。素贞一见,知道在劫难

逃,连忙推走小青,嘱她日后照料许仙和仕林。小青含着泪逃走了。

法海不顾许仙和其他人的阻拦,用紫金钵罩住了白素贞。只见金光

闪耀,素贞化成了一条小白蛇被吸进钵盂里。许仙一见,心痛欲裂,昏

倒在地上。

法海手持紫金钵扬长而去,到了西子湖畔雷峰塔下,吩咐雷公将白

娘子压在塔下,永世不得翻身。

几度寒来暑去,冬来春还,小仕林在父亲和姑母照料下,一天天长

大了。

小仕林生得聪明俊秀,性格中既有母亲的刚强又有父亲的忠厚,他

勤奋好学,二十岁那年,进京赶考,结果蟾宫折桂,独占鳌头。

许仕林衣锦还乡的第二天,便打道雷峰塔,焚香叩拜之后,跪在塔

前放声大哭,这悲痛的哭声使天愁地惨,日月无光,纵然是铁石心肠的

人也很难不为之动容。

一连三天,仕林都到塔前哭母,他的孝心和志诚终于感动了天帝,

只听霹雳一声,金光一闪,雷峰塔门大开,白素贞款款走出塔来。

仕林双膝跪倒,扑在母亲怀里痛哭失声,历尽磨难的白素贞,任眼

泪尽情地流淌。

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东方,蓝天如洗,红霞万朵。仕林搀着母亲,

同父亲和青姨一道,沐浴着金色的霞光,慢慢走回家去。

端午节吃粽子





屈原的故事是一场真正的悲剧,是两千多年以来人们世代相传的一

首忠于理想、忠于自己祖国的赞歌。

在战国时代,中国还没有统一,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屈原诞生在

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从小就很聪明,学习极其勤奋,读书往往废寝

忘食。聪颖的天赋和勤奋的努力,使他学到了渊博的知识。二十多岁时

他写的组诗《九歌》就传遍了全国,深受人们喜爱。

屈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二十五岁那年楚怀王发现屈原是个人

才,便任命他担任楚国的左徒。(比丞相小一些的官职)

在当时的诸侯国中,秦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其它的国家都有被吞并

的危险。屈原从政以后,一心一意要把楚国治理好,他心急如焚地向怀

王建议变法图强,联齐抗秦。怀王听了他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十分高兴,

就把内政和外交的大权交给了他。

屈原很快就干出了成绩。他选任了一批有才德的人做政府官员,制

订了几项法令,又与齐国订立了联盟,使楚国很快强盛起来。公元前318

年,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在楚国的郢都开会,签订六国联盟,

共同对付强秦的吞并,秦国看到这个阵势,再也不敢轻视楚国了。



此后,怀王对屈原更加信任了,他秘密授权屈原制订彻底变法的《宪

令》。——这一消息使一些贵族极为惊慌,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限

制,又嫉妒屈原的才干,便采取种种阴谋手段陷害屈原。其中怀王的宠

妃南后郑袖、南后的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更为毒辣。

靳尚来到怀王那里,说:“大王,您让屈原制定宪令,没有一个人

不知道。可是,每次宪令一颁布,屈原就把功劳归于他自己,说什么:

‘除我以外,没有人能想得这样周到’。”怀王听后,非常生气,很快

就把屈原降职了,并且停止了变法。

怀王被一群奸臣贼子包围起来,他误信谗言,与齐国绝交,撕毁了

六国同盟条约。秦国乘机攻打楚国,楚国损兵折将,丢失了大片国土。

屈原冒着生命危险,一次一次地给怀王上奏章,可是奏章全被奸臣们中

途扣压了。最后,怀王竟听信子兰和靳尚的话,要去武关和秦国会盟。

临走时,屈原流着泪进行劝阻,车子启动了,他还用双手死死抓住车把

说:“去武关是秦国布下的陷阱,臣宁愿死在车轮下,也决不放大王去

武关!”奸诈的子兰,硬是派人把屈原拉开,让车子启行。屈原望着车

轮远去扬起的滚滚尘土,万分悲痛。



怀王一到武关就被软禁起来,后来死在咸阳。屈原听到这个消息,

悲痛欲绝,他寄希望于刚刚即位的楚顷襄王,冒死向他上奏。可是顷襄

王比怀王还要昏庸,他下令将屈原放逐到汉北,没有命令不准再回郢都。

屈原满怀忧愤地离开了郢都,车子在驿道上颠簸着朝北行去,屈原

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他不为个人的放逐而难过,他难过的是祖国的命运,

就象一条破船快要沉入大海,百姓眼看要象失去母亲的孤儿,任人欺侮。

他盼望有一天楚王能够悔悟。可是,一天天传来的消息都更加让他心碎。

一天,屈原来到宗庙,看到墙壁上画着许多天地山川,神灵,怪物

和神话传说,他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不禁仰天长啸,感慨万千。他大声

质问:“天上是不是真的有神灵?如果有万能的神,怎么能允许坏人横

行,好人遭殃?天下为何如此地不公平?……”他边问边把这些话写在

墙壁上。满腔的悲愤使他文如泉涌,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二个问题,

这就是著名的长诗《天问》。

在十几年的放逐岁月中,屈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这些诗歌是

屈原鸣不平的武器,字字句句千锤百炼,如血泪凝成,象烈火一样炙人

情怀。

公元前278年,秦军侵入汉北,屈原随逃难的人流浪到湘西。不久,

秦军又攻到这里,屈原不得不再次漂过洞庭湖,流浪到长沙附近。眼看

祖国就要被秦国灭亡,屈原心里万分悲痛。他只好献身于文学,用诗歌

揭露楚王的昏庸、卖国贼的罪行,记录祖国的灾难,人民的痛苦。在那

些日子里,每天黎明,长沙附近的人们便常常看到屈原戴着高高的帽子,

穿着长长的袍子,在晨曦中一面散步,一面苦苦思索、吟咏。就在这一

时期,他奋笔写出了闻名中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

屈原空怀救国救民的志向,却无从诉说。他不想吃,不想喝,不梳

头,不洗脸,整天徘徊在汩罗江边。他仰天长叹:“天下都是混浊的,

只有我干净;大家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我本是洁净的,我宁愿

跳进这源远流长的江水之中,葬身鱼腹,也不能让自己洁白无暇的品格

蒙受世俗的尘埃!”

公元前278年,郢都沦陷。可爱的祖国行将灭亡,消息传来,屈原

想哭,但眼泪已经流干了;他想喊,可是喉咙也已经哭哑了。就在这年

五月五日的黎明,这位六十二岁的伟大诗人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跃入汩罗

江中。滔滔洪流,顷刻间就吞没了他的生命。

悲痛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汩罗江两岸的乡村,男女老少纷纷划着船

赶来打捞屈原的遗体,可滚滚江流,哪里还能找得到呢?

据说,人们担心大鱼和蛟龙会伤害屈原的遗体,便把糯米包在竹叶

里蒸熟投入江中喂鱼和蛟龙,免得它们去吞食屈原的骨骸。这悲壮的场

面相沿成习,从此每年五月五日的端午节,许多地方的人民便划龙舟吃

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直延习至今。

另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屈原投江后,楚国的人民每逢端午节,就划

着船,带着饭,到汩罗江中流,把饭投入江中来祭祖屈原。

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晚上,人们忽然梦见屈原来了,还是老样子,

头上戴着高高的砌云冠,腰里挂着一柄长长的宝剑。大家都很高兴,一

一向他行礼。屈原笑着赶上来,对大家说:“乡亲们,你们对我的好意,

非常感谢。”大家见屈原仍很消瘦,就关心地问他:“我们给您的米饭,

您都吃到了没有?”

“谢谢你们!”屈原感激地说,可是,接着又叹了一口气,“你们

送给我的米饭,都被那些鱼虾龟蚌等水族吃了。”

大家听了都很气愤,询问怎样才不致于被水族吃掉?

屈原说:“如果你们用箬叶包饭,做成有尖角的角黍(即粽子),

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或者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水族

看见是龙王送来的,就一个也不敢吃了。”

以后,人们一年年就照着这样去做,于是就留下了端午节吃粽子、

划龙船的风俗。

这虽然是个传说,却表达了人们怀念屈原的心清。“路漫漫其修远

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奋进。

每当端午佳节,清风和煦,万木披绿,水乡里一叶叶龙舟穿梭争流,

一阵阵“粽子”的清香随风扑鼻时,人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我国

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想起他被放逐赋《离骚》,沉江汩罗以身许

国的历史故事。

龙井茶





到过杭州的人,一定都为她的美丽景色感叹不已。那醉人的西垂柳,

秀丽的湖色塔影使人留连忘返。特别是西湖的龙井茶更是闻名世界。传

说龙井茶具有神奇的功效,常饮能使人精神饱满,延年益寿。关于龙井

茶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蟠桃盛会,庆祝王母

娘娘的寿辰。这年的盛会格外热闹,仙乐神曲,轻歌慢舞,美味佳肴,

金玉珍宝,各洞府的神仙都赶来参加,把个王母娘娘的福寿宫挤得满满

当当,众神仙都拿出自己的绝技为王母娘娘祝兴,嫦娥翩翩起舞,八仙

各显其能,神童仙女,吹拉弹唱,送果送茶,往返不绝,整个祝寿宫好

不热闹。

大家正玩的开心,地仙满头大汗地跑进了祝寿宫,他为了赶着参加

盛会,刚从人间来到天庭。八仙中的吕洞宾最爱开玩笑。他一把拉住地

仙的袖子说道:“大仙来迟必须罚酒三杯!”众神仙也随声附合着:“一

定要罚三杯。”王母娘娘笑着劝道:“吕洞宾,人家地仙刚赶来,也得

让他喘喘气呀!”地仙笑着叩见王母:“娘娘,小仙来迟是因为给娘娘

准备一件珍宝。”说着打开自己随身带的一个小盒子。



刹时间整个寿宫里金光闪烁,清香袅袅。地仙手里托起一只晶莹的

茶杯,杯里刻着条小白龙在闪闪发光。地仙说:“这杯叫银龙碧玉杯,

是盘古开天时从天上落下的一块玉石制成的,杯中可见一条若隐若见的

银龙。结合天地阴阳之气,常人用它饮水可以益寿延年,神仙用它品茶

也会鹤发童颜。今天是王母的寿辰,小仙特把它献给娘娘,祝王母长寿。”

众神仙都看呆了。王母娘娘更是乐的合不上嘴。她让宫女把玉杯放到大

殿寿案上,然后亲自为地仙敬上一杯酒。众神仙也都争先恐后地为地仙

洗尘,祝寿宫里热闹非凡。



吕洞宾平时最贪酒,今天又有点醉了。他被地仙拿来的宝贝吸引住

了。心想:“我吕洞宾天上、天下的宝物什么没见过,象今天这样的茶

杯还是头一次见。我一定要好好地看一看,顺便用它饮茶为我醒醒酒。”

想到这儿,吕洞宾蹑手蹑脚地走到寿案的后面,从寿案下面伸手把宝杯

拿了起来,他看到茶杯里的玉龙正摇首摆尾在杯里游呢。“真是宝贝!”

吕洞宾正要举起杯来仔细欣赏一下,突然一小仙童从这里走过惊慌地喊

道:“吕洞宾拿宝杯啦!”众神仙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这里。吕洞宾

吃了一惊,魂出了窍,手一松,宝杯“骨碌碌”地滚到尘世上去啦。王

母娘娘听到喊声,回头看见吕洞宾脸色惨白,便安慰道:“大仙不必着

急,蟠桃会散了,大仙把宝杯找回来就是了。”吕洞宾听完,眼泪汪汪

地道声谢走了。天上一日,地上千年。蟠桃会才开始,世上已过了三百

六十多年了。

却说吕洞宾离开蟠桃会,脚穿云履鞋,急匆匆奔向人世间,寻找王

母娘娘的玉杯。他估算了方向,就踩着云朵飘落到杭州,扮成书生,四

方云游。

这一天,吕洞宾来到狮子峰,见山崖下,古树旁,茅屋门前坐着一

位白须白发的老公公,正用竹皮编笸箩呢,吕洞宾走上前招呼说:“老

人家好精神!”老人说:“远来的客,请树下坐,山里人草屋寒舍,没

什么好招待的,喝碗凉茶,歇歇腿吧!”



吕洞宾端起蓝花大碗,只见碗里的茶叶片碧绿如玉,薄如蜂翅,茶

汤清香扑鼻,沁人心肺,色纯清爽,象透明的青梅酒,喝进去,顿觉体

内舒畅、精神大振、劳顿消除、体力倍增,那清香之气,久不消散,啊!

人间那有这等名茶?莫非?……

吕洞宾忙问老公公:“真是名茶珍品!这茶可是自产?”老公公笑

说:“我家祖传一棵老茶树,自采茶叶自家饮。山间野茶,原本没什么

味道,听老辈人讲不知哪年落下一个石窝窝缸来,掉在山里变成一口石

井,石井里接住山崖四季不停滴落的雪融清泉水,晶莹纯净,我家祖辈

淘这石凹里的泉水浇那棵老茶树,只见茶树干粗枝壮,叶子碧绿如玉,

一股奇异的清香。从此,这茶树就成了我家祖传的珍宝,一辈人种一棵

新茶树,如今已是十八棵茶树,顶天立地,挺身山峦,你喝的这凉茶,

就是从那最老的茶树上采摘的新春第一批嫩叶。”

吕洞宾惊讶地问:“那石井如今还在么?”老公公慢悠悠地说:“好

深的石井,能从天上飞落下来,可不能从地面飞上天去,千年万载只能

在山里了。你想看看吗?”

吕洞宾忙说:“那么希奇的东西,我可想看哩。”老公公就领他到

后山,只见那山峦象一只勇猛的石狮子蹲着,奇峰险崖,古树茂密,来

到峭壁下,只见一个古老的石井坐落在山崖下,周围长满了杂草野藤,

从冲向云层的崖顶上滴下清泉水,象断线的珍珠落进石井中,那石井里

一汪清水似明镜。吕洞宾饮一口泉水,清凉甘甜,爽心润肺。那石井虽

经多年风吹雨淋日晒,却是晶莹光泽,仍显出玲珑状态,吕洞宾又惊又

喜,不由地心中欢呼:“啊呀呀,这正是我失落的王母娘娘的玉杯呀!”

老公公见吕洞宾望着石井发怔,就问:“你看这石井希奇吧?无论天多

么旱,这石井里一年四季不断水哩。那十八棵茶树,就是用这水浇灌的。

这井里有条小白龙,人们打水的时候,他就在井底把水翻上来,所以这

井就叫做龙井了。这茶也就叫龙井茶了。”



吕洞宾听罢心里一喜,忙问道:“老公公,我从井里打桶水上来,

好不好?”老公公说:“你想看那小白龙吧?好啊!”老公公就把水桶

投入井中。吕洞宾向井里一看,井里的小白龙正在摇头摆尾地游戏呢!

嗨,这龙井正是王母娘娘的玉杯呀,吕洞宾使出全身的力气来拽玉杯,

但它陷得太深了,怎么也拔不出来。

老公公见吕洞宾劳累的样子,就走过来把两包茶叶送给了他。吕洞

宾也就只好带着茶叶回天庭去了。

王母品尝了龙井茶,觉得很可口,便免了吕洞宾的罪,让他年年都

去西湖采龙井茶。从此龙井茶成了天庭的珍品。

老公公那十八棵茶树呢?用龙井里的泉水浇灌,枝繁叶茂,采下的

茶叶,碧绿清香,泡在水里,象龙鳞闪动,形美味佳,人称色香昧形四

绝。后来成了狮龙云虎四大名茶的茶祖宗。即产于狮子峰,龙井、五云

山,虎跑山的龙井茶四大品种,成为名茶魁首,历代皇帝、都把龙井茶

列为御茶。中医也把龙井茶列为强心甦苏药,用作清热降火,去暑醒睡。



何首乌





何首乌,又名地精。中国原产。自生于原野。有名的“美髯丹”,

乌须发,治老衰,即以何首乌为主药。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着何首乌能

使人返老还童。这药名的来由,还有一篇动人的传说呢!

从前,有一座奇峰山,山上到处是陡峭的悬崖绝壁,幽暗的深涧险

谷。在这上山无路走,下山无路寻的深山里,住着几户山民。他们是逃

避官府的追捕,躲进山里找活路,靠砍柴编筐度日的。天长日久,胆大

心细的山民,竟在深山里踩出一条坎坷的小路来。这条唯一的小路,一

边紧靠峭壁,一边面临深谷,又窄又陡,光秃秃的没树没藤,一失脚摔

下去就会粉身碎骨,人都称它“阴阳界”。有个姓何的老头儿是石匠,

身强力大手艺好,带着孙子石锁在深山里砸石头,凿成石磨、石臼、石

板,背下山去换米和面,祖孙二人度时光。每次下山,老石匠都在路面

上凿一个脚窝儿。人们踩着这些石窝走,就不会脚滑身歪掉下山崖了。

大家敬重老石匠,都叫他何老大。



有一年遇上特大灾情,这一带春夏没落一滴雨,大地干的裂了缝,

老树干的枯了枝。饥饿的人群就象落叶随风飘,瘟疫流行,尸体遍野。

老石匠对孙子说:“我一无金,二无银,只有一身手艺传给你。如今饿

死的人比活着的人还多,一粒粮食比一粒珍珠还宝贵,煮粥的米汤象镜

子,锅底儿的米粒都能数出来,谁还买石碌碡、石磨?山里人都远走逃

荒要饭去了,你年纪轻轻,不要陪着我饿死,也到远方去找条活路吧。

这些年,你跟着我石礅子、石板扛了无其数,压出一付能担万斤重的铁

肩膀;你跟着我手攥钢钎凿石头,石碾子、石碌碡凿的数不清,练出了

一双能举千斤重的大手。这次外出走四方,访穷人、问乡亲,挣碗饭吃,

别荒了手艺。我不盼你发财还家,也不望你飞黄腾达,只要你多助穷人

一把力,保住你这颗实诚的心。将来我们怕是见不着面了……”老人见

孙子流泪,叹口气说:“有朝一日你若回来,就选今儿个的日子八月十

五晚上,在这棵老松树下给我立一块石碑,刻记着:这儿住过何老大一

家人家。你就算对我尽了心。”石锁苦苦央求爷爷一块儿下山,老石匠

不肯,对孙子说:“我已是弯腰驼背、白须白发,好象那没油的灯芯,

霜打的庄稼,还有多少盼头呢?你只管独自远去,莫把我牵挂。”石锁

劝了又劝没有用,向着白发苍苍的爷爷叩了头,就含着眼泪告别了。

何老大望着孙子下了山,深深叹口气,低头走进屋,看看没米没面

的空坛子、空罐儿,望望清水汪汪的锅和盆儿,心里沉甸甸的。老石匠

心想:我还能活多久?趁着还有这口气儿,再去山路上凿几个石窝窝,

也让后来上山的人少点危险。他拿起工具就往外走,因为几天没吃饭,

又加上孙子走了心里不好受,两腿颤颤无力,身上发软没精神。走到一

块悬崖下,只见光秃陡峭的崖壁上长着一棵小松树,根子扎进一道石缝

里,树顶朝下倒悬着,在这久旱无雨的情况下,却还是枝挺叶茂。老石

匠无限感慨地说:小树扎根石缝里都能长起来,我却想不出活下去的办

法么?寻野菜、挖草根,也能支撑一阵子呢。多活几天,在山路上多凿

些个石窝窝,就能使爬山的人少丧命。于是何老大满山遍谷转悠,寻找

野菜、草根。天旱野菜少,青草也难寻,从清早一直转悠到黄昏,也许

是他那颗实诚的心,光想着大家忘了自己,使得山石也动了情,他正在

走下深谷的路上凿石窝儿,忽见旁边长着几颗水灵灵的蔓草。这草的叶

子根部圆、头上尖,在微风中轻轻抖动着,活象一颗跳动的心。叶腋开

白花,太阳一照好象小星星。老石匠望着心心叶子草,不由地一阵欣喜。

一天米粮没进口,有棵野草嚼嚼也解饿呀。老石匠想把这心心草连根挖

出来。挖呀挖,挖出一棵白根根,又肥又嫩,水灵灵沉甸甸。咬一口,

有点苦。吃进去,心不慌了,腿不软了,全身长劲儿添精神。老石匠在

山路上一连凿了几十个脚窝窝,手不累身不乏,倒觉着力气加倍地长。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心心草能当粮吃?



从此,老石匠天天挖心心草吃。他把白根根蒸熟煮烂,叶子煮成汤

和茶,就靠它活了下来。



再说老石匠的孙子石锁出了山,走过一村又一村,到处是饥饿的人

群,吃树叶啃树皮,哪里有石匠干的活儿呢?他饿着肚子走了很远很远,

磨烂了草鞋,穿破了衣衫,才走出了灾区,他流落在外乡,修石桥、抬

石板,肩上压出一层层铁片样的硬皮,凿石磨、杵石碾,双手磨出树皮

厚的硬茧。他修的大桥小桥数不清,过江过河的人成千上万,却没有人

见过这修桥的师傅,他修完了,就走自己的路。他教过的徒弟成群结队,

可谁也不知道师傅流落到了何方。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石锁干了三十

年。俗话说:阴天黑的早,人愁老的快,饥饿、辛劳,经历了苦难的岁

月,石锁年不过五十,已是一付衰老的神态,日晒雨淋,在他脸上刻出

一条条皱纹,风扑雪打,白了胡须白了头发。他望着自己仅有的一身破

衣裳,随身带的锛凿钎锤,心想:我一生的力气也快用尽了,一身的手

艺也传开了。只有一件心事还没了,就是:回家去给爷爷刻一块石碑。

于是他背起工具,日夜赶路奔回奇峰山。

在一个中秋节的前夕,石锁赶到奇峰山下。他坐在小村外歇歇脚,

遇上一位老婆婆在河边洗衣裳。她拧着衣裳感叹地说:“要是有块搓衣

石多好!”石锁站起身来说:“这事儿不难。”他掏出锤子、钎子,叮

叮当当凿了一块搓衣石。老婆婆乐呵呵地道过谢,回到村子里就传开了:

远道来了一位巧石匠。大伙儿要求说:“过路的师傅,给咱穷人打一盘

石磨吧!”石锁满口答应,说:“行哩!这次我赶着上山办件事,下山

回来一准给你们打盘石磨。”乡亲们送石锁一个布褡裢,里面装满了大

红枣,千嘱咐万叮咛,送了一程又一程,望着石匠上了奇峰山。

奇峰山高又高,白云翻滚缠山腰。石锁寻着旧路去爬山,只见一条

清晰的山路,一步一层石台阶,凿的方方整整,又稳又平。顺着台阶往

前走,一直走到老松树下,见一个年轻人坐在石礅上,低着头凿石头。

石锁走向前说:“请问这位大哥,你可在这山里住?你可认识这山里的

人?”年轻人放下手里的活儿,慢悠悠地说:“我家住在这山里年头不

算多,四十年时间眨眼过。如今山里住的人家只几户,不知你要打听哪

一个?”石锁又问:“你可曾听过长辈说,这山里住过一位老石匠,大

家敬他的为人,都叫他何老大,祖孙二人在这老松树前边的石屋里安过

家。”年轻人说:“石匠何老大,就是我呀!”石锁一听,气的一摔布

褡裢,满脸通红,直着脖子嚷起来:“你这个大哥说话没轻没重,敢找

我这白胡子老人寻开心?少说我也比你大二十岁,你竟敢冒充我的爷爷

何老大?”凿石头的年轻人一拍石礅站起身来,惊奇地望着面前的山客,

半信半疑地问:“你果真是我家小石锁?千真万确,我就是你爷爷何老

大呀!”

石锁一听愣住了,他望望眼前的年轻人,乌黑乌黑的头发,红通通

的脸膛,耳不聋眼不花,怎么会是我那白发苍苍的爷爷呢?年轻人见石

锁不信,就伸出一双大手,紧紧抓住石锁的胳臂。石锁看看那钢钎一样

结实的大手,十指又粗又长,右手臂上带着一块伤疤,这是爷爷一手扶

钢钎教他练锤,他一锤打偏打在爷爷手臂上留的疤痕。石锁看着这块伤

疤,呆愣愣地站着,迷迷糊糊不知是做梦还是遇上了神仙。爷爷拉住石

锁坐在老松树下,从头到尾述说过去的情景:哪年哪月祖孙二人进的山,

哪天哪夜祖孙二人盖的石头房,冬天里怎样攀过悬崖取泉水,临别前怎

样嘱咐孙子立石碑,一宗宗一件件,讲的石锁不住地把头点,听完了,

又是难过又是喜欢,忙问:“苦日子一年又一年,无依无靠,你老人家

哪来的吃和穿?”何老大把孙子领进石头屋,端出一笸箩心心草,绿油

油的叶子白白的根,水灵灵的怪喜人。何老大说:“想当年,你走后,

我忍饥挨饿满山里转,石崖石缝都寻遍,找到这种野草根,一年到头都

煮了吃,叶子做成汤和茶,又解渴又解乏。谁知天长日久,吃了这种心

心草,头发胡子变的乌黑闪亮,筋骨越来越壮,如今变得跟年轻后生一

个样。”

石锁欢欢喜喜住下来,祖孙二人在奇峰山崖上凿出一条条路,让进

山砍柴、挖药的人,遇上刮风下雨也能稳稳当当上崖下坡,不会失脚摔

进山涧里。爷爷没有什么东西款待孙子,只是天天煮那草根根、草叶子

给石锁吃。呀!过了一阵子,石锁的白须白发也变黑了,干皱的脸变得

红光满面,真个是身强力壮。他想起答应过给乡亲凿石磨,就背着工具

下了山。



石锁到了村子里,人们见他黑须黑发,谁也不信他就是那过路的老

石匠。等他拿出乡亲们给的布褡裢来,大家都很惊奇,他就讲了吃心心

草的经过。人们听了也去挖那野草根吃,果然,不但能充饥度荒,还变

的身强力壮。

以后,穷人就把这白根绿叶心心草当救命粮,为了感激石匠祖孙二

人,给这草起了个名叫“何首乌”。那善良的老石匠,留给后人一条山

路一种好药材,人们怀念他,就把何首乌的故事流传开来。

药典记载:何首乌为滋养强壮药,促进血液新生及发育,对老衰、

病后恢复有特效,消瘰疬,生叶贴肿疡有吸脓之效,久服黑须发,悦颜

色,益精髓,健筋骨,延年不老,有名的“邵应节方”及“和汉药应用

方”,均以何首乌为主药。

紫砂壶





紫砂壶在宋代就很有名了。明朝、清朝有制壶名手供春,时大彬,

邵大亨,陈鸣远等。江苏宜兴县丁山镇、汤渡镇和蜀山镇合并而成的丁

蜀镇,享有“千年陶都”的称号。蜀山镇的特产紫砂壶,多年来驰名中

外。192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中国的紫砂壶曾荣获金质

奖章。1930年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中国紫砂壶也曾荣获银质

奖章。宜兴紫砂壶作为礼品赠送各国首脑一向博得赞誉。宜兴的天青壶,

真是谁见了谁爱。紫砂壶的造型优美,色彩古朴,不仅作为上等茶具,

而且是有名的工艺品。宜兴紫砂壶的珍品很多,“供春壶”,“龙戏波

涛壶”,“荷莲蛤蟆壶”……都是传世的工艺品。紫砂壶的传说,那可

就多了。这里只讲一些有关紫砂壶来历的故事。

制做紫砂壶的土,有紫泥,红泥,天青泥之分。是谁最早发现这烧

制紫砂壶的土呢?相传丁蜀的黄龙山下住着许多穷人,家家烧制粗陶盆

儿、罐儿、瓮坛,卖几个钱养家糊口维持生计。



有的人家烧水,买不起壶,就烧制几把粗陶壶烧水用。后来有人外

出干活儿,采几把野茶药草,也用那粗陶壶煮茶煎药汤喝。烧制粗陶器,

人们都在村外河边挖黄泥作坯,就近取料方便,河泥无主也不用花钱。

后来人丁兴旺,烧制粗陶器多了,挖黄泥也就多了,河水扰得浑浑沌沌

的,河王就恼了,吼叫说:“以后不许再挖黄泥,如若不听我的话,我

就兴风作浪发大水,冲了庄稼淹了村庄,让你们没有安身之处。”从此,

再没人敢挖黄泥作坯烧陶器了。

没有黄泥作坯,陶器烧不成了,穷人靠什么活命呢?这穷山恶水地

区,种庄稼不长,栽树不活,祖辈靠手艺挣饭吃,现在是两手闲着,肚

子里空着,大人愁,孩子哭,怎么办呢?河里的泥不能挖,只好到山上

去找泥了。蠡墅村有个小伙子,天天到深山里去转悠,盼望着能找到黄

泥以外的陶坯泥。山里尽是石头,悬崖绝壁,滑溜溜的石坡,连石缝都

没有。远望去,光秃秃一片,一颗绿树没有,近看看,石头上压石头,

寸草不生,这真是石头的世界,没有鸟鸣,没有野花,灰蒙蒙一片,象

裸露的枯骨堆。小伙子却不灰心,攀山越岭,钻山洞,过深谷,脚底板

磨出血泡,手上长出硬茧,太阳晒得脸上脱了皮,热石头烤得汗水流淌,

嗓子干得直冒烟,肚子里饿得咕咕叫。几天几夜,小伙子实在走不动了,

就在黄龙山的洞穴里歇息,山洞里阴凉阴凉的,越往里走越感到全身清

爽,走到最深处坐下来,只觉身下不那么硬楞楞的,抬起身来仔细察看,

身下的石头变成了粉末,从旁边掰块石头,捏在手里就粉粉碎,一会儿

工夫就捏压了一堆石粉,小伙子很惊奇,想不到石头也能变酥软。能不

能用这石粉作陶泥呢?小伙子脱下衣裳,把石粉末包起来,背在身上,

急急忙忙下了山。

小伙子用石粉合成泥,制成壶坯,找几位老师付放进窑中烧,陶壶

烧成了,呈天青色,又光又亮,敲一敲,丁冬响,拿在手里,又轻巧又

好用,摆在桌上,雅致大方,人人见了人人爱。有人用这天青壶沏了茶

水,大热天,过夜也不馊。呀!这山洞里的天青泥,做陶坯更好呀。于

是人们上山采天青泥,制成天青壶,这壶传出去,深受大家喜爱,一些

文人也争用这天青壶饮茶赋诗,还给它起名叫紫砂雅壶。

紫砂壶销路广,烧制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产品更加精致,其中享

有盛名的供春壶和荷莲蛤蟆壶,至今仍为珍品,那是宜兴龚春烧制出来

的。

龚春家境穷苦,小时候常到庙里帮老和尚干活儿,得点吃的东西带

回家,日子长了,老和尚很喜爱这个手脚勤快的孩子。有时候,老和尚

烧制陶器,龚春就在旁边帮忙,汲水呀,合泥呀,端坯呀,清扫案板地

面呀,什么活儿都干,一边干活儿,一边留心学老和尚的手艺。龚春想

亲自烧制一把紫砂壶,可是没有泥呀。龚春是个心细的孩子,他把老和

尚作陶坏掉落的残泥收集起来,刷洗制坯家伙的泥水,制坯后洗手的水

都倒在水池子里留着,慢慢地沉淀,日子久了,池底淤积一层紫砂泥,

细腻得象糯米粉团一般,龚春仔细地用木铲把泥取出来,用手团捏一番,

作个什么样的壶好呢?

深夜,龚春坐在桃树下制坯,月光照在桃树虬枝的节疤上,引起龚

春的兴致,心想:用桃木节疤作壶身,配上桃花桃叶,多么雅致呀!想

好了,立刻动手制作,作坯,修坯,旋坯,作好了,烧成了,拿出来一

看:形似桃树虬枝节疤一样的壶身,古朴典雅,壶嘴儿壶把儿上配着桃

枝桃叶,恰似老树新枝,生机勃勃,壶身两面是盛开的桃花,一朵朵簇

拥在枝头,十分秀气。这把紫砂壶形态、色泽、花样,都别具一格。壶

身的圆雕堆花也非过去的光坯能比。龚春把桃壶拿给老和尚看。老和尚

很惊讶,捧着紫砂壶赞不绝口。老和尚又请来许多文人雅士,观赏桃壶,

这紫砂壶的名声就传开了,一时间达官贵人,富豪阔商,纷纷定制这紫

砂壶。因为这壶是龚春烧制的,人们就称这紫砂桃壶为龚春壶,传来传

去,叫白来,就叫成“供春壶”了。

供春壶成了珍品,官府自然要猎取。有位大官自命不凡,对官差说:

“那供春壶谁都买,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物件儿了。命龚春为我特制一

把紫砂壶,这壶上不只有花和叶,还要有果实,象征花茂叶葱果实丰,

吉庆满壶的意思。这花要显示富贵,但不俗气,能登大雅之堂,却又人

人都爱,除此之外,还要让人一见这壶的花叶果实就觉得清爽宜人,没

饮用壶中的名茶,就领略到水的滋润。一个月的期限,这紫砂壶烧成了,

官府大人满意,定是重赏,如若烧不成,或者烧出来不能使大人满意,

从此不准龚春再烧制紫砂壶。”

官差吩咐过龚春以后,龚春就停了手中所有的活儿。庙里的老和尚

很为龚春担心,人们也都为龚春抱不平,可官府权大势大,谁也惹不起

呀。又能说什么呢?



龚春在家中心烦,就外出转悠,独身一人背着干粮,走了一村又一

村,林子里宿夜,河边歇脚,苦思苦想那壶样。真是身有绝技,落得个

有家不能归。眼看期限快到了,龚春仍没想出图样来。有天中午,太阳

很毒,龚春走了很远的路,晒得汗流浃背,头昏脑胀,来到河塘边,就

坐在老柳树下歇脚乘凉。龚春身靠着树干,举目远望,只见河塘里荷花

盛开,荷叶盖满了水面,那碧玉般的莲蓬,挺立在绿叶之上粉荷之中,

这一幅美景,使龚春顿觉清爽,仿佛饮过清泉,精神振奋心旷神怡。龚

春双手一拍,叫道:“这不是绝妙的壶样吗?”龚春从河塘边掏了几把

泥,摔摔打打,团团捏捏,作成一把荷莲壶的泥样,确实十分精致可爱。

龚春带着泥壶样赶回家中,关起门来日夜赶制紫砂壶。期限到了,

官差来到门口,龚春家却没有一点声响,推门进去,家中空无一人,只

见粗木桌上放着一把紫砂壶。一片卷曲的荷叶作壶身,饱满的莲蓬作壶

盖,上边蹲立着一只仰头远望的蛤蟆。看着这精致的紫砂壶,真可谓巧

夺天工,龚春不愧为神匠。

荷莲蛤蟆壶成了传世的杰作珍品。龚春的技艺传开来,宜兴紫砂壶

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名陶。

望娘滩





四川省灌县南面有条大江,叫做岷江,岷江里有二十四个滩,叫做

望娘滩。

望娘滩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灌县这个地方住着一户姓温的人家,只有母

子两人,儿子名叫温朋,只有十来岁。他爹叫地主逼死了,母子俩只好

相依为命,起早贪黑地干,仍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村里住着一个大地主,他黑得出奇,脾气暴躁,贪婪地剥削穷苦人

的血汗,象老虎一样凶残,村里人都愤怒地叫他黑虎神。

黑虎神就住在温家旁边,一排青砖大瓦房与温家低矮的茅草屋形成

鲜明的对比。他家的田可多呢,一眼望不到边。全村十几户人家,自己

没有田,便只好租黑虎神的田种。

有一年秋天,因为发生水灾,温朋爹种的地里颗粒未收,交不起地

租,便活活地被黑虎神逼死了。

温朋是个好孩子,他孝敬母亲,尽量帮母亲干活,无奈人小干不动

地里的活,只好天天到河里摸点鱼捉点虾,到城里换点钱来,勉勉强强

过日子。

一天,太阳刚刚探出头来,温朋便走出家门钓鱼去了。东方朝阳分

外绚烂美丽,鸟儿也成群结队地围着他,唱着欢快的歌。

温朋欢天喜地地来到河边,可钓了大半天,也没钓上来一条鱼,温

朋失望极了,他正着急,忽然钓线一动,他赶忙把钓竿向上抬,可钓竿

却纹丝不动,仿佛在水里扎了根一样。温朋想一定钓到了一条大鱼,于

是他拼命地把钓竿向岸上拖,憋足了劲儿,默念着一、二、三,一、二、

三,……终于一条金灿灿的大鱼被温朋拖上了岸。

温朋惊喜地看着这条大鱼,金色的鱼鳞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好

看极了,尤其是那亮亮的眼睛,一眨一眨地,仿佛通人性。突然,大鱼

说话了:“温朋,温朋,如果你放了我,我就给你一个稀世珍宝。”

温朋将信将疑地说:“你先给我,我就放了你。”

大鱼从口中吐出一个金光灿灿的大明珠,温朋接了明珠,刚想放了

大鱼,大鱼又说话了:“温朋,你有了这个大明珠,以后要什么就有什

么了。”说完大鱼纵身一跃,跃入水中,溅起一阵浪花。

温朋蹦蹦跳跳地回到家里,一进门就喊:“娘啊,娘啊,你看我带

回来一个好东西。”

娘看着温朋手里的宝贝,叹口气说:“儿啊,我们穷人家要这东西

干什么,又不顶吃不顶喝的,赶快拿城里去卖掉吧。”

温朋对大明珠喜欢得不得了,哪里肯卖掉,顺手把大明珠藏在了米

缸里。

傍晚时分,该做饭了。娘想:“温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是有一

碗大白米饭该多好啊!”她打开缸盖一看:哎呀,满满一缸大白米。

温朋一看,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把明珠朝钱袋里一丢,铜钱

立刻胀满了钱袋。温朋高兴地蹦起来。娘也笑了。

从此以后,母子二人过着富足的生活,再不用为吃饭穿衣发愁了,

娘额头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



黑虎神的老婆把这些变化都看在眼里,她左思右想也不明白温家的

生活是怎么好起来的。便决定探听一下,查出根源。

一天,黑虎神的老婆假装在路上遇到了温朋娘,责问道:“温家的,

你偷了我们家什么东西了吧?”

温朋娘吓了一跳,慌忙说:“你说的是哪里的话啊,我们这些老老

实实的穷苦人,从来不偷不摸的。”

黑虎神的老婆一听,贼眼珠一转,威吓道:“温家的,别再装老实

人了,你偷了我们家祖传的金元宝,就过上了好日子。告诉你吧,你要

是再不承认,我们当家的就到官里告你去。”

善良的温朋娘哪经得起这样的恐吓,便一五一十地把得到明珠的事

说了。

黑虎神的老婆得到了实话,马上洋洋自得地回了家。

晚上,温朋回家后,温朋娘把白天的事告诉了他,温朋一听,抓起

明珠,说:“娘,不好了,黑虎神不会放过我们。”



话音刚落,传来狠狠的敲门声,门一开,黑虎神领着四个狗腿子闯

进来,二话没说,翻箱倒柜,看见箱子里的衣服,便穿在身上;看见米

缸里的大米,就装在自己的米袋里。可是把屋子翻了个底儿朝天,也没

找到明珠。

黑虎神一步一步逼近温朋,恶狠狠地说:“明珠到底在哪儿,赶快

给我交出来。”

温朋也不说话,原来他趁黑虎神不注意,把明珠放进了嘴里。

黑虎神二目圆睁,眼睛也红了,抓住温朋的衣领,狠狠一拳,温朋

一个踉跄倒在了地上,明珠也滚进了肚子里。

黑虎神看温朋母子不说话,也无计可施,骂道:“好,我明天就去

告官,活活打死你们两个穷骨头!”说完,领着狗腿子们摔门而去。

黑虎神一走,温朋娘一看温朋的脸憋得通红,嘴唇干裂,温朋娘忙

问:“儿啊,你这是怎么了?”

温朋说:“娘啊,儿渴得受不了了。”



说完,抱起一大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下去。然后,又一声不响

地跑到屋门外,伏在水缸边,又一口气把水缸里的水全喝干了。可还觉

得不解渴,心里象是有一把火在烧烤着。温朋又一溜烟儿地跑到岷江边,

伏在地上,没几口便把江水吸去了大半。

温朋娘被眼前的景象吓晕了,三步并作两步跟在温朋的后面,不住

地呼喊着:“儿啊,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了!”

等温朋娘奔到江边,看到温朋变了,上半身已变成了龙身。温朋娘

拼命伸出手,死死抓住温朋的左脚,拖着、抱着、温暖着。这时,温朋

的全身都变了,只有一只左脚,还是人的脚。

温朋娘一边哭,一边喊:“儿啊,儿啊,你变成龙,留下娘一个人

孤伶伶的可怎么办呢?”

龙回过头来说:“娘啊,儿不能不走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龙终于挣脱了母亲的双手,哀鸣着腾空而起,

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娘急了,呼喊着:“儿啊!”龙回头看一眼,江里凸起了一个滩。

娘又喊了一声:“儿啊!”,龙又回头看一眼,江里又凸起了一个

滩。

娘喊了二十四声:“儿啊!”,龙一共回了二十四次头,江里就一

连凸起了二十四个滩。这二十四个滩就叫做“望娘滩”。



献花(0)
+1
(本文系大道至简64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