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朱光潜美学体系的矛盾及其克服
2014-02-03 | 阅:  转:  |  分享 
  
第卷第期

年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肋诫反

朱光潜美学体系的矛盾及其克服

彭锋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

摘要朱光潜美学体系的矛盾,表明在近代以认识论为中心的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大框架里,很难具

体解释和描述现实的审美活动和文艺实践朱光潜从落重文艺实践的实际出发,汇集一些相互矛盾的理

论,本实上是对这种以认识论为中心的美学的突破。尽管朱光潜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没有创立一

种崭新的奖学理论来克服这些矛盾,但他保全了对审美和文艺实践的相对正确的事实描述。这正是朱光潜

奖学体系中的矛盾和价值所在。

关扭词朱光潜美学体系直觉联想

中圈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一一

不可否认,当我们今天以继承的态度重温朱光

潜先生的美学思想的时候,仍然会发现其中存在诸

多矛盾。如果我们将他解放前后的思想矛盾归结为

政治上的原因或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的话,那么解放

前的思想矛盾又该作怎样的处理呢在这里,笔者

着重探讨朱光潜解放前的思想矛盾,包括矛盾的基

本内容,造成矛盾的原因,矛盾存在的意义,和对矛

盾的克服的尝试,等等

一、直觉与联想的矛盾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这样

几个方面直觉与联想的矛盾,看戏和演戏的矛盾,

文艺与道德的矛盾,艺术与自然的矛盾,等等。

直觉与联想的矛盾是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中

的主要矛盾。众所周知,朱光潜对美感经验的最基

本的定义是“形象的直觉”。什么是直觉呢朱光潜

根据西方近代哲学家的分析,将人以心知物时的心

理活动区分为三种形式最简单最原始的“知”是直

觉,其次是知觉,最后是概

念。直觉的对象只是事物的一种很混

沌的形象,不能有什么意义垃,因为

它不能唤起任何由经验得来的联想。这种见形象而

不见意义的“知”就是“直觉”。①朱光潜通过分析美

感经验所得到的第一个结论就是美感经验是一种

聚精会神的观照。我只以一部分“自我”—直觉的

活动—对物,一不用抽象的思考,二不起意志和

欲念,物也只是以一部分—它的形象—对我,

它的意义和效用都暂时退避到意识阔之外我只是

聚精会神地观赏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不问它和其

他事物的关系如何。

将美感经验等同于“形象直觉”,不可避免地将

联想排除在美感经验之外因为联想是知觉的基

础,直觉中没有联想。朱光潜列举了当时欧洲一般

学者反对联想与美感有关的四种理由,并认为这些

理由“都很言之成理”。。

但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创造或是欣赏,都离

不开联想。“如果丢开联想,不但诗人无从创造诗,

读者也无从欣赏诗了”。为此朱光潜列举了大量的

例子,说明在审美欣赏中,尤其是对诗的审美欣赏

中,存在联想甚至得出“诗的微妙往往在联想的微

妙”。的结论。

由此,直觉和联想之间的矛盾便形成了。美感

收稿日期一一

作者简介彭株一,男,翻南祁东人,北京大学哲学承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年第卷

经验一方面是形象直觉,另一方面离不开意义联

想。如何处理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呢朱光潜的处理

是美感经验一方面不是联想,另一方面又离不开

联想。他说“了解是欣赏的必有的预备,但不就是

欣赏。联想也是如此,所以联想有助美感,与美感为

形象的直觉两说并不冲突。在美感经验之中,精神

须专注于孤立绝缘的意象,不容有联想,如果有联

想则会离开欣赏对象而旁迁他涉。但是这个意象的

产生不能不借助于联想,联想愈丰富则愈深广,愈

明晰。一言以蔽之,联想虽然不能与美感经验同时

并存,但是可以来在美感经验之前,使美感经验愈

加充实。姻

显然,朱光潜将艺术欣赏活动作了扩大。完整

的艺术欣赏活动包括三个部分欣赏前的了解,聚

精会神的欣赏和欣赏后的批评。尽管聚精会神的欣

赏不能有联想,但欣赏前后的了解和批评却必须有

联想,否则完整的艺术欣赏活动就不能完成或不够

深刻。

朱光潜的这种处理只是在表面上调和了联想

和直觉之间的矛盾,联想和直觉本身之间还是相互

拒斥的,它们并没有发生内在的关系。现在的问题

是这两种本质上不相容的东西,怎么能保持一种

外在的关联呢按照朱光潜对认识的心理活动的区

分,应该是先有直觉,后有知觉和概念,直觉是知觉

和概念的基础。如果在欣赏之前需要了解,这不等

于说知觉和概念成了直觉的基础。这种以知觉和概

念为基础的直觉如何可能呢换句话说,有了以联

想为基础的知觉和概念的了解之后,还有可能发生

纯粹的“形象的直觉”吗如果我们对“直觉”概念不

作另外的解释的话,联想无论如何是不利于直觉的

发生的。因此在我看来,朱光潜虽然意识到了直觉

与联想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解决这个矛盾。朱光

潜的解决结果只是对这一矛盾的掩盖或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朱光潜不认为欣赏前的所有的

联想都有助于美感。欣赏前的联想有“想象”卜

和“幻想”之间的区别“幻想”是杂

乱的,飘忽不定的,有杂多而无整一的联想。“想象”

是受全体生命支配的有一定方向和必然性的联想。

联想在为幻想时有碍美感,在为想象时有助美感。

朱光潜还借用英国心理学家布洛的术

语,将联想区分为“融化的”和“不融化的”

一两种。“融化的联想”相当于“想象”,

有助于美感厂不融化的联想”相当于“幻想”,无助

于美感。

尽管对联想的这种区分在克服联想与直觉的

矛盾上有重要的意义,但朱光潜并没有显示出这种

“不融化的联想”或“想象”同“直觉”之间的内在关

联。如果直觉能够包容想象,那么这种直觉概念就

需要重新界定。

在朱光潜的美学体系中相互矛盾的直觉和联

想,是传统的认识论哲学中相互对立的直觉与联

想。这种对立,在胡塞尔的扩大了的直观和海德格

尔的源初领会中是可以克服的。但这并不表明任何

联想都可以在直观中,直观或源初领会中的联想是

一种原初联想或内在联想,借用朱光潜的术语来

说,它是“想象”而不是“幻想”,是“融化的联想”而

不是“不融化的联想”。海德格尔从凡·高的“农鞋”

中直观到的“联想”,就是这种“融化的联想”,它是

同直觉融为一体的。

二、看戏和演戏的矛盾

与直觉与联想的矛盾紧密相关的是看戏与演

戏的矛盾。这对矛盾在构成朱光潜美学体系的两项

重要的思想—心理距离和移情作用—中都表

现的非常明显。

在讨论移情作用的时候,朱光潜一方面强调移

情作用是审美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又主张美感态

度不一定带移情作用,从而有了移情和不移情之间

的矛盾。朱光潜采用德国美学家弗莱因斐尔斯

的说法,将审美者分成两类,

一为“分享者”,一为“旁观者”

。“‘分享者’观赏事物,必起移情作用,把

我放在物里,设身处地,分享它的活动和生命‘旁

观者’则不起移情作用,虽分明觉察物是物,我是

我,却仍能静观其形象而觉其美”⑧表面看来,朱光

潜把这两种审美者看得同等重要,但实际上他是重

视“旁观者”的。朱光潜引用罗斯金、狄德罗等人的

观点,说明“旁观者”要比“分享者”高一个层次。分

享者“这一班人看戏最起劲,所得的快感也最大。但

是这种快感往往不是美感,因为他们不能把艺术当

作艺术看,艺术和他们的实际人生之中简直没有距

离,他们的态度还是实用的或伦理的。真正能欣赏

戏的人大半是冷静的旁观者,看一部戏和看一幅画

一样,能总观全局,细察各部,衡量各部的关联,分

析人物的情理”。⑧显然朱光潜对“旁观者”的重要性

的强调,与他将美感经验看作物我同一的移情作用

年第期彭锋朱光潜美学体系的矛盾及其克服

是相矛盾的。朱光潜后来把这种矛盾上升到两种不

同的人生理想之间的矛盾在《看戏与演戏一一两

种人生理想》一文中,朱光潜说“世间人有生来是

演戏的,也有生来是看戏的。这演与看的分别主要

地在如何安顿自我上面见出。演戏要皿身局中,时

时把‘我’抬出来,使我成为推动机器的枢纽,在这

世界中产生变化,就在这产生变化上实现自我,看

戏要置身局外,时时把‘我’搁在旁边,始终维持一

个关照者的地位,吸纳这世界中的一切变化,使它

们在眼中成为可欣赏的图画,就在这变化图画的欣

赏上面实现自我。因为有这个分别,演戏要热要动,

看戏要冷要静。打起算盘来,双方各有盈亏演戏人

为着饱尝生命的跳动而失去流连玩味,看戏人为着

玩味生命的形象而失去‘身历其境’的热闹。能人能

出,‘得其圆中’与‘超以象外’,是势难兼顾的。”。

在朱光潜看来,这两种人生理想是很难兼顾

的。在二者必取其一的情况下,朱光潜是十分同情

看戏的人生理想的,并且认为古今中外的大思想

家、宗教家都持一种看戏的人生观。看戏与演戏,

二者不可兼得,说明在朱光潜的美学体系中,这二

者之间的矛盾是很难克服的。这种矛盾之所以难以

克服,原因在于朱光潜固守西方近代哲学将感性与

理性,直观与思维对立起来的陋习,没有看到在现

实的人生活动中,它们原本是融为一体的。按照现

象学的观点,我们不仅在看,而且还知道自己在看。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在演戏,而且还知道自己在演

戏。这里的“知道”其实就是欣赏,或者至少使在演

戏的同时看戏有了可能。这样看戏和演戏就不是不

可调和的一对矛盾了。看戏,并不妨害全身心地参

与进去。同样,演戏,也不妨害看戏,只有真正身历

其中的演戏才能看到好戏。

看戏和演戏矛盾的解决,还有助于朱光潜所说

的心理距离的矛盾的解决。朱光潜在介绍布洛的心

理距离说的时候,特别提到了布洛所说的“距离的

矛盾”。朱光潜说“在美感经验中,我们一方面要从

实际生活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尽实际生活

一方面要忘我,一方面又要拿我的经验来印证作

品,这不显然是一种矛盾么事实上确有这种矛盾,

这就是布洛所说的‘距离的矛盾’

。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就看能否把‘距

离的矛盾’安排妥当,‘距离’太远了,结果是不可了

解‘距离’太近了,结果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

美感,‘不即不离’是艺术的一个最好的理想。殉在

朱光潜看来,懂得了“距离的矛盾”,文艺上的许多

间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如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矛

盾,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的矛盾,它们都是源于不

懂“距离矛盾”的道理。形式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毛病

在于“距离”太过,表现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弊病在于

“距离”不及。但在我们看来,布洛和朱光潜对“距离

矛盾”的克服只是表面的相加。按照我们上述对看

戏和演戏的矛盾的解决方式,“距离矛盾”也可以从

根本上得以克服。由于在我们的生存活动中,看和

想、直观和思维、感性和理性等可以同时并存,因此

我们的生活经验本身就有一种内在的距离张力,不

需要刻意地保持一种外在的距离。“距离矛盾”的解

决不是“不即不离”—事实上我们在生活经验中

根本就做不到“不即不离”,而是距离的完全消解。

按照我们的理解,人与世界本来是亲密无间的,只

是因为各种欲望的滋生才分隔出距离,因此在日常

状态中人与世界是有距离的。审美就是要消解日常

状态中的距离,恢复人与世界的原本的无距离的交

融换句话说,审美是同事物的本然状态交融合一

而与事物的日常状态保持距离由于人的生存在内

在地拥有直觉与思维的张力,在外在距离消解的情

况下,这种本然的内在距离就会自然呈现出来了。

因此,“距离矛盾”的解决不是“不即不离”,而是“即

中见离”。

三、文艺与道德的矛盾

严格说来文艺与道德的矛盾是中外美学史上

的一对矛盾,历史上“文以载道”与“为艺术而艺

术”,两派观点针锋相对,互相攻汗。朱光潜指出

“就态度说,他们都先很武断地坚持一种信仰而后

找理由来拥护它。就方法说,他们对于文艺和道德

的关系,不是笼统地肯定其存在,就是笼统地否认

其存在。其实就某种观点看,文艺与道德密切相关,

是不成问题的就另一种观点看,文艺与道德应该

分开,也是不成问题的从前人的错误在没有认清

文艺和道德在哪几方面有关系,在哪几方面没有关

系,于是‘文艺与道德有关,和‘为文艺而文艺’两说

便成为永远不可调和的冲突。”。表面上看来,朱光

潜是想解决美学史上的一道难题,实际上这也是他

自己的美学体系中的一道难题。从朱光潜对美感经

验的分析所得出的主要结论一一形象直觉、心理距

离、物我同一—来看,美感经验同道德是没有任

何关系的,就像直觉同联想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一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年第卷

样。现在朱光潜要把道德问题考虑进来,就不可避

免地同他的理论基础发生矛盾。

让我们看看朱光潜是怎样克服这对矛盾的。

同克服直觉与联想的矛盾一样,在克服文艺与

道德的矛盾时,朱光潜也采用了扩大艺术活动的范

围的方法。美感经验是“形象的直觉”固然不错,但

艺术活动不仅局限于美感经验朱光潜说“把美感

经验划成独立区域来研究,我们相信‘形象直觉’、

‘意象孤立’以及‘无所为而为地观赏’诸说大致无

可非难。但是根本问题是我们应否把美感经验划

为独立区域,不问它的前因后果呢美感经验能否

概括艺术活动全体呢艺术与人生的关系能否在美

感经验的小范围里面决定呢,。在朱光潜看来,美

感经验只是艺术活动全体中的一小部分。即使将美

感经验等同于艺术活动的全体,它也不能划为独立

的区域,因为人生是一有机整体,其中的部分与部

分,部分与全体都息息相关,相依为命。

尽管如此,朱光潜还是认为“文艺与道德有无

关系”这个问题太笼统,为了糟确起见,我们应该分

别提问美感经验中、美感经验前、美感经验后,从

作者与读者的观点看,文艺与道德有何关系朱光

潜否认美感经验中文艺与道德有任何关系,而承认

美感经验前后文艺与道德有密切关系。美感经验前

文艺与道德的关系,表现在作者方面是艺术创作与

时代背景和作者个性之间的关系,表现在读者方面

是读者的道德修养和见解往往影响他的文艺趣味。

在美感经验之后,文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更为复

杂。除了人们常常依据道德标准去评定文艺的价值

外,文艺还产生广泛和深刻的道德影响。这种影响

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文艺能满足人性中对美的

嗜求,解放情感,维持心理健康,使人的生命活动获

得最大限度的自由,这样看,美不仅是一种善,而且

是“最高的善”。其次,文艺能够传染情感,打破人与

人之间的界限文艺的敏锐的感觉、深刻的观察和

丰富的想象,可以引导我们到较广大的世界里去观

赏总之,文艺能够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

人情物理的深广真确的认识。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

道德的基础。。

朱光潜从中外历史上还看到,在正常情况下,

文艺与道德并不矛盾。他说“我们细看历史,就可

以发现在一种文化兴旺的时候,健康的人生观和自

由的艺术总是并行不悖,古希腊史诗和悲剧时代、

中国的西汉和盛唐时代以及英国莎士比亚时代可

以为证一种文化到衰败的时候,才有狭隘的道德

观和狭隘的‘为艺术而艺术’主义出现,道德和文艺

才互相冲突,结果不但道德只存空壳,文艺也走人

颓废的路,古希腊三世纪以后,中国齐梁时代以及

欧洲十九世纪后半期可以为证。哑

由此,我们可以说,文艺与道德本身并不矛盾。

只有当一个社会脱离它的本然状态,文艺与道德才

开始分裂并相互矛盾。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海德

格尔揭示的“此在,在世界中存在”的理论来解释。

海德格尔认为,在“此在”的源初存在样态中,不仅

理性与感性、直觉与联想互不矛盾,就是美与真,艺

术与道德等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矛盾的东西,在本然

的生存境界中也可以兼容共存。因此,文艺、审美与

道德在其根源部位上是相通的。这种“相通”主要表

现在,审美可以将人还原到他的本然状态,可以培

养人的真情实感,而所谓的伦理规范、道德要求只

有建立在这种本然状态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人的

真实情感的基础上,才是真正道德的。审美在道德

伦理活动中的意义,即是给出抽象的伦理规范以真

实的情感基础。因此,我十分欣赏徐复观先生的这

个判断“乐与仁的会同统一,即是艺术与道德,在

其最深的根底中,同时,也即是在其最高的境界中,

会得到自然而然的融和统一。”

四、艺术与自然的矛盾

在朱光潜的美学体系中还有一对深刻的矛盾,

那就是艺术与自然的矛盾。朱光潜认为,只有艺术

才有美,自然是无所谓美的。他说“一般人常喜欢

说‘自然美,,好象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

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自然美’三

个字,从美学观点来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

‘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

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

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

座高山,或是一弯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

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

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这个

观点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奇怪的。首先它违反了人们

的直觉。今天,再也没有人怀疑自然景物能够给人

以美感了。今天的情况甚至是这样的,即人们仿佛

只有在自然景物中才能找到美。当我们被问及什么

东西最美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曾经见过的最

美的景色,如落日余晖,大雪初雾,秋水长天,新桐

年第期彭锋朱光潜美学体系的矛盾及其克服

初引,等等。自然美给人的清新感受,给人的心灵慰

藉,往往超过了那些矫揉造作的艺术作品。其次,它

也违反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在中国古典美学

中,自然常常被看作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古典

美学中的“美”并不与“自然”相对,而是与“能”、与

人为”相对。如果一件艺术品让人觉得不“自

然”,让人看出“人为”的“做作”,这种“做作”即使再

高明,也被认为是不美的。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

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真正的对立在于自然物和

人工物之间,丝毫不在于自然与艺术之间。哑

如果完全这样来责难朱光潜,一定会引起学术

界的公债因为朱光潜所理解的“艺术”比我们要宽

泛得多朱光潜受克罗齐的影响,认为直觉就是创

造,就是“艺术”。由此在朱光潜那里,自然与艺术的

区别,跟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跟艺术之间的区别截

然不同朱光潜所说的“自然”指的是未进人审美活

动中,未被人审美感知的东西。这种在审美活动之

前的,未被人审美感知的东西,既可以是自然物,也

可以是艺术品。而朱光潜所说的“艺术”指的是进人

审美活动中,被人审美地感知、创造出来的东西,即

朱光潜所说的“意象”。引起人们感知并形成“意象”

的东西,既可以是艺术品,也可以是自然物。所以朱

光潜文本中的“自然”与“艺术”的对立,不是自然物

与艺术品之间的对立而是美的材料和美“意

象,“物甲”和“物乙”的对立,也就是审美对象在

感知前后的区别。所以尽管朱光潜宣称“自然”不

“美”,“美”不“自然”,但并不妨碍他尽情地欣赏自

然物中的美。比如,朱光潜以古松为例,说他的画家

朋友是如何”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

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首高举、不受屈挠

的气概”。。显然画家从古松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审美

享受。在说明”审美距离”的时候,朱光潜最常用的

例子便是海上的雾在阐发”宇宙的人情化”的时

候,涉及到的自然景物就更多了,有大地山河、云飞

泉跃、梅兰竹菊,有轻狂的柳絮、清苦的晚峰、劲拔

的古松、从容的缭鱼。。最后朱光潜为了让我们的人

生艺术化,教导我们“慢慢走,欣赏啊尸欣赏什么

呢无非是阿尔卑斯山谷两旁极美的景物。朱光潜

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

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

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

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

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

界便成为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

惋惜的事啊”

如果自然物同艺术品一样,都是美的材料,都

能引起审美直觉进而产生美,那么自然物和艺术品

之间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一结论又会引起人们

直觉上的不满,因为直觉告诉我们,自然物同艺术

品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在这里朱光潜骨子里还是认

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至少在引起美感的强度上,

艺术品要比自然物强得多,换句话说,艺术品要比

自然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美感,更容易生成美的

“意象”。从朱光潜坚持用“文艺心理学”而不用“美

学”作为他的美学著作的名称也可以看出,“文艺”

是朱光潜美学的主要对象,“心理学”是朱光潜美学

的主要方法。

朱光潜将文艺作为美学的主要对象的思想,显

然受到了以谢林、黑格尔等为代表的西方经典美学

的影响。谢林就直接将他的美学著作命名为“艺术

哲学”,而黑格尔在究竟用“美学”还是用“艺术哲

学”来命名他的美学著作时,也颇费一番踌躇。尽管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学”,但促使他作出这一选择

的并不是研究对象,而是传统习惯,从实际的研究

对象的角度来说,“艺术哲学”也许更加名副其实。

由于朱光潜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艺术为中心

的体系,这个体系在处理艺术问题时会显得得心应

手,但要在这个体系中处理自然美的问题就会显得

尤其困难。正如杜夫海纳所说,“有关审美对象的思

考一直偏重于艺术。这种思考只有在艺术方面才能

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艺术充分发挥趣味并引起最

纯粹的审美知觉”。。因此,自然美的问题也是朱光

潜美学理论中的一个“大绊脚石”。他在总结五六十

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时说“最近一年的美学讨论证

明了‘自然美’对于许多人是一大块绊脚石,‘美究

竟是什么’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也就是由于这

块绊脚石的存在,解决的办法只有两种一种是否

定美的意识形态性,肯定艺术美就是自然中原已有

之的美,也就是肯定美的客观存在另一种是否定

美的客观存在,肯定艺术美和自然美都是意识形态

性的,即第二性的。第一种就是蔡仪、李、洪和一般

参加美学讨论者所采取的办法,第二种就是我所采

取的办法。他们的根据是感觉反映物质世界那个原

则,只是错误地把美摆在物质存在的一边我也根

据了感觉反映的原则,但是又加上意识形态反映原

则,承认有感觉素材做它的客观条件,这感觉素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年第卷

的来源是第一性的,但是认为只有这客观条件或感

觉素材还只是原料,还不成其为美,要成其为美,就

必须有艺术形象,在这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意

识形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只有客观条

件或只有主观条件都不能产生艺术,艺术本身是客

观与主观的统一,它的特性一一美,当然也是客观

与主观的统一。”。

显然,朱光潜所列举的两种解决办法都没有触

及到问题的要害。因为这两种办法讨论的其实是美

和美感的关系问题。蔡仪等认为美感是客观存在的

美的反映,朱光潜认为美感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美的

反映,而且在美的素材的基础上还有艺术形象的创

造。而无论是蔡仪等所说的客观存在的美还是朱光

潜所说的美的素材,其实都是指审美感知之前的东

西,它们既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艺术品。

我们认为,艺术和自然的矛盾只有在本然的生

存境界中才能得以解决在人类的各种文化活动

中,艺术是一种基本的文化形式,是人的基本的生

活经验的显皿。然而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往往容易遗

忘基本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的人的基本文化世界

是遮蔽的。正如叶秀山指出“人人都离不开最为基

本的生活经验,只是世事纷繁,名僵利索,人们常常

会忘记那些最基本的经验,忘记在那纷繁的世事的

最底层,尚有一个最为基本的世界在。艺术天才的

洞察力,正是透过那纷繁的现象,看到并揭示这个

基本的世界。峥对基本的生存境界的揭示上,艺术

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可以得到克服。在我们看来,只

要将自然看作自然而不是用经济的、科学的眼光来

看自然,就没有比对自然的经验更为基本的经验

了。尤其是在今天,在艺术不断异化的情况下,自然

美在显现基本生活经验方面似乎具有更为重要的

意义。

五、矛盾的原因和意义

如何看待朱光潜美学体系中的这些矛盾呢这

个问题牵涉到对朱光潜的美学的评价。我认为绝不

应该因为这些矛盾而低估朱光潜美学的历史地位

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进而分

析这些矛盾存在的意义。

从朱光潜对自己的思想的检讨当中可以看到,

他完全意识到自己的美学思想中存在诸多矛盾。造

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研究方

法而造成的矛盾,二是因前后思想变化而造成的矛

盾。按照传统的观点,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信

奉逻辑的哲学系统中的一部分,从而能够经受住逻

辑的检验而不发生矛盾。但能够经受逻辑检验的理

论不一定符合事实,在逻辑上完美无缺的美学理论

不一定能解释现实的审美活动和文艺实践。正因为

如此,西方近代以来发生了“自上而下的美学”的衰

微和“自下而上的美学”的兴起。受西方近代美学影

响的朱光潜,在选择符合逻辑还是符合事实上,明

显倾向于后者。朱光潜说“美学是从哲学中分支出

来的,以往的美学家大半心中先存有一种哲学系

统,以它为根据,演绎出一些美学原理来。本书所采

用的是另一种方法。它丢开一切哲学成见,把文艺

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理事实去研究,从事实中归纳

出一些可适用于文艺批评的原理。”。这种研究方法

和态度上的改变,是造成朱光潜美学体系中存在矛

盾的原因之一。

造成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矛盾的第二个原因

是前后思想发生了变化。从写作《文艺心理学》初亩

到《谈美》的出版,前后相差近年。在这段时间

里,朱光潜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绝对信

奉克罗齐的形式派美学转向对它持怀疑和批判态

度,在保留形式派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同时,又

增添了一些非形式派美学的理论。朱光潜在《文艺

心理学》的“作者自白”中谈到了这部书的写作过

程“这部书还是我在外国当学生时代写成的。原来

预备早发表,所以朱佩弦先生的序还是年在

伦教写成的。后来自己觉得有些地方还待修改,一

搁就搁下四年在这四年中我拿它做讲义在清华大

学讲过一年,今年又在北京大学的《诗论》课程里择

要讲了一遍。每次讲演,我都把原稿更改过一次。只

就分量说,现在的稿子较四年前请朱佩弦先生看过

的原稿已超过三分之一。第六、七、八、十、十一诸章

都完全是新添的

在这新添的五章中,我对于美学的意见和四年

前写初稿时相比,经过一个很重要的变迁。从前,我

受从康德到克罗齐一线相传的形式派美学的束缚,

以为美感经验纯粹地是形象的直觉,在聚精会神中

我们观赏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不旁迁他涉,所以

抽象的思考、联想、道德观念等等都是美感范围以

外的事。现在,我觉察人生是有机体,科学的、伦理

年第期彭锋朱光潜美学体系的矛盾及其克服

的和美感的种种活动在理论上虽可分辨,在事实上

却不可分割开来,使彼此互相绝缘。因此,我根本反

对克罗齐派形式美学所根据的机械观,和所用的抽

象的分析法。这种态度的变迁我在第十一章《克罗

齐派美学的批评》一一里说得很清楚。我两次更改

初稿,都以这个怀疑形式派的态度去纠正从前尾随

形式派所发的议论。我对于形式派美学并不敢说推

倒,它所肯定的原理有许多是不可磨灭的。它的毛

病在太偏,我对于它的贡献只是一种‘补直够

漏’。”。

从上述分析来看,朱光潜完全意识到自己的理

论体系中育在矛盾,现在的问题是朱光潜为什么

不避免这些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

义事实上,朱光潜思想中的矛盾,正表明在近代以

认识论为中心的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大框架里,很难

具体解释和描述现实的审美活动和文艺实践。朱光

潜从尊重文艺实践的实际出发,汇集一些相互矛盾

的理论,事实上是对这种以认识论为中心的美学的

突破。尽管朱光潜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没

有创立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来克服这些矛盾,但他

保全了对审美和文艺实践的相对正确的事实描述。

这正是朱光潜美学体系中的矛盾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

〔〕看戏与演戏—两种人生理想〔〕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

〕〕幻朱光潜谈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一

〔〕米盖尔·杜夫海纳,孙非译美学与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

〔〕朱光潜美必然是意识形态性的—答李泽厚洪毅然两同志【朱光潜全集第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叶秀山美的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

,,

,

,

,

,

,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