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治疗:治疗启动和调整的规则共识
2014-02-06 | 阅:  转:  |  分享 
  




美国糖尿病协会

(

ADA

)

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

(

EASD

)

的共识声明

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治疗:治疗启动和调整的规则共识

DavidM.Nathan,医学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糖尿病中心

JohnB.Buse,医学博士,公共卫生学博士,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

MayerB.Davidson,医学博士,美国查尔斯德鲁大学研究人才临床中心

EleFerrannini,医学博士,意大利比萨大学内科系

RuryR.Holman,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英国牛津大学内分泌代谢系牛津糖尿病中心糖尿病试验科

RobertSherwin,医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内科系和耶鲁临床研究中心

BernardZinman,医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西奈山医院SamuelLunenfeld研究所

前言

2006年8月发表了2型糖尿病医疗管理规则共

识,此次补充了新获得的干预措施和新证据资料,

以确定其临床作用,继续坚持规则的改进原则及主

要特点。在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前,我们对于傲慢

或频繁的改变共识意见非常谨慎。专门围绕噻唑烷

二酮类的安全问题,于2008年1月发表了更新的规

则共识。在这次修订中,我们着眼于现有临床数据

和经验更多的新类别药物。

2型糖尿病的流行和达到具体血糖目标可降低

发病率的认识,使有效治疗高血糖成为首要任务

[1–3]

。与高血糖管理同时,2型糖尿病的标志——代

谢异常,历史性地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中心,针对血

脂异常、高血压、高凝状态、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

其他方面进行同步治疗,也一直是研究和治疗的主

要重点。保持血糖水平尽可能接近非糖尿病范围,

对1型糖尿病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视网膜

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具有很大的有益作用,已

被证明

[4,5]

。更强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

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同样被证明

[6–8]

。强化血糖

治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

A1C

)

水平也被证明有利于

1型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

(

CVD

)

并发症

[9,10]

。然而,

目前的研究没有显示出糖尿病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

病的CVD患者有益

[11–13]



开发降低血糖的新类别药物以补充生活方式

导向的干预措施、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

等老式疗法,增加了一些可供治疗2型糖尿病选择

的方案。无论是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降糖干预措

施,越来越多的选择提供给医生和患者,使治疗这

种普遍疾病的最适当方法呈现高度的不确定性

[14]



尽管近年来发表众多有关2型糖尿病治疗资料

[15–17]

,但从业医生常常在治疗途径上无所适从。我

们制订此非妊娠成年高血糖治疗共识,帮助医生选

择最适合其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措施。

方法

如下参考及规则衍生自两个方面:第一是临床

试验,它们验证了不同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在这里,写作组回顾使用单药或药物联合降低

血糖的各种各样项目,不幸的是,直接比较不同糖

尿病治疗方案的对照良好的临床试验中,高质量的

证据不足,是推荐一类药物或一种特定联合疗法,

还是推荐另一类或另一种的主要障碍。

第二个充实建议的材料来源是临床判断,也就

是我们集体的知识和临床经验,包括糖尿病治疗的

效益、风险和费用等因素。选择所有临床措施时,

回顾文献证据,还必须辅以价值判断,以主观方式

在风险和费用方面权衡治疗的好处。虽然我们认识

到,其他人可能有不同的判定,但我们认为,这个

治疗规则的建议将指导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可改

善血糖控制和患者健康状况。

1血糖的治疗目标

对照临床试验,如针对1型糖尿病的糖尿病控

制和并发症试验

(

DCCT

)

[4]

、斯德哥尔摩糖尿病研究

[5]

,针对2型糖尿病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

UKPDS

)

[6,7]

和熊本项目

[8]

,都有助于建立血糖的治

疗目标,改善长期结果。降低血糖成为减少长期微

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得到临床试验

的支持及流行病学数据

[18,19]

的呼应。作为常规血糖

指数,日常最合适的血糖和A1C指标没有得到系统

的研究。然而,无论是DCCT

[4]

还是UKPDS

[6,7]

,都

把血糖控制目标设定在非糖尿病范围。在强化治疗

组,两项研究都能够保持A1C水平在非糖尿病范围

内,一段时间的平均水平约达7%,比非糖尿病平均

水平高4个标准差。

基于实用性和减少长期并发症预期,ADA最近选





定推荐的血糖目标是:在一般情况下,A1C<7%

[1]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最近设定的血糖目标是A1C<

6.5%。DCCT/UKPDS的标准测定,A1C的非糖尿病

范围上限为6.1%

(

平均±标准差:5±2%

)

,已通过国

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

(

NGSP

)

颁布,而且被绝

大多数的商用实验采用

[20]

。最近的一些临床试验采

取各种干预措施使A1C≤6.5%

[11,12]

。控制糖尿病心

血管危险行动

(

ACCORD

)

的首要目标定为“以各种

干预措施减少CVD”,使A1C<6.0%和<7.9%的对照

研究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的CVD死亡率过高

[11]



来自糖尿病和血管疾病行动:百普乐

(

培哚普利吲达

帕胺片

)

和达美康

(

甲磺吡脲

)

缓释片对照评价

(

ADVANCE

)

试验和退伍军人糖尿病试验的结果,

两者与ACCORD有不同的干预措施和研究人群,强

化疗程使A1C达到与ACCORD

[12,13]

中6.5%可比的

水平,未证实CVD发病率或死亡率高。然而,没有

任何研究显示出强化血糖控制在主要CVD结果方

面的好处。我们的共识是:A1C≥7%,应采取启动

或改变治疗的必要行动,实现A1C<7%。我们知道,

这一目标对于某些患者是不恰当或不实际的,进行

强化治疗,需临床判断每一位患者的潜在好处和风

险。在强化治疗前,需考虑每个患者的寿命预期、

低血糖危险、CVD并发症等因素。

特别注意高血糖以外的2型糖尿病其他并发

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已被证实可以改善微血

管和心血管并发症。非血糖危险因素的原理和治疗

目标的讨论,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建议,读者

可参考已公布的指引

[1,21,22]



2选择降糖措施的原则

我们选择某种抗高血糖药物的依据是降糖效

果、可能降低长期并发症等血糖外的影响、安全资

料、耐受性、易用性和费用。

2.1降糖效果

除了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

支持,推荐某一类降糖药物或一种联合药物治疗方

法,在并发症疗效方面超过其他。换言之,对长期

并发症的有益疗效似乎主要取决于血糖控制水平

而不是曾经使血糖达标的干预措施的其他任何特

定属性。UKPDS比较了三种降糖药物

(

磺脲类、二

甲双胍、胰岛素

)

,任何一种药物对糖尿病并发症未

能显示出比其他药物明显的优势

[6,7]

。不过,不同种

类的降糖药物确有不同的降糖效果

(

表1

)

,选择特定

干预措施的首要原则是它能够实现和保持血糖目

标。除了意向性治疗分析展示了强化干预措施比传

统干预措施有优势,DCCT和UKPDS表现出,一段

时间的平均A1C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发展与

恶化有很强的相关性

[23,24]

。因此,我们认为判断和

比较降糖药物以及组合的合理性,主要基于其降低

和保持A1C水平的能力,同时根据其安全性、特有

表1降糖干预措施综述

干预措施

单药治疗预期降低

的A1C值

(

%

)



优势缺点

一级:已经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方案

步骤1:启动治疗

减肥和增加活动量

的生活方式干预

1.0~2.0

好处广泛第一年内大多数不足

二甲双胍

1.0~2.0

体重持平胃肠道副作用,肾功能不全禁忌

步骤2:辅助治疗

胰岛素

1.5~3.5

无剂量限制,速效,改善血



1~4针/日,监测,体重增加,低血糖,类似物

价格昂贵

磺脲类

1.0~2.0

速效体重增加,低血糖(尤其是格列本脲或氯磺丙脲)

二级:未经充分验证的治疗方案

噻唑烷二酮类

0.5~1.4

改善血脂

(

吡格列酮

)

,有可

能减少心肌梗死

(

吡格列酮

)

水肿,心衰,体重增加,骨折,价格昂贵,有

可能增加心肌梗死

(

罗格列酮

)



GLP-1受体激动剂

0.5~1.0

减肥2针/天,胃肠道副作用频繁,长期安全性不确

定,昂贵

其他疗法

α-糖苷酶抑制剂

0.5~0.8

体重持平胃肠道副作用频繁,3次/天,昂贵

格列奈类

0.5~1.5

速效体重增加,3次/天,低血糖,昂贵

普兰林肽

0.5~1.0

减肥3针/天,胃肠道副作用频繁,长期安全性不确

定,昂贵

DPP-4抑制剂

0.5~0.8

体重持平长期安全性不确定,昂贵

降低A1C,瑞格列奈比那格列奈更有效。





的副作用、耐受性、易用性和费用。

2.2药物的非血糖作用

每个疗法除了调节血糖作用外,对高血压、高

血脂等CVD危险因素的特殊影响也被认为很重要。

在我们的建议里,还包括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

者体重、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改变等长

期血糖控制方面的有利或不利作用。

3具体糖尿病干预措施的选择及其在治疗2型糖尿

病中的作用

许多回顾分析的关注点都在如下各项具体糖

尿病干预措施的参数

[25–34]

。此外,荟萃分析和回顾

总结比较了药物的降糖有效性和其他参数

[35–37]

。这

里的目的是为选择药物、推荐顺序以及使用联合疗

法提供足够的证明信息。不幸的是,缺乏高质量的

研究,针对性地比较药物达到目前建议的血糖水平

的能力。笔者强烈建议进行此类研究。然而,即使

没有严谨的、综合的、直接比较所有已推出的降糖

疗法及其组合功效的研究,我们认为有关每个干预

措施参数的资料足以提供以下准则。

当糖尿病的代谢异常不太严重时,尽早诊断是

重要的干预措施,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得到较好长期

控制的概率。启动治疗时的低水平血糖与A1C随着

时间降低和长期并发症减少有联系

[38]



3.1生活方式干预

2型糖尿病危险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营养过

剩和久坐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身体超重和肥胖

[39,40]



毫不奇怪,在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中,扭转或改善

这些因素的干预措施控制血糖的良好效果已被证



[41]

。不幸的是,因体重大幅反弹,作为长期控制

血糖有效手段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其作用受到了

限制。跟踪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术后情况,最

具说服力的长期数据表明,减肥有效降低血糖,在

这种情况下,平均持续减肥>20kg,糖尿病几乎完

全消除

[42–45]

。除了对血糖的有利影响,减肥和运动

同时改善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CVD危险因素,并

改善肥胖的其他结果

[41,46,47]

。生活方式干预很少有

不良后果,但难以纳入正常生活并坚持下去,通常

是轻微的肌肉骨骼损伤和潜在的神经病变造成的

问题,如足部创伤和溃疡,可能会由于增加活动而

发生。从理论上说,有效减肥的好处多、无副作用、

成本低,如能长期坚持,应是最划算的糖尿病控制

方法。

鉴于这些有利效果常常在数星期到几个月内

并且是在实质减肥前迅速显现

[47]

,除极少数例外,

促进减肥、增加活动量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应被列

为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至少减肥4kg,高血糖往

往会改善。然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以生活方

式方案保持血糖目标,长期成功是有限的,这就提

醒大多数患者,在整个糖尿病病程中需加药物治

疗。

3.2药物

用作单药疗法,现有降糖干预措施列于表1。

单药和联合治疗的降糖效果经临床试验证明,不仅

基于干预措施的内在特性,还有糖尿病病程、基线

血糖、之前的治疗,以及其他因素。启动或改变治

疗时,选择一类药物或在一类药物中选择特定药物

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控制水平。当血糖水平高

(



A1C>8.5%

)

,推荐具有更大和更快降糖效果的药物,

或尽早启动联合疗法治疗,然而,新发病患者往往

采用比长期糖尿病患者少的强化干预措施就产生疗



[48]

。当血糖接近目标水平

(

如A1C<7.5%

)

,可以考

虑降糖潜力较小的药物和/或延缓行动。

显然,选择血糖控制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使用

的药物,必须个性化地针对每个患者,对具体安全

问题,权衡降低A1C的潜力和预测的长期收益,以

及方案的其他特点,包括副作用、耐受性、易用性、

长期依赖、费用,以及药物的非血糖作用。2型糖

尿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血糖日益恶化,要实现治

疗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提高剂量和添加另

外的药物。

3.2.1二甲双胍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二甲双胍是唯一可用的双

胍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减少肝糖输出,降低空腹

血糖

[27,49]

。通常情况下,单药治疗可降低A1C约1.5

个百分点。它总体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副作用见

于胃肠道。单药治疗通常不伴有低血糖,使用安全,

糖尿病前期高血糖患者没有引起低血糖

[50]

。二甲双

胍干扰了维生素B

12

的吸收,但很少导致贫血

[27]



二甲双胍剂量调适法

1.以低剂量

(

500mg

)

开始,1或2次/天

(

早餐和/或晚餐前

服用

)

;或850mg,1次/天。

2.经过5~7天,没有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剂量到

850mg或500mg×2片,2次/天

(

早餐和/或晚餐前服用

)



3.如果因剂量增加而出现胃肠道副作用,减到先前较低

的剂量,以后尽量增加剂量。

4.最大有效剂量可高达1000mg,2次/天,但往往是

850mg,2次/天。服用剂量高达约2500mg/天,已观

察到适度增大的作用。胃肠道副作用反应可能会限制

使用剂量。

5.基于成本的考虑,通用剂型二甲双胍是治疗的第一选

择。已推出长效剂型,1次/天。





与其他很多降糖药物相比,其主要非血糖作用是体

重稳定或适度减轻。UKPDS显示了二甲双胍治疗有

利于CVD结果

[7]

,需要进一步证实。肾功能不全被

认为是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症,因为它可能会增加

乳酸酸中毒的危险,这是一个极其罕见

(

<1/10万治

疗患者

)

但可致命的并发症

[51]

。然而,最近的研究

表明,二甲双胍是安全的,除非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下降到<30ml/min

[52]



3.2.2磺脲类

磺脲类通过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疗效

似乎类似二甲双胍,降低A1C约1.5个百分点

[26,49]



主要的不利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持续时间很长并

危及生命,但是需要救援、昏迷或抽搐的大发作也

不多见,然而,中老年人相对更频。第二代磺脲类

药物

(

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和其复方制剂

)

更可取,与其相比,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大幅升高

低血糖风险

[53,54]

。此外,治疗开始后,常见体重增

加约2kg。虽然单药治疗的降糖作用起效相对较快,

例如与噻唑烷二酮类比较,但是,保持血糖指标的

时间不如用噻唑烷二酮类或二甲双胍单药治疗

[55]



在大学团体糖尿病计划

(

UGDP

)

研究中,作为增加

CVD死亡率的可能原因,磺脲类治疗被牵连。作为

一类药物,因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CVD死亡率,

磺脲类被UGDP提高关注,没有被UKPDS或

ADVACE的研究

[6,12]

证实。以最高剂量的一半,几

乎完全实现了磺脲类药物的血糖好处,一般应避免

提高剂量。

3.2.3格列奈类

虽然结合的磺酰脲受体部位不同,格列奈类如

同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

[28]

。它们比磺脲类的循

环半衰期短,必须更频繁给药。瑞格列奈几乎和二

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一样有效,降低A1C约1.5个百

分点。在单药或联合治疗时,和瑞格列奈相比,那

格列奈降低A1C有点不太有效

[57,58]

。体重增加的风

险类似于磺脲类,但是,至少那格列奈和一些磺脲

类药物比,低血糖可能没有那么频繁

[58,59]



3.2.4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减少近端小肠的多糖吸收率,

主要降低餐后血糖,不会引起低血糖。它们比二甲

双胍或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小,A1C降低0.5~0.8个

百分点

[29]

。由于碳水化合物更多被远端吸收,不会

发生吸收不良和体重减轻。但是,运送到结肠的碳

水化合物增加,通常增加气体产生和胃肠道症状。

因这种副作用,在临床试验中,有25~45%的参与者

停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使用

[29,60]



一项临床试验,检查以阿卡波糖作为手段,预

防糖耐量受损个体的糖尿病高风险,显示严重的

CVD结果呈意外减少

[60]

。α-糖苷酶抑制剂的这种可

能利益需要得到证实。

3.2.5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

受体γ调节剂,增加了肌肉、脂肪和肝脏对内源性和

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

(

“胰岛素增敏剂”

)

[31]

。用

作单药疗法,其降糖效果的资料表明,A1C降低0.5~

1.4个百分点。似乎对血糖控制的作用更持久,特别

是与磺脲类药物相比

[55]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伴有

周围水肿的体重增加和液体潴留,充血性心力衰竭

的风险增加一倍

[61,62]

。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存在肥

胖加重,主要是皮下,和一些内脏脂肪的减少。对

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是有利

(

吡格列酮

)

或不确定

(

罗格列酮

)

[63,64]

。几个荟萃分析提示,使用罗格列

酮,心肌梗死风险相对增加30~40%

[65,66]

。另一方面,

经过3年的随访,吡格列酮大血管事件的前瞻性临

床试验

(

PROactive

)

显示,对于主要CVD终点

(

各种

原因死亡率的复合、非致命性和无症状性心肌梗

死、中风、严重的腿截肢、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

动脉搭桥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腿部血管重



)

,相较于安慰剂组,吡格列酮没有显著的影响

[67]

。据一个有争议的次要终点报道——有边际统计

意义,吡格列酮与死亡、心肌梗死、中风下降16%

相关

[67]

。荟萃分析支持吡格列酮对CVD风险可能有

益的作用

[68]

。罗格列酮对CVD的风险或吡格列酮对

CVD的好处,尽管资料比结论少,但是,鉴于在女

性,或许在男性,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导致液体潴留

风险、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骨折发生率的增加,我们

以前已经建议

[69]

谨慎使用

[55,61,62,70]

。虽然以上讨论

的荟萃分析,对与罗格列酮相关的潜在心血管风险

没有定论,但是鉴于目前推荐的其他选项,共识小

组成员一致建议,反对使用罗格列酮。目前噻唑烷

二酮类合并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和胰岛素使

用,已经批准。

3.2.6胰岛素

胰岛素是目前已推出的最古老药物,因此,用

它治疗我们最有临床经验。它降低血糖也最有效。

使用适当的剂量,胰岛素能够降低升高的A1C达到

或接近达到治疗目标。不像其他降糖药物,除非治

疗作用出现,胰岛素没有最大的剂量。与需要治疗

的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可能需要相对大剂量的胰

岛素

(

≥1U/kg

)

,克服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及降

低A1C到目标水平。尽管最初治疗的目的是增加基

础胰岛素供应,通常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但是,

患者可能还需餐时疗法,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

(







1

)

。没有证据证明,速效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比旧

的速效或中效制剂更有效地降低A1C

[71–73]

。胰岛素

治疗有利于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C

)

水平,特别是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74]



但增加体重约2~4kg,可能与血糖回落成正比,是

糖尿减少所致。胰岛素治疗也导致低血糖,尽管频

率比1型糖尿病少得多。在以正常血糖为目的并且

实现了平均A1C约7%的临床试验中,低血糖大发作

(

定义为需要他人帮助治疗

)

的发生率是1~3/100患

者·年

[8,75–77]

,在DCCT强化治疗组,发生率是61/100

患者·年

[4]

。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长效、无峰

胰岛素类似物的低血糖风险适度降低,与常规胰岛

素相比,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低血糖风险降低

[76,77]



3.2.7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

胰高血糖素样肽-1

(

GLP-1

)

7-37是一种小肠L-

细胞产生的天然肽,增强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

泌。肠促胰岛素类似物Exendin-4与人类的GLP-1序

列同源,半衰期较长。它与胰岛β细胞上的GLP-1

受体更易结合,增加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分泌

[32]



合成的Exendin-4

(

艾塞那肽

)

皮下注射2次/天。这种

新化合物发表的数据少于其他降糖药物,Exendin-4

主要降低餐后血糖水平,A1C似乎降低0.5~1个百分



[78–81]

。艾塞那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慢胃

肠蠕动。它不导致低血糖,但会导致相对高频率的

肠胃不适,30~45%的患者经历过1次或更多的恶心、

呕吐或腹泻

[78–81]

。这些副作用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

减弱。在公布的试验中,艾塞那肽6个月以上减肥

约2~3kg,其中一些可能是胃肠道副作用造成的。

最近的报告提出,使用GL-1受体激动剂,导致胰腺

炎。然而,病例数量很小,是因果关系还是巧合,

现在还不明确。目前,艾塞那肽获准与磺脲类、二

甲双胍和/或噻唑烷二酮类一道使用。几种其他的

GLP-1受体激动剂及其制剂正在开发中。

3.2.8胰淀素激动剂(普兰林肽)

普兰林肽是β细胞淀粉样激素的一种合成类似

物。饭前皮下注射,减缓胃排空,抑制葡萄糖依赖

以睡前中效胰岛素或睡前

(

或早晨

)

长效胰岛素开始

起始可用10个单位或0.2单位/公斤体重。

2~3个月后,A1C≥7%

继续疗程。

每3个月检查A1C

如果空腹血糖在目标范围[3.9~7.2mmol/l

(

70~130mg/dl

)]

,检查午餐前、晚餐前、睡前血

糖。根据血糖结果,按如下方法增加第二次注射。开始通常可以4个单位,并每3天调

适2个单位,直至血糖在范围内。

晚餐前血糖超出范围

在早餐添加中性鱼精蛋白

(

NPH

)



岛素或在午餐添加速效胰岛素。

午餐前血糖超出范围

在早餐添加速效胰岛素

?



如果发生低血糖,或空腹血糖水平

<3.9mmol/l

(

70mg/dl

)

,减少睡前剂量4

个单位或10%——以较高者为准

每天检查空腹血糖

(

指尖

)

并增加剂量

通常每3天2个单位,直到空腹水平一直保持在目标范围

[3.9~7.2mmol/l(70~130mg/dl)]。如果空腹血糖>10mmol/l(180mg/dl),

可加大增量,例如:每3天4个单位。

睡前血糖超出范围

在晚餐添加速效胰岛素

?



3个月后,A1C≥7%

重新检查餐前血糖水平,如果超出范围,可能需要添加其他注射。

如果A1C继续超出范围,检查餐后2h水平并且调适餐前速效胰岛素。

是否





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启动和调整







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设计应同时考虑到生活习惯和饮食方案。该规则只提供启动和调整胰岛素的基本指导方针,而

非详细的说明。

?

剂量调适期间,未推荐使用预混胰岛素。但是,它们使用方便,通常在早餐和/或晚餐前,如果速效和中效胰岛

素的比例与固定比例相似,可以使用预混胰岛素。

图1





性胰高血糖素分泌,主要是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33]



在临床研究中,A1C降低0.5~0.7个百分点

[82]

。主要

临床副作用是胃肠道自然反应。约30%的临床治疗

试验参加者发展为恶心,但这种副作用往往随治疗

时间减轻。导致6个月以上减肥约1~1.5kg,就像艾

塞那肽,一些减肥可能是胃肠道的副作用。目前,

普兰林肽只是作为常规人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类

似物的辅助治疗被批准使用。

3.2.9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

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

(

GIP

)

是主

要的肠源性胰岛素分泌肽

(

增泌素

)

,被二肽基肽酶

IV

(

DPP-4

)

迅速降解。DPP-4是细胞膜蛋白质家族的

成员,细胞膜蛋白质在许多组织中表达,包括免疫

细胞

[34]

。DPP-4抑制剂是增强GLP-1和GIP作用的微

小颗粒,增加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

血糖素分泌

[83,84]

。第一个口服的DPP-4抑制剂——

西格列汀,2006年10月被批准用于单药治疗,或与

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配合使用。另一个DDP-4

抑制剂——沙格列汀2008年2月被批准,其他几种

化合物正在开发中。到今天为止进行的临床试验

中,DPP-4抑制剂A1C降低0.6~0.9个百分点,体重

变化不确定,相对耐受性良好

[83,84]

。单药治疗不会

引起低血糖。已有一个剂量固定、与二甲双胍组合

的片剂。这类化合物影响免疫功能的可能令人关

注,已被报道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增加

[34]



4如何启动糖尿病治疗并改进干预措施

除极少数情况外,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患者

严重分解代谢、高渗、无法充分进水

(

见“患者特别

注意事项”

)

,不需要住院启动或调整治疗。血糖控

制达标,预防和治疗低血糖,患者是糖尿病医护小

组的关键成员,应该得到培训,使其能够在医护人

员的指导下调整药物。许多患者单药治疗有效,然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许多即使不是大多数的患

者中,疾病的进行性本质要求采用联合治疗,使血

糖达到和保持在目标范围。

最初监测的血糖值是每天的空腹和餐前血糖。

调整或新增干预措施,特别是调适胰岛素剂量,自

我监测血糖

(

SMBG

)

是重要的组成部分。SMBG测量

的要求和次数都不明确

[85]

,并都依赖于使用的药

物。因不太可能造成低血糖,口服磺脲类或格列奈

类降糖,通常不需要SMBG

[86]

。然而,SMBG可用

于确定血糖治疗目标是否正在实现,而且用于调整

治疗方案,不需要患者到医院化验血糖。胰岛素治

疗需要比较频繁的监测。

血浆或毛细血管葡萄糖值

(

绝大多数测量指尖

毛细血管样本的仪器都经过调整,以适于提供相当

于血浆葡萄糖的数值

)

要空腹和餐前的,如同A1C测

定一样,控制在长期血糖目标

(

非糖尿病

)

的范围内,

在3.9和7.2mmol/l

(

70和130mg/dl

)

之间。如果A1C仍

高于预期目标,尽管餐前在范围内,可检查餐后血

糖,通常在饭后90~120分钟测量。为使A1C在目标

范围内,餐后血糖应<10mmol/l

(

180mg/dl

)



试图以包括磺脲类或胰岛素的方案达到血糖目

标,可能伴有适度的低血糖——血糖水平在3.1~3.9

mmol/l

(

55~70mg/dl

)

的范围。这些发作通常耐受良

好,口服碳水化合物就可治疗,例如葡萄糖片或

120~180ml的果汁或非节食汽水,很少进展为更严

重的低血糖,包括意识丧失或痉挛。

4.1规则

规则

(

图2

)

重视单项干预的特点、它们的协同作

用和费用。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和保持A1C<7%,当

血糖控制目标没有实现时,如允许调整药物,尽快

改变干预措施。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积极降低血

糖,尤其是胰岛素治疗,可令新诊断糖尿病持续缓

解,达到不需降糖药物的正常血糖

[87,88]

。2型糖尿

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

[89]

,患者应被告知,他们可能

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增加降糖药物。

因与一级和二级药物相比,全面降糖作用较低

或等效,和/或临床资料有限,或相对昂贵

(

见表1

)



胰淀素激动剂、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和DPP-4

抑制剂不包括在规则的两级首选药物中。然而,它

们可能是特定患者的适当选择。

4.1.1一级:已经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方案

在实现血糖目标的治疗措施中,这些最确定、

最有效,而且最划算。一级规则是大多数2型糖尿

病患者的首选治疗途径。

4.1.1.1步骤1: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基于众多证明,和生活方式干预成功时的低成

本高效益一样,坚持减肥和增加活动,会积累短期

和长期利益,目前的共识是:生活方式干预应作为

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第一步启动

(

图2

)



这些措施应由经适当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

—通常为有行为矫正经验的注册营养师实施,同时

审慎处理群体间的种族和文化差异。此外,为改善

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促进减肥或至少避免体重

增加,生活方式干预应成为贯穿2型糖尿病治疗的

基本主题,即使在使用药物之后。10~20%的2型糖

尿病患者不肥胖或不超重,调整膳食结构和活动量

可以发挥辅助作用,同时,在糖尿病病程中,通常

还是要尽早药物治疗

(

见“患者特别注意事项”

)







作者们认识到,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由

于减肥失败、体重反弹、进行性疾病,或多种因素

的组合,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或保持任一代谢目

标。因此,我们的共识是:诊断时,二甲双胍治疗

应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启用。在没有特殊禁忌症的

情况下,二甲双胍被推荐为最初的治疗药物,因其

对血糖的作用、没有体重增加或低血糖、一般情况

副作用小、接受程度高、相对低成本等。每1~2个月,

二甲双胍应调适到可容忍的最大有效剂量。在持续

高血糖症状下,应考虑另加其他快速降糖药物。

4.1.1.2步骤2:另加第二种药物

在治疗开始后2~3个月或任何没有实现A1C目

标的时候,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的最大耐

受剂量不能达到或保持血糖控制目标,应另加一个

药物。如果二甲双胍禁忌或不耐受,另一种药物也

可能是必要的。共识认为,选择胰岛素或磺脲类

(



2

)

为二甲双胍另加的第二种药物。如上所述,下一

步药物选择,A1C将起决定作用,A1C>8.5%或继发

高血糖症状的患者,考虑给予作用更大的降糖药

物、胰岛素。胰岛素可以基础胰岛素

(

中效或长效

)

启动

(

见图1

)

[90]

。然而,许多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

者通常更适应口服药物,即使存在高血糖症状

[48]



4.1.1.3步骤3:进一步调整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磺脲类和基础

胰岛素没有实现血糖目标,下一步应该是启动或升

级胰岛素治疗

(

图1

)

。升级胰岛素治疗,通常包括增

加注射次数,可能在选定的餐时注射短效或速效胰

岛素,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

图1

)

。开始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促泌剂

(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

应停用或逐步递

减至停用,因为不认为它们起协同作用。虽然可以

考虑加入第三个口服药物,特别是A1C接近目标

(

A1C<8.0%

)

时,但这种方法通常不是首选,因为与

启动或升级胰岛素相比,没有更大的降糖作用,而

且更昂贵

[91]



4.1.2二级:未经充分验证的治疗方案

在特定的临床环境,可以考虑第二级规则。具

体来说,当低血糖尤其不受欢迎

(

例如,有危险工作

的患者

)

,可以考虑加入艾塞那肽或吡格列酮。不推

诊断时: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一级:已经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

磺脲类药物

?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

升级胰岛素

二级:未经充分验证的治疗方案

步骤1步骤2步骤3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没有低血糖

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

骨质流失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

磺脲类药物

?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

GLP-1受体激动剂

§



没有低血糖

体重减轻

恶心/呕吐



每次随访都要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并且每3个月检查A1C,直到<7%,如果已经<7%,那么至少每6个月检查一次。

如果A1C≥7%,应该改变干预。

?

除优降糖

(

格列本脲

)

或氯磺丙脲以外的磺脲类药物。

§

确认安全的临床证据不足。

2型糖尿病管理规则



图2





荐罗格列酮。如果促进减肥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

素,并且A1C接近目标

(

<8.0%

)

,可选择艾塞那肽。

如果这些措施不能有效实现A1C目标,或不耐受,

可以考虑另加磺脲类。或者,停止二级干预措施,

启动基础胰岛素。

4.2选择特定组合的理由

经过一段时间,一种以上的药物,对大多数患

者有必要。单药选择应根据患者本人的降糖效果,

其他特点在表1中列出。然而,添加第二个降糖药

物,应考虑特定组合的协同作用和其他的互相影

响。一般来说,不同作用机制的抗高血糖药物会产

生最大的协同作用。胰岛素加二甲双胍

[92]

是降低血

糖、同时限制体重增加的一个特别有效的手段。

5患者特别注意事项

糖尿病代谢严重失控的情况,包括空腹血糖

>13.9mmol/l

(

250mg/dl

)

、随机血糖一直>16.7mmol/l

(

300mg/dl

)

、A1C>10%、酮尿,或有多尿、烦渴、体

重减轻症状的糖尿病,胰岛素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是

治疗的首选。一些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大概患有尚

未识别的1型糖尿病,其他的大概患有胰岛素严重缺

乏的2型糖尿病。症状缓解和血糖下降后,如果添加

口服药物更好,可撤出胰岛素。

结论

2型糖尿病是流行病。其长期结果转化为巨大

的痛苦和经济代价。然而,通过干预使血糖水平达

到接近非糖尿病的范围,可大幅降低长期微血管和

神经并发症的发病率。虽然新药和多种组合已证明

降糖,但是当前的日常管理,像未能给糖尿病患者

提供最佳的医疗保健状况一样,未能实现和保持血

糖水平。

综述

参考和治疗规则强调以下几点:

z达到和保持正常血糖

(

A1C<7.0%

)



z使用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启动治疗

z没有达到或保持血糖目标,尽快添加药物,

过渡到新方案

z未达标患者,尽早添加胰岛素治疗

利益冲突

(



)



参考文献

1.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Standardsofmedical

careindiabetes—2008

(

PositionStatement

)

.Diabetes

Care31

(

Suppl.1

)

:S12–S54,2008

2.EuropeanDiabetesPolicyGroup:Adesk-topguideto

type2diabetesmellitus.DiabetMed16:716–730,1999

3.NationalInstituteforClinicalExcellence:Clinical

guide-linesfortype2diabetesmellitus:management

ofbloodglucose[articleonline],2002.Availablefrom

http://www.nice.org.uk./Guidancet/CG66

4.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TrialResearch

Group:Theeffectofintensivediabetestreatmenton

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long-term

complicationsi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

the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Trial.NEnglJ

Med329:978–986,1993

5.ReichardP,NilssonB-Y,RosenqvistU:Theeffectof

long-termintensifiedinsulintreatmentonthe

developmentofmicrovascularcomplicationsof

diabetesmellitus.NEnglJMed329:304–309,1993

6.UKProspectiveDiabetesStudy

(

UKPDS

)

Group:

Intensivebloodglucosecontrolwithsulphonylureasor

insulincomparedwithconventionaltreatmentand

riskofcomplication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

(

UKPDS33

)

.Lancet352:837–853,1998

7.UKProspectiveDiabetesStudy

(

UKPDS

)

Group:Effect

ofintensivebloodglucosecontrolwithmetforminon

complicationinoverweightpatientswithtype2

diabetes

(

UKPDS34

)

.Lancet352:854–865,1998

8.OhkuboY,KishikawaH,ArakiE,etal.:Intensive

insulintherapypreventstheprogressionofdiabetic

microvascularcomplicationsinJapanesepatientswith

NIDDM:arandomizedprospective6-yearstudy.

DiabetesResClinPract28:103–117,1995

9.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

Trial/EpidemiologyofDiabetesInterventionsand

ComplicationsResearchGroup:Intensivediabetes

therapyand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ntype1

diabetes.NEnglJMed348:2294–2303,2003

10.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

Trial/EpidemiologyofDiabetesInterventionsand

ComplicationsResearchGroup:Intensivediabetes

treatmentandcardiovasculardiseaseinpatientswith

type1diabetes.NEnglJMed353:2643–2653,2005

11.TheActiontoControlCardiovascularRiskinDiabetes

StudyGroup:Effectsofintensiveglucoseloweringin

type2diabetes.NEnglJMed358:2545–2559,2008

12.TheADVANCECollaborativeGroup:Intensiveblood

glucosecontrolandvascularoutcomesinpatientswith

type2diabetes.NEnglJMed358:2560–2572,2008

13.AbrairaC,DuckworthWC,MoritzT:Glycaemic

separationandriskfactorcontrolintheVeterans

AffairsDiabetesTrial:aninterimreport.DiabetesObes

Metab29July2008[Epubaheadofprint]

14.NathanDM:Findingnewtreatmentsfor

diabetes—howmany,howfast…howgood?NEnglJ

Med356:437–440,2007

15.NathanDM:Initialmanagementofglycemiaintype2

diabetesmellitus.NEnglJMed347:1342–1349,2002

16.SheehanMT:Currenttherapeuticoptionsintype2

diabetesmellitus:apracticalapproach.ClinMedRes1:

189–200,2003





17.InzucchiSE:Oralantihyperglycemictherapyfortype2

diabetes.JAMA287:360–372,2002

18.KleinR,KleinBEK,MossSE,etal.:Glycosylated

hemoglobinpredictstheincidenceandprogressionof

diabeticretinopathy.JAMA260:2864–2871,1988

19.ChaseHP,JacksonWE,HoopsSL,etal.:Glucose

controlandtherenalandretinalcomplicationsof

insulin-dependentdiabetes.JAMA261:1155–1160,

1989

20.LittleRR,RohlfingCL,WiedmeyerH-M,etal.:The

NationalGlycohemoglobinStandardizationProgram

(

NGSP

)

:afiveyearprogressreport.ClinChem47:

1985–1992,2001

21.GrundySM,CleemanJI,MerzNB,etal.:Implications

ofrecentclinicaltrialsfortheNationalCholesterol

EducationProgramAdultTreatmentPanelIII

guidelines.Circulation110:227–239,2004

22.ChobanianAV,BakrisGL,BlackHR,etal.:The

seventhreportoftheJointNationalCommittee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Treatmentof

HighBloodPressure:theJNC7report.JAMA289:

2560–2572,2003

23.DCCTResearchGroup:Theassociationbetween

glycemicexposureandlong-termdiabetic

complicationsintheDiabetesControland

ComplicationsTrial.Diabetes44:968–983,1995

24.StrattonIM,AdlerAI,NeilHA,etal.:Associationof

glycaemiawithmacrovascularand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oftype2diabetes

(

UKPDS35

)

:

prospectiveobservationalstudy.BMJ321:405–412,

2000

25.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ClinicalGuidelinesonthe

Identification,Evaluation,andTreatmentofOverweight

andObesityinAdults:theEvidenceReport.Bethesda,

MD,NationalHeart,Lung,andBloodInstitute,

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1999

26.GroopL:SulfonylureasinNIDDM.DiabetesCare15:

737–747,1992

27.BaileyCJ,TurnerRC:Metformin.NEnglJMed334:

574–583,1996

28.MalaisseWJ:Pharmacologyofthemeglitinideanalogs:

newtreatmentoptionsfortype2diabetesmellitus.

TreatEndocrinol2:401–414,2003

29.VandeLaarFA,LucassenPL,AkkermansRP,etal.:

Alpha-glucosidaseinhibitorsfortype2diabetes

mellitus.CochraneDatabaseSystRev2:CD003639,2005

30.GenuthS:InsulinuseinNIDDM.DiabetesCare13:

1240–1264,1990

31.Yki-JarvinenH:Drugtherapy:thiazolidinediones.N

EnglJMed351:1106,2004

32.DruckerDJ:Biologicactionsandtherapeuticpotential

oftheproglucagon-derivedpeptides.NatureEndocrinol

Metab1:22–31,2005

33.SchmitzO,BrockB,RungbyJ:Amylinagonists:a

novelapproachinthetreatmentofdiabetes.Diabetes53

(

Suppl.3

)

:S233–S238,2004

34.RichterB,Bandeira-EchtlerE,BergerhoffK,etal.:

Dipeptidylpeptidase-4

(

DPP-4

)

inhibitorsfortype2

diabetesmellitus.CochraneDatabaseSystRev2:

CD006739,2008

35.AmoriRE,LauJ,PittasAG:Efficacyandsafetyof

incretintherapyintype2diabetes:asystematicreview

andmeta-analysis.JAMA298:194–206,2007

36.MonamiM,LamannacC,MarchionniN,etal.:

Comparisonofdifferentdrugsasadd-ontreatmentsto

metforminintype2diabetes:ameta-analysis.Diabetes

ResClinPract79:196–203,2008

37.BolenS,FeldmanL,VassyJ,etal.:Systematicreview:

comparativeeffectivenessandsafetyoforal

medicationsfortype2diabetesmellitus.AnnIntern

Med147:386–399,2007

38.ColagiuriS,CullCA,HolmanRR,etal.:Arelower

fastingplasmaglucoselevelsatdiagnosisoftype2

diabetesassociatedwithimprovedoutcomes?U.K.

ProspectiveDiabetesStudy61.DiabetesCare25:

1410–1417,2002

39.HarrisMI:EpidemiologiccorrelatesofNIDDMin

Hispanics,whitesandblacksintheU.S.population.

DiabetesCare14

(

Suppl.3

)

:639–648,1991

40.RewersM,HammanRF:Riskfactorsfornon-insulin

dependentdiabetes.InDiabetesinAmerica.2nded.

HarrisM,Ed.Bethesda,MD,NationalInstitutesof

Health,1995,p.179–220

41.LookAHEADResearchGroup:Reductioninweight

andcardiovasculardiseaseriskfactorsinindividuals

withtype2diabetes:one-yearresultsoftheLook

AHEADtrial.DiabetesCare30:1374–83,2007

42.PoriesWJ,SwansonMS,MacDonaldKG,etal.:Who

wouldhavethoughtit?Anoperationprovestobethe

mosteffectivetherapyforadult-onsetdiabetesmellitus.

AnnSurg222:339–350,1995

43.SjostromL,LindroosAK,PeltonenM,etal.:Lifestyle,

diabetes,andcardiovascularriskfactors10yearsafter

bariatricsurgery.NEnglJMed351:2683–2693,2004

44.DixonJB,O’BrienPE,PlayfairJ,etal.:Adjustable

gastricbandingandconventionaltherapyfortype2

diabete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MA299:

316–323,2008

45.PontiroliAE,FolliF,PaganelliM,etal.:Laparoscopic

gastricbandingpreventstype2diabetesandarterial

hypertensionandinducestheirremissioninmorbid

obesity:a4-yearcase-controlledstudy.DiabetesCare28:

2703–2709,2005

46.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ResearchGroup:Impact

ofintensivelifestyleandmetformintherapyon

cardiovasculardiseaseriskfactorsintheDiabetes

PreventionProgram.DiabetesCare28:888–894,2005

47.HaddenDR,MontgomeryDAD,SkellyRJ,etal.:

Maturityonsetdiabetesmellitus:responsetointensive

dietarymanagement.BMJ3:276–278,1975

48.PetersAL,DavidsonMB:Maximaldoseglyburidein

markedlysymptomatic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a

newuseforanoldfriend.JClinEndocrinolMetab81:

2423,1996

49.DeFronzoR,GoodmanA,theMulticenterMetformin

StudyGroup:Efficacyofmetformininpatientswith

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EnglJMed

333:541–549,1995





50.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ResearchGroup:

Reductioninincidenceoftype2diabeteswithlifestyle

interventionormetformin.NEnglJMed346:393–403,

2002

51.SalpeterS,GreyberE,PasternakG,etal.:Riskoffatal

andnonfatallacticacidosiswithmetforminuseintype

2diabetesmellitus.CochraneDatabaseSystRev1:

CD002967,2006

52.ShawJS,WilmotRL,KilpatrickES:Establishing

pragmaticestimatedGFRthresholdstoguide

metforminprescribing.DiabetMed24:1160–1163,2007

53.HolsteinA,PlaschkeA,EgbertsE-H:Lowerincidence

ofseverehypoglycemiainpatientswithtype2

diabetestreatedwithglimepirideversusglibenclamide.

DiabetesMetabResRev17:467–473,2001

54.GangjiAS,CukiermanT,GersteinHC,etal.:A

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hypoglycemia

andcardiovascularevents:acomparisonofglyburide

withothersecretagoguesandwithinsulin.Diabetes

Care30:389–394,2007

55.KahnSE,HaffnerSM,HeiseMA,etal.:Glycemic

durabilityofrosiglitazone,metformin,orglyburide

monotherapy.NEnglJMed355:2427–2443,2006

56.MeinertCL,KnatterudGL,ProutTE,etal.:The

UniversityGroupDiabetesProgram:astudyofthe

effectofhypoglycemicagentsonvascular

complicationsinpatientswithadult-onsetdiabetes.II.

Mortalityresults.Diabetes19

(

Suppl.1

)

:789–830,1970

57.RosenstockJ,HassmanDR,MadderRD,etal.:

Repaglinideversusnateglinidemonotherapy:a

randomized,multicenterstudy.DiabetesCare27:

1265–1270,2004

58.GerichJ,RaskinP,Jean-LouisL,etal.:PRESERVE-beta:

twoyearefficacyandsafetyofinitialcombination

therapywithnateglinideorglyburideplusmetformin.

DiabetesCare28:2093–2099,2005

59.DamsboP,ClausonP,MarburyTC,etal.:A

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isonofmeal-related

glycemiccontrolbyrepaglinideandglyburidein

well-controlledtype2diabeticpatients.DiabetesCare

22:789–794,1999

60.ChiassonJL,JosseRG,GomisR,etal.:Acarbose

treatmentandtheriskofcardiovasculardiseaseand

hypertensioninpatientswithimpairedglucose

tolerance:theSTOP-NIDDMTrial.JAMA290:486–494,

2003

61.HomePD,PocockSJ,Beck-NielsenH,etal.:

Rosiglitazoneevaluatedforcardiovascular

outcomes--aninterimanalysis.NEnglJMed357:

28–38,

62.SinghS,LokeYK,FurbergCD:Thiazolidinedionesand

heartfailure:ateleoanalysis.DiabetesCare30:

2248–2254,2007

63.KhanMA,StPeterJV,XueJL:Aprospective,

randomizedcomparisonofthemetaboliceffectsof

pioglitazoneorrosiglitazoneinpatientswithtype2

diabeteswhowerepreviouslytreatedwith

troglitazone.DiabetesCare25:708–711,2002

64.GoldbergRB,KendallDM,DeegMA,etal.:A

comparisonoflipidandglycemiceffectsof

pioglitazoneandrosiglitazoneinpatientswithtype2

diabetesanddyslipidemia.DiabetesCare28:1547–1554,

2005

65.NissenSE,WolskiK:Effectofrosiglitazoneontherisk

ofmyocardialinfarctionanddeathfrom

cardiovascularcauses.NEnglJMed356:2457–2471,

2007

66.SinghS,LokeYK,FurbergCD:Long-termriskof

cardiovasculareventswithrosiglitazone:a

meta-analysis.JAMA298:1189–1195,2007

67.DormandyJA,CharbonnelB,EcklandDJA,etal.:

Secondarypreventionofmacrovasculareventsin

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inthePROactive

(

PROspectivepioglitAzoneClinicalTrialin

macrovascularEvents

)

: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

Lancet366:1279–1289,2005

68.LincoffAM,WolskiK,NichollsSJ,etal.:Pioglitazone

andriskofcardiovasculareventsinpatientswithtype

2diabetesmellitus: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

trials.JAMA298:1180–1188,2007

69.NathanDM,BuseJB,DavidsonMB,etal.:

Managementofhyperglycaemiaintype2diabetes:a

consensusalgorithmfortheinitiationandadjustment

oftherapy:updateregardingthethiazolidinediones.

Diabetologia51:8–11,2008

70.MeierC,KraenzlinME,BodmerM,etal.:Useof

thiazolidinedionesandfracturerisk.ArchInternMed

168:820–825,2008

71.HorvathK,JeitlerK,BergholdA,etal.:Long-acting

insulinanaloguesversusNPHinsulin

(

human

isophaneinsulin

)

fortype2diabetesmellitus.Cochrane

DatabaseSystRev2:CD005613,2007

72.RaskinP,AllenE,HollanderP:Initiatinginsulin

therapyintype2diabetes.DiabetesCare28:260–265,

2005

73.DaileyG,RosenstockJ,MosesRG,etal.:Insulin

glulisineprovidesimprovedglycemiccontrolin

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DiabetesCare27:

2363–2368,2004

74.NathanDM,RoussellA,GodineJE:Glyburideor

insulinformetaboliccontrolin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mellitus:arandomizeddouble-blindstudy.

AnnIntMed334–340,1998

75.AbrairaC,JohnsonN,ColwellJ,etal.:VACooperative

studyonglycemiccontrolandcomplicationsintypeII

diabetes.DiabetesCare18:1113–1123,1995

76.ZammittNN,FrierBM:Hypoglycemiaintype2

diabetes.DiabetesCare28:2948–2961,2005

77.MillerCD,PhillipsLS,ZiemerDC,etal.:

Hypoglycemia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

ArchIntMed161:1653–1659,2005

78.KendallDM,RiddleMC,RosenstockJ,etal.:Effectsof

exenatide

(

exendin-4

)

onglycemiccontrolandweight

over30weeks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treated

withmetforminandasulfonylurea.DiabetesCare28:

1083–1091,2005

79.DeFronzoRA,RatnerRE,HanJ,etal.:Effectsof

exenatide

(

exendin-4

)

onglycemiccontrolandweight





over30weeksinmetformin-treatedpatientswithtype

2diabetes.DiabetesCare28:1092–1100,2005

80.BuseJB,HenryRR,HanJ,etal.:Effectsofexenatideon

glycemiccontrolover30weeksinsulfonylurea-treated

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DiabetesCare27:

2628–2635,2005

81.HeineRJ,VanGaalLF,JohnsD,etal.:Exenatide

versusinsulinglargineinpatientswithsuboptimally

controlledtype2diabetes.AnnIntMed143:559–569,

2005

82.RiddleM,FriasJ,ZhangB,etal.:Pramlintide

improvedglycemiccontrolandreducedweightin

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usingbasalinsulin.

DiabetesCare30:2794–2799,2007

83.RazI,HanefeldM,XuL,etal.:Efficacyandsafetyof

thedipeptidylpeptidase-4inhibitorsitagliptinas

monotherapy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

Diabetologia49:2564–2571,2006

84.GoldsteinB,FeinglosM,LuncefordJ,etal.:Effectof

initialcombinationtherapywithsitagliptin,a

dipeptidylpeptidase-4inhibitor,andmetforminon

glycemiccontrol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

DiabetesCare30:1979–1987,2007

85.WelschenLMC,BloemendalE,NijpelsG,etal.:

Self-monitoringofbloodglucoseinpatientswithtype

2diabeteswhoarenotusinginsulin:asystematic

review.DiabetesCare28:1510–1517,2005

86.FarmerA,WadeA,GoyderE,etal.:Impactofself

monitoringofbloodglucoseinthemanagementof

patientswithnon-insulintreateddiabetes:open

parallelgrouprandomisedtrial.BMJ335:132,2007

87.IlkovaH,GlaserB,TunckaleA,etal.:Inductionof

long-termglycemiccontrolinnewlydiagnosedtype2

diabeticpatientsbytransientintensiveinsulin

treatment.DiabetesCare20:1353–1356,1997

88.WengJ,LiY,XuW,etal.:Effectofintensiveinsulin

therapyonbeta-cellfunctionandglycemiccontrolin

patientswithnewlydiagnosedtype2diabetes:a

multicentrerandomizedparallel-grouptrial.Lancet371:

1753–1760,2008

89.U.K.ProspectiveDiabetesStudyGroup:U.K.

ProspectiveDiabetesStudy16:overviewof6years’

therapyoftypeIIdiabetes:aprogressivedisease.

Diabetes44:1249–1258,1995

90.HirschIB,BergenstalRM,ParkinCG,etal.:A

real-worldapproachtoinsulintherapyinprimarycare

practice.ClinicalDiabetes23:78–86,2005

91.SchwartzS,SieversR,StrangeP,etal.:Insulin70/30

mixplusmetforminversustripleoraltherapyinthe

treatmentoftype2diabetesafterfailureoftwooral

drugs.DiabetesCare26:2238–2243,2003

92.Yki-JarvinenH,RyysyL,NikkilaK,etal.:Comparison

ofbedtimeinsulinregimensinpatientswithtype2

diabetesmellitus.AnnIntMed130:389–396,1999

http://care.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32/1/193.full

献花(0)
+1
(本文系河南咳喘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