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3一、二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要点理解
2014-02-08 | 阅:  转:  |  分享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专业考试要点理解









































目录

一、《砌体规范》处理意见.................................2

二、《混凝土规范》编写人解读理解规范.....................7

三、《高层规范》条文索引.................................26

四、历年常见考点分析...................................58

五、规范快速查找(考场适用)............................62

六、各部分(荷、抗、钢、砌、桥)注意问题及总结............66

七、静力计算部分........................................75





























一、关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颁行后

反馈意见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砌体结构委员会2004年11月换届大会和2005年12月全国砌体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期间组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主要编制组成员及砌体结构委员会有关专家先后两次就《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颁行以来的反馈意见进行了充分地讨论。这些反馈意见包括因“强制性条文”要求在规范用语等引起的相应条文的局部变动,某些条文界定不够明确,某些条文内容尚待完善,以及条文中用语和文字表述错漏等。同时就《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中理论体系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未来规范修订的内容和原则,特别是针对近年来新型墙材结构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和布署。下面仅就反馈意见中涉及到条文界定不够明确或不够准确、或不够全面及错漏等给出讨论的一致意见。并作为统一处理意见公布。

一、对反馈意见相关问题的意见

(一)砌体强度调整的说明

1、3.2.1条4款灌孔砌块砌体强度fg

1)仅对其中的f调整。

2)对表3.2.1-3注2和3当满足第6.2.10条的规定时可不予折减。

3)对采用Mbxx型的水泥砂浆,取γa=1.0。

2、5.2.1条中的f——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可不考虑3.2.3条第2款的规定。

3、5.5.1条中对fv和f均取调整后的值。

4、8.2.1条网状配筋砌体,仅对其中的f调整。

(二)关于自承重砌块的最低强度等级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3.1.1、6.2.1和6.2.2条规定的砼砌块块材的最低强度等级主要根据承重砌块砌体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规定的。

对自承重构件中采用的砌块的最低强度等级,应根据相关产品标准、砌块材料类别、砌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地上或地下、室内或室外)、建筑墙体构造(保温、装饰、连接等)、墙体外加荷载或吊掛重物、门窗反复开启引起的冲击或振动,以及在正常使用状态(墙体裂缝)要求等因素确定。根据工程经验,过低的块体强度等级,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尤其是墙体裂缝控制的要求。

(三)关于在4.1.6、7.4.1条要否增加永久荷载效应组合表达式的说明

4.1.6、7.4.1条均延用了原规范荷载效应组合的模式。即只考虑了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而未考虑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这一问题有待研究确定。

(四)关于4.2.5条、4.2.8条及5.1.3条

1、认为4.2.5条4款的表述不够明确。本款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按梁端铰支计算简图计算墙体的承载力,二是再根据梁端上部条件,考虑一定的约束弯矩计算该墙体的承载力,最终按二者中的最不利控制之。

2、4.2.8条1款,每侧翼墙宽度可取壁柱高度的1/3(壁柱高度是指一层的高度),但不应大于窗间墙宽度和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3、5.1.3条1款中“当埋置较深且有刚性地坪时,可…”,如何理解“埋置较深且有刚性地坪”的内涵,设计应用时不易操作。

“埋置较深且有刚性地坪”用语表达了埋置较深和同时设有刚性地坪,而后者是必要条件。其中的刚性地坪,按相关规范规定:基础以上墙体两侧的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压实(回填土和压实密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在压实土层上铺设的砼面层厚度不小于150mm。这样在基础埋深较深的情况下,设置该刚性地坪能对埋入地下的墙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侧向嵌固或约束作用。其中“可取室外地坪以下500mm处”就考虑了这种“刚性地坪”的非刚性约束的影响。

(五)关于高厚比验算

1、6.1.4条中s的定义不够准确。

准确的表述为:s——相邻横墙(原为窗间墙)或……。

2、6.1.1条未包括配筋砌块砌体构件,是否意味对这类构件可不作高厚比验算,其允许高厚比如何取值。

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ISO9652-3未规定该内容,仅在8.2.3条中规定了轴向受压构件的高厚比不应大于30。《砌体规范》经分析并参照有关规范分别给出了相应控制内容:

1)在9.2.2条注2规定了这种构件的计算高度H0取值。

2)在9.4.14条规定了配筋砌块柱的高厚比限值。

3)在10.4.10条规定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在不同抗震等级下的高度或高厚比,而抗震等级四级时的高厚比适用于非抗震设防。

配筋砌块砌体构件的整体工作性能比无筋砌体好得多,而根据试验和国外相应标准的规定,将其划分为类同钢筋砼结构或构件,故只按上述控制高厚比即可。

对本规范中关于高厚比的验算和控制(指允许高厚比),曾有不少读者提出意见或建议,认为这些大多基于低强砌体材料的规定,在随着墙体材料强度的提高(砂浆等级)应适当放宽和简化该项内容,而属施工阶段砌体构件的稳定性应通过相应的措施加以保证,这有待以后修订时考虑。

(六)其它(以下基本按章节顺序标示)

1、P35表6.2.2除蒸压灰砂砖外尚应包括蒸压粉煤灰砖。表中蒸压粉煤灰砖的最低强度等级系按《粉煤灰砖》JC239-2001以前的版本确定的,而按JC239-2001新版本,其最低强度等级应由MU10改为MU15,相应在本规范3.1节条文说明中作如下补充:MU15和MU15以上的蒸压粉煤灰砖可用于基础及其他建筑部位。

2、关于6.2.15-16条的夹心墙

1)本条文仅给出了砌块夹心墙的构造,是否也适用于砖砌体?

我国砖砌体夹心墙的试验和应用比砼砌块要早。试验表明两种块体材料夹心墙在规定的空腔和拉接件布置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包括抗震性能很接近,因此本条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砖砌体。

2)夹心墙外叶墙的厚度有否限制?

本条文夹心墙的构造要求未对外叶墙的厚度作出规定,主要源于最普遍使用的两种块材:厚度为115mm的砖(含多孔砖)和90mm厚砼空心砌块。作为夹心墙组成部分的外叶墙,主要对内叶墙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并承受自重、传递水平荷载或作用,以及自身的稳定性,但均取决于与内叶墙的连接件或网片。外叶墙的厚度首先要保证连接件或网片在灰缝砂浆中有一定的埋长,其次要满足在设置连接件或网片间距范围内的高厚比要求。按本条文规定的连接件或网片设置要求,如以90mm厚空心砌块外叶墙为例,当连接件、连接网片的间距为600mm和400mm,其高厚比分别为6.67和4.44;当采用厚度为60mm的实心装饰砌块外叶墙,连接件或网片间距取400mm,其高厚比为6.67。比较90mm厚空心砌块和60mm厚实心砌块外叶墙,二者除在高厚比稍有所差异(在允许范围)外,连接件或网片在灰缝砂浆中的有效埋长(扣除空心砌块孔洞的净尺寸)、折算墙面荷载均几乎相同。说明二者是等价或等效的。故夹心墙的外叶墙厚可取60mm厚实心砌块(规范6.2.16条4款规定的拉结件在叶墙上的搁制长度60mm为带孔洞的毛长,扣除孔洞后约为40~45)。但不宜小于60mm,否则需要增加连接件或网片的数量,这将对夹心墙的热性能、施工效率和用材指标等产生不利影响。

3、按《砌体规范》进行局压计算时,过梁、墙梁的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0如何取值?

过梁和墙梁一般情况下属深受弯构件或深梁,其与普通浅梁不同在于,在设计荷载下的挠度很小,在支座产生的转动极小,因此过梁、墙梁与其下支座不会脱开,局部压力分布为均布或基本均布。即类似于《砌体规范》中的均匀局压的情况。因此凡符合深梁条件的过梁和墙梁的支座压应力分布可按均布考虑,即可取η=1.0或a0=a。

4、关于8.1.2、8.1.3和表8.2.3配筋率ρ的表述。

1)这是原规范GBJ3-73和GBJ3-88就存在或沿用了的表述方式,细纠确实存在不一致之处。如8.1.2条中的ρ和表8.2.3中的ρ的体积配筋率,应定义为体积配筋百分率,而8.1.3条1款则为体积配筋率(0.1%~1%)。这种表示是按照规范的本意,而不是刻意的。手册中的例题也是这样表达的。

2)在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也一直采用了配筋百分率和配筋率两个表述。如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6(见表9.5.1),是指最小配筋率为0.6%,决非指最小配筋率为0.6。

3)网状配筋砖砌体抗压强度fn及影响系数Φn一直沿用原苏联规范的模式,是基于采用配筋百分率统计而得。就是否去掉100的问题,以往也有人提出,但均考虑此原因未作改动。

4)如果要取ρ=vs/v,势必影响到要修改fn和Φn,改动太大,因此这有待以后修订时考虑。

5、关于9.4节配筋砌块砌体灰缝钢筋的说明

1)9.4.1~9.4.6条中关于灰缝钢筋的规定,主要根据我国试验(见9.4.1~9.4.6的条文说明)并参照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ISO9652-3制订的。试验表明在上述条文规定的条件下,灰缝钢筋能与砌块砌体共同工作,灰缝钢筋在砌体灰缝砂浆和灌孔砼中的锚固、搭接条件下完全能达到流限而不会被拔出,满足结构承受水平力和变形的要求。

2)本规范中的配筋砌块砌体房屋介于中高层或以下,而且在某一配筋砌块结构中,各墙片的受力也不相同,如较短的墙片,包括外墙开洞的墙片,其所受剪力较小,此时配筋钢筋网片更合适。另外对多层砌块砌体房屋,配钢筋网片不仅能提高其抗剪能力,也能显著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裂能力。

3)为指导配筋砌块砌体结构中的配筋方式及选择,已在《配筋砼砌块砌体建筑结构构造》03SG615第36~48页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图示。因此在配筋砌块砌体结构配筋方式中不能去掉这种配筋方式。

4)本条规定的灰缝配筋适用于式(9.3.1-2)

6、关于9.1.1条

在本条中提到的偏心受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但在9.2节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达式中却未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

1)在本规范规定的范围内,配筋砌块剪力墙结构,墙片出现偏心受拉的机率很小。但从体系的完整或严密性考虑应对此有所说明。

2)根据配筋砌体与钢筋砼结构在受力性能的相似性原则,对配筋砌块砌体偏心受拉正截面承载力,可按《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7.4.2~7.4.3条的有关规定计算。

7、关于多层砌块房屋局部尺寸的加强措施

在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特别是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往往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按《抗震规范》第7.1.6条的规定,当房屋的局部尺寸不能满足时应采用加强措施弥补,对多层砌块房屋可采用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概念或原则进行加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以《抗震规范》第7.4.1、7.4.2条规定的芯柱设置部位及配筋要求作为根据《砌体规范》GB50003第9.4.11条和第10.4.12条设置边缘构件的条件。

2)按该处正应力的大小,确定约束区的配筋:

①当轴压比或正应力<0.5fg时约束区的尺寸限值按《砌体规范》第9.4.11条的规定确定,竖向芯柱钢筋应按《抗震规范》第7.4.1及7.4.2条的规定设置,约束筋按构造设置φ4@200拉结网片。

②当轴压比或正应力≥0.5fg时,该约束区应按砌体规范第10.4.12条的规定设计纵向钢筋和约束钢筋(箍筋)。纵向芯柱钢筋的直径按抗震规范和砌体规范中的大者采用。

3)多层砌块结构(非框支)应按抗震等级四级设计。

8、关于10.2.1和10.2.3条

在10.2.1条中包括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但在表10.2.3中却未包括这两种块材,如何计算ζN?

1)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属新型墙材,我国早在90年代初期就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编制了这类砌体的设计应用标准。如《括蒸压灰砂砖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0:90。为填补这种砌体材料在GB50003中的空白,在GBJ3-88修编时将其纳入到GB50003第10.1.8、10.2.1中,而未在10.2.3中反映属于遗漏。

2)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时,仍可按CECS20:90执行。其中的ζN取值列在该标准的表4.2.8中。

二、因强制性条文的需要引起规范有关条文的变动

1、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将“砌体规范”GB50003原定的强制性条文作了调整,条文数量由原29条压缩到18条,同时按强制性条文用语统一规定,对其中用语不符者作了改动,以及因此引起的相关条文表述上的局部变动。但该条文的实质内容未变。

2、强制性条文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建部分)实施导则》建工出版社,2004第384~401页及485页,也可在砌体网站(www.masonry.cn)中找到。

三、勘误表

按本规范第一次印刷版本。凡因按强制性条文要求对相应条文作出的改动,应以强制性条文为准。

P22.1.2条第3行第4个字后加“墙和”,即“配筋砌体墙和柱…”

P5第2行hight应为height

P6倒数第2行中的李岡,改为李岗

P17表3.2.5-2砌体类别第一栏中的烧结粘土砖砌体,应为烧结砖砌体

P19倒数第5行第3个字后加“质量”二字,即为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P20第1行“当楼面活…”应改为“当工业建筑楼面活…”

P24倒数第7行γβ——不同砌体材料后加“构件”二字

P255.1.2注中砌块后加"砌体",即对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

P25s——相邻横墙……

P275.2.3-3中的hl应为h1

P29式(5.2.5-4)中的h应为hc

P32第8行中fVG应为fvg(g为小写)

P40删除图6.3.2中“梁下一皮砖灰缝”

P41第13行对…或其他非烧结砖墙体

P46表7.3.2中洞宽中hh应为bh

P47图7.3.3中顶梁h1应为ht

P49式(7.3.6-6)为

P50倒数7行βv——考虑墙梁组合作用……

P58图8.1.2c)左图中补网距Sn

P62对HRB335级钢筋ξb=0.437

P68、P69图9.2.4、9.2.5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T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加了构件二字)

P71式(9.3.2-1)中h应为h0

P82式(10.3.1)有误,应以抗震规范式(7.2.9)为正。

P83表10.3.1中ξs为ζs。

P83式(10.3.2)最外边的小括号应为中括号。

P83第10.3.4.2款第2行中应为:水平钢筋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400

P84式10.4.3-1~2中的h应为h0

P87表10.4.11-1~2最小配筋率加强部位对应的三级均改为0.11

P88表10.4.12最后边栏倒数第2格的Φ8@200改为Φ6@200

P95表B.1.2中蒸压灰砂砖

P98图C(b)中右侧铰支杆应取消

P109第8行中的建材指标,应为建材标准

P131第17行…可能稍先剪坏

P1409.4.9第1行倒数第3个字"它"改为"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

苑振芳、刘斌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编写人白绍良教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解读

1.从技术术语的角度分清什么是“框架”什么是“框架结构”。答:框架: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中的框架部分。框架结构:仅仅由框架组成的结构。(推荐答案)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44)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而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规范第3页)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什么要对框架结构的最大高度做出限制?答:框架结构在25层以下是经济的,超过25层的框架其侧向相对较柔,需要根据水平位移的控制而不经济的加大构件尺寸。(《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44)框架结构构件接截面尺寸较小,结构的抗侧刚度较小,水平位移大,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由于大变形而引起非结构结构的破坏。因此其建造高度受到限制。(《混凝土结构下册》P175)。从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壁式框架→普通框架,水平抗侧刚度会削弱到只有原来的整截面墙的百分之几。因此剪力墙结构的位移限制条件较容易满足,而框架结构往往是位移限制条件起控制作用。(笔记)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什么对多高层建筑结构的相对层间位移(层间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做出限制?如果某个框架结构不满足这一控制条件,请说出在不加剪力墙的情况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框架结构的抗侧向力刚度。答:任何构件或结构为保证其正常工作,都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的要求。随着简直物高度的增加,对结构抗侧刚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为侧向位移过大,会引起主体结构的开裂甚至破坏,导致简直装修与隔墙的损坏,造成电梯运行困难,还会使居住者感觉不良。另一方面,水平位移过大,竖向荷载将产生显著的附加弯矩(即P-△效应),使结构内力增大。(《混凝土结构下册》P172)增加柱子截面积,设支撑,合理的布置结构体系,增加水平构件刚度4.请说明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的含义。答: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承重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由中央薄壁筒与外围的一般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剪力墙结构:利用建筑物的外墙和永久性隔墙承重的结构。筒中筒结构:由中央薄壁筒与外围框筒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下册》P177)5.请说出剪力墙结构的优缺点。你认为采用剪力墙结构能实现每户居室自由设计的要求吗?答:因为剪力墙的抗侧刚度较大,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侧移量很小,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可以建造较高的建筑物。但剪力墙的布置受到建筑开间和楼板跨度的限制。墙与墙之间的间距较小,难于满足布置大空间等使用要求。(《混凝土结构下册》P177)我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墙与墙之间的距离的办法来实现自由户型设计。我认为采用剪力墙结构不易实现每户居室自由设计的要求。6.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必须在两端与框架柱整体浇在一起吗?如果浇在一起,请画出两根框架柱和他们之间的剪力墙的水平剖面及柱和剪力墙的配筋构造示意图。答:抗震墙的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端柱组成的边框;端柱截面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抗震规范》P616.5.1,<混凝土规范>P195,11.7.17)试验表明,剪力墙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与截面纵向钢筋的配筋、端部边缘构件范围、端部边缘构件内纵向钢筋及箍筋的配置,以及截面形状、截面轴压比大小等因素有关,而墙肢的轴压比则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当轴压比较小时,即使在墙端部不设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也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当轴压比超过一定值时,不设约束边缘构件的剪力墙,其延性和耗能能力降低。为了保证剪力墙地步塑性铰区的严刑性能以及耗能能力,规定了一、二级抗震等级下,当剪力墙底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区域内轴压比较大时,应通过约束边缘构件为墙肢两端混凝土提供适度约束。(《混凝土规范》P336)图见《抗震规范》P587.筒中筒结构中的“外框筒”的结构特点,受力特点是什么?答:外框筒由柱距为2.0~3.0m的密排柱和宽梁组成。筒中筒结构中,剪力墙内筒截面面积较大,它承受大部分的水平剪力,外框筒柱承受的剪力很小;而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力矩,则绝大部分由框筒柱的轴向力所形成的总弯矩来平衡,剪力墙和外框筒柱承受的剪力很小。另外,外框筒在水平力作用下,不仅平行于水平力作用方向上的框架(称为腹板框架)起作用,而且垂直于水平力作用方向上的框架(称为翼缘框架)也共同受力。薄壁筒在水平力作用下接近于薄壁杆件,产生整体弯曲和扭转。但是,外框筒虽然整体受力但与理想筒体的受力有明显的差别。理想筒体在水平力作用下,截面保持平面腹板应力直线分布,翼缘应力相等,而外框筒则不再保持平截面变形,腹板框架柱的轴力是曲线分布的,翼缘框架柱的轴力也不是均匀分布的:靠近角柱的柱子轴力大,远离角柱的柱子轴力小。这种应力不再保持直线规律的现象即剪力滞后。由于存在这种剪力滞后现象,所以外框筒不能简单地按平截面假定进行内力计算。(《多层与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第489页)8.什么是“转换层”。请用简单传力模型说明转换层改变竖向力的传递途径和水平力的传递途径是什么含义?在发挥这类作用时,转换层本身有什么受力特点?答:为了实现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方法》P375)将竖向荷载向下传递;传递水平荷载,当上下部承受水平力的结构构件不一致时,中间的转换层可以解决复杂的受力情况。可以想象成水平放置的剪力墙或深梁。转换层楼板要完成上下层剪力的重分配,自身在平面内受力很大,楼板有显著变形。楼板变形的结果是,下部框支柱的位移增大,从而框支柱的剪力增大。而不能直接使用按楼板刚度无限大的假定的计算结果。9.请说明转换层常用结构形式。请说出转换层平面尺度与结构高度的大致比例。答:内部要形成大空间,包括结构类型转变和轴线转变,可以采用梁式、桁架式、箱形和板式转换层。框筒要在底层形成大入口,可以有多种转换层形式: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墙、间接转换拱、台柱转换拱。(《高层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方法》P378)10.请说明框架-核心筒的优点。请参照工程实例给出一个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大致平面布置,并说明①核心筒的平面与整个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平面尺度大致是什么关系。②这类结构核心筒外围框架柱的平面布置应考虑什么问题。为什么工程界也将这类核心筒外围的框架称为“稀柱框架”。答:框筒结构适用于钢或钢筋混凝土建造,高度曾达40—100层。这种框架的重复模式引出装配式钢结构以及在混凝土结构中可以应用快速移动式成套模板,形成快速施工。框筒结构是现代高层结构体现最重大的发展之一,它具有一个有效的、易于施工的结构,可建造出最高的建筑。从建筑风格来讲,框筒结构的外形清晰明快。(《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52)①45%~50%②由于框架-核心筒结构只保留了剪力墙内筒,外筒作为一般框架,不要求起空间筒体作用,因此其平面形状较为自由,灵活多样。(《多层与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第504页)宜采用简单平面形状,首先考虑有双对称轴向的圆形、正方形、矩形和正多边形,其次为正三角形平面等。内筒宜局中,矩形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11.近来在高层建筑框架中常采用“宽扁梁”方案,请问这主要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种做法不会影响结构的抗水平力刚度吗?如果影响,那又应在设计中如何考虑和处理?答:为了降低楼层高度,或便于通风管道的通过,必要时可以设计成宽度比较大的扁梁,此时应根据荷载及跨度情况,满足梁的挠度限值,扁梁高度可取(《多层与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p263)另外在延性框架要求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加大梁高度的做法,常常采用截面高度比较小的扁梁。(你们自己看用不用这条)为了增加楼层的净高,常将柱间大梁作成扁梁,以减小梁的高度。扁梁是宽度大于或等于梁高的梁。扁梁的高跨比也不宜小于1/20。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梁的荷重比很大,又要争取转换层相邻下层的层高,故常作成扁梁。(《高层建筑概念设计》p89)有影响。因为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是由构件变形的三种模式引起的,包括梁的弯曲变形、柱的弯曲变形以及柱的轴向变形。层间水平位移也是由这三种变形引起的位移分量组成,高层框架结构的构件典型尺寸一般具有这样的比例关系,既梁的弯曲变形是引起位移的主要因素,而柱的弯曲变形次之,(《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186~196)扁梁设计时你不仅需考虑纵向,你还需考虑横向,当然这要根据你的支撑情况而定。另据参加宽扁梁实验的朋友叙述,宽扁梁纵筋还是尽量穿过柱子,手册规定必须不少于75%纵筋穿柱,其实另外25%不穿柱的钢筋起到的作用很小。(本答案90%是错的)12.什么是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常采用什么结构方案?为什么“加强层”能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中设置加强层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答:带刚臂超高层核心筒框架结构体系。加强层宜布置有外伸刚性梁,桁架或空腹桁架,有时还在楼层布置环梁或桁架。层数很多,高度很大的建筑结构中,不可避免要遇到两个问题:结构在水平作用下水平位移过大,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中心剪力墙或筒体承受的弯矩过大,一般高层结构体系,其位移类似悬臂梁,随高度增大,外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大部分由中央核心剪力墙或筒体承受,设计遇到很大困难。在顶部布置水平伸臂后,由于刚性伸臂使外伸产生轴向拉力和压力。它们组成一个力偶平衡了一部分外荷载所产生的倾覆力矩,从而减少了核心内墙承受的力矩,也大大减少了侧移。由于刚臂的作用加大了部分框架柱的轴压比,对抗震不利13.用下面的一个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平面示意图说明该结构的每一层楼层为什么都要起“膈板作用”(既水平方向的传力作用)。如果要对楼板在其平面内的受力状况进行验算,应采用什么计算简图?答:在侧向力的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共同抵抗侧向力。剪力墙的侧向位移曲线为弯曲型,框架的侧向位移曲线为剪切型。而由于各层楼板或连梁的作用框架和剪力墙在各楼层处必须有共同的侧向位移。在底部,框架的变形受到剪力墙的制约,在顶部,剪力墙受到框架的扶持。因此每一层楼层都起水平方向的传力作用。我认为应该使用模型来分析。14.什么是”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层”。框支层与上部楼层之间的一层楼盖在传递水平力方面具有什么特殊作用?在设计中应如何考虑?为什么要求框支层和上部楼层层间相对位移(层刚度)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为什么要求落地的剪力墙要在全局同方向剪力墙中占有足够的比例?答:见有关资料







16.请说明什么是“型钢混凝土”(劲性钢筋混凝土或型钢钢筋混凝土),什么是“钢管混凝土”?以型钢混凝土柱为例,,说明它的受力为什么比普通钢筋混凝土好.请画出一个典型的型钢混凝土柱剖面.说明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和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如果是大偏心受压柱,钢管混凝土还有没有优点?请丛刊物种找出一种你认为可能比较合理的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柱的节点的做法.答:型钢混凝土构件是在混凝土中主要配置型钢,也配有少量构造钢筋及少量受力钢筋.在钢管中充填混凝土的结构称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一方面混凝土包裹型钢,在构件达到承载力前型钢很少发生局部屈曲。另一方面型钢对核心混凝土起约束作用。同时因为整体型钢比钢筋混凝土中分散的钢筋刚度大得多,所以型钢混凝土构件比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明显提高。型钢混凝土有很好的延性及很大的耗能能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合理地利用钢管对混凝土的的紧箍力。这种紧箍力改变了混凝土柱的受力状态,将单向受压改变为三向受压,混凝土抗压强度大大提高。在低应力阶段,基本上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类似,即钢管与混凝土共同分担纵向压力。随着纵向压力的增加,混凝土横向变形大于钢管横向变形(都自由的情况下),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混凝土对钢管产生径向压力。钢管在径向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了环向压力。对于单根钢管混凝土,较为适用于轴心受压或以轴向压力为主的构件与杆件,这样能较为充分发挥混凝土三向受压下强度大大提高的优越性。对于弯矩较大的构件,一方面混凝土受压面积又较小,所以优点不是很突出。另外一方面,由于截面中受拉区的存在。金箍力作用将大为削弱。而且紧箍力的计算也变得十分复杂。此外,截面相等的情况下,圆形截面惯性矩小,从力学特征上来说,不适合承弯。几种梁柱节点形式17.试以剪力墙结构中的一片横墙剪力墙为例,说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每一层的层间位移中哪一部分称为”有害位移”,那一部分称为”无害位移”.答:本层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所产生的位移为有害位移,下层的位移对上层产生的附加位移是无害位移。弯曲型的剪力墙结构,对于剪力墙的整体变形采用普通梁的平截面假定。由此可知,第I层剪力墙的层间委蛇角包含自身变形角和下层的位移角两部分。后者和本层受力无关,称为无害位移角,前者和本层受力有关,称为有害位移角。18.试以下图所示的框架—核心筒墙简化受力模型为例,说明在水平作用下剪力墙、框架和剪力墙连梁变形的相互关系。如果要控制框架梁、柱、剪力墙连梁和剪力墙本身的损伤,请相应分别按什么思路设定对它们的层间变形的控制条件。答:







19.请说明单层厂房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屋架的比较合理的结构形式。这种屋架能按简单的铰接桁架进行内力分析吗?如果不完全行,又要补充什么验算内容?答:可以按照铰接桁架来计算轴力(即进行内力分析),但是上弦要按照连续梁在支座不均匀沉降情况下计算弯矩。(笔记)20.为什么说支撑系统是保证单层厂房结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措施。你知道可能需要哪些部位设置沿哪个方向的平面支撑。支撑本身一般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答:(1)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结构中,支撑虽然不是主要的承重构件,但却是联系各种主要结构构件并把它们构成整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把有些水平荷载传递到主要承重构件。屋架的横向刚度很小,容易连续倒塌,故设置支撑。(2)屋盖的上下弦水平支撑,应布置在屋架(屋面梁)上下弦平面内以及天窗架上弦平面内。屋盖的垂直支撑应布置在屋架(屋面梁)间和天窗架(包括挡风板立柱)之间。系杆设置在屋架上下弦及天窗上弦平面内。屋架上弦水平支撑布置在每个伸缩缝区段端部。对于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的屋盖系统,当采用檩条时,应在梁的上翼缘平面内设置横向水平支撑。支撑应布置在伸缩缝区段两端的第一个或第二个柱距内。当屋盖上的天窗通过伸缩缝时,则应在伸缩缝的两侧天窗下面的柱距内设置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对于采用钢筋混凝土拱形及梯形屋架的屋盖系统,应在每一个伸缩缝区段端部的第一或第二个柱距内设置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当厂房设置天窗时,可根据屋架上弦杆件的稳定条件,在天窗范围内沿厂房纵向设置连系杆。21.请从材料的加、卸载应力—应变关系说明什么是非弹性,什么是“弹性”?什么是“非线性”,什么是“线性”?就这个意义来说,混凝土受压时具有什么特性?为什么?答:(非)弹性是指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某一应变,在应力撤除后(不)能够完全恢复的性能。(非)线性是指在应力作用下的σ—ε曲线按比例呈线性增加称为线性。就这个意义上说,混凝土受压时具有非线性和非弹性的特征。22.请从材料受力角度理解什么是“弹性模量”。混凝土的设计弹性模量是如何测定的?规范给出的弹性模量公式包没包含可靠性因素。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Ec有无差别,差别大吗?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根据混凝土棱柱体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所得到的规定压应力值与其对应的压应变值的比较。即单位压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30页3.4.5条)采用柱体试件,取应力上限为0.5fc重复加载10次时应力应变曲线接近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取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根据规范P240(4.1.5)上的公式,由于是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相对应的,而标准值已考虑了可靠度,故弹性模量也考虑了可靠度。(个人总结)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EC弹性模量有差别。从C15-C80从2.2-3.8×104N/mm2。变化较大。23.说明从较低强度混凝土(例如C20)到高强混凝土(例如C100)的应力—应变特征及其区别。答:强度越高其应力的峰值点越高,但对应的应变差距不大。强度越高越接近弹性材料。强度由低到高:EC由小到大,非线性由重到轻,下降段由平缓到陡,上升段由陡到平缓,破坏应变减小。C90以上,原则上没有下降段。(笔记)24.以硅酸盐水泥做成的混凝土为例,说明水泥水化后的细观结构特征。这种特征对混凝土的受力性能有什么影响。答:水泥水化后,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水化物膜。内部水泥颗粒继续水化,然后向外喷出管状触须。触须相互交错。致使颗粒间的空隙减小,包有凝胶体的水泥颗粒相互接触,结晶体和凝胶体互相贯穿形成结晶网状结构。固相颗粒之间的空隙减小,结构逐渐紧密。使水泥浆体完全失去可塑性,达到能够担负一定荷载的强度。进入硬化期后,水化速度减慢,水化物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扩散到毛细孔中,使使结构更趋致密,强度相应提高。(我感觉后部分和讲课内容不合拍)因此混凝土抗压能力强而抗拉能力弱。25.试说明在混凝土单轴受压时,其中微裂缝的发展趋势。到应力—应变曲线的哪个部位时(中低强度混凝土),裂缝才在轴压试块表面成为可见的。答: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或外应力以前,内部就已经存在少量分散的微裂缝。当混凝土内微观拉应力较大时,首先在粗骨料的界面出现微裂缝,称界面粘结裂缝。开始受力后知道极限荷载(σmax),混凝土的微裂缝逐渐增多和扩展可以分作3个阶段:(1)微裂缝相对稳定期(σ/σmax<0.3—0.5)这时混凝土的压应力较小,虽然有些微裂缝的尖端因应力集中而沿界面略有发展,也有些微裂缝和间隙因受压而有些闭和,对混凝土的宏观变形性能无明显变化。(2)稳定裂缝发展期(σ/σmax<0.75—0.9)混凝土的应力增大后,原有的粗骨料界面裂缝逐渐延伸和增宽,其它骨料界面又出现新的粘接裂缝。一些界面裂缝的伸展,逐渐地进入水泥砂浆,或者水泥砂浆中原有缝隙处的应力集力将砂浆拉断,产生少量微裂缝。这一阶段,混凝土内微裂缝发展较多,变形增长较大。但是,当荷载不再增大,微裂缝的发展亦将停滞,裂缝形态保持基本稳定。(3)不稳定裂缝发展期(σ/σmax>0.75—0.9)混凝土在更高的应力作用下,粗骨料的界面裂缝突然加宽和延伸,大量的进入水泥砂浆:水泥沙浆中的已有裂缝也加快发展,并和相邻的粗骨料界面裂缝相连。这些裂缝逐个连通,构成大致平行于应力方向的连续裂缝,或称纵向劈裂裂缝。若混凝土中部分粗骨料的强度较低,或有节理和缺陷,也可能在高应力下发生骨料劈裂。这一阶段的应力增量不大,而裂缝发展迅速,变形增长大。即使应力维持常值,裂缝仍将继续发展,不能再保持稳定状态。纵向的通缝将试件分隔成数个小柱体,承载力下降而导致混凝土的最终破坏。其破坏机理可以概括为:首先是水泥沙浆沿粗骨料的界面和砂浆内部形成微裂缝;应力增大后这些微裂缝逐渐地延伸和扩展,并连通成为宏观裂缝;砂浆的损伤不断积累,切断了和骨料的联系,混凝土的整体性遭受破坏而逐渐丧失承载力。(轴压)试件刚开始加载时应力较小(σ<0.4fc)。继续加大应力,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和微裂缝稍有发展。当试件应力达σ=(0.8—0.9)fc时,应变为(0.65—0.86)εp,混凝土内部微裂缝有较大开展,但试件表面尚无肉眼可见裂缝。此后,混凝土内出现非稳定裂缝。应力应变曲线进入下降段不久,当应变ε=(1-1.35)εp和应力σ=(1—0.9)fc时,试件中部的表面出现第一条可见裂缝。此裂缝细而短,平行与于受力方向。继续增大应变,试件上相继出现多条不连续的纵向短裂缝,混凝土的承载力迅速下降。混凝土内骨料和砂浆的界面粘结裂缝以及砂浆内的裂缝不断地延伸扩展和相连。沿最薄弱的面形成宏观斜裂缝,并逐渐地贯通全截面。此时,试件的应变约为ε=(2—3)εp,混凝土的残余强度为(0.4—0.6)fc。再增大试件应变,此斜裂缝在正应力和剪应力的挤压和搓碾下不断发展加宽,成为一破损带,而试件其它部位上的裂缝一般不再发展。(过镇海)26.请再从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微裂缝发育——应力应变关系归纳一下混凝土非线性、非弹性特征的来源及表现特征。解:主要来源于内部裂缝的发展的凝胶体的流动细观结构:结构混凝土在承受荷载前,内部就已经存在少量的微裂缝,主要位于粗骨料和砂浆的接触面上,并且硬结的水泥还有一定的流动性。微裂缝的发育:在混凝土压应力较小时粗骨料表面的微裂缝尖端因应力集中而沿周界略有发展,同时,有些裂缝因受压而闭合,卸载后大部分变形能恢复,故混凝土宏观变形性能无明显变化,应力应变关系近似线弹性;继续加大荷载,粗骨料表面裂缝逐渐延伸和增宽,并产生新的粘结裂缝,一些裂缝向砂浆深入,若停止加载裂缝不会继续延伸,此时混凝土由于裂缝的发展抗压刚度降低,同时由于裂缝不可恢复,故表现出非线性非弹性性质;再加大荷载,裂缝继续向砂浆里面深入以至形成沿荷载方向的贯穿裂缝将混凝土分成一些小柱而破坏,此时的裂缝使混凝土试块刚度急剧下降,并且裂缝是不可恢复和不稳定的,故混凝土非线性非弹性表现的更明显。(过镇海P9~12)27.请说明混凝土受拉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有下降段吗?为什么?解:试件开始加载后,当应力(A点)时,混凝土的变形约按比例增大。此后混凝土出少量塑性变形稍快,曲线微凸。当平均应变时,曲线的切线水平,得抗拉强度。随后,试件的承载力很快下降,形成一陡峭的尖峰(C点)。肉眼观察到试件表面的裂缝时,曲线以进入下降段(E点),平均应变约。裂缝为横向,细而短,缝宽约为0.04~0.08mm。此时的试件残余应力约为(0.2~0.3)。此后,裂缝迅速延伸和发展,荷载慢慢下降,曲线渐趋平缓。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有下降段。试件破坏时是砂浆逐步退出工作,剩余部分的应力增大,但名义应力减小,故有下降段;下降段的测出要求实验装置有足够大的刚度。28.请说明HR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消除应力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应力——应变特征有什么差别?解:前三种钢筋有明显的线弹性段和屈服平台,三种钢筋屈服点依次增大,屈服段依次减短,极限延伸率较大;后两种没有明显屈服平台,达到极限强度后曲线稍有下降,极限延伸率较小。29.请一定弄清楚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强度过高的钢筋(例如标准强度超过550MPa的钢筋)作为普通钢筋。解:因为混凝土达到强度极限时的延伸率为0.002,当钢筋强度超过400MPa后,混凝土强度达到极限强度时钢筋没有屈服,不能充分利用钢筋的强度;否则混凝土强度下降,构件承载力下降。30.热轧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和消除应力钢丝的强度值分别按哪个强度指标确定的,为什么?解:热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是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用fyk表示。预应力钢铰丝、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强度标准值是根据极限抗拉强度确定的,用fptk表示(规范p19)31.什么是钢筋的极限延伸率,什么是钢筋的均匀延伸率,为什么钢筋(钢丝)的材性控制指标要从原来使用前者改为现在使用后者。解:极限延伸率是指钢筋试件拉伸实验破坏时伸长量与原试件长度的比值;钢筋的均匀延伸率是指混凝土构件两裂缝间的钢筋的平均伸长量与原长的比值;32.什么冷轧带肋钢筋?它的性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解:冷轧带肋钢筋是将热轧钢筋在常温下通过轧制机轧制而成.优点:冷轧带肋钢筋比原钢筋强度增大,节省钢材.缺点:塑性性能降低.33.为什么此次修订规范优先推荐采用HRB400级(新三级)钢筋?它的最大优势是什么?与使用HRB335级钢筋相比,在使用HRRB400级钢筋时应注意是什么问题?解:优先采用是为了节省钢材.其最大优势是省钢材,方便施工;与HRB335相比要注意验算裂缝宽度,规范规定最小配筋率减少0.1%.



34.规范对预应力钢筋(钢丝)推荐的主导品种是什么?为什么在预应力结构中取用强度高的预应力筋更有利?

解:主导钢筋是高强的预应力钢绞线,钢丝.预应力钢筋强度越高预应力相对损失越少,另外强度越高配筋相对减少,预应力损失减少,同时预加应力越大,抗裂度加大.

36.混凝土和钢筋标准强度的统计含义是什么?

解:混凝土标准强度:以边长为150MM立方体在20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天,依照标准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钢筋标准强度:混凝土设计规范中采用国标规定的废品率限制作为钢筋的强度标准值,为97.73%。

37.你认为影响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那些?

解:保护层厚度,裂缝,材料性能有关(笔记)

内部因素:混凝土强度,密实性,水泥用量,水灰比,氯离子及碱含量,外加剂用量,保护层厚度。

外部因素:温度,湿度,CO2含量,侵蚀性介质,空气流动性。

38.什么是混凝土的碳化?为什么碳化深度与钢筋全面锈蚀有直接关系?

解:大气中的CO2或其它酸性气体,将使混凝土中性化而降低其碱度,这就是混凝土的碳化;因为混凝土的高碱性环境使得钢筋免于被酸性物质腐蚀,当混凝土碳化前锋达到钢筋表面后,钢筋开始锈蚀,此后钢筋锈蚀不断加剧,直到全面锈蚀。

39.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是按什么原则确定的?为什么板、墙、壳类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可以比梁柱类构件取得小?

解:保证混凝土与钢筋的共同工作和耐久性的要求来确定的。处于一般室内环境中的构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主要按结构构造或耐火性的要求确定。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构件,结构的使用寿命基本上取决于保护层完全碳化所需的时间。总之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应根据不同等级混凝土在设计基准期内碳化深度来确定。

对于梁柱等构件,因棱角部分的混凝土双向碳化,且易产生沿钢筋的纵向裂缝,而板、壳是单向碳化,故保护层厚度要比梁柱的小。

40.请说明钢筋混泥土结构构件和预应力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这些等级与耐久性有什么关系?

解:环境类别钢筋混泥土结构预应力混泥土结构

裂缝控制等级(mm)裂缝控制等级(mm)

一三0.3(0.4)三0.2

二三0.2二——

三三0.2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13)

41.请说明当裂缝面与钢筋垂直相交时,与裂缝相交处钢筋的锈蚀是如何发展的?裂缝宽度与这一锈蚀过程有什么关系?

解:钢筋首先在裂缝宽度较大处发生个别点的“坑蚀”,继而渐渐形成“环蚀”,同时向裂缝两边扩展形成锈蚀面,使钢筋截面削弱。钢筋锈蚀严重时,体积膨胀,导致沿钢筋长度出现纵向裂缝,并使保护层剥落,习称“暴筋”,从而截面承载力降低,最终将使结构破坏或失效。

裂缝宽度越大,水和酸性气体更易进入裂缝,与钢筋表面接触面积更大,更易锈蚀。

42.请说明碳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所引起的锈蚀与裂缝处钢筋锈蚀的发育特征有什么区别?

答:保护层失效引起的钢筋锈蚀是全面锈蚀,钢筋膨胀引起的裂缝一旦发生,是沿钢筋全长的。

而裂缝引起的钢筋锈蚀是局部发展的。从裂缝处逐渐向两边发展。

43.碳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后,钢筋要锈蚀还需要水和氧气,请问水和氧是如何到达钢筋表面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可以改善耐久性的启发?

答:水和氧气是通过混凝土保护层的孔隙和裂缝进入的;改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控制裂缝宽度或不开裂,在钢筋表面涂防护层.

44.当保护层的厚度因耐久性的需要而超过35~40mm时,应在保护层中采取什么措施以减少保护层混凝土蹦落的可能性?

答:通常是在混凝土保护层中离构件表面一定距离处全面增配由细钢筋制成的构造钢筋网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93页9.2.4)。

45.一个轴心受压的混凝土圆柱,当其周边受有径向水平均布压应力时,轴心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径向均匀压应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答:曲线峰部抬高,变得平缓和丰满(径向压应力约束了混凝土的横向膨胀,阻滞纵向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在提高其极限强度的同时,塑性变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79页)。均匀压应力越大,峰值越大,峰值点越靠后,峰值后的曲线越平缓(孙会郎)。轴压应力的极限强度与径向均匀压应力的关系式为(三校《混凝土结构》21页):

——有侧向压应力约束的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

——无侧向压应力约束的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

——侧向均匀压应力

46.(接45题)当该圆柱体配有环形箍筋或螺旋箍筋时(同时配有沿圆周方向上的纵向钢筋),混凝土的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为什么说环形或螺旋形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是“被动约束”?

答:会发生类似的变化。因为当圆柱体不受压时,箍筋中并没有应力。只有当圆柱体受压时,箍筋为约束混凝土的横向膨胀其内部才产生应力,因此环形或螺旋形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是“被动约束”(个人意见,有待斟酌,孙会郎)。

47.矩形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与圆形箍筋或螺旋形箍筋有什么实质性区别?复合矩形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为什么又要比单个矩形箍筋好?箍筋间距对这种约束的好坏有影响吗?纵筋的根数和直径对这种约束有影响吗?为什么?在设计中考虑这种影响吗?

答:圆形箍筋和螺旋形箍筋对混凝土产生的作用是均匀分布的径向压应力。而矩形箍筋却有所不同,矩形箍筋柱在轴压力的作用下,核心混凝土的膨胀变形使箍筋的直线段产生水平弯曲。因为箍筋直线段的抗弯刚度很小,因此直线段对核心混凝土的反作用力也很小。另一方面,箍筋的转角部刚度大,变形小,两个垂直方向上的拉力合成对核心混凝土对角线方向的强力约束。故核心混凝土承受的是沿对角线方向的集中压应力和沿箍筋方向分布的很小的横向力(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172页)。复合箍筋的中间肢能加强箍筋直线段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因此复合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比单个箍筋要好。箍筋的间距越小,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越好。纵筋能把箍筋的一部分约束力传递给箍筋上下方的混凝土,因此能加强对箍筋之间的混凝土的约束力,并且纵筋的根数越多直径越大这种作用越明显。但总体来说它的影响还是比较小,因此设计中一般不考虑(个人意见,有待斟酌,孙会郎)。

48.请说明什么是井字复合箍(画图表示)?井字复合箍中间各肢可用拉筋代替吗?中间各肢用封闭矩形箍形成和用拉筋形成各有什么优缺点?请画出拉筋的正确形式。要保证拉筋发挥约束作用,在施工绑扎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如图中所示即为井字复合箍。井字复合箍中间各肢可以用拉筋代替。

49.由轴心受压构件经验得出的箍筋约束效果能直接用于偏心受压区混凝土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验证直接应用的合理性?

答:经验证明用轴心受压的结果模拟偏心受压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误差是不大的,故由轴心受压构件经验得出的箍筋约束效果能直接用于偏心受压区混凝土。

50.在一根受弯的梁中,当尚未出现弯曲裂缝时,纵向钢筋的表面有粘接应力吗?什么是“粘接应力”,粘接应力的大小与各正截面中的作用剪力大小有关吗?如有,为什么?

答:有。因为任何一段钢筋的应力差都由其表面的纵向剪应力所平衡,而此剪应力即周围混凝土所提供的粘接应力(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143页)。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化学吸附作用力,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握固而产生的摩擦力,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力以及因钢筋端部加弯钩、弯折或在锚固区焊短钢筋、角钢而产生的锚固力全称为粘接应力(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31页)。有关。原因去看笔记。

51.试说明一根带肋钢筋在受力逐步增大的过程中其粘接-滑移的基本规律(画粘接-滑移曲线,并请关注该曲线的纵、横坐标物理量是什么?),并说明其中的各个关键点和与这些关键点对应的物理现象(其中应着重说明:后藤幸正发现的肋前角向斜外向发展的裂缝;肋前混凝土局部压碎区;局压区的形成对钢筋劈裂力的形成起什么作应,劈裂力如何作应给钢筋周围的混凝土,其后果是什么?)为什么说锚固段周围的配箍对锚固能力有重要作用?

答:

○1拉力较小,钢筋与混凝土间的化学粘接没有破坏。

○2拉力增大,出现后藤裂缝。

○3拉力继续增大,肋前混凝土局部压碎。

○4拉力再增大,曲线坡度减小,后藤裂缝继续扩展,件劈效应更加明显。在没有箍筋的情况下,将形成通长的劈裂裂缝导致粘接破坏。

○5若有箍筋约束,则劈裂裂缝不能充分发展,这时钢筋肋纹间的混凝土将全部被压碎,在肋纹的外表面形成一粗糙的破坏面,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接应力逐渐减小。

钢筋被拔出(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31页)。

肋前的混凝土压碎成粉末的时候,尖劈效应更加明显,如果保护层太薄且没有箍筋保护,则会产生劈裂裂缝。因为箍筋可以限制辟裂裂缝开展,有效提高粘接应力。所以。

52.说明带90度弯折的锚固端的受力机理,水平直段的长度对弯弧及尾段的受力有影响吗?带90度弯折锚固端的总锚长为什么不需要满足直线锚固长度的要求?其水平段过短会形成什么样的失效方式?试举例说明什么地方要用到这种锚固形式?

答:带90度弯折的锚固端的粘接力由三部分提供,一是直段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二是弯钩处因“缆索效应”而产生的拉力,三是弯折段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因为“缆索效应”加强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接能力,所以带90度弯折的钢筋的总锚长取0.7倍的直线锚长。如果水平段过小将会形成拉脱型锚固失效。这种锚固形式主要应用在梁和边柱的接点和错层处的梁柱接点。(个人意见)

53.钢筋受拉锚固长度是用什么样的试验确定的?它与那些主要因素有关(参看GB50010-2002规范)?为什么它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规定有关?受拉锚固长度考虑了可靠度问题吗?用什么思路考虑的?

答:《规范》规定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是根据拔出试件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给出的。它与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钢筋的直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等有关。因《规范》在确定锚固长度所做的试验取偏心至边缘的距离为d(钢筋直径),故规定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d(笔记)。受拉锚固长度是考虑了可靠度的,具体体现在钢筋的外形系数α内,α是经对各类钢筋进行系统粘接锚固试验及可靠度分析得出的(《规范》294页9.3.1)。

54什么是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你知道哪几种机械连接接头?

答:钢筋的机械连接是通过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机械连接接头有带肋钢管套筒挤压连接,钢筋锥螺纹连接

55钢筋搭接接头是如何传力的?为什么搭接长度比锚固长度要长些?为什么同一连接区段内搭接钢筋占总受拉钢筋面积的百分比越高,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越大?

解:

○1.钢筋的搭接接头传力方式:位于两根搭接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受到肋的斜向挤压作用,有如一斜压杆,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逐步传递。

○2.因为搭接区段内除了粘接应力外还有其他外力作用使钢筋受拉,而钢筋锚固段内只有粘接应力存在,不存在其他外力.

○3.因为搭接取段内搭接钢筋占受拉钢筋面积的百分率越高,是因为搭接接头受力后,相互搭接的两根钢筋将产生相对滑移,且搭接接头长度越小,滑移越大。为了使接头充分受力的同时,刚度不致过差,就需要相应增大搭接长度。

56什么是“同一连接区段”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如何定义(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

解: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规范》116页9。4。3条)

(搭接钢筋接头中心距不大于1.3倍搭接接头长度,或搭接钢筋端部距离不大于0.3倍搭接接头长度时,均属位于同一连接区段的搭接接头)(见规范296)

57请对比一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和搭接接头各自的优缺点。

解:机械连接节省钢材,施工方便。机械连接在保护层设定时应该注意套筒的影响。锥螺纹的加工要求很精细,但现在国内很难保证。在冷扎螺纹的时候会使接头处产生残余应力,回火可以降低残余应力,但成本就会上升。

焊接连接可以达到较好的连接效果,节省钢材。但由于施工水平的限制,很难保证质量

搭接废钢。

58为什么搭接接头区要加密箍筋?为什么受压搭接接头两个端头的外面还要增设两个间距较小的构造箍筋。

解:搭接的传力方式是通过搭接的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将一根钢筋的力传给另外一根钢筋。位于两根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受到肋的挤压作用,肋对混凝土的斜向挤压力的径向分力同样使外围混凝土产生横向拉力。故搭接区段外围混凝土受到两根钢筋所产生的辟裂力。为了防止纵向辟裂,提高粘接强度,在搭接范围内,须将箍筋加密。

受压搭接接头两端头外面增设两个间距较小的构造箍筋是为了防止钢筋端头因存在压力而导致的局部挤压裂缝。(《混凝土规范》297页9.4.5条)

59请再简要回忆一下矩形单筋、矩形双筋、T形(两类T形)和I形(两类I形)受弯构件正截面基本平衡方程的建立和截面设计步骤。

解:









60请以单筋矩形截面为例重点说明受拉配筋率的大小、受压配筋率的大小对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有什么影响?同时利用平截面假定说明:

①和对受拉钢筋恰好屈服时受压边混凝土达到的压应变有什么影响?(即对屈服曲率的影响)

②和对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的截面曲率(极限曲率)有什么影响?

解:受拉配筋率大,受压区越高;受压配筋率越大受压区高度越小。

越大越小,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截面曲率越小,否则越大

61请画出受弯构件弯矩最大截面从开始受力到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的m-曲线(一条对应较大的情况,一条对应较小的情况)并说明该曲线上有即个控制点。如果要用多折线对这条曲线进行简化,你认为可以采用几折线。

解:图见江见鲸p203(b)

曲线上有3个控制点:构件受拉区出现第一条裂缝时曲线有一个拐点,钢筋屈服时有一个拐点,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点.

我认为可以采用三折线,及连接原点和第一个拐点,连接第一个拐点和屈服点,屈服点后采用水平线.

62大偏心受压截面和小偏压截面的M-又有什么特征?大偏压截面的M-曲线与轴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答:图见江见鲸p207(b)

大偏压的M-曲线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点,以及屈服后构件表现出较好的延性,小偏压的M-曲线没有屈服点,构件的延性较差.

大偏压截面的M-曲线随着轴力的增大(不进入小偏压阶段)屈服点随着增大,延性随着降低;若进入小偏压阶段,则随着轴力的增大承载力降低.(个人意见)

63请说明大偏压截面和小偏心受压截面破坏状态的控制特征的主要区别。

解:大偏压截面破坏始自受拉区钢筋屈服,最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小偏压截面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另一侧钢筋没有受拉屈服,可能是受拉或受压。

64请说明大偏心受拉截面和小偏心受拉截面破坏状态的控制特征的主要区别。

解:大偏心受拉破坏时,截面一侧混凝土受压破坏,另一侧钢筋受拉屈服;小偏拉破坏时,全截面混凝土被拉段,两侧钢筋都受拉,靠近拉力的一侧钢筋屈服,另一侧钢筋没有屈服。

65从大小偏心受压到轴心受压状态之间时小偏心受压状态。请问在这个范围内受拉一侧(或受力较小一侧)的钢筋应力、受压边缘的极限压应变随偏心矩的减小会有什么变化?修订后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如何解决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问题的?

解:在这一过程中受力较小一侧的钢筋应力受拉屈服——受拉不屈服——受压屈服;受压边缘的极限压应变依次减小。

规范规定:对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当偏心距很小时,为了防止As产生受压破坏,尚应按公式(7.3.4—5)进行验算,此处,不考虑偏心具增大系数,并引进了初始偏心距

66试说明当已经知道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钢筋受拉、受压的应力-应变关系后,利用平截面假定对截面受力状态(受弯构件)进行计算机模型的基本思路(试举一种模拟思路,并能说出其具体步骤——可画出程序的粗框图)









67当把上述模拟方法用于模拟偏心受压截面时,与受弯构件有什么不同?









68当把上述模拟方法用于截面不同高度都配有纵向钢筋的情况时,又有什么不同?









69模拟双向偏心受压截面时又有什么不同?









70当受压区为时,混凝土受压边缘纤维的极限压应变有什么不同

答:四个截面的受压区极限应变依次增大.

71在做正截面受力性能的计算机模拟时,你认为可以取什么样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

答:我认为使用Rüsch模型就可以

72.结合以下四个典型简单结构说明在a、c在无侧移情况下b、d的有侧移情况下结构中的二阶内力(二阶弯矩)的分布规律。哪些是p-δ效应,哪些是P-Δ效应?

答:在无侧移框架中,二阶效应是由柱轴力在柱轴线产生挠曲变形后的结构中引起的,一般也称p-δ效应。由楼层附加水平力在各柱中引起的附加弯矩通常称为P-Δ效应。在同层各柱最终P-Δ效应中,包含了p-δ效应的影响。a、c中为p-δ效应,b,d中为P-Δ效应。

73在美国ACI318-99规范中使用了三种考虑二阶效应的方法,即

(1)采用构件折减刚度的结构弹性有限元分析法;

(2)层增大系数法求,

(3)-法,

请把三种方法的意思了解清楚。

答:自己仔细看一下资料来的好些

74什么是模型柱,或者说两端等偏心距偏心压杆?在这个压杆上,偏心距增大系数或者美国弯矩增大系数表示的是什么关系?

答:在研究和建立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偏心距增大系数表达式的时候,世界各国最初所用的基本构件形式都是两端铰支的便感偏心距压杆,也称标准柱。表示的是标准柱柱高中点截面考虑柱子挠曲后的偏心距与未考虑柱子挠曲的偏心距的比值。(二阶效应资料p8)

75中国用与美国不同的计算,然后用考虑二阶效应,为什么在一般规则的框架中于美国-法相差不太显著?

答:因为上文建议使用曲率表达式的改进法以及美国ACI318规范的使用轴力表达式的法均采用来计算考虑二阶效应后的截面总弯矩,而原规范使用极限曲率表达式的用于一般多层框架的法则式由统乘来计算考虑二阶效应后的截面总弯矩的。但前一个式子中采用能够的计算长度l0偏大(采用框架柱侧向失稳时挠曲线反弯点之间的竖向距离),而原规范法所用的后一个式子中对一般多层房屋采用的计算长度l0则取用根据工程经验确定的较小值。所以总体结果尚差别不大。

76中国的取用极限曲率表达式,美国用轴力表达式,请问这两种表达式有什么区别?请说明中国的的计算公式如何得来的。(二阶效应资料p17)









77请说明美国偏心受压细长柱有效长度的定义。中国的计算长度与美国含义相同吗?

答:美国取用有侧移框架侧向失稳弹性挠曲线反弯点之间的竖向距离。它是直接从挠曲线微分方程中算出来的,并只受该柱段上、下节点处分别汇集的所有柱段线刚度之和与所有梁段线刚度之和的比值的影响。(二阶效应资料p12)在中国规范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结构中不同柱段采用不同的计算长度来反应结构柱段因约束条件和受力特点不同而与标准柱存在的差别。在这里柱段的计算长度可以理解为,有一根与所考虑的结构柱段控制截面具有完全相同的截面特征和材料特征的标准柱,其轴力和一阶弯矩也与该结构柱段控制截面中的轴力和一阶弯矩完全相同。但该标准柱的长度取为l0时,恰能使其高度重点的一阶与二阶附加玩具之和与所考虑结构柱段控制截面中的真实一阶与二阶附加弯矩之和相等,则该长度l0既为所考虑柱段的计算长度。因此,计算长度l0实质上是一个等效长度。在这种情况下,柱计算长度取值是根据长度计算规律和其他国家规范的取值方法集体商定的。(二阶效应资料p13)

78请从第一条到第二条裂缝形成的机理说明有哪些因素影响裂缝间距(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弯构件裂缝间距计算公式P283~284)

答:在临近开裂前,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值相等,无相对滑移。当构件的最薄弱截面上出现首批裂缝后,混凝土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应力突然增大,裂缝两侧的局部发生相对滑移。此时,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沿轴线发生变化。在二者的截面产生相应的黏结应力分布。离第一条裂缝一段距离之外,混凝土的应力仍维持。相应的,钢筋应力和粘结应力也都和裂缝出现之前相同。这一长度称为粘结长度或应力传递长度,可根据平衡条件确定。若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平均粘结应力取,则,其中为截面配筋率。在裂缝两侧各范围内,混凝土的应力。一般不会出现裂缝。而在此粘结长度范围之外的各截面都可能出现第二条裂缝,同样也发生的薄弱截面。第二条裂缝出现后,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以及粘结应力沿轴线的变化与第一条裂缝出现时相似。如果相邻裂缝的间距,其间混凝土的拉应力必然为,一般不出现裂缝,可见裂缝间距离的最小值时,最大时2。由此可知,混凝土裂缝间距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钢筋的配筋率与直径,以及二者间的平均粘结应力。(《钢筋混凝土原理》p229)

79受力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按什么思路建立起来的?(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弯构件裂缝间距计算公式P283~284)

答:裂缝宽度应该时裂缝间距范围内钢筋和混凝土的受拉伸长差。二者的应变(应力)沿轴线分布不均匀,若平均应变分别为和,则平均的裂缝宽度。取,(、为裂缝截面上的钢筋应力、应变。)。取为的15%,取混凝土伸长对裂缝宽度影响系数,取短期裂缝宽度扩大系数,长期作用影响的扩大系数6。故得规范100页公式(8.1.2-1)(8.1.2-2)(8.1.2-3)(8.1.2-4)。

80请说明沿构件纵向当已经出现多条裂缝后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在裂缝截面和裂缝之间的各个截面中有什么不同?什么是钢筋应力的不均匀系数,为什么随着梁受荷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并最终趋近于1.0?

答:波浪状变化,裂缝之间的钢筋应力稍小于裂缝截面应力。

不均匀系数反映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对纵向受拉钢筋应变的影响。

裂缝出现后,〈,这说明受拉混凝土是参加工作的,随荷载增加,使与间的差距逐渐减小,也就是说,随荷载的增加,裂缝间受拉混凝土是逐渐推出工作的。可知,,当=时,则ψ=1,表明此时裂缝的受拉混凝土全部推出工作,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81如何你计算出来的裂缝过宽时,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变小?为什么?

答:首先见效钢筋直径增加根数,然后可将三级钢筋改为二级,最后的办法是增加钢筋用量。理由看下公式就知道了撒。

82请看一下规范规定的正截面裂缝的三个控制等级(规范P12~13)和它们的具体控制方法(规范P99)

答:自己去看看

83请简要说明一下裂缝宽度限值是怎么确定的。

答:









84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计算出的裂缝宽度具有什么统计含义?

答:实际上相当于构件等弯区段所出的裂缝宽度统计结果的95%的分位值。

85.请用一根跨度相等的两跨连续梁说明当自重和活荷载都是均布时的弯矩包络图。

答:









86.请用同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在中间支座可以按比弯矩包络图的最大负弯矩小一些的负弯矩计算支座所需要的负弯矩钢筋,而跨中截面仍按弯矩包络图的跨中正弯矩计算跨中正弯矩钢筋。这样配筋的梁如果受两跨满布的全部自重和全部活荷载作用,请问哪个截面将首先屈服(受拉钢筋屈服)?该截面屈服后,后续荷载的作用下梁的计算模型(计算简图)将发生什么变化?所有荷载作用在梁上后,跨中截面的正弯矩会超过该截面的抗弯能力吗?超不过抗弯能力与什么有关?

答:此种配筋方法考虑了连续梁中的内力重分布(孙会郎)。这样配筋的梁受两跨满布的全部自重和全部活荷载作用时中间支座截面将首先屈。该截面屈服后,后续荷载的作用下梁的计算模型(计算简图)将变成两跨简支梁(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303页)。所有荷载作用在梁上后,跨中截面的正弯矩不会超过该截面的抗弯能力,主要是由于调幅后不存在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挖掘了构件的潜力(白老师)。







87.有一根两端固定的单跨梁,如下图:

如果在支座截面用的负弯矩来确定截面的负弯矩钢筋,跨中截面也用的正弯矩来确定截面的正弯矩钢筋.请问这根梁按上一问题的思路能承担得起满布的gq吗?(为梁的跨度)

答:能。

88.请说明这种在超静定结构中某些截面少配些钢筋,另一些截面相应多配一些钢筋,结构仍能承担原有结构的性能,或利用内力包络图而把某些截面有意识少配些钢筋,但也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的思路(即结构“内力重分布”的思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什么意义?

答:(1)挖掘了构件的承载潜力,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按弹性方法设计,连续梁内支座截面弯矩通常较大,造成配筋拥挤、施工不便。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设计方法,可以降低支座截面弯矩的设计值,减少配筋量,改善施工条件(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304页)。

89.在利用结构的内力重分布的性能时,为什么要对少配了钢筋截面的受拉钢筋屈服后的塑性转动能力提出要求?请结合前面的第60个问题再想一遍什么情况下截面的屈服后塑性转动能力大?什么时候塑性转动能力小?

答:因为如果截面受拉钢筋屈服后的塑性转动能力较小,以致完成充分的内力重分布过程所需要的转角超过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则在尚未完成预期的破坏机构以前,早出现的塑性铰将因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而过早破坏。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取决于纵筋的配筋率、钢材品种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纵筋的配筋率越低、钢材的性能越好、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越大,则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越好。反之则不好(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304页)。

90.在利用结构的内力重分布性能时,对少配了钢筋的截面的正截面裂缝宽度会不会有不利影响?请结合前面的第78问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想一想,少配了钢筋是否会影响裂缝宽度?

答:由第78问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可知少配纵筋对正截面裂缝宽度将会有不利影响,裂缝宽度将有所增大(孙会郎)。

91.在一栋房屋的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墙面上最易出现温度裂缝的部位在哪里?

答:顶层两端出现八字缝,底层两端出现倒八字缝(孙会郎)。

92.为什么说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应力都是约束应力?请以下面两端完全固定的梁来说明为什么混凝土会在构件中产生拉应力.构件中加了通常纵向钢筋,而且钢筋一直伸到约束支座中去(锚固牢固)时,纵向钢筋对约束力有没有影响(请用严密的力学概念来分析这个问题,不要想当然!)

答:









93请以一个多跨排架结构为例,说明当屋盖因升温而伸长,或因为降温而缩短时,将在各根柱和各屋盖梁(排架水平系杆)中产生什么样的温度内力。什么地方温度内力大?什么地方温度内力小?

答:









94此次修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增强了板中的分布钢筋,增加了板中温度配筋的条文,增加了对梁纵向构造钢筋和“简支支座”上部构造纵筋的规定,增大了墙的分布钢筋以及增加了板与周边梁和墙相连处的上部负弯矩筋的规定(见规范p126第10.1.7条和第127页10.1.8条和第10.1.9条,第131页第10.2.6条,第135页第10.2.16条,第144页的第10.5.9条和这些条的条文说明.)请把这些修订的理由再认真考虑一遍,理解清楚。

答:自己去看看规范

95请考虑一下导致混凝土收缩加大有哪些原因?

答: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主要因素:

水泥的品种和用量:

早强水泥比普通水泥的收缩大;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越大,收缩量越大

骨料的性质、粒径和含量:

骨料含量大,弹性模量值高者,收缩量小;粒径大者,对水泥浆体收缩的约束大,且达到相同稠度所需的用水量小,收缩量也小。

养护条件:

养护不完善,存放期的干燥环境加大收缩

使用期的环境条件:

构件周围所处的温度高,湿度低,都增大水分的蒸发,收缩量大

构件的形状和尺寸:

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必须经由结构的表面。故结构的体积和表面积之比,或线性构件的截面积和截面周界长度之比增大,水分蒸发量减小,表面碳化层面积也小,收缩量减小。

其他因素:

配制混凝土时的各种添加剂、构件的配筋率、混凝土的受力状态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收缩量。(过镇海)

96结构构件中增加了上述温度钢筋或加强了上述构造钢筋能防止出现裂缝吗?如果不能,哪能起什么作用?

答:对开裂强度提高不多。增加裂缝根数,减少裂缝宽度。

97为什么修订后的规范强调板内温度钢筋的端部可靠锚固?

答:







98修订后规范对墙内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的规定已经到位了吗?为什么?

答:没有到位。因为还没达到工程经验所得出的保证墙体不开裂的配筋率水平。

99请注意规范第144页的第10.5.12条对墙内水平分布筋在横、纵墙接头处的构造规定,并考虑一下之所以需要这样做的理由。

答:









100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请说明柱右边纵筋是应按搭接思路处理还是应按锚固思路处理?

答:前者应该按锚固思路处理,因为梁柱节点处柱的弯矩最大。

而后者则应按搭接思路处理,因为搭接接头原则上在最小弯矩处。

101请全面考虑一下,你认为混凝土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的非线性、非弹性性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性质会给结构设计带来什么影响?

答:混凝土的非线性,非弹性随应力提高而明显,应力特别大时非弹性明显;

钢筋没有屈服前时理想弹性的,屈服后塑性伸长,非弹性明显;

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抗压强度高,受拉区开裂,裂缝发展,也时非弹性,非线性的一个表现;

粘接应力非弹性,越到后期非弹性越明显

在设计中利用非弹性非线性产生的内力重分布。





































三、《高层规范》条文索引

3荷载和地震作用

3.1竖向荷载

3.1.1高层建筑结构的楼面活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采用。

3.1.2施工中采用附墙塔爬塔等对结构受力有影响的起重机械或其他施工设备时应…3.1.3旋转餐厅轨道和驱动设备的自重应按…确定。

3.1.4擦窗机等清洗设备应按…确定其自重的大小和作用位置。

3.1.5直升机平台的活荷载应采用下列两款中能使平台产生最大内力的荷载:

1直升机总重量引起的局部荷载,按…确定。对具有液压轮胎起落架的直升机,动力系数可取1.4;当没有机型技术资料时,局部荷载标准值及其作用面积可根据直升机类型按表3.1.5取用;

2等效均布活荷载…。3.2风荷载3.2.2基本风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对于…高层建筑,应按…采用。3.2.9檐口、雨篷、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不宜小于…。3.2.10设计建筑幕墙时,风荷载应按…采用。3.3地震作用

3.3.1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地震作用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类建筑:应按…计算,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2乙、丙类建筑:应按…计算。

3.3.2高层建筑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

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时,应…;

2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注意:不必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其他情况,应…;3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

4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作用。

3.3.3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影响。每层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3.3.4高层建筑结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下列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1高层建筑结构宜采用…法。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

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情况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3.3.5按本规程第3.3.4条规定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且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

2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也不宜…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可取…s;

3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可按表3.3.5采用;

4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值。

3.3.6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雪荷载取…;2楼面活荷载按实际情况计算时取…;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库、档案库、库房取…,一般民用建筑取…。

3.3.7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应按表3.3.7-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3.3.7-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

注:1周期大于…s的高层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做专门研究;2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地区,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

3.3.9高层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按…确定。3.3.13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3.3.149度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图3.3.14):

3楼层各构件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可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比例分配,并…。

3.3.15水平长悬臂构件、大跨度结构以及结构上部楼层外挑部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竖向地震作用的标准值在…度设防时,可分别取…。

3.3.16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影响。

3.3.17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ψT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框架结构可取…;2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3剪力墙结构可取…。

对于其他结构体系或采用其他非承重墙体时,可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周期折减系数。

?4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4.2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4.2.2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和筒体结构高层建筑,其高度超过表4.2.2-1规定时为B级高度高层建筑。B级高度…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的规定。…确定)

4.3结构平面布置4.3.5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不应大于…;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不应大于…。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

4.3.6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4.3.10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4.4结构竖向布置4.4.2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4.4.3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4.4.6结构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房间时,应…计算并…。4.5楼盖结构

4.5.1房屋高度超过…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

4.5.2现浇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不宜高于…。

4.5.3房屋高度不超过…时,8、9度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宜采用…;6、7度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式楼盖,且应符合下列要求:…4.5.4房屋高度不超过…的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当采用装配式楼盖时,应符合下列要求:…4.5.5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宜双层双向配筋;转换层楼板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4.5.6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厚度可按跨度的…采用,且不宜小于…。

4.5.7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板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主体结构对楼板施加预应力的…作用。4.6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4.6.3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宜符合以下规定:

1高度不大于…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u/h不宜大于…的限值;

2高度等于或大于…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u/h不宜大于1/500;3高度在150~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不考虑…的影响。4.6.4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的框架结构;2)…类建筑和…度抗震设防的…类建筑结构;3)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建筑结构。

2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本规程表3.3.4所列高度范围且不满足…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2)…度…类场地和…度抗震设防的…类建筑结构;3)…结构。

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4.6.5结构薄弱层(部位)层间弹塑性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4.6.6高度超过…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良好的使用条件,满足舒适度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的…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αmax不应超过表4.6.6的限值。必要时,可通过专门风洞试验结果计算确定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αmax,且不应超过表4.6.6的限值。4.7构件承载力设计表达式

4.7.1高层建筑结构构件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无地震…;

4.7.2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4.7.2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各类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4.8抗震等级

4.8.1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时,应符合…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度时,应符合比…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

2丙类建筑:应符合…。当建筑场地为…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

4.8.2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4.8.2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采用,甲类建筑应…。4.8.3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4.8.3确定。4.8.4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

4.8.5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不应…;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

4.8.6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4.9构造要求4.9.2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柱;2)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vc应…;3)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v应…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

2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梁端剪力增大系数ηvb应增大…;2)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

3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柱;2)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柱端剪力增大系数…;地震作用产生的柱轴力增大系数取…,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3)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v应按本规程表6.4.7的数值增大…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取…。

4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倍采用,其他部位可按墙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倍采用;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倍采用;2)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3)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配箍特征值宜增大…;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4)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宜向上、下各延伸一层。

5剪力墙和筒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宜配置…;2)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应配置…;3)…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规程第9.3.8条的规定。

4.9.3高层建筑结构应采取以下措施减少非荷载作用影响:4.9.5150m以上的高层建筑外墙宜采用各类建筑幕墙,其填充墙、外墙非结构构件宜与主体结构…连接,以适应主体结构的变形。

5结构计算分析

5.1一般规定5.1.2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的计算分析,除满足本章要求外,尚应符合…的有关规定。

5.1.3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等构件可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

5.1.5进行高层建筑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可假定楼板为…,设计时…当楼板…时,计算时应考虑楼板…进行适当调整。

5.1.8高层建筑结构内力计算中,当楼面活荷载…时,应考虑…的增大。

5.1.9高层建筑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柱、墙轴向变形宜考虑…的影响。5.1.10高层正反两个方向的风荷载…;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的影响。

5.1.12体型复杂、结构布置复杂应采用…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计算。

5.1.13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2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倍,且计算振型参与质量…;3应采用…进行补充计算;4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验算…。

5.1.14对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结构的计算分析应符合本规程第5.1.13条的规定,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5.1.15对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宜按…分析的结果校核配筋设计。

5.2计算参数

5.2.1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系数…。

5.2.2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楼面和…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增大系数…。

对于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结构,…。

5.2.3在…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3应先对…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进行组合;

4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

5.2.4高层建筑结构楼面梁受扭计算中应考虑楼盖对梁的约束作用。当计算中未考虑楼盖对梁扭转的约束作用时,可…。5.3计算简图处理5.3.7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5.4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5.4.1在水平力作用下,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5.4.2高层建筑结构如果不满足本规程第5.4.1条的规定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不利影响。

5.4.3高层建筑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方法进行计算,也可采用…方法近似考虑。5.5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

5.5.1…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在…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

1不超过…层且层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采用本规程第5.5.3条的简化计算法;

2除第1款以外的建筑结构可采用…方法;

3对满足本规程第5.4.4条规定但不满足本规程第5.4.1条规定的结构,计算弹塑性变形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或对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计算的弹塑性变形乘以增大系数1.2。

5.5.2采用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进行薄弱层验算时,宜符合以下要求:

1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2地震波持续时间…s,数值化时距…s;

3输入地震波的最大加速度,可按表5.5.2采用。5.6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5.6.1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5.6.2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承载力计算时: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1.0;2)楼面活荷载的分项系数γQ:一般情况下应取1.4;3)风荷载的分项系数γW应取1.4。

2位移计算时,本规程公式(5.6.1)中各分项系数取…。

5.6.3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5.6.4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承载力计算时,分项系数应按表5.6.4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结构承载力有利时,表5.6.4中γG不应…;

2位移计算时,本规程公式(5.6.3)中各分项系数均应取…。5.6.5非抗震设计时,应按本规程第5.6.1条的规定进行荷载效应的组合。抗震设计时,应按…的规定进行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除…抗震等级的结构构件外,按本规程第5.6.3条计算的组合内力设计值,尚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6框架结构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框架结构应设计成…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铰接。

6.1.2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单跨框架。

6.1.3框架梁、柱中心线宜…应考虑对…偏心影响。

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1,梁的水平加腋厚度水平尺寸宜满足…2梁采用水平加腋时,框架节点有效宽度bj…6.1.4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要求…6.1.5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有自身稳定性,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墙顶…;2砌体填充墙拉筋…,3墙长大于5m时,…墙长大于层高的2倍时,…墙高超过4m时…6.1.6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承重,

6.1.7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结构分析计算应…如楼、电梯间位置较偏而产生较大的刚度偏心时,宜采取…等措施,6.1.8现浇框架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6.1.9现浇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6.2截面设计

6.2.1抗震设计时,四级框架柱的柱端弯矩设计值…;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外,柱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6.2.2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6.2.3抗震设计的框架柱、框支柱端部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6.2.4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应按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一、二、三级框架弯矩、剪力设计值…6.2.5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6.2.6框架梁、柱,其受剪截面要求…6.2.7抗震设计时,节点核心区抗震验算…

6.2.8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框架柱,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6.2.9当矩形截面框架柱出现拉力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6.2.10框架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按…进行计算。

6.2.1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在荷载作用下双向受剪的框架柱,可按…计算。

6.2.12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梁、柱扭曲截面承载力,按…规定进行计算。

6.2.13框架梁、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正截面承载力可按…规定计算;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其承载力…6.3框架梁构造要求

6.3.1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梁的截面宽度不宜…,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6.3.2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设计时,…

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3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4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5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6.3.3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一、二级抗震时钢筋直径…,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筋中较大面积的…;三、四级抗震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

2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

6.3.4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箍筋要求:

1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2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

3在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肢距…;

4箍筋应有…°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

5在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

6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

6.3.5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箍筋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沿梁…设置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其余…。在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

3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表6.3.5的规定;在纵向受拉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4当梁的剪力设计值大于0.7ftbh0时,其箍筋面积配筋率应符合…要求5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其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箍筋直径…;2)箍筋应做成…式;3)箍筋间距…;4)当梁截面宽度纵向受压钢筋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6.3.6框架梁的纵向钢筋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6.4框架柱构造要求

6.4.1柱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1矩形截面柱的边长…,抗震设计时…;圆柱截面直径…;

2柱剪跨比宜大于…;

3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

6.4.2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的规定…;对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轴压比限值…。

6.4.3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抗震设计时,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2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1)按表6.4.3-2采用;2)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一级时尚…。

6.4.4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对称配筋;

2抗震设计时,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柱纵向钢筋净距…;

3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

5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

6.4.5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6.4.6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

2底层柱…;

3底层柱柱根以上…的范围;

4剪跨比…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的柱…;

5一级及二级框架角柱的…;

6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

6.4.7柱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箍率的规定…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要求…2对一、二、三、四级框架柱,其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尚且分别不应小于…;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箍,其体积配箍率…;设防烈度为9度时…;

4计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应…。

6.4.8抗震设计时,柱箍筋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

2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

3柱非加密区的箍筋,其体积配箍率…;其箍筋间距…。

6.4.9非抗震设计时,柱中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周边箍筋应为封闭式;2箍筋间距…;3箍筋直径…;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直径…,箍筋间距…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

5当柱每边纵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箍筋(可采用拉筋);

6柱内纵向钢筋采用搭接做法时,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时,尚应…。

6.4.10框架节点核心区应设置水平箍筋,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抗震设计时,箍筋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6.4.9条的有关规定,但箍筋间距…。对四边有梁与之相连的节点…;

2抗震设计时,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符合本规程第6.4.3条有关柱箍筋的规定。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且箍筋体积配箍率…。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心区的配箍特征值…。6.5钢筋的连接和锚固

6.5.1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部位;抗震设计时,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钢筋连接可采用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或焊接。

6.5.2非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应取la。受拉钢筋绑扎搭接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搭接钢筋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小于…6.5.3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连接…6.5.4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在框架节点区的锚固和搭接…6.5.5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在框架节点区的锚固和搭接…7剪力墙结构设计

7.1一般规定

7.1.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其最大适用高度…2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3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4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5抗震设计时,除底部加强部位应按本规程第7.2.10条调整剪力设计值外,其他各层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6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7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8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注:短肢剪力墙是指…7.1.3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本规程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7.1.4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7.1.5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墙肢截面高度…7.1.7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7.1.8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7.1.9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取…7.1.10楼面主梁…连梁?

7.2截面设计及构造

7.2.1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7.2.2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应满足…要求4当墙厚不能满足本条第1、2、3款的要求时,应按…计算墙体的稳定;

5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6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7.2.3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

7.2.5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hw…轴压比…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箍筋宜…7.2.6一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各截面弯矩设计值,应符合…7.2.7抗震设计的双肢剪力墙中,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弯矩设计值及剪力设计值…7.2.8矩形、T形、I形偏心受压剪力墙(图7.2.8)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7.2.9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正截面承载力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7.2.10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肢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调整。7.2.11偏心受压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7.2.12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7.2.13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其水平施工缝处的抗滑移能力…7.2.14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7.2.15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

7.2.16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图7.2.16)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7.2.17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7.2.18剪力墙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7.2.19剪力墙竖向、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肢截面厚度的1/10。

7.2.20房屋顶层剪力墙以及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7.2.21剪力墙钢筋锚固和连接应符合要求…7.2.22连梁的剪力设计值Vb应按下列规定计算…7.2.23剪力墙连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7.2.24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7.2.25当剪力墙的连梁不满足本规程第7.2.23条的要求时,可作如下处理…7.2.26连梁配筋(图7.2.26)应满足下列要求…1连梁顶面、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2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3顶层连梁纵向钢筋…4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间距…;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8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8.1一般规定

8.1.1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计算分析、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除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分别符合本规程第4、5、6和7章的有关规定。

8.1.2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下列形式:

1框架与剪力墙(单片墙、联肢墙或较小井筒)分开布置;2在框架结构的若干跨内嵌入剪力墙(带边框剪力墙);3在单片抗侧力结构内连续分别布置框架和剪力墙;4上述两种或三种形式的混合。

8.1.3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其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

8.1.4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8.1.4)式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不满足(8.1.4)式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值采用;2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本条第1款调整后,应按…调整…,框架柱的轴力

3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调整可在进行。

8.1.5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8.1.6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体结构构件之间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用铰接;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梁、柱中心线之间有偏离时,应符合本规程第6.1.3条的有关规定。

8.1.7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剪力墙宜均匀布置…;

2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

3纵、横剪力墙宜组成…形等型式;

4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

5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

6楼、电梯间等竖井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布置;

7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8.1.8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部分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尚宜符合下列要求…8.1.9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布置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两主轴方向均应设置剪力墙;

2抗震设计时,房屋的周边应设置…;

3有楼、电梯间等较大开洞时…;

4无梁板可根据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采用无柱帽板或有柱帽板。当采用托板式柱帽时,托板的长度和厚度应按…确定,…5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之比,不宜小于表8.1.9的规定。8.1.10抗震设计时,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各层横向及纵向剪力墙应能承担…地震剪力;各层板柱部分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尚应能承担8.2截面设计及构造

8.2.1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非抗震设计时…,并应排布置。各排分布钢筋之间应设置直径间距。

8.2.2带边框剪力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带边框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震设计时,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且;2)除第1项以外的其他情况下,且;3)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满足本款第1、2项的要求时,应按计算墙体稳定。

2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应全部锚入边框柱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带边框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与边框柱相同;

4与剪力墙重合的框架梁可保留,亦可做成宽度与墙厚相同的暗梁,暗梁截面高度可取…,暗梁的配筋可按…;

5剪力墙截面宜按…设计,其端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配置在…;

6边框柱截面宜与该榀框架其他柱的截面相同,边框柱应符合规定;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框柱的箍筋宜;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的箍筋…8.2.3板柱-剪力墙结构中,沿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布置通过柱截面的钢筋,且钢筋的总截面面积8.2.4板柱-剪力墙结构中,板的构造应符合…规定9筒体结构设计9.1一般规定9.1.2筒中筒结构的高度不宜低于…,高宽比不应小于…。

9.1.3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9.1.4当相邻层的柱不贯通时,应设置转换梁等构件。转换梁的高度不宜小于跨度的…。

9.1.5筒体结构的楼盖外角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钢筋的直径…,间距不应大于…配筋范围…9.1.6核心筒或内筒的外墙与外框柱间的中距,非抗震设计大于…抗震设计大于…时,宜采取…等措施。

9.1.7核心筒或内筒中剪力墙截面形状宜简单;截面形状复杂的墙体可按…进行配筋。

9.1.8筒体墙的加强部位、边缘构件的设置以及配筋设计,应符合…规定。抗震设计时,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和筒中筒结构的内筒,应设置…其底部加强部位轴压比…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角部边缘构件应按下列要求予以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应取…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箍筋应全部采用…;其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宜…设置…边缘构件。

9.1.9核心筒或内筒的外墙水平方向开洞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当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3时,其配筋设计应…9.1.10抗震设计时,框筒柱和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采用…9.1.11楼盖主梁不宜搁置在…9.1.12筒体结构各种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构造措施除应遵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第6~8章的有关规定。

9.2框架-核心筒结构

9.2.1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核心筒的宽高…,当筒体结构设置角筒、剪力墙或增强结构整体刚度的构件时,核心筒的宽度可适当减小。

9.2.2核心筒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满足下列要求:

1墙肢宜均匀、对称布置;

2筒体角部附近开洞当不可避免时,筒角内壁至洞口的距离不应小于…3核心筒外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对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不满足时,应按本规程附录D计算墙体稳定,必要时可增设扶壁柱或扶壁墙;在满足承载力要求以及轴压比限值(仅对抗震设计)时,核心筒内墙可适当减薄,但不应小于…;

4筒体墙的水平、竖向配筋不应少于…排;

5抗震设计时,核心筒的连梁,宜通过配置…、设…或…等措施来提高连梁的延性。

9.2.3抗震设计时,各层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应…调整。

9.2.4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

9.2.5核心筒连梁的受剪截面应符合…要求,其构造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9.3筒中筒结构9.3.1筒中筒结构的平面外形宜选用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或矩形等,内筒宜居中。

9.3.2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不宜大于…。

9.3.3内筒的边长可为高度的…,如有另外的角筒或剪力墙时,内筒平面尺寸还可适当减小。内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竖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9.3.4三角形平面宜切角,外筒的切角长度不宜小于相应边长的…,其角部可设置刚度较大的角柱或角筒;内筒的切角长度不宜小于相应边长的…,切角处的筒壁宜适当加厚。

9.3.5外框筒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距不宜大于…m,框筒柱的截面长边应沿筒壁方向布置,必要时可采用T形截面;

2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洞口高宽比宜与…相近;

3外框筒梁的截面高度可取柱净距的…;

4角柱截面面积可取中柱的…倍。

9.3.6外框筒梁和内筒连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9.3.7外框筒梁和内筒连梁的构造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非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mm;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mm;

2非抗震设计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mm;抗震设计时,箍筋间距沿梁长不变,且不应大于…mm,当梁内设置交叉暗撑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mm;

3框筒梁上、下纵向钢筋的直径均不应小于…mm,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mm,腰筋间距不应大于…mm。

9.3.8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mm;

2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mm,其总面积A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mm及梁截面宽度的…;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mm及梁截面宽度的…倍;

4纵筋伸入竖向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非抗震设计时…可取la;抗震设计时…宜取1.15la;

5梁内普通箍筋的配置应符合…的构造要求。10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0.1一般规定

10.1.1本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多塔楼结构等。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尚应符合本规程第5章的有关规定。

10.1.29度抗震设计时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10.1.3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错层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分别不宜大于…m和…m;框架-剪力墙结构错层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分别不应大于…m和…m。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中筒结构B级高度高层建筑,当外筒框支层以上采用由剪力墙构成的壁式框架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比本规程表4.2.2-2规定的数值适当降低。

10.1.47度和8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不宜同时采用超过…种本节第10.1.1条所指的复杂结构。

10.1.5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受力复杂部位,宜进行应力分析,并按应力进行配筋设计校核。

10.1.6转换层楼面应采用现浇楼板,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框支梁、框支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10.2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

10.2.1在高层建筑结构的底部,当上部楼层部分竖向构件(剪力墙、框架柱)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时,应设置结构转换层,在结构转换层布置转换结构构件。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梁、桁架、空腹桁架、箱形结构、斜撑等;非抗震设计和6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7、8度抗震设计的地下室的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10.2.2底部大空间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面以上的大空间层数,8度时不宜超过…层,7度时不宜超过…层,6度时其层数…;底部带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外筒为密柱框架的筒中筒结构,其转换层位置可适当提高。

10.2.3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落地剪力墙和筒体底部墙体应…;

2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3框支层周围楼板…错层布置;

4落地剪力墙和筒体的洞口宜布置在墙体的…;

5框支剪力墙转换梁上一层墙体内不宜设边门洞,不宜在中柱上方设门洞;

6长矩形平面建筑中落地剪力墙的间距l宜符合以下规定:

非抗震设计:l≤3B且l≤36m;抗震设计:底部为1~2层框支层时:且l≤2B且l≤24m底部为3层及3层以上框支层时:l≤1.5B且l≤20m其中B——楼盖宽度。

7落地剪力墙与相邻框支柱的距离,1~2层框支层时不宜大于…m,3层及3层以上框支层时不宜大于…m。

10.2.4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二者的较大值。

10.2.5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应符合本规程第4.8节的规定。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尚宜按…采用,特一级时…。

10.2.6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特一、一、二级转换构件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内力应…;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尚应…。

10.2.7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应按…采用:

1…2…。

框支柱剪力调整后,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不包括转换梁)的剪力、弯矩…,框支柱轴力…。

10.2.8框支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2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mm、直径不小于…mm的腰筋;

3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mm,间距不应大于…mm。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含箍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9ft/fyv;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10.2.9框支梁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支梁与框支柱截面中线宜重合;

2框支梁截面宽度…框支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其上墙体截面厚度的2倍,且…mm;当梁上托柱时,尚…。梁截面高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计算跨度的…,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计算跨度的…;框支梁可采用加腋梁;

3框支梁截面组合的最大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4当框支梁上部的墙体开有门洞或梁上托柱时,该部位框支梁的箍筋应…,箍筋直径、间距及配箍率不应低于本规程第10.2.8条第3款的规定;当洞口靠近框支梁端部且梁的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框支梁加腋或增大框支墙洞口连梁刚度等措施;

5梁纵向钢筋接头宜…连接,同一截面内接头钢筋截面面积…,接头位置应避开上部墙体开洞部位、梁上托柱部位及受力较大部位;

6梁上、下纵向钢筋和腰筋的锚固宜符合图10.2.9的要求;当梁上部配置多排纵向钢筋时,其内排钢筋锚入柱内的长度可适当减小,但…;

7框支梁…开洞。…开洞时,洞口位置宜远离框支柱边,上、下弦杆应加强抗剪配筋,开洞部位应配置加强钢筋,或用型钢加强,被洞口削弱的截面应进行承载力计算。

10.2.10转换层上部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墙、柱)宜直接落在转换层的主结构上。当结构竖向布置复杂,框支主梁承托剪力墙并承托转换次梁及其上剪力墙时,应进行应力分析,按应力校核配筋,并加强配筋构造措施。B级高度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不宜采用框支主、次梁方案。

10.2.11框支柱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内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应符合本规程第6.4.3条的规定;

2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箍筋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箍筋直径不应小于…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mm和…倍纵向钢筋直径的较小值,并应沿柱全高加密;

3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柱加密区的配箍特征值应…,且柱箍筋体积配箍率…。

10.2.12框支柱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支柱截面的组合最大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2柱截面宽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mm;柱截面高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框支梁跨度的…,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框支梁跨度的…;

3一、二级与转换构件相连的柱上端和底层的柱下端截面的弯矩组合值应…,其他层框支柱柱端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6.2.1条的规定;

4一、二级柱端截面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6.2.3条的规定;

5框支角柱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应…6一、二级框支柱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力应…,计算柱轴压比时…;

7纵向钢筋间距,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mm;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mm,且均不应小于…mm。抗震设计时柱内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8框支柱在上部墙体范围内的纵向钢筋应伸入上部墙体内不少于…,其余柱筋应锚入梁内或板内。锚入梁内的钢筋长度,从柱边算起不应小于…;

9非抗震设计时,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箍筋直径不宜小于…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mm。

10.2.13框支梁上部墙体的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

1当框支梁上部的墙体开有边门洞时,洞边墙体宜…,并应按本规程第7.2.16条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进行配筋设计;2框支梁上墙体竖向钢筋在转换梁内的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非抗震设计时…;

3框支梁上一层墙体的配筋宜按下列公式计算:4转换梁与其上部墙体的水平施工缝处宜按…的规定验算…。

10.2.14特一、一、二级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按…采用;其剪力设计值应按…,特一级的…。落地剪力墙墙肢不宜出现…。

10.2.15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抗震设计时…,非抗震设计时…;抗震设计时钢筋间距…mm,钢筋直径…。

10.2.16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抗震设计时尚应…。

10.2.17落地剪力墙基础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的能力。

10.2.18抗震设计的矩形平面建筑框支层楼板,其截面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0.2.19抗震设计的矩形平面建筑框支层楼板,当平面较长或不规则以及各剪力墙内力相差较大时,可采用简化方法验算楼板平面内的受弯承载力。

10.2.20转换层楼板厚度…mm,应…配筋,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楼板中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落地剪力墙和筒体外周围的楼板不宜开洞。楼板边缘和较大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其宽度…,纵向钢筋配筋率…,钢筋接头宜采用…。与转换层相邻楼层的楼板也应适当加强。

10.2.21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厚度…。板配筋时除应考虑弯矩计算外,尚应…。

10.2.22厚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转换厚板的厚度可由…计算确定;

2转换厚板可局部做成薄板,薄板与厚板交界处可加腋;转换厚板亦可局部做成夹心板;

3转换厚板宜按整体计算时所划分的主要交叉梁系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进行截面设计并按有限元法分析结果进行配筋校核。受弯纵向钢筋可沿转换板上、下部双层双向配置,每一方向总配筋率…,转换板内暗梁抗剪箍筋的面积配筋率…;

4为防止转换厚板的板端沿厚度方向产生层状水平裂缝,宜…;

5转换厚板上、下部的剪力墙、柱的纵向钢筋均应…锚固。

6转换厚板上、下一层的楼板应适当加强,楼板厚度…。

10.2.23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的上部密柱转换为下部稀柱时可采用…或…,转换桁架宜…设置,…宜作为上部密柱的支点。10.2.24采用空腹桁架转换层时,空腹桁架宜…设置,空腹桁架的上、下弦杆宜考虑…作用,竖腹杆应按…进行配筋设计

10.3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

10.3.1当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侧向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沿竖向利用建筑避难层、设备层空间,设置适宜刚度的水平伸臂构件,构成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必要时,也可设置周边水平环带构件。加强层采用的水平伸臂构件、周边环带构件可采用斜腹杆桁架、实体梁、整层或跨若干层高的箱形梁、空腹桁架等形式。

10.3.2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强层位置和数量要合理有效,当布置1个加强层时,位置可在…附近;当布置2个加强层时,位置可在…;当布置多个加强层时,加强层宜…布置;

2加强层水平伸臂构件宜贯通…,其平面布置宜位于…处;水平伸臂构件与周边框架的连接宜采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设置水平伸臂桁架的楼层宜考虑…;

3应避免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框架柱…引起的破坏。……的配筋构造应加强;4加强层及其相邻层…应加强;10.3.3抗震设计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和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2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一层的框架柱,箍筋应…,轴压比限值应按…采用。

10.4错层结构

10.4.1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避免错层。当房屋不同部位因功能不同而使楼层错层时,宜采用防震缝划分为独立的结构单元。

10.4.2错层两侧宜采用结构布置和侧向刚度相近的结构体系。

10.4.3错层结构中,错开的楼层应各自参加结构整体计算,不应归并为一层计算。

10.4.4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等级…,箍筋…。

10.4.5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其截面厚度…,并均应设置…;抗震等级…。错层处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10.5连体结构

10.5.1连体结构各独立部分宜有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平面和刚度。宜采用双轴对称的平面形式。7度、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

10.5.2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应考虑…的影响。

10.5.3连接体结构与主体结构宜采用…连接,必要时连接体结构可…。

连接体结构与主体结构非刚性连接时,应能满足…要求。

10.5.4连接体结构应加强构造措施,连接体结构的边梁…,楼板厚度…,宜采用钢筋网,每层每方向钢筋网的配筋率…。

连接体结构可设置钢梁、钢桁架和型钢混凝土梁,型钢应…。

当连接体结构包含多个楼层时,应特别加强其…的设计和构造。

10.5.5抗震设计时,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

10.6多塔楼结构

10.6.1多塔楼建筑结构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塔楼结构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

10.6.2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设置在…;否则,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10.6.3底盘屋面楼板厚度…,并应加强配筋构造;底盘屋面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当底盘屋面为结构转换层时,应符合本规程第10.2.20条的规定。

10.6.4抗震设计时,多塔楼之间裙房连接体的屋面梁应加强;塔楼中与裙房连接体相连的外围柱、剪力墙,从固定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柱箍筋…,剪力墙宜…设置…。

?11混合结构设计

11.1一般规定

11.1.1本章所称混合结构系指由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所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11.1.2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宜符合…的要求。

11.1.3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宜大于…的规定。

11.1.4混合结构在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u/h不宜…的规定。11.1.5抗震设计时,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各层框架柱所承担的地震剪力…;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各层框架柱所承担的地震剪力应…。

11.2结构布置和结构设计

11.2.1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除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第4.3节及4.4节的有关规定。

11.2.2建筑平面的外形宜简单规则,宜采用方形、矩形等规则对称的平面,并尽量使结构的抗侧力中心与水平合力中心重合。建筑的开间、进深宜统一。

11.2.3混合结构的竖向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宜均匀变化,构件截面宜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无突变;

2当框架柱的上部与下部的类型和材料不同时,应设置…层;

3对于刚度突变的楼层,如转换层、加强层、空旷的顶层、顶部突出部分、型钢混凝土框架与钢框架的交接层及邻近楼层,应采取可靠的过渡加强措施;

4钢框架部分采用支撑时,…支撑,支撑宜连续布置,且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均宜布置,并互相交接;支撑框架在地下部分,宜延伸至基础。

11.2.4混合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7度抗震设防且房屋高度不大于130m时,宜在楼面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筒体交接处及筒体四角设置…;7度抗震设防且房屋高度大于130m及8、9度抗震设防时,应在…交接处及筒体四角设置…。

11.2.5混合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应由…承受主要的水平力,并应采取…延性。

11.2.6混合结构中,外围框架平面内梁与柱应采用…连接;楼面梁与钢筋混凝土筒体及外围框架柱的连接可采用……接。

11.2.7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中,当采用H形截面柱时,宜将柱截面强轴方向布置在…;角柱宜采用…形截面。

11.2.8混合结构中,可采用加强层,必要时可同时布置。应与抗侧力墙体接且宜,与外围框架柱的连接宜采用接。

11.2.9当布置有外伸桁架加强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引起的桁架杆件内力的变化。

11.2.10楼面宜采用…楼板楼板与钢梁应可靠连接。

11.2.11对于建筑物楼面有较大开口或为转换楼层时,应采用现浇楼板。对楼板开口较大部位宜采用…计算,或采取设置…措施。

11.2.12在进行弹性阶段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对钢梁及钢柱可采用钢材的截面计算,对型钢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可采用…。

11.2.13在进行结构弹性分析时,宜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楼面的共同作用,梁的刚度可取…。

11.2.14内力和位移计算中,设置外伸桁架的楼层应考虑…。

11.2.15竖向荷载作用计算时,宜考虑柱、墙在施工过程中轴向变形差异的影响,并宜考虑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由于钢筋混凝土筒体的徐变收缩对钢梁及柱产生的内力不利影响。

11.2.16当钢筋混凝土筒体先于钢框架施工时,应考虑施工阶段…荷载作用下的不利受力状态,型钢混凝土构件应验算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钢框架在…作用下的承载力、稳定及位移,并据此确定钢框架安装与浇筑混凝土楼层的间隔层数。

11.2.17柱间钢支撑两端与柱或钢筋混凝土筒体的连接可作为接计算。

11.2.18混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

11.2.19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筒体及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

11.2.20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的钢构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进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及本规程第7章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型钢混凝土构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进行截面设计。

11.2.21有地震作用组合时,型钢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应按…选用。

11.2.22型钢混凝土构件中,型钢钢板的宽厚比要求,局部稳定验算

11.3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11.3.1型钢混凝土梁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混凝土粗骨料…,型钢宜采用…级钢材;

2梁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

3梁中型钢的保护层厚度…,梁纵筋与型钢骨架的最小净距…,且…;

4梁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超过二排,且第二排只宜在最外侧设置;

5梁中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连接。6梁上开洞不宜大于…,且不宜大于…,并应位于梁高及型钢高度的…区域;

7型钢混凝土悬臂梁自由端的纵向受力钢筋应设置…,型钢梁的自由端上宜设置…。

11.3.2型钢混凝土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且不应小于…;

2梁箍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表11.3.2的要求,且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应加密,箍筋加密区范围…11.3.3当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11.3.4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可按下式计算…11.3.5型钢混凝土柱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直径…;型钢柱中型钢的保护厚度…,柱纵筋与型钢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

2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3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间距大于…时,宜设置直…;

4柱型钢含钢率,当轴压比大于0.4时…,当轴压比小于0.4时…;

5柱箍筋宜采用HRB335和HRB400级热轧钢筋,箍筋应做成135°的弯钩,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倍箍筋直径,抗震设计时弯钩直段长度不宜小于10倍箍筋直径;

6位于底部加强部位、房屋顶层以及型钢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交接层的型钢混凝土柱宜设置…,型钢截面为箱形的柱子也宜设置…,间距…;

7型钢混凝土柱的长细比。

11.3.6型钢混凝土柱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抗震设计时,柱端箍筋…11.3.7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应满足下列的构造要求:

1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梁中钢筋穿过梁柱节点时,宜避免穿过…;如穿过柱翼缘时…;如穿过柱腹板时,柱腹板截面损失率。

11.3.8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筒体应可靠连接,应能传递竖向剪力及水平力;当钢梁通过埋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连接时,预埋件应…。连接做法可按图11.3.8采用。

11.3.9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中的钢柱应采用…式柱脚;型钢混凝土柱宜采用…式柱脚。埋入深度…。

11.3.10采用埋入式柱脚时,在柱脚部位和柱脚向上延伸一层的范围内宜设置栓钉,栓钉的直径…间距…,当有可靠依据时,可通过计算确定栓钉数量。

11.3.11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筒体墙的构造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9.1.8条的规定。

?

?

6 挡土墙计算 GB50007-2002 6.6 03、05、07 7 地基处理,面积置换 历年 8 剪切波速 GB50011-2001 4.1.5 06、08 9 沉降计算 GB50007-2002 5.2.1 03、07、08 三 砼结构 1 框架梁、柱、剪力墙抗震构造要求

柱:配筋率、配箍率

梁:2%箍筋加大、配筋率、上下筋比例、受压高度

剪力墙:最小配筋率,直径间距,轴压比(注意用重力荷载代表值,是否约束,lc长度)

GB50011-2001 6.3、6.4 重点 2 界限受压区高度确定,最大承载力 GB50010-2002 7.1.4 03、05 3 搭接、锚固长度的确定,注意抗震等级 GB50010-2002 9.3.1 03、06 4 正截面受弯、受剪、受扭计算 GB50010-2002 03、04 5 楼层侧向刚度、剪切刚度比;转换层上下刚度比 JGJ3-2002 附录E 04、06、07、08 6 嵌固部位判断(与上一条原理相同,判断相反) GB50011-2001 6.1.4条文 历年 7 裂缝宽度验算、短期刚度、绕度(包括预应力) GB50010-2002 8.1 05、06、07 8 抗震框架柱剪力计算,注意角柱

框架梁(含连梁)剪力弯矩计算 GB50011-2001 6.3 历年 9 框架节点核心区验算、构造要求 GB50011-2001 附录D

6.3.14 06、07 10 柱二阶偏心距增大系数 GB50011-2001 07 11 抗震力调整系数 GB50011-2001 5.4.2 历年 12 地震影响力系数 GB50011-2001 5.5.1 历年 13 地震力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03、04)

振型分解法(07、08)

注意考虑剪重比调整(高规3.3.13)

框剪结构调整(高规8.1.4) GB50011-2001 5.2 历年 14 重力二阶效应判断 JGJ3-2002 10.2.4 03、06 15 底部加强层高度判断,涉及剪力墙配筋(注意框支) JGJ3-2002 7.1.9 历年 16 柱计算长度(注意75%受力) GB50010-2002 7.3.11 04、07、08 17 结构抗震判断,注意框剪50%,注意甲乙类建筑 JGJ3-2002 8.1.3 历年 18 转换层梁柱构造要求,特别是框支结构 JGJ3-2002 10.2.8 05、06 19 型钢混凝土构造要求 JGJ3-2002 11.2.5 04、07、08 20 预应力混凝土概念 05、06、07 21 水平位移控制 JGJ3-2002 4.6.3 03、07 22 抗震概念(含高层) 06、07 23 结构规则性判断 07、08 四 砌体结构 1 高厚比验算:(含轴心受压计算)

刚弹性方案确定,

Ht取值(4.2.8) GB50003-2001 6.1 重点

历年 2 构造柱组合砖墙计算 GB50011-2001 8.2.7 03、05、06 3 挑梁计算 GB50011-2001 7.5 03、04 4 局部受压,有无垫层,f不折减,a0,A0取值 GB50003-2001 历年 5 墙梁计算 GB50003-2001 7.3 04、08 6 砌体抗震等效侧向刚度,影响系数,剪力分配 GB50011-2001 7.2 05、06、07 7 网状配筋受压 GB50003-2001 8.1.2 05 8 配筋砌体剪力墙构造要求 GB50011-2001 9.4.3 07 9 另外每年有两道概念题 五 钢结构 1 强度折减条件 GBJ50017-2003 3.4.2 历年 2 计算长度选取,注意其余部分 GBJ50017-2003 5.3.1 历年 3 容许长细比 GBJ50017-2003 5.3.8 历年 4 锚栓直径??? GBJ50017-2003 ?? 5 梁柱刚性节点构造要求 GB50017-2003 7.4.2 6 高强螺栓连接排列,考虑强度折减 GB50017-2003 7.2.4 历年 7 塑性发展系数控制条件,动力荷载 GB50017-2003 4.1.1 历年 8 焊缝计算(08年没考) GB50017-2003 4.4 六 木结构 1 轴心受力(含开孔) GBJ50005-2003 5.1 03、05、06、08 2 螺栓连接 GBJ50005-2003 6.2 03、04 3 齿连接 GBJ50005-2003 6.1 04、08 4 受弯计算,含扰度 GBJ50005-2003 5.2 07 七 桥梁工程(05年之后) 1 冲击系数计算 JTGD60-2004 4.3.2条文 05 2 各种工况下弯矩剪力组合 JTGD60-2004 05、06、07 3 预应力桥梁应力计算 JTGD62-2004 7.1 05、06 4 制动力计算 JTGD60-2004 4.3 07 5 温度作用 07、08 八 其他 1 高钢 6 04、05、06 2 烟囱 04、08



1







献花(0)
+1
(本文系菊影秋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