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李银河_婚礼的变迁
2014-02-09 | 阅:  转:  |  分享 
  
!"

内容提要#$$$年我们做了一项关于家庭关系变迁的访谈调查。这项研究的对象是北

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它的全部成员是由一对林姓夫妇繁衍而来的,至今已繁衍了六代一百余

人。从%&"’年到#$$$年他们的婚礼变迁状况,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研究分析的线索,我们的研

究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方法,全部资料来自于对个人生活史的深入访谈。在讨论婚礼的变迁

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影响因素不仅有时尚和时代特色,还有社会阶层的因素。

关键词婚礼婚姻家庭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这是由#$$$年所做一项关于家庭关系变迁

的资料写作而成的。这项研究的对象是北京的一

个普通家庭,它的全部成员是由一对林姓夫妇繁

衍而来的,至今已有了六代一百余人。研究采用

定性研究的方法,全部资料来自对个人生活史的

深入访谈。

由于婚礼属于时尚的范畴,所以它带有浓重

的时代特色。林家的老辈成员举行的都是旧式婚

礼———用轿子接新娘,婚宴,拜天地,拜高堂,夫妻

对拜等等;新一代就有开茶话会的,有唱《东方

红》向毛主席像鞠躬的,还有干脆什么都没有,一

登记就搬到一起住的。

林宝章是现存林姓亲戚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他是在%&"’年结的婚。那时男女的婚龄讲究单

数,所以宝章结婚时是#%岁,邓大姑娘是%&岁。

结婚之前,林家先去送订婚礼,俗称“放小订”、

“放大订”。“小订”送的是金戒指和银戒指;“大

订”是四季衣服,皮棉单夹纱,外加金银首饰。礼

物是由宝章的弟弟宝森和大哥宝良的媳妇送去

的。由于礼物多,他们是雇汽车拉去的。那个时

代,汽车还不多见,所以显得过于招摇,惹得邓家

很不高兴,他们说:我们小家小户的,你们这是要

压我们一头呀。接着开始试衣服,试到皮货邓家

就翻了脸,说这皮袄不好,不让试了,不“大订”

了。宝森说,皮货是瑞福祥的东西,怎么会不好。

宝良媳妇急得直哭。两人把东西放在邓家,准备

请媒人去调解。林家老四林宝莲是个地头蛇式的

人物,又会点功夫,哪能咽下这口气,就跑去邓家

跟他们打了起来。邓家是开煤铺的,伙计多,也不

示弱,抄起煤铲应战,结果两边大打出手,把警察

都招来了。本来是办喜事,结果结了大仇。邓家提

出退亲,林家说要退亲得把礼物还回来。两边僵

持了很长时间,最后是媒人两边磕头说合,好不

容易才算把这桩婚事订了下来。

李银河

婚礼的变迁

社会学研究

!"#$%&’&()"#&)"+$)+&

,-

江苏社会科学

婚礼是大哥宝良给操办的,在什刹海汇贤堂

饭庄办了好多桌酒席。那时公共交通不方便,大

多数亲戚都住在南城,是雇了两辆小轿车来回倒

换着把宾客拉去饭庄的。主婚人请的是同仁堂乐

家十三老爷。宝章家雇了两顶轿子接来新娘,举

行了拜天地、拜高堂、拜亲友的仪式,那时还都是

跪拜,但是对平辈已改为鞠躬了。

林宝森是在./-0年结的婚,那一年,他./

岁,新娘张秀娟才.1岁。那时候的人一般都是这

么年轻就结婚。他们是先订了婚的,但并没有举

行正式的订婚仪式。只是把新娘接到婆家吃了顿

炸酱面就算订了婚了。

结婚仪式是由林宝森家出钱举办的。当时还

没有结婚登记制度,只有一份自制的婚书,又称

“龙凤大帖”,写上两人的名字、年龄、结婚地点

等。婚礼在一家饭庄举行,共包了十几桌,雇了轿

子和吹鼓手,新郎把新娘用轿子接到饭庄。新娘

还没下轿时,新郎先用射妖箭射了三箭,然后新

娘抱着个瓶子下了轿,大约是取“平平安安”的意

思。新娘还要迈火盆,大约是身上有什么妖孽烧

一烧的意思。当然,免不了的还有拜天地,拜高

堂,夫妻对拜,吃子孙饽饽长寿面。晚上,洞房花

烛夜,婚床四角摆了花生、桂圆、荔枝、小枣和栗

子,按照谐音取“早生贵子”之意。

./-2年,林松泉的小女儿林玉英出嫁。家里

为她的婚礼搭了大棚。那次,是由她的三哥林文

海的长子长孙、年仅八岁的林树名押的轿子———

据说是因为小孩走路慢些,可以使整个送亲队伍

的行进速度慢下来。林文海的妻子林张氏是“娶

亲太太”,“娶亲太太”必须是“全乎人”,即儿女双

全之人。在当时的北京,洋气一点的人们已经开

始学西方风俗坐马车穿白色婚纱了。但是,树名

说,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喜事穿白色,他还总是

像老祖宗那样把白色看成是丧葬的颜色。在他的

一再坚持之下,他女儿在0333年举办的婚礼上

将婚纱从白色改为粉红色。

林文龙的独女林惠珍是./-1年结的婚。丈

夫是用轿子接的新娘,拜完天地之后,小夫妻赶

了一次时髦———坐马车回家。于是,惠珍成了一位

结婚时又坐过轿子又坐过马车的人。办喜事的日

子临近之时,惠珍就开始大量吃白果、吃栗子,以

使自己大便干燥,达到三天不上厕所的目标。她

对此所做的解释是:一个新娘子,下了轿子满世

界找茅房哪儿行啊。

林文海的大女儿林惠兰是./-,年结婚的,夫

家为办喜事搭了大棚。惠兰是被轿子接去婆家

的。在娘家由父亲抱上轿子,脚不能沾地。到了婆

家后,下了轿子要迈火盆,还有照妖镜,意思是把

身上的邪气烧一烧、照一照。惠兰的发髻被拆散

了,为的是戴上凤冠。这时,她才第一次见到了自

己丈夫的面。婚礼开始后,先是拜祖坟拜死人,后

是拜活人,还有夫妻对拜。由于婆家亲戚多,新郎

新娘光磕头就磕了一整天。

这套传统结婚仪式到解放后就逐渐消亡了。

林文海的小儿子林宝全解放后进工厂当了

工人,一位同事的亲戚为他介绍了女朋友。那时

他每月的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婚礼比较简单,是在

家里办的。新娘是用汽车接的。由五嫂张秀娟作司

仪,举行了简单的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仪式。

出席婚礼的除亲戚外,还有厂里的十几位同事。

林文海的小女儿林惠芳是./1,年结的婚。她

的婚礼也很简单。由于爱人的家不在北京,就由

林家简单办了一下,是在自己家里吃了顿饭。惠

芳说:“既然嫁给他,就不要逼他。我连一件衣服

一块手绢都没管他要。我参加工作比较早,跟得

上社会风俗的变化,觉得向对方要东西难看。我

也不那么虚荣。”婚后他们住的是男方分配的住

房,木器家具是丈夫买的,床上用品是妻子买的,

总共也没花多少钱。

林联富是./20年五一劳动节结的婚。那时实

行低工资制,人们全都没什么钱,结婚也不时兴

大办婚礼。他们就请长辈和几个同事在家里吃了

顿饭就算办完了。简单的仪式是向毛主席像鞠

躬,向母亲和各位父辈亲属鞠躬。

林联强和陈翠英的婚礼像哥哥一样,也是十

分简朴的。他们在./20年.3月登记,转过年4月

办的婚礼。联强借了朋友的汽车去接新娘,按规

矩应当上楼鞠躬迎娶新娘,但联强犯了大男子主

义,就是不鞠躬,看你下不下来。最后,翠英还是

从楼上下来了。

他们的婚礼是按23年代的风俗在自己家里

办的。联强当时与叔伯大排行的五叔家住得近,

五叔家房间比较宽敞,婚礼就定在了五叔家,来

宾有亲戚二三十人,主要都是本枝的亲戚及姻

亲,还有十几位同事。婚礼开始后,有一位同事充

当司仪,宣布拜父母,拜证婚人,夫妻对拜(所谓

“拜”已经从磕头改为鞠躬了)。两人后来还在众

人的要求下表演了叼苹果。请大伙吃的是面条。

!"

那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只能搞到一种很次

的方块硬糖,就这还很不容易搞到。来宾送的也都

是茶壶茶碗一类的小东西。大家聊天唱歌,一直闹

到很晚才离去。整个婚礼共花了#$$多块钱。

林宝章的大儿子林树名是#%&"年结婚的。

他的婚礼比叔伯兄弟联富、联强的婚礼更为简

单。这里除了有社会风尚在处于文化革命前夕时

已经更趋革命化的因素之外,还因为树名属于知

识分子干部阶层,与工人阶级的婚俗不同———更

加简洁。树名的整个婚礼只花了一二十元钱。同

时举行婚礼的还有另外一对新人,所以实际上这

是一个集体婚礼。到场的都是学校的同事,由校

长主婚。林家的亲戚们根本没有得到通知。结婚

后,学校给了三天婚假,夫妇俩连歇都没歇,还坚持

工作。结婚以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树名才请家里人

吃了一顿饭。当时,虽然是时尚不允许大办婚礼,

但据树名说,即使允许,我也没有经济能力大办。

林宝森的独子林联奎是#%!’年结的婚。婚

礼的来宾有几十人,多数是林姓亲戚。当时正处

于文化革命期间,婚礼的仪式也带有明显的时代

特色:向毛主席像三鞠躬,唱《东方红》、《大海航

行靠舵手》,向长辈鞠躬。来宾送的结婚礼物也极

具文革特色:仅毛主席塑像就有几十个,其他就

是脸盆、暖壶、衬衫一类的生活用品了。联奎记得

特别清楚,最重的礼物是大姑林惠珍送的一张双

人床,价值()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般人一个

月的工资了。其次要数老姑林惠芳送的一件薄呢

子外衣。联奎为了婚礼专门做了一件灰色的的卡

外衣。他结婚一共花了四五百块钱。

林宝章的大女儿林桂英是#%!"年在内蒙古

插队的地方举行的婚礼。婚礼是按当地习俗办婚

宴,请的客人有三桌,大多数都是男方的亲戚,娘家

派大哥林树名专程赴内蒙参加了婚礼。新郎新娘

戴着纸花,给老人鞠躬,给宾客鞠躬,夫妻对拜。

林宝章的小女儿林兰英是#%!%年结的婚。

婚礼是在婆家附近的一家饭店办的,一共办了四

桌。林家亲戚去了十几位,丈夫王家的亲戚去了

几位,其余是同事。新娘是由单位的面包车接的。

那时物价还未上涨,每桌几十元的菜就很不错。

来宾的份子钱是十块八块的,可是婚宴办下来,

还能略有节余。当天下午,兰英的娘家林家又办

了一次婚宴,是在家里请厨子做的。

林小刚是)$年底登记领的结婚证,可是到

次年才举办婚礼,原因是没有房子。婚礼是在饭

店包了五桌,共’"$元钱。到场的爷爷辈的有三爷

宝章、五爷宝森、六爷宝全、大姑奶惠珍、二姑奶

惠兰、老姑奶惠芳。除了文禄这一枝,其他三枝的

亲戚都到齐了。这些亲戚们占了四桌,同事占一

桌。大家都给了份子钱,有"$元、$元、’$元不等。

一般的情况是老辈的给钱,同辈的送礼品。整个婚

宴办下来,收略大于支。新娘小兰家也办了一个婚

宴,她父亲是厨师,就在家里请亲朋好友吃了两

桌。为了小刚和小兰的婚礼,文化馆的全体员工

都凑了份子钱,就连传达室的师傅都凑了两三元

钱。这种做法在他们单位是史无前例的,一来夫

妻俩都是同一单位的成员,二来他们人缘好。

林惠珍的儿子林德钢是#%)’年结婚的,婚礼

是在家里办的,从饭店找了个厨师弄了十几桌

菜。光是林姓亲戚就来了$多位,还有几十位都

是同事、朋友和邻居———只有住平房邻居才能处

的那么近,住楼房就不可能了。由于宾客太多,屋

里摆不下,就摆到院里去了。当时物价水平低,如

此大规模的婚宴只花了几百元而已,加上买家

具、购置结婚用品也不过千儿八百块钱。

林宝全的儿子树林是#%)(年结的婚,婚礼规

模很大,有#$$多人,亲属和同事各占一半。婚礼

的司仪是五爷林宝森。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鞠躬

行礼。在众人的要求下,两人还表演了叼苹果、叼

糖的节目。来宾有的送礼物,有的送钱。加上购置

结婚用品,结婚大约花了"$$$元钱。

林宝全的大女儿林淑琴的婚礼是#%)"年办

的。男方家婚宴请了#"桌,女方家婚宴请了#$

桌,是宝全在单位找的厨师做的菜。婚宴之后,夫

妇俩选择了蜜月旅行,又花了#$$$多元。

林宝全的小女儿林淑芳是#%)&年结婚的。婚

礼是在松鹤楼饭庄包了五桌酒席,其中三桌是亲

戚,两桌是同事,亲戚中以男方的亲戚为主。主婚

人是大哥树林。运送宾客动用了五辆小轿车,一

辆面包车。当天下午,又在娘家举办了一次婚宴,

宴请林姓亲戚。林家亲戚多,摆了六七张桌子才

坐下。共花了&)$元钱。林淑芳的嫁妆有沙发、冰

箱等,折算下来也得有"$$$多元。这在当时算是

比较高档的了,以至她的侄子林西发誓说:等我

结婚时,一定要达到姑姑这样的水平。

林小燕是#%)!年举办的结婚仪式的。新郎家

租了车,做了一套衣服,可是由于新郎的父亲不

愿花太多的钱,新娘没有穿婚纱,夫妻俩也没有

像现在流行的那样去拍结婚照。婚宴是在新郎家

社会学研究

!"#$%&’&()"#&)"+$)+&

,-

江苏社会科学

办的,是新郎的妹夫掌的厨。由于林家是个大家

族,送新娘的人可真不少,但全都是文奎这一枝

的亲叔伯亲属———三个叔和婶,以及亲兄嫂和堂

兄弟姐妹们。去的人太多,新郎家的屋子都不够

大了,又临时借了邻居的房子,加上新郎的亲戚

同事,一共摆了四桌。大家送了被面、台灯之类的

礼品。婚礼办下来,小两口落下不少东西。

林联富的大儿子林小群也是./0,年结的

婚。婚礼是在联富的单位举办的。为接新娘找了

两辆车:一辆是找朋友借的“蓝鸟”牌轿车,另一

辆是小叔邓洪才给找的面包车。喜宴共办了八

桌,其中亲戚就占了三四桌。除了文奎这一枝的

亲戚之外,还有文海一枝的宝章、宝森和宝全,惠

兰的儿子杨志东,以及文龙一枝的惠珍的儿子林

德钢、顾永盛。总之,各家几乎都有代表出席。婚

礼花了1222多元,加上购置结婚用品———家具电

器———共计.2222元左右。

林联富的小儿子林小亮是.//3年结婚的。

婚礼办得比哥哥的婚礼还隆重。接新娘的车是

“凯迪拉克”,在饭店包了

.2桌,来宾有02多位,

其中林姓亲戚占了一半。婚礼的钱大部分是小亮

自己的,父母也给了一些钱。一般亲戚的份子钱

是.22元,同事的份子钱是42元。全部结婚花费

在.2222元以上。婚礼过后,他还去各家还礼,去

时带些水果点心之类的礼品。

林树名的儿子林旭也是.//3年结婚的。因

为他是林宝章家的长子长孙,婚礼相当隆重,是

父亲和祖父给办的。文海一枝和文龙一枝的亲戚

都请了。由于来往少,没有请文奎一枝的亲戚,为

此,林联强还不高兴地“挑理”来着,他是文奎那

一枝亲戚中与这两枝接触最多的人,所以会不高

兴。婚礼中的仪式包括向毛主席像三鞠躬,这种

做法在/2年代已极为罕见了。这是爷爷林宝章

的主意。因为爷爷对毛泽东有感情,年轻人有时

拿政治人物开个玩笑,他就生气。他认为自己一

生的成就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仪式还包括向祖

宗三鞠躬,向各位爷爷奶奶三鞠躬等。

林树名的女儿林音是5222年结婚的。从她

婆家和娘家婚礼的不同可以看出一些微妙的区

别。她的婆家是大知识分子,婆家的婚宴就非常

简单,只是两边的父母一起吃顿饭就完了,婆家

出席的有公婆和弟弟,娘家出席的是父母和哥

哥。仅此而已。

再看她娘家的婚宴,那就比较隆重了。婚宴

是爷爷林宝章主办的,地点在父母家。本枝爷爷

辈的亲属全都受到了邀请,有个别不能来的也派

了小辈做代表。叔叔和两个姑姑家的人全到了。

平辈的人就更不必说了。

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林姓亲戚中只有文

海这一枝的人出席,其他三枝的并未受到邀请。

文龙一枝的林惠珍因此非常伤感,她不无遗憾地

说:“小音结婚就给我打个电话就算完了……”无

限的失落尽在不言中。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海一枝宝全的儿

子树林本来是受到邀请的,可他却没有去,结果

搞得宝章老人好不高兴。想去的老辈没受到邀

请,受到邀请的小辈却不愿去。从这一有趣的对

比中可以看出,仅仅在两代人之间,文化观念和

行为规范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不仅是辈

数,还有年龄导致的差别。31岁的树林对同辈但

已-1岁的联强说:“像您这岁数的还保持一点联

系,我们这些人就不怎么走动了。”树林同本枝的

亲叔伯兄弟树名、树功也很少联系。

最年轻的一代人当中,已经出现了结婚完全

不办婚礼的想法。与比自己年长15岁的香港人结

婚的宏妹就不想办婚礼,她说:“我不想办婚礼,我

不喜欢那种喧闹的气氛。我丈夫也不太想办,因为

我们的婚姻比较奇特,他不愿意那么声张,怕招来

不必要的非议。”父亲林联强是最想给女儿办婚礼

的,他觉得女儿无声无息地就嫁到异邦去,好象没

有嫁得堂堂正正似的,心里总感觉有点遗憾。

在婚礼习俗上,可以看出阶层的差异。工人

阶级家庭往往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四处举债也

要把婚礼办得体体面面的,而知识分子阶层大办

婚礼的压力就要小得多。在婚礼规模上,工人阶

层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差异相当明显。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差异?原因有三:第一,它表明知识分子阶

层的自信心高于工人阶层,这种自信心来自知识

分子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第二,工人阶

层比知识分子阶层更看重亲戚朋友之间的交往,

以防备不时之需,这种担忧来自工人阶级与知识

分子阶层相比较少的社会资源。第三,两个阶层

之间文化价值、习俗时尚的微妙区别。

〔责任编辑:方心清〕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