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及审美艺术倾向探析
2014-02-10 | 阅:  转:  |  分享 
  


视评论专栏。

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及审美艺术倾向探析

。曹腾

摘要:近年来,家庭伦理剧成为了当今荧屏的主流,其精神内涵以及审美艺术倾向引起了学界的研究热度,本

文从当今家庭伦理剧产生及发展的社会因素入手,重点论述了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审美艺术倾向,即私人化、模式

化、喜剧化倾向。同时也对其缺陷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家庭伦理剧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私人化模式化喜剧化现实问题

在当今社会,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视觉体

验。电视作为当今一种主要的叙事媒介,承载着人们对理

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电视剧更是一个时代价值观和道德

形式的镜像。而在众多的电视剧中,将现实与虚幻,存在

与体验联系最亲密的就是当下热播的家庭伦理剧。所谓家

庭伦理剧就是以某个社会年代的时代为背景,以家庭为主

要的叙事场所,包含了孝悌、亲情、代际冲突、夫妻矛盾

等主要内容的影视剧。这些电视剧由内向外,由浅入深地

探讨了现代人的家庭情感、婚姻状况以及当今的社会现

实。正是由于这些家庭伦理剧反映了夫妻、父母、婆媳、

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真情,贴近生活,不仅赚足

了观众的眼泪,也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在这种社会现象

下,家庭伦理剧的审美艺术倾向是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和探

讨的问题。



、当代家庭伦理剧产生的社会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各个层面都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也带动了家庭的变化,而

当代中国家庭最显著的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

庭人口的减少,规模和结构缩减。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解

体,传统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已经难以寻觅,与之相应

的丁克家庭却屡不鲜见;二是传统的家庭功能大大削弱,

家庭所具有的管理功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弱化;三是由

于社会的开放,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多地出入社会职

场充当社会角色,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交流也日渐

疏淡。此外该类题材的电视剧与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保持着

一定距离,政治敏感度不强,因而也就在创作上赢得了更

大的自由空间。

但当前社会状况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危机,对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于是

社会叙事满足不了的问题,文学叙事给予了回复。当代的

家庭伦理剧正是在社会大众这样的期求中出炉的,它们在

2O13.04

现代社会焦躁、紧张的生活中表达着亲情、真情、温情,

让人们紧绷疲塌的神经充满着亲切、真挚和感动,滋润着

人们焦渴的心灵,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精神上的吸尘器。从

早期电视剧《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主要

反映婚恋生活的《中国式离婚》《牵手》《金婚》《蜗

居》,再到当今主要反映婆媳关系的《双面胶》《媳妇的

美好时代》《婆婆来了》《当婆婆遇上妈》等电视剧,这

都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变迁。

二、当代家庭伦理剧审美艺术倾向

(一)“私人化”倾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几年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开始逐渐

“私人化”和“平民化”,其艺术倾向由原来的“宏大叙

事”向如今的“微观叙事”转变,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小

人物、小老百姓,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

民,《中国式离婚》中的小学老师和外科医生,《林师傅

在首尔》中的川菜师傅,《老大的幸福》中的足疗师;同

时在表现的内容上也更多是表现小人物的私生活,在《贫

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表现的是张大民一家兄弟姐妹

及邻里的生活,在照顾母亲、住房问题、婚恋问题以及邻

里关系问题等方面,集中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氛围。更多地

围绕各个主人公的亲情关系来表现家庭伦理,弘扬的是大

家庭中相亲相爱、为家人牺牲等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展

示更多的是家庭生活的公共空间。而近期的电视剧《媳妇

的美好时代》以当代都市家庭的婆媳关系为主线,同时体

现当今“80后”年轻人的婚恋观,主要表现的是余味和毛

豆豆这一对夫妻的婚恋生活,中间有很大的篇幅表现他们

周旋于三对父母之间的尴尬状况,同时也看到了农村美丽

女孩潘美丽克服城乡差异对爱情的执着。该剧诙谐幽默,

于无声处探讨人生的意义,对当下8O后“私人化”婚姻现

实也作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家庭伦理剧的私人化倾向是我们这个社会变化的体

现,这种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



8一

化影响了人们的社会认知心理、生活伦理和情感态度,形

成了电视受众家庭伦理审美倾向的变化。在家庭伦理剧的

创作方面主要表现为,注重叙述个体生命“私人化”的情

感态度,在叙事上表现为鲜明的“私人化”趋向。

(二)“模式化”倾向

近几年家庭伦理剧以其收视群庞大、制作成本相对较

低的优势得到了更多制片人和编剧的青睐。但家庭伦理剧

的人物设计、矛盾冲突的类型以及情节设置也出现了模式

化倾向。

在人物设计上,当代家庭伦理剧中塑造的男女主人

公从小人物到有点小毛病的小人物,从性格缺陷到极端变

态,愈演愈烈。剧中的女主人公不是单纯的贤妻良母,她

们身上往往缺少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金婚》中的女

主人公文丽,《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婆婆曹新梅,《中

国式离婚》中的林小枫,她们的形象被无限放大定格,猜

忌、怀疑、癫狂,这些绝不能代表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女性

形象。而男主人公也一改原来的威严慈父形象,大多是

一些小男人形象,如《媳妇美好时代》中的余味,《双

面胶》中的亚平,《裸婚时代》中的刘易阳,《王贵与安

娜》中的王贵等形象。

在矛盾冲突上,夫妻冲突、婆媳冲突成为家庭伦理剧

主要的冲突类型,而第三者插足往往成为夫妻冲突的主要

导火线。纵观当今热播的电机剧,第三者插足往往成为一

部家庭伦理剧必不可少的情节,早期的《牵手》可以说是

最早将婚外恋呈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剧作,后来《中国式离

婚》则是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表现婚外恋,直击婚姻中内因

问题引起婚变的情况。还有《金婚》中佟志与李天骄的暧

昧差一点导致了家庭破裂。但是到了最近几年,夫妻冲突

仿佛不再是主要矛盾,而婆媳关系,或者岳母与女婿的矛

盾却成了主要矛盾,这类电视剧的代表主要是《双面胶》

《当婆婆遇上妈》《婆婆来了》《岳母的幸福生活》等。

在情节设计上,家庭伦理剧的“模式化”倾向更加

明显,对生活中的负面问题进行直接表现。在中国的家庭

伦理剧中,虽然整体上的基调是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但

是不少作品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反面角色,对生活中丑恶的

现象不加掩饰地直接表现。其中,离婚成为必不可少的环

节。当代家庭伦理剧中离婚成为男女主人公的必经环节,

至少是考虑的主要问题。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以家为

轴心的伦理性很强的时序结构,当出现问题时,它不是想

法设法解决问题,而是简单地以夫妻吵闹,以毁灭家庭作

为手段。此外理想化大团圆结局也成为家庭伦理剧不可缺

少的结局,这样的结局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但是却

很少给人启示和思考。

(三)“喜剧化”倾向

在当今充满压力和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喜剧及具有喜

剧元素的电视剧开始走俏,特别是在家庭伦理剧方面,喜

剧元素已经成为其主要的审美艺术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老百姓的喜好。太过说教,老百姓是不会接受的,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当作品高于生

活时,你就会发现其价值。而家庭伦理剧的创作采用了一

影瓣

种戏剧化的风格,戏剧化风格的主要特征就是“巧合”,

“巧合”表现最为明显的便是喜剧。近年来《媳妇的美好

时代》《婚姻保卫战》《大女当嫁》等电视剧便是典型

的具有喜剧色彩的家庭伦理剧。尤其是《媳妇的美好时

代》,整部电视剧几乎都是由戏剧情节构成的。一个三十

多岁的女人嫁给了一个具有两爹两妈的男人,夫妻两人生

活也充满了戏剧性,比如相亲事件、小姑捣乱、前男友造

访、婆婆变态刁难等情节,这些事件让人看后都能捧腹大

笑。《婚姻保卫战》中的四位夫妻也都是喜剧性的组合:

节俭过火老抠却娶了一个模特妻子,许小宁甘做家庭煮夫

支持妻子创事业,郭洋和妻子则是风水轮流转。《大女当

嫁》则讲述了一个大龄剩女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过程中发

生的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

三、当代家庭伦理剧的缺憾

家庭伦理剧在当今电视剧领域已经成为了重头戏,打

开电视剧所有电视台都有它的影子。但是我们在满足自身

娱乐的同时也能看出家庭伦理剧存在着很大缺陷。

家庭伦理剧以反映现实为主要目的,但是,为了提高

收视率,为了吸引人的眼球,一些家庭伦理剧在反映现实

问题上开始歪曲事实,脱离事实。而这种电视剧播出后,

观众很难将虚构和现实分开,从而影响现代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婆媳矛盾、城乡差距、房贷问题,以一

种失实方式得以呈现;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重复、过量地

放大社会丑态,会使观众错误地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关键

词就是“拜金”与“唯物”。而且现在电视剧的粗制滥造

也极为严重,很多电视剧就是赶工赶出来的。这就造成了

电视剧只讲究社会生活覆盖面而缺乏现实的生活纵深度,

观众一部接一部看着同一题材的家庭伦理剧,将剧中的

“婆媳矛盾”“城乡差距”“第三者插足”视为真实,将

虚拟角色的世界观植入自己的思想,最终带着歪曲的世界

观回到现实,这的确是一种可悲可叹的社会现象。

总之,家庭伦理剧热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确值得我

们认真反思和探讨,特别是当下家庭伦理剧所表现出来的

审美艺术倾向。面对着当下家庭伦理剧的泛滥,我们会发

现它在主题开掘、情节的锤炼、人物的深化、制作的精良

等方面还没有下足力气、做好细节。说到底,就是当下家

庭伦理剧要不断突破其审美艺术倾向,要不断实现突破和

创新。如何着眼于当代社会与家庭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深

入思考,找准突破点与创新点,不断地推出契合观众审美

需求的艺术精品,是家庭伦理剧创作方面临的新挑战,也

是需要努力达到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亢海玲,毛志凌.影像中的“情感困惑与危机”——当代婚恋题

材电视剧的日常叙事分析[J】.东南传播,2009,(12):80-83.

【2】刊、宜君,马晶晶.近十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J].评论空

间,2008,21-24.

[3】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曹腾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73165)

2O13.04

献花(0)
+1
(本文系江山携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