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习苏州打造一流国家级高新区 2
2014-02-16 | 阅:  转:  |  分享 
  
学习苏州打造一流国家级高新区

——江门高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对比研究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江门高新区于2010年11月29日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在全国84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列第82位。新起点意味着新挑战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国家要求新升格国家高新区朝创新型特色园区方向努力,争取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怎样对照国家标准结合江门实际抢抓升级机遇,把江门高新区打造成真正意义的甚至一流水平的国家级高新区是江门今后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江门人必须面对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带着对这个课题的极大兴趣,我们于2011年5月18日和26日先后分别对江门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比两地园区建设的实践,学习和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经验,获得一些启示和体会,现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江门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对比分析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可以从两地高新区走过的历程、现实的状况做一个深入的比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清楚地认识高新园区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历史对比

1.相同点:成立的时间和地理方位基本相同。江门高新区比苏州工业园区还早一年被批准成立。都是在国家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后发力的。两个园区都在主城区的东南面。都毗邻大都市,江门高新区毗邻港澳,中江高速横穿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毗邻上海,紧贴沪宁高速,接受大城市辐射都有一定的优势。

2.不同点:发起的主体不同,江门高新区只有一家——江门市政府,而苏州工业园区则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家合作的产物。起点不同,江门是省级,苏州是国家级;产业定位不同江门高新区机电为主导产业,苏州工业园区则是电子信息为主导。管理体制不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时起就是中新两家股份制公司化运作,江门一直是政府一家行政化运作。管理职能不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时起一直是政社合一的体制,下辖三个镇,拥有一级行政权力,而江门高新区几经周折,并入江海区又分出,管理体制不稳定。规划的起点不同。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而江门高新区规划控制总面积才47.1平方公里,只有中新合作区的一半强一点。

(二)现状对比

两地园区在总量指标上不在一个层次,不便比较。但是我们可以从相对指标比较中看出一些问题。

1.园区在全市经济中地位不同。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市7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2010年工业总产值3246.01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市的15%,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4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居全市第一位,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江门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只有2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左右,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并没有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占33.1%。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结构都比较落后,没有起到江门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

2.产业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不同。苏州工业园区“一区四园”定位清晰,互相呼应。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保税物流园区集生产、科技创新、金融商贸,物流、生态旅游度假于一体,功能齐全,产业链完整。江门高新区产业门类分散,彼此关联度低,有效集聚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虽然已明确绿色光源为特色主导产业,但目前仍处于培育期,现有产值不高,龙头企业还未投产,形成支柱尚需假以时日。园区内功能板块不清晰,产业规划布局框架没有拉开,完整的一中心多产业的产业集群没有成形,很难对一些配套要求高的大项目形成吸引力。

3.园区发展动力机制不同。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化运作,公司化经营,中新两家股东互相激励和互相监督,园区制度和体制稍有不畅就会面临新加坡撤资的外部压力,内部已经市场化运作,大量高素质人才在此就业,企业间,各功能区间形成共生共存的生物链,既有竞争压力又有合作动力,加之国家人才、税收、土地、环保、外事等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从而彰显出巨大的创业创新活力。江门高新区官办色彩太浓管理体制落后,融资和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不活(江门高新区一直以来只有对外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没有对招商引资人员的绩效挂钩奖励措施),内部激励机制不到位,各项国家优惠政策不到位,加之产业集群效应没有形成,所以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企业整体都缺乏创业激情和创新环境。

两地高新园区差距原因追踪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地园区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可比因素,但是还存在着许多可以比较和借鉴的经验,从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善抓机遇成其大

当著名的苏南模式难以为继之时,苏州人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寻求新的机遇。九十年代初的浦东大开发和世界第一次产业转移浪潮给苏州人迎来了新一轮增长的天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就是成功承接第一次世界产业转移的典范。当新加坡考虑产业转移升级时,李显龙想到了在美国留学时中国同学当时的苏州市长张朝胜,张市长把苏州独有的文化和人文魅力发挥到极致,把李光耀征服在苏州园林里和苏绣的精湛做工上,成功迎来了国际合作者。江门高新区却在这时没有这样的人文底蕴和人脉,只是满足于“三来一补”加工出口模式,坐失了一轮产业转移的良机。

解放思想机制活

苏州人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更勇于实践创新。他们拿出大气魄,排除万难干事业,激励和感召了许多仁人志士,勇往前行。办工业园区更是如此。苏州工业园区领导思想解放。他们起步的头几年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招商引资绩效挂钩奖励制度、《苏州工业园区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实施意见》和《苏州工业园区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意见》,实行第一年,超额完成园区招商引资任务,招商局的招商人员都拿到5位数到6位数的奖金,同时也吸引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落户园区创业。

规划超前眼界高

他们抢抓苏州中心城市向东发展的机遇,高标准推进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功能板块建设,东部新城初具雏形。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坚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开发,从一开始就秉承“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与“执法从严”、“适度超前”的开发理念,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开发。同时,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以纳米技术为引领、以五大新兴产业(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与动漫游戏和生态环保)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功能定位。启动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纳米产业双倍增、金融三年翻番、金鸡湖双百人才、文化繁荣“八大计划”,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

人性关怀士气高

目前,近3000名海外归国人才在园区工作,各类留学生创办企业近300家。为了外籍人才安心在园区工作,专门引进了香港九龙医院,外国语学校、天主教大教堂等配套生活设施;同时,园区内的文体中心,游乐园,高尔夫球场,文化演艺中心等一应俱全。彰显了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

打造一流国家级高新区的建议

在对比两地情况看到巨大差距的同时,我们应该弄清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中蕴藏的规律,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为我所用,增强信心,助我成功。而不是去不负责任地叹息不具有可比性,从而消灭志气。下面就如何加快建设国家级一流江门高新区提出几点建议:

解放思想,做强江门经济第一引擎。

思想不解放,看不到机遇。阻碍江门发展的小富即安思想一定要打破。看不到优势丧失和旧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事实是危险的,看不到长三角巨大的增长优势和压力是短视的。因此,一定要有远眼光,大气魄,拿出大手笔,来谋划新一轮的发展。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发展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江门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立足点就在高新区。将来江门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动力引擎也在高新区,也是增强市本级财力调控能力和强化对各市区辐射带动作用的战略需要。所以,我们建议把高新区的发展列为江门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它作为江门经济第一引擎来认识,要借升级机遇,争取省部合作资源,要跳出现有高新区看高新区,高度整合现有高新区、滨江新区和南车园区,北进南拓,贯通圆融精神,把高新区打造成未来江门科学发展的航母战斗群和江门走向现代化大都市的顶梁柱。

(二)理顺体制,增强活力

理顺管理体制,增强管委会的活力和权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赋予高新区一级政府的权力,独立的财政和人事权,甚至是享受部分国家特区的优惠条件。建议组建三个机构:一是新的江门高新区管委会,市长亲自任管委会主任,设置专门办事机构;二是高新区开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内外知名高校经济专家学者和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区等一流园区的负责人为高级顾问;三是江门高新区资产运营公司,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招商引资,土地拆迁、社会化服务等事务。出台高科技领军人才创业激励办法和招商选资激励政策,确立高新区税收分成制度。简政放权,授予管委会部分市级审批权限。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新区作为国家级园区的活力和政策效应。

(三)科技兴区,人才先行。学习苏州大胆起用能人,兴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没有那样的人就成就不了那样的事。一定要发现并大胆起用象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江苏常熟蒋巷村书记常德盛这样的能人,大胆引进象苏州原市长张朝胜这样的党政人才。所以我们建议江门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和党工委书记一定高配为副厅级;副主任享受正处级。还要在高新区实行灵活特殊的人才政策,建立高薪养廉和末位淘汰机制,定期更换高端人才,补足新鲜血液,要允许高新区管委会可以自主招聘和解雇人才,可以不受编制限制高薪选聘高级雇员,在全国范围内公选高新区管委会领导人。

大手笔规划园区,组建三环围绕的产业组团。

从目前的高新区范围看,十分狭小无法大发展。因此我们建议1、扩大辖区范围:建议把蓬江、江海、新会、和鹤山的一些行政村和镇划入高新区管理,把滨江新区并入高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动迁至滨江新区,现在的园区只作为高新区的生产物流区,环绕高新区新的办公区市场化开发高尚住宅区和高档商务写字楼,文化娱乐休闲中心,像佛山东平新城那样聚集人气。通过南拓北进,使高新区成为沿西江经济带的主体。

2.科学布局园区产业。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细化产业规划,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和创业创新组团:(1)高新区核心园区(含江海区),以绿色光源为主,引导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引领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建设绿色工业新城,形成千亿元产业集群;;(2)滨江新区,以总部经济和科技地产为主,形成以电子商务、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创业孵化、研发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商务区。(3)南车先进制造园区,以CRH动车组制造为核心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入驻园区打造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等国家一流园区的经验,着力从思想、体制、人才和规划四个方面寻求突破,江门高新区一定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江门经济科学发展的第一引擎,为江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创造辉煌业绩。

附件:

1.两地园区经济指标对比表

2.江门高新区园区规划想象图



两地园区经济指标对比表

指标 单位 江门市高新区 苏州工业园区 成立时间 年、月 1993.2 1994.2 成立规模 广东省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开发区 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 47.1 288 人口 万人 5.98 35 工业总产值 亿元 240.51 3246.01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8 550.25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0.38 18.5 出口总额 亿美元 9.92 343.19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33.1 60











江门高新区园区规划想象图











作者:崔忠波江门市统计局

杨萍江门市广播电视大学







献花(0)
+1
(本文系中兴活力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