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学信息化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2014-02-21 | 阅:  转:  |  分享 
  
教学信息化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核心观点

□教学信息化具有网络、主体、信息三大技术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不属于教学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技术的主阵地在作业和考试等课后教学环节

□教学信息化需企业与学校、信息技术专家与学科教学专家的结合

■龚晖

教育信息化泛指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综合应用,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教学信息化和教育管理信息化两大板块,前者是核心,居于首要地位,后者是支持和服务,居于从属地位。在过去十年间,我国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各地建成了大量的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但是网络和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严重滞后,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即便是在发达的中心城市也是如此。结合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笔者认为,我国教学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以下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应该认真加以解决。

教学信息化的定义含混不清

关于教学信息化的定义很多,但大都过于笼统和宽泛。特别是在目前的应用水平之下,我们必须给教学信息化勾勒出一个明确的轮廓,否则什么都是教学信息化,结果教学信息化什么都不是,大家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笔者认为教学信息化是特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收集和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完善和优化的全过程。要特别强调教学信息化的三大技术特征。其一是网络特征,教学信息化是特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行为,单机作业不具备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基本要素。其二是主体特征,教学信息化必须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单打独斗、学生充当旁观者,不构成教学信息化。第三是信息特征,教学信息化技术中的信息一方面要包含静态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有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动态信息,这种动态信息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决策,科学地调整、完善和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多媒体课堂教学技术不属于教学信息化,因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技术是单机作业的过程,教师虽然使用电脑,但学生是旁观者,而且有关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信息不主要产生于课堂教学环节。多媒体课堂教学属于教学数字化技术,就是把传统介质上的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电脑呈现出来。应该说在过去的5-10年间我们开发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都属于教学数字化,而不应与教学信息化技术混为一谈,就目前的实践情况而言,上述区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引导作用。

教学信息化的应用策略研究滞后

种种迹象表明,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处于一个方向迷失的状态。谁都在说信息技术应该与课程整合,但谁又都说不出应该如何整合。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让学校开展什么样的改革和试点,结果肯定都是非常盲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首要课题是研究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在教学工作中为信息技术找到生存的土壤,否则教学信息化无论如何难以获得生长的空间。

如果说教学数字化技术主要属于课堂教学环节,那么教学信息化技术的主阵地则在作业和考试等课后教学环节,包括家庭作业、各种考试、周末练习和假期作业等等。从作用和意义上讲,课后的这个教学环节又可以称为“评测”环节。这也许是一个十分意外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从技术上、逻辑上和教学策略上予以证明。首先,在以作业为代表的“评测”环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分散和独立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与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次,教师在办公室或家里布置作业,学生在家里或寝室做作业,老师和家长还需要在家里或办公室了解学生作业的情况,来调整和优化日后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显然这是一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同时必须依靠网络,单机作业是无法做到的。更为重要的是,教学信息化所依赖的教学信息主要产生于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在作业和考试过程中,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的各种错误、缺陷和问题也在作业和试卷中暴露无疑。但是传统的作业和考试技术下,教师人脑很难对作业和试卷中大量的教学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教学信息的流失使得我们的教学工作处于一种“乏信息”的状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有了一定的计划性和经验型,甚至是盲目性、重复性和无效性。因此,要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更为科学高效,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作业和考试技术,利用电脑和网络从作业和试卷中收集和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科学的评价,据此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善和优化,也就是说使教学工作“信息化”。

这样一种应用策略很容易被误解为“应试教育”,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恰恰相反。教学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教学工作的透明度、针对性和有效性,来降低教学行为的盲目性、重复性和无效性,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当然我们无意说教学信息化就等同于作业和考试手段的改革,但作业和考试手段的改革一定是教学信息化最稳定、最成规模和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平台。即便是对于我们前面谈到的大学或农村的远程教育技术而言,教学信息化技术同样举足轻重。学生通过网络自学,不能说只学课件和只看视频就完了,作业呢、练习呢?只有加上了作业和练习环节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教学信息化的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深入的观察和切身的体会,同时他们也是教育技术成果的直接用户,是教育技术改造的直接受益者,因此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主力军。然而任课教师常常埋头于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无力顾及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国内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队伍主要有两支,一支是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老师和学者,另一支是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公司和企业。前者多是从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的角度开展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关注国外的一些技术平台的引进、消化和宣讲,但对计算机技术和应用平台的研发力度不足。国外所关注的教育问题和国内所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他们连教学信息化的理念都没有,更不可能从国外找到教学信息化的成功范例,因此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平台常常会水土不服。公司和企业则多从计算机技术出发,寻找计算机在教学工作中的切入点,但是他们往往疏于对教学工作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无法发现教学工作对教育技术的真正需求,结果不是技术为教育,而是教育为技术。

要想加快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进程,必须重新审视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和技术策略,必须提倡公司、企业与学校的结合,提倡信息技术专家与学科教学专家的结合,同时要特别关注那些既从事教学工作实践又从事教育技术开发的学者和专家的声音。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23日第11版























献花(0)
+1
(本文系雪拥蓝关2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