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李可老细说头痛的诊治
2014-02-25 | 阅:  转:  |  分享 
  
李可----------细说头痛的诊治一、血管神经性头痛引火汤(九地90g,盐巴戟肉、天冬、麦冬各30g,云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炙草30g,枣仁30g,葛根60g。二、三叉神经痛肾气已衰,肾阴下夺,阴不恋阳。时值春令,阳气升发。脚底为肾经循行始发部位,龙雷之火不能下安宅窟,循经上攻,上奔冲击无制。拟傅山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大剂,滋阴恋阳,引火归原,柔肝缓急,以制雷火,处方:九地90g,盐巴戟肉、天冬、麦冬各30g,云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炙草30g,枣仁30g,葛根60g。3剂。3月29日二诊:药后脚底上冲之气已敛,发病次数逐日减少。每有发作,一闪即过,已可耐受。洪象已敛,目赤、耳鸣均愈。考虑多年痼疾,久痛入络,佐以虫类搜剔,更加细辛引入少阴而驱伏寒,兼寓火郁发之之义。原方加细辛15g,水煎服。另全虫12只、蜈蚣2条,研末冲服。4月4日三诊:上方服1剂发作停止,已4日未发。全家人大喜过望。其夫戏云:真如死囚遇大赦,不用提有多高兴了。嘱原方再服3剂巩固。追访10年,未复发。按:本病为临床常见疑难病之一。各家多从风、寒、痰、火、瘀论治,或可见效于一时,后必复发。盖本病正虚为本,病机在肾,当从肾论治。《素问五脏生成篇》:“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纵观历年病例,约在百人之数,悉属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无一例外。病程愈久,病机愈显。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秘。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之气化,是为健康无病。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且肝肾同源,肾水既亏,肝失滋荣,肝中所寄雷火,势必随肾中龙火上燔,而成燎原之势,而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牙痛、齿浮、鼻衄、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火灼等。病机既明,当用“甚者从之”之法。水亏者,以引火汤壮水敛火,导龙归海;水寒者,以引火汤加油桂1.5g,饭丸先吞,温脏敛阳,引火归原。若误以实火正治,苦寒直折、釜底抽薪诸法,非但不能愈疾,反致变生不测。西晋王叔和注解《内经》,对龙雷之火的病机、治则有详尽阐发,宜精读。中医学著名的调燮阴阳: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还有五行生克制化,“亢害承制”诸论,皆源出于此。龙雷之火为脏腑内生虚火,与六淫外邪实火大不相同。有以下5点,可资鉴别:1.双膝独冷,上下温度如常,独膝盖部其冷如冰;2.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生变,外感多渐变,火不归原多突变;3.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4.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外感无此病象,若出现此象,按火不归原论治,误用苦寒直折则危;5.不渴尿多,渴喜热饮。以上为火不归原证治之大略。三叉神经痛必挟雷火,因巅顶之上惟厥阴可到。肝火暴虐,在大滋真阴引火归原之中,必佐柔肝宁络之品为妥。全方组成如下:熟地90g,盐巴戟肉、天冬、麦冬各30g,云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炙草30g,细辛15g,水煎服。另全虫12只、蜈蚣3条,研末冲服。脾胃虚弱者,易致滑泄,加姜炭10g,砂仁10g(与熟地拌捣)。龙雷之火上奔无制者,加油桂粉1.5g(刮去粗皮研粉,蒸烂小米为丸,药前先吞),引无根之火降而归肾,见效尤速。三、头风痼疾与秘方“偏正头风散”凡百治不效,抱病终生,至死不愈之头痛,古代谓之“头风痼疾”。史书记载,三国曹操即因此症,不治而死。或每日定时发作,或交节病作,或经前必犯,或由七情过激触发,发则头痛如破,晴胀头眩,呕吐涎沫,昏蒙思睡,饮食俱废。凡此种种,必是“伏邪”作祟。“伏邪”之因,必是患者正气先虚,外淫六邪袭人,无力鼓邪外透,留而不去。时日既久,由皮毛、经络渐渐深入于脏,湿痰死血筑成巢穴,深伏不出,遂成痼疾。治之之法,当理清“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因势利导,扶正气,开表闭,引伏邪外透则病愈。余在1958年,偶得一则民间专治偏正头痛之秘方“偏正头风散”,经临证反复运用,筛选药物,调整主辅药比例,使之恰合上述病理、病机,用治各类各型头痛痼疾,收到药到病除之效。而且重订之后,已大大突破了原方的主治范围。方如下:(红参、五灵脂、制首乌、炒白蒺藜)、制川草乌、生石膏、天麻、川芎、白芷、甘草各12g,细辛、芥穗、防风、羌活、(辛夷、苍耳子、苍术)、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天南星、制白附子、明雄黄(另研对入)、乳香、没药各6g上药共研细粉,日服2次,每次3g,饭后、睡前淡茶水调服。本方以人参、天麻、定风丹(首乌、蒺藜对药)补元气,生津液,补肝肾,益精血,扶正托邪于外;川草乌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破沉寒痼冷,驱逐伏邪外透;芎、芷、荆、防、羌活、辛夷、苍耳、苍术,芳香透窍,辛散开表,疏风燥湿,开门逐盗;天麻、南星、白附子化痰定风;石膏甘寒清热,监制辛热燥烈诸品;雄黄、苍术解毒辟疫;乳香、没药化瘀定痛;诸虫深入血分,搜剔伏匿之邪;白芷一味,号称植物麝香,芳香浓烈,善通诸窍,与川芎之专理头痛者相配,可引诸药上达头部,直入脑窍,破其巢穴。诸药相合,对风、寒、湿、痰、火、瘀多种伏邪,皆有透发之效。似乎寒温不可同炉,未免驳杂成方。但凡痼疾,必是寒热胶结,湿痰死血深伏血络,正可泛应曲当。又由于本方有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之功,故对暴感外淫六邪或外风引动内风,全身各部一切突发性、神经性的眩晕、麻木、剧烈痛症,1小时即可止痛。本方性味燥烈,偏于攻邪,故对热病及脏腑内伤所致头痛则非所宜。本方主治各症:1.久年各类型头痛痼疾,血管性、神经性、眼源性、鼻源性、外伤性脑震荡后遗症,脑瘤之头痛如破及现代一切机理不明之偏正头痛,2次/日,每次3g,饭后、睡前淡茶水加蜜调服,当日止痛,1周痊愈。病程10年以上者,20日可获根治,无一例失败,无一例复发。2.面神经麻痹,病发1周内就诊者,日服3次,每次3g,早、午、晚饭后40分钟,淡茶水调服,10日痊愈。迁延失治5年以上者,以补阳还五汤原方,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酒泡、补骨脂淡盐水炒、仙灵脾)各20g,白芷10g,煎汤送服散剂,一月可愈。3.多发性神经炎之肢端麻木疼痛,辨证多属气虚失运,兼夹湿痰死血。服用本方,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后以补阳还五汤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酒泡、补骨脂淡盐水炒、仙灵脾)各10~30g,豨莶草30g,白芥子10g,炒研,治本,以杜再发。4.急性风湿热关节剧烈肿痛,以苍术白虎汤(苍术15g,生苡仁45g,黄柏30g,豨莶草50g,红豆、生山药、知母、炙草各30g,生石膏250g,赤白芍各45g,下肢加川牛膝30g),煎汤送服散剂3g,3次/日,蜜水调服,10日内可以痛止肿消。后以豨莶草500g,黄酒拌,九蒸九晒,研粉蜜丸10g重,日服3次,每次1丸,服完即获根治,并可避免演化为风心病。5.急慢性风寒湿痹,急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轻症单服散剂4g,2次/日,饭后睡前淡茶水加蜜1匙调服,当日止痛,10日痊愈;重症,以生芪120g,当归、附子、川乌、防风、黑小豆、老鹳草、豨莶草各30g,麻黄先煎去沫15g,细辛20g,桂枝、杭白芍各45g,炙甘草60g,蜂蜜150g,鲜生姜45g,大枣20枚,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600ml,3次分服,3小时1次,每次调服散剂3~4g,肾虚腰困如折者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酒泡、补骨脂淡盐水炒、仙灵脾)各30g,约20剂可获根治。本方与培元固本散(胎盘1具、大三七、血竭、炮甲珠、琥珀、红参、茸片各30g)合方,加九制豨莶草,变散为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卓效。所列汤剂,即仲景乌头汤之加味改良方,方中增入防风、黑小豆,两倍量之炙甘草,大剂量蜂蜜、鲜生姜、大枣,更加水文火煮2小时以上,可有效破坏乌头剧毒,治病救人而无害。余一生运用此方在万人次以上,从无一例中毒。仲景方能治大病,救急痛,愈痼疾,是攻克疑难大症的仙丹妙药。后世由于配伍不当,煎煮不遵法度,偶有中毒事故发生,遂使当今中医界畏乌附如蛇蝎,因噎废食,弃置不用,使仲景起死回生妙方有绝传之虞。6.寒凝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之电击样剧痛,以改良乌头汤重用生芪至240g,合仲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必须原方折半计量)煎汤送服散剂3~4g,益气破瘀破沉寒痼冷,开冰解冻,12小时即可止痛。余治愈本型病人9例,其中一例患者高某某,双下肢血检闭塞性脉管炎,合并心肌后壁梗死,并发剧烈心绞痛,上方加麝香1g,3次热黄酒送下,4剂诸症均退,继服散剂半月,注射毛青冬15盒而愈,今犹健在,已近八十高龄。7.中风后遗症之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痿废不用,以本方1料3g,3次/日,淡茶水加蜂蜜1匙调服。另备制马钱子粉198g(与本方等量)另包,单服,以准确掌握剂量。每睡前温开水送下0.6g,10日后渐加至0.8g,极量1g。服后以感觉全身肌肉筋骨紧张有力为验,即以此量为准服用。如出现强直性痉挛之苗头,即为过量。勿须惊慌,服凉开水1杯即解,然后调整至适量。服药初期,医者应密切观察,以定准有效剂量。服药期间,忌食绿豆及汤。服药10日,停药5日,以防蓄积中毒。对本病之康复,大有助益。此法对癫痫亦有效。余从事中医临床46年,运用本方42年,经治各类暴发剧烈痛症5千例以上,服本方4g,2次/日,淡茶水加蜜1匙调服,半小时内入睡,2小时睡醒,痛即霍然而愈,继服本方3g,2~3次/日,多数半月即可根治。病情复杂者,加服对症汤剂。勿忘辨证求本,则可攻无不克。曾治1例60岁老妇,晚期溶骨肉瘤,日夜剧痛,服镇痛片30片不能止痛,已卧床1月。从骨病治肾,双补肾之阴阳以治本。主方用熟地、附子、川乌、黑豆、骨碎补、胡桃肉、肉苁蓉、肾四味、龟鳖甲各30g,地骨皮60g,盐巴戟肉、二冬、云苓、狗脊、杜仲、防风、细辛、干姜各15g,炙草60g,蜂蜜150g,鲜生姜30g,大枣12枚,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600ml,3次分服,每次冲服散剂3g,茸粉、炮甲珠各3g,当日痛缓,白天停服镇痛片,3日后痛止起床,可到邻家串门。经治各类头痛3千例以上,其中病程10年以上,历经中西诸法无效者,占90%以上,服用本方,日服2次,每次3g,当日见效,7日痊愈者,可占98%,无一例超过20日者,无一例失败,无一例复发。1978年治张某某,女,25岁,脑瘤术后复发,头痛如破,呕涎沫而肢厥,睛突目糊,口眼歪斜,右侧肢体失灵。辨属产后藩篱失固,贼风袭络,三阴寒凝,大气失运,浊痰死血深伏脑络。予改良乌头汤加吴茱萸30g,生半夏45g,川芎30g,白芷15g,麝香1g分冲,引诸药直捣病巢。冲服散剂3g,3次/日,一剂痛止呕罢。后予散剂方加守宫、炮甲珠、带子野蜂房、川贝、麝香,以夏枯草1500g,依法熬膏合炼蜜为丸15g重,日服2次,每次1丸,以海藻、甘草各30g,煎浓汁送服,相反相成,激荡磨积,以加强软坚散结之力,服药75日赴京复查,病灶消失,恢复工作,现仍健在。本方经42年临床应用,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方中剧毒药川乌、草乌,占全剂的16.6%,而解毒药甘草、防风、白芷以及反佐监制药石膏则为川乌、草乌之两倍。加之服用时间在饭后、睡前,更以淡茶水送下(茶性苦、甘、凉,最能泻火清头明日,除烦渴,利小便,可制其燥烈。现代药理实验证实,茶水中所含鞣酸蛋白,可使缓慢吸收,迅速排泻),故绝无中毒之虞,正是本方配伍巧妙处。惟方中之雄黄含砷化物,火煅或粉碎过程磨擦发生高热,则成红砒,误见火即可杀人,故应单味乳钵另研对入。近年诊余温课,始在宋代《和剂局方》中查到本方之原始出处,《局方诸风门》项下列“追风散”方一则,药18味,与秘方相同,惟缺细辛,且主、辅药之剂量各异。明代龚廷贤著《寿世保元》又转引于该书头风门项下,药味相同,剂量又与局方不同。余在20世纪50年代所得秘方,药味、剂量又是一变。可见本方在2千多年(局方刊行于1078年,所搜集者皆宋代以前上溯到汉唐时期流传于民间之验方)的流传过程中,吸收了历代医家治疗头痛及一切暴发性神经痛的成功经验与心血结晶,可谓集古今治疗痛症之大成,疗效卓著之奇方。希能引起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高层关注,组织科学研究,临床验证,改革剂型。制成高质量特效中药制剂,为新世纪中医药走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为全人类健康做贡献。加减八味大发散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文志军方)

【歌诀】加减八味大发散,麻桂白芷蔓荆子,

藁本防风川芎草,桑皮细辛与生姜。

【组成】麻黄15克,桂枝10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防风10克,川芎6克,桑皮16克,生姜40克,甘草5克,细辛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退翳。

【方解】方用麻黄、桂枝、白芷、藁本、蔓荆子、防风、细辛、生姜、甘草辛温解表,祛风退翳;川芎祛风活血;桑皮宣畅气机。诸药合用,共奏辛温解表,祛风退翳之功。

【主治】黑睛翳障。

【加减】若有翳膜遮睛者,加蛇蜕1~2条,蝉蜕45克,白蔻壳(姜汁炒)3克;夜间目胀痛,不得安宁者,加玄参、防己、炒香附、夏枯草各6克;生胬肉者,加重白芷用量;偏头痛者,加天麻6克;目痒者,加全蝎、僵蚕各6克。

【附记】用本方治疗黑睛翳障60例(聚星障15例,凝脂翳35例,蟹睛证10例),均为单眼发病,病程为5天~3个月。结果临床治愈27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100%。

2..

四味大发散(《眼科奇书》)

四味大发首麻黄,藁本蔓荆细辛姜。

外障目疾非皆火,风寒外束切勿忘。

八味大发效力增,再入芎芷与羌防。

【组成】麻黄10g,藁本10g,蔓荆子10g,细辛6g,老姜10g[1]。煎前水浸泡数小时,沸后即去渣热服。

【功用】祛风,散寒,止痛。

【应用】风寒目病。常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浅层病变。

【附方】八味大发散(《眼科奇书》)四味大发散加羌活、防风、川芎、白芷各10g[2]。功用、应用同四味大发散。

3:







1.服用科学中药的剂量,及方法为何

a.每日三次,早中晚餐饭前,空腹,温开水送服

b.若病情较重,可于睡前加服一次.

c.

1岁以下幼儿每次剂量0.3~0.5公克

1~3岁每次剂量0.5~1.5公克

3~6岁每次剂量1.5~2公克

6~10岁每次剂量3公克

10~14岁每次剂量4公克

14岁以上成人每次剂量5公克

此剂量仅供参考,请依体格及医师建议,酌量加减.



2.服用多久,仍然无效时应该停服

a.若对证,多半24小时以内,病情改善,如连续服用2日仍然无效时,应该转方或停服,并到诊所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浸泡胆巴或硫磺薰制(氧化硫)的中药,与防腐剂一样,都会严重损伤肝肾,请务必慎选药材.

3.服药後,退烧,不再恶寒身痛(表解),但有後遗症,如咳嗽不癒,声哑怎麽办

a.若是咳嗽不癒,表示此人平时即多有痰饮体质.

---如(寒性)白痰,则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如(热性)黄痰,则用千金苇茎汤.



《芦根、冬瓜子、桃仁、苡仁》

b.如(津亏)声哑,或乾咳无痰,表示此人平时多晚睡,贪食炸烤食物,或服抗生素,伤到津液,则用麦门冬汤.

4.病症看起来像似表寒桂枝汤证(有汗,恶寒,口不渴).又有鼻流黄涕看似有热证的麻杏甘石汤证该如何选方

a.恭喜,您已进入合方运用的殿堂.请用桂枝汤加麻杏甘石汤但总剂量不变.



5.月经期间感冒喉痛,可否用小柴胡汤合葛根汤

a.正确答案,但小柴胡汤量要大一些.



6.严重之喉痛,如扁桃腺化脓,可再加桔梗,玄参,石膏7.若服用水药,各方之参考剂量及使用法请详见後列之投影片,实际使用量请依合格中医师处方.小孩服用量依照与成人体重之比例.如60公斤成人需喝一碗,30公斤小孩则喝半碗.张孟超敬笔2-20-2010



【桂枝汤处方】

桂枝9克(3钱)白芍9克(3钱)炙甘草6克(2钱)

生姜切片9克(3钱)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

桂枝汤加葛根:桂枝汤再加入-葛根9克(3钱),用法同桂枝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桂枝汤再加入-厚朴9克(3钱)、北杏仁9克(3钱),用法同桂枝汤.

※桂枝汤使用时机:有汗,怕冷,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桂枝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五味药,用七碗水煮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服完药後再喝一碗热稀饭,以帮助药力.

喝完药後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

若微出汗後,病状消失,则可以停药,不用再服.若是两小时後汗仍不出,可服第二碗;再不出汗,每一小时到一小时半再服一碗…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

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

服用桂枝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葛根汤】

葛根12克(4钱)麻黄9克(3钱)生姜切片9克(3钱)

桂枝6克(2钱)芍药6克(2钱)炙甘草6克(2钱)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葛根汤使用时机:项强,头痛,发热,怕冷,无汗,喉咙痛.

※葛根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葛根,等水量减少三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喝完药後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

和桂枝汤不同处是使用葛根汤时,不需要喝稀饭助药力.

若微出汗後,病状消失,则可以停药,不用再服.若是两小时後汗仍不出,可服第二碗;再不出汗,每一小时到一小时半再服一碗…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

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

服用葛根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麻黄汤】

麻黄9克(3钱)桂枝6克(2钱)炙甘草3克(1钱)杏仁12克(4钱)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麻黄汤使用时机:头痛、全身关节痛、发高烧、无汗,非常怕冷.

※麻黄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四味药,以水九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汗出停後服.

和桂枝汤不同处是使用麻黄汤时,不需要喝稀饭助药力.

喝完药後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服用麻黄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小柴胡汤】

柴胡24克(8钱)黄芩9克(3钱)人参9克(3钱)半夏9克(3钱)

炙甘草9克(3钱)生姜切片9克(3钱)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

※小柴胡汤使用时机:忽冷忽热,恶心,胸胁胀满感,无食欲.

※小柴胡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上述七味药,以水十二碗,煮成六碗,去滓,再煎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一天三次.



五苓散

猪苓9克(3钱)泽泻15克(5钱)白术9克(3钱)茯苓9克(3钱)桂枝6克(2钱)

※五苓散使用时机: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但一喝就吐,或有(拉肚子)水泻.

※五苓散使用法及注意事项:

将上述五味药材打成粉末,一次吃一平汤匙,原方是用很稀的米汤配着服下,不习惯者可以用温水送服,一天吃三次,吃完後多喝温热水,汗出则愈,还有小便也会增加.



【麻杏甘石汤处方】

麻黄12克(4钱)杏仁9克(3钱)炙甘草6克(2钱)石膏,打碎用棉袋装,24克(8钱)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六钱,防风四钱,浮萍四钱来取代麻黄.

※麻杏甘石汤使用时机:有汗,咳嗽不止,痰出黄粘,胃口尚可

※麻杏甘石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四味药,以水七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

服用麻黄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小青龙汤】

麻黄9克(3钱)\桂枝9克(3钱)\白芍9克(3钱)\炙甘草9克(3钱)

干姜9克(3钱)\细辛6克(2钱)\半夏9克(3钱)\五味子9克(3钱)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小青龙汤使用时机: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口不渴,身体痛,没有胃口※小青龙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1.以上八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2.喝完药後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

服用小青龙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大青龙汤】

麻黄9克(3钱)杏仁15克(5钱)石膏,打碎用袋装,18克(6钱)

炙甘草(5钱)桂枝15克(5钱)生姜切片2片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大青龙汤使用时机: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咳出黄痰,身体痛,口渴重,喜饮冷水,没有胃口.

这也是SARS、禽流感的主要证型之一.

※大青龙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1.用六碗水大火快煮成二碗,汤成後立刻关火,待温时空腹喝第一碗.

2.如果一小时内汗出烧退咳止,就不需要喝第二碗.

3.如果三小时内无出汗,就再喝第二碗,汗出时就不用再喝了,4.当身体出汗时须待静室中,等到出汗自然停止後,再出房间,5.切不可以出汗时吹到风,如此病毒将无法排尽,还会再发的.

6.成人每次一碗,小孩每次半碗,婴儿每次四分之一碗.

7.记住:一旦汗出,就不用再喝第二碗了,因为已经好了,再喝恐怕伤到津液.

8.一般病人在服药後第二天中午时会很饿,胃口大开,这表示痊癒了.

服用大青龙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白虎汤】

知母18克(6钱)石膏打碎用棉袋装,45克(1两半)炙甘草6克(2钱)

粳米18克(6钱)

※白虎汤使用时机:发烧,怕热,大汗,口渴重,喜饮冷水.

※白虎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四味药,以水十碗,煮米熟汤成,去滓.每次温服一碗,一日三次.烧退停後服,服过量易伤胃气.



射干麻黄汤处方

射干9克(3钱)麻黄12克(4钱)生姜切片12克(4钱)细辛6克(2钱)紫菀9克(3钱)款冬花9克(3钱)大枣擘(用手掰开)7枚半夏9克(3钱)五味子9克(3钱)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六钱,防风四钱,浮萍四钱来取代麻黄.

※射干麻黄汤使用时机:怕冷,咳嗽,痰多而清稀,口不渴,喉咙痒而不舒服.

※射干麻黄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九味药,以水十二碗,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服用射干麻黄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茯苓12克(4钱)炙甘草9克(3钱)干姜9克(3钱)细辛6克(2钱)半夏9克(3钱)五味子9克(3钱)杏仁9克(3钱)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使用时机:咳嗽,白痰,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半碗.一日三次.

服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金苇茎汤】

苇茎45克(1两半)薏苡仁30克(1两)冬瓜子18克(6钱)

桃仁9克(3钱)

※千金苇茎汤使用时机:咳嗽,黄痰,不易喀出,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常配合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使用.

※千金苇茎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四味药捣碎,以水六碗,煮取三碗,每次服一碗,分三次服用.

服用千金苇茎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现今药房买不到苇茎,多以芦根代替.



【麦门冬】

麦门冬18克(6钱)人参6克(2钱)炙甘草6克(2钱)

粳米9克(3钱)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半夏9克(3钱)

※麦门冬汤使用时机:乾咳无痰,声哑,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麦门冬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六味药,以水十二碗,煮取六碗,温服一碗,早中晚及睡前各一碗.

服用麦门冬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

麻黄6克(2钱)炮附子9克(3钱)细辛6克(2钱)

※麻黄附子细辛汤使用时机:发烧/咳嗽/喉咙痛/鼻病,无汗,口不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

※麻黄附子细辛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三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待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一天三次.

请务必使用不含胆巴的炮附子.胆巴就等於防腐剂,会造成肝肾功能异常.甚至衰竭,害人性命。辨别有无含胆巴之方法:以舌尖舔一下炮附子,若有咸味即是有胆巴.

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制附子60g(先煎1小时),

高丽参15g(另炖浓汁兑入)

五灵脂15g

瓜蒌30g,薤白(酒或者米醋泡)15g,

丹参30克

郁金、桂枝尖、桃仁、红花、灵芝各15克

细辛12(后下10分钟)g

炙甘草40克,

白芷12克,

三七粉10克(分冲)

檀香、降香、砂仁(捣碎)各10克(后下5分钟),

盐补骨脂30

菟丝子30



如果有肾炎浮肿加:

麻黄15

姜半夏30

五味子6

茯苓30

酒大黄18



























18









献花(0)
+1
(本文系chanxinx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