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对开化老城的回忆
2014-02-28 | 阅:  转:  |  分享 
  
对开化老城的回忆



70年代末,在开化中学读了两年书。虽然岁月已经流逝了30多个春秋,但那时的开化依然时常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从小桥头到县城,每周一次进学校、回家都要经过的那座浮桥最不会忘却的。遇上暴雨季节,河里涨大水了就只好两周、凑巧的话有时还要三周才能回家一次了。

学校原址的格局,虽然已过了30多年了,但变化不是很大,陈设布局似乎还是保持原状:学校地址还是原来的地址,食堂、教室、教师办公楼、操场统统都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要说变化:一是学校的名称变了,现在更名为“开化第一初级中学”;二是房子变得高大了一些;原先操场上有许多篮球场,还有一个“司令台”,现在改装成一个巨大的足球场,显得是比以往气派了,但我们那时的篮球场也是挺实用的。

一提到球场,我脑海里就立即蹦出开化城中的“灯光球场”来。因为那个地方曾经是我班一位名叫叶盛的同学大显身手、也是连接校内球迷与校外球迷交流球技的好场所。叶盛他身材魁梧,又喜好打篮球——篮球也打得特别棒。看他打篮球简直一种享受,看他与外单位的球队比赛更是享受中的享受。因此,每每有他参加的球赛,我势必参加观看。开化中学篮球代表队只要有他参加,开化中学的师生就不会有失望。

“灯光球场”的位置处在现在开化广场偏西南方向的地方。那时,灯光球场四周全是房子。清晰留在我印象中的是靠北的县政府大院,紧挨着县府大院门口东侧是一座小小的纺织厂,紧挨着纺织厂北面就是百货公司。县政府整个大院的东侧就是有这两座房子紧紧围着的。百货公司大门朝东,与开化最有名也是开化唯一的那条大街——解放街紧挨着。政府大院的大门朝南,门口偏东的斜对面有一个三角地块,这个三角地块东面紧挨着解放街的是一排商店。这排商店的房子是两层的,全是木头结构的:梁是木头、柱子是木头、连大门也是一块一块木头拼合着开和关的。虽然是木头结构的,但我感觉还是挺精致的。与这排商店背靠背着的是开化城关派出所。开化城关派出所的大门朝西,与政府大院的大门斜对着。三角地块北边有一条相对较宽(一辆汽车可以进出)的大道通往东侧的解放街。这样一来,政府大院的大门口就有一块相对较宽阔的广场,从这里也可以向南通往“灯管球场”。三角地块的西侧也有一条可以连接解放街与“灯光球场”的小道。看完球赛,不管拥不拥挤,观众还是往那条小道进出的比较多。

看完球赛,沿着派出所北面大道走出,与解放街形成一个“人字”形路口的对面就是开化最有名的大兴饭店。大兴饭店也是两层楼。它与靠南方向斜对着的那排木质结构的商店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这座饭店四周的墙壁和里面的隔墙都是混泥土钢精水泥结构的,除了楼梯还是木结构的外,其他能看到的几乎都是水泥混泥土:看不到梁柱也看不到楼板,因此,显得特别坚固。这个饭店之所以成为开化最有名的饭店,是因为大兴饭店里吃的东西多而全:吃饭的可以大炒,也可以小炒;取方便有各种各样的面食;小吃呢?像面包、包子、油条、油酥绳、油酥脚等等也应有尽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里用餐最实惠——同样价格的食品,这里比别家量要多得多、个儿要大得多。凡到开化县城办事或过往的客人,只要用餐,就肯定会选择这家饭店(排队买不上的除外)。爸爸带着我第一次到开化中学报到(也是我有生第一次进县城)那天,中饭就是在这家饭店吃的。我清晰记得:那天吃的是1毛3分钱一碗的光面。为了买那两碗面,爸爸排了两次队(买票一次领食一次)总共化时不少于1小时(那时没表,是估计的)吧!在开化中学读书的两年里,每周多余的3分钱(每周父母给我2角钱,除了蒸饭要用1角7分,每周有3分钱多余),嘴馋的我几乎也都跑到这个饭店里花掉的:或买一个包子,或买一个油酥脚……这些我爱吃的小吃也都正好是3分钱1个。

大兴饭店后面隔壁还配有大兴旅馆!第一次带我到开化中学报名的爸爸,那天就是住在这家饭店的旅馆。住宿费是1角钱一晚的通铺(一间房可住10多人的叫通铺)。

偏东北方向与大兴饭店斜对着的是百货公司。虽然大兴饭店和百货公司同是混泥土结构的楼房,可百货公司比起大兴饭店一要高的多——它是三层楼房的,二是大的多——百货公司沿街的长度起码是大兴饭店的5倍长吧!

沿解放街朝北方向走,东面依次是开化粮管所、开化土特产公司、开化供销社……西面与开化供销社隔着解放街正对着的开化新华书店,我印象十分深刻。因为那时候没钱买书,但心里总想买。尤其听了一位老师说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后,我就经常跑到那书店,漫步在柜台前,隔着玻璃窗户,盯着陈列在书柜里整齐摆放着的那套数理化学习丛书流连忘返。

沿街与新华书店北面仅隔着一条小弄堂的那个“三角店”,在我脑海里也有特别的记忆。这除了我经常要穿越这条小弄堂到新华书店来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一次,我爸妈为了改善我的生活,爸爸在山上挖到了一些野葛,妈妈替我将野葛煮熟还切成片,要我趁礼拜天空余时间拿到街上2分一片地去卖,卖掉野葛片赚到的钱就当作改善我生活的伙食费。我没敢在街上大喊叫卖,只好躲在那爿“三角店”门口朝着弄堂也朝着大街的一角偷偷地卖。清晰记得:那爿店很小,也是木结构的,大门也用一块一块的木板拼合着开和关。所不同的是朝路口方向的拐弯处专门立了一根粗大的木头柱子支撑着。为使这根立柱两边的两块门板能成为一个自然弧形,在这根立柱下方特意安装了一个用石料做成的中部向四周突起呈圆柱形状非常别致的石锥。当时,我就是将要卖的野葛片放在这个石锥一侧,而我则躲在另一侧悄悄地卖的。

第一次“经商”就获得了收益,我除了感谢这个“三角店”外,还得感谢这个“三角店”的一位店售货员。我蹲在大门外侧的石锥旁卖,先是这个店的一个售货员——女的,她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出于好心、也许是出于想吃我的野葛片,无论她是那种心态,直至今天,我对她所念念不忘的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因为是她第一个买了我的野葛片之后,才引来更多顾客将我袋子里的野葛片一下子给买光的。虽然她起头聚众哄压了我了的物价——将我妈原先给我定好2分钱1片的野葛片价格一下子压到1分钱1片,但一下子就将我袋子里的20多片野葛片立马转换成了2元2角钱揣到我手掌心的时候,我心里依然十分地感激那位售货员。2元2角意味着什么?12个星期的蒸饭费呀!要是改善生活可以改善我多少个餐次呀!

这爿“三角店”因那位姑娘的善举让我终生难忘!

高中毕业那年,即1979年的年底,芹江大桥(现更名为芹江第一大桥)终于全线竣工了!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从此结束了过河走浮桥的历史。深受其苦的我,虽然当时只作为一名普普通通公民的我,那激动劲,比现在中了500万现金奖还兴奋、幸福百倍!

城市的风貌在变,人也在变。但已经烙印在我脑海里的这些情缘、这些记忆依然难以抹灭,时常激荡着我的情怀……

戴金辉于2013年6月1日晚





献花(0)
+1
(本文系石头柱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