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九十岁蒋英
2014-03-05 | 阅:  转:  |  分享 
  
九十岁蒋英(以此表达我对钱学森的敬佩与怀念)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蒋英(牛牛摄) ?

???????????????????????????????????????????????????????????????????????????张林

?

蒋英身上仿佛有一种光芒,照亮了自己,也点亮了他人。

举手投足间,是可望不可及的雍容闲雅。

?

90岁的蒋英自己从楼上走下来接受《中国记忆》的采访。

那一刻,她点亮了众人的眼睛。

大教授一坐下就对记者说,这个灯光打得不好,正好照到我的眼睛,这样我就看不见你了,我们的眼神就不能有交流了。???

这话专业。不由让我想起许戈辉采访陈佩斯的事儿。那次一落座,编导发现戈辉胸前的麦克风没有别好,正欲上前帮忙,陈佩斯已经上手了。本来这帮做电视的人都是教别人怎么别麦克风,没想到,一旦遇上了腕儿,反过来了,人家教你。这次轮到蒋英教咱打灯光了。

?

要说这蒋英是最后的名媛,那是一点也不为过。

?

她是名将蒋百里之女。那蒋百里,可叫一个学问大,身为陆军上将,同时还是徐志摩的密友,西方美术史专家,用个副官都叫蒋纬国。日本军界有种说法,一个蒋百里两次打败了日本陆军。第一次,是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轻松夺魁,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第二次,小日本欺负大中华,蒋百里提出了持久战思想:“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日军终于陷入中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战败。

?

她是大科学家钱学森之妻。想当年,新中国成立,钱学森这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的主任要回国,美国海军将领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最终,被软禁5年的钱学森还是走了,成了“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

?

她是她自己——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女高音歌唱家,是国内顶级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专家。她不仅自己桃李满天,还把丈夫熏陶得一楞一楞的。钱学森口服心服地说,蒋英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避免死心眼,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

在同事眼里,蒋英有点另类。高雅的,她玩;辛苦的,她干。滑冰、滑雪、游泳、远足,一样不拉。50多岁时,她喜欢骑个大摩托嗵嗵地飞驰着上下班,头巾扎紧,风衣如旗,来去如电。那时,北京的摩托车稀疏,甘家口一带的民警一听声音就知道蒋侠女来了,忙不迭地挥着指挥棒赶快放行。80岁,她虎老雄心在,要爬野山坡去看原始森林,已经买了门票,被一个小伙子硬拦了下来,你们一群唱歌的老太太真想去喂老虎呀?

?

辛苦活,蒋英也要干出味道。文革中,当了幼儿园的保姆的蒋英斗私批修说,我用手绢给孩子擦那两大筒黄龙鼻涕,因为怕脏,就把手绢扔了,这是资产阶级思想,以后改正。后来就接屎端尿洗衣服擦鼻涕,弄得现在这批孩子还叫她蒋妈妈。

?

蒋英最苦恼的是她的风度举止。她半辈子生活在西方,学西洋音乐,出入大歌剧院,却真心实意想把自己变成个“村姑”。因为回国后,舞台上演的是《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夫妻识字》,主角都是村姑,让她演小芹,她会把双手抱在胸前,然后张开双臂说,啊,二黑哥——那演二黑哥的演员立刻笑了个闪腰叉气。后来,她就只能去演群众了。

?

最关键的,还是蒋英如德国老太太那样“固执”和“死心眼”。

现在音乐教授上课,费用多则上千,少则数百,蒋英却从来不收一分钱。不收钱,还倒贴,自己给学生准备录音教材和资料。

有学生来上门求教,她不讲门户,不问出身,耐心指导。人家得了奖,她却不肯承认那是自己的学生,不肯得那份荣誉。

她说,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做人。

她的固执在凤凰的采访中也有显露。比如采访,记者想让采访随意一点,没有完全按提纲问,蒋老太太就两次发问,你怎么不按提纲走呀?比如拍空镜,摄像说,老太太,你坐在这儿看会书,我拍一下,两分钟就完。于是蒋英就坐在书桌前看书。看了半天,摄像还没有住手的意思,老太太不高兴了,抬头问,你不是说两分钟吗?早过了。

?

波伏娃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变成的。”香奈尔也说:“女人20岁的面容是与生俱来的,30岁的面容是生活塑造的,50岁的面容则是我们自己得负责的。”要变成什么样儿,都是自己的选择。

蒋英身上的光芒,是从她的内心发出



献花(0)
+1
(本文系ygyd70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