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565文档 (6)
2014-03-07 | 阅:  转:  |  分享 
  
陪读:“坚守”还是“束缚”?

特别关注



□本报记者杜艾戎



“妈,其实不是我们孩子离不开你们家长,而是你们家长离不了孩子!”2月17日,晋城一中高二年级学生杨阳看着正在为他忙着收拾新学期生活用品的母亲不以为然地说。



儿子的话让王女士一脸愕然。在市直某机关任职的王女士一向以儿子听话懂事成绩优秀而自豪,从小学到初中直至升入晋城一中,儿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计划全由王女士“包办”。没想,刚一开年,儿子竟然发出这样的“独立宣言”。



当下,孩子读书已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家长陪读已成趋之若鹜之势,但陪读真的是一种优秀的教育吗?陪读到底是“坚守”还是“束缚”?



孩子渴求被照顾不愿受束缚



杨阳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凡事都想尽力做到最好。顺利考入晋城一中后,母亲王女士像以前一样,早早就为儿子做好了3年的学习规划:高一、高二要考到什么名次,高三怎么奋力一拼,甚至3年后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都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



凭着儿子聪明、持续刻苦和不甘落后的拼搏劲儿,王女士本该放手。可习惯被母亲全方位照顾的杨阳,开学不到一月,便央求妈妈像别的家长一样在学校附近找个房子来“陪读”。



在一次交清3年10万元的高额房租后,王女士举家搬迁来到出租房内。“妈妈过来后,不仅饭菜吃得可口,而且还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中午12点半刚过,杨阳已经吃过午饭,开始做英语练习题。



“可是,有时妈妈也挺啰嗦的。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提醒我,高中阶段最不能触碰两件事:早恋和上网,很烦!”王女士进厨房收拾碗筷时,杨阳小声告诉记者。



相比杨阳,更多的孩子是家长主动要求来“陪读”。



来自泽州县川底乡的赵晨似乎比同龄人要早熟许多。一年前,赵晨妈妈辞去了村计生专干的工作,转让了家里的小店铺,在一中附近找了一间比较便宜的房子,安顿下来给赵晨洗衣做饭。



相比以前五六口人的大家庭,母子二人相处的生活空间很小,时不时的赵晨和妈妈就会发生一些争执。



“其实我自己觉得家长对我们的关注太多了,成天管东管西的,我们都这么大了,好多事情自己都能做,再说学习成绩好坏也不是靠管出来的。”赵晨感到自己的压力很大,但看到每天辛苦操劳的母亲,他又感到十分愧疚。



家长宁愿被裹挟不肯落了伍



在市直某机关任职的张先生有过部队生活经历,一贯主张穷养儿子富养闺女,觉得十几岁的男孩子



正是需要“摔打”的时候。可儿子读高中时,还是拗不过从事教育工作的妻子,也跟风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两居室的单元楼。



“一开始,我特别反对‘陪读’,觉得现在的小孩生活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得让他们多吃点苦。可是孩子妈妈总是说‘陪读’能让孩子吃好睡好,学习效率更高。观望了一阵后,看到很多家长都这么做,我们也只好随大流了。”张先生无奈地说。



李女士的儿子原来在学校宿舍里住,但孩子每次回家都说学校食堂吃不好,而且在宿舍也睡不踏实。高一时,她没把孩子的话当回事儿,谁知道高一下学期期末,李女士发现孩子学习成绩大幅下滑。这下李女士着了急。虽然儿子在名校上学,但如果高中三年没把握好,考上理想的大学就成了空谈。于是,她一咬牙办了停薪留职,专门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顾孩子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李女士很后悔,觉得应该一开始就来“陪读”。



学校成长有轨迹生活即教育



“家长全程‘陪读’,对学生的成长是否有利,还得具体看每个家庭的情况和每个孩子的个性。”晋城一中校长牛钟秀说。



“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家长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想包办。同时,相比考试成绩,让孩子会学习、懂感恩、有担当更为重要。”面对家长们的热切期盼,牛钟秀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作为家长,要像信任种子会发芽幼苗会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一样信任你的孩子,不要大包大揽为孩子解决所有问题。每个孩子的心如一亩花田,那些炫目的梦想就是千朵万朵压低枝叶的花,培育一株梦想,需要更多耐心。”谈到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学生,牛钟秀眼中满是爱意。



“管孩子好比放风筝,家长要想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就得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放开手中的线。”晋城一中高二年级主任张晋斌认为,“孩子升入高中后,家长更应该花时间关注他的思想动态,对孩子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应当鼓励他们自己解决。也就是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解心结的过程。”



“很多时候,家长都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张晋斌感触地说,“家长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陪读’不是不可以,可如果作为学习主体的孩子没有憋着一股劲,没有一种学习能力的成熟展现,家长再怎么用心都无济于事。”



市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认为,孩子作为父母生命的延续,承载着父母与家庭的希望。在一些父母的潜意识中,孩子能出人头地就是家庭的未来,“替代成就感”强烈地控制着他们。一方面,父母自觉自愿地包揽了本应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却把社会竞争的压力转嫁给了孩子。这种把人生当赌注无顾忌地全压在孩子身上的做法,对有些孩子能形成上升动力,但对有些孩子却构成沉重的压力。因此,“陪读”这件事绝对要因孩子而异,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采访后记



农村的孩子到县城上学,县城的孩子到省城上学,外省市的孩子到北京等一线城市上学,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孩子到国外留学……按照这样往上走的轨迹,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陪读家庭。陪读,已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但陪读真的是一种优秀的教育吗?



有一则小故事:一棵小树因天气干旱叶子蔫了,园丁A、B、C三人都看在眼里了,A园丁懂得树干渴了,及时给它浇了水,树很快恢复了生机;B园丁不知道树怎么了,没有管它,只是静静地观察它,一段时间后,树开始疯长;C园丁原本是不懂的,却自以为是地把树的叶子全剪掉了,不久,小树死掉了。



像园丁呵护小树一样,一些不懂孩子的父母,陪读的副作用会更多一些。



所以,陪读家长首先应该明白,爱孩子就要舍得让他“受苦”,陪读的目的是为了“不陪”。不要让陪读束缚了孩子,毕竟,孩子的成长要依靠他自己的力量。













































献花(0)
+1
(本文系冰泉主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