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的“治校方略”
2014-03-14 | 阅:  转:  |  分享 
  
我的“治校方略”

一、管理立校管理,即管事理人。管理缺失是致命的,即便是宏图伟业也会轰然倒塌。管理的最佳原则——刚柔相济。“制度刚性”,即“依法治校”,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人际柔性”,即“以人为本”,是管理的灵魂和升华。二者同等重要,相互包容;都要从“理”字出发。管理是需要功夫的,要打好“组合拳”:“以人为本,以法为准”——将“法治(以法管事)、德治(以德处事服人)、情治(以情管人)”相融合。依法管理,重在“立法”与“执法”;人本管理,重在“人性”与“人文”。二、机制活校机制是事物的各个部分(或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也就是说,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构成要素)联系起来,使它们相互作用、协调运行而产生特定影响、发挥特定功能的。从运行的形式分,主要有:行政—计划式、指导—服务式、监督—服务式;从机制的功能分,主要有: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最优化目标。重要的是做好两个方面工作: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内部机制的建设。内部机制的形成,一靠体制,二靠制度;两者要互相呼应、相互补充、相互交融。制度可以规范体制的运行,体制可以保证制度落实;通过与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或变革),机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当然,机制运行的关键在于:最适合执行的人;机制高效的秘诀在于:管理者和现场执行之间没有隔层,而其最大意义在于时间和质量——没有延迟,没有扭曲,没有缩水,没有怀疑。三、和谐兴校和谐,简单讲,即一个生态系统各个要素的动态平衡。和谐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和谐——和而不同,即以事物的矛盾和差异为前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元中的统一。万物和谐,“和合而生”,是宇宙间的最高真理。和谐是一切个人或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一个人的外在或(和)内在不和谐,除了畸形或(和)变态,还会怎样呢?一个团队不和谐,或这种“和谐”不能服务于组织的发展,则必定是不健康的,或是无意义的,必然会导致走下坡路,还何谈蒸蒸日上、永葆生机呢??构筑和谐校园,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校园内外两大系统的事物与元素的和谐——内和外顺,和衷共济。和谐校园的构建有七个基本要素——人、财、物、事、信、时、空,可以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探索与实践,使学校内外的多样事物、多种要素相互联结成为有机整体,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学校出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与关键。我们应从“心”开始:对自己的心要加强“修炼”,对上级的心要积极“赢取”,对平级的心要善意“经营”,对下级的心要切实“亲和”;我们应从管理入手:“刚柔相推,崇德广业”才是现代学校管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而不流”应成为我们的修身准则;“人心齐,泰山移”、“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应成为我们的主导思想。四、人才强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人才是强校之本、治学之魂,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与核心竞争力。一个学校只要有了人才,就能够蓬勃发展,兴旺发达。我们要以造就优质一流团队、提升研训工作质量为中心任务,抓住人才的培养、引进、用好、稳定四个环节:培养未来人才,提高师资的综合素质;引进急需人才,优化队伍的整体结构;用好现有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稳定拔尖人才,营造发展的环境条件。我们要坚持:以人才的繁荣促进学校的繁荣,以人才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做到:想干事业有机会、能干工作有舞台、干出成绩有地位。这样,人才发展环境才会日益改善,人才队伍规模才能不断扩大,人才支撑作用也就明显增强,学校品位就会大幅提升,学校跨越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五、服务名校要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育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以“立功、立德、立言”为校训。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进修学校“研究、培训、管理、指导、服务”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上对行政,下对基层,通过我们的服务态度、业务能力、学术水平、精神风貌、工作实绩等方面,彰显实力与本色、尽展魅力与风采,我们才能赢得尊重、换取口碑,赢得信任,换取支持,才能扩大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基层欢迎、让社会认可、让领导满意!















献花(0)
+1
(本文系佳年景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