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2014-03-17 | 阅:  转:  |  分享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文·顾明远?

这两年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走红,他的名字叫雷夫·艾斯奎斯。他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教师。艾斯奎斯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年度“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

为什么能得这么多奖?因为他教书的学校处在一个很落后的社区内。社区居民有酗酒的、吸毒的、打架斗殴的,孩子受到很不好的影响。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他写了一本书叫《第56号教室的奇迹》,副标题是“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这里的孩子经过他的教育,个个都获得了成功。

2012年和2013年雷夫·艾斯奎斯两次被邀来华讲学,在北京、上海、深圳、济南等城市演讲,和我们的老师校长对话,听众往往达上千人。我虽然没有亲自听他的讲演,没有和他对话,但我读了他的书和讲演录。我觉得他的经验无非是两条:一是信任,他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因此尽力帮助每个孩子。而每个孩子也信任他,觉得在他身边有安全感。有了这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教育就变得容易了。二是活动,他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养成良好的品质。

他在书中讲到,学生一进入他的班级,首先组织学生排演莎士比亚的戏剧,每个孩子担任一个角色。他说,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想把角色演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与同伴合作的精神等品质,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他还组织其他活动,如篮球队等。他从来不惩罚学生,而是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举例说,有一个孩子在球队里不能与同伴合作,他就让他退出球队,并不处罚他,也不与他谈话,每天照常学习,和他一起用餐。一个月以后,这个孩子说:“我想回球队。”雷夫只对他说:“如果你能和同伴合作,你就回去。”他把道德自觉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即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不需要别人监督或奖惩。

雷夫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践活动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验到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同伴的交往对于自己完成活动的重要性。

反观我们的品德教育往往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回想我在中学里工作时的教训:学生犯错误,就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开始的时候还心平气和,但学生往往不听你那一套,和你顶着。谈话越谈越僵,我的火气越来越大,结果不欢而散。书面和口头教育收效甚微。当然,这并不是说教育学生就不用讲道理了,但关键是要真正让学生明理并付诸行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与认识。因此我说:学生的成长在活动中。



献花(0)
+1
(本文系雪拥蓝关2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