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背出来的学问
2014-03-18 | 阅:  转:  |  分享 
  
背出来的学问

厚德

看国学大师翟鸿燊的演讲,翟教授说起他小的时候,《论语》、《道德经》等都是在父辈的严格要求下,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这些国学精粹深深地隐藏在他的大脑里。长大后,每到用的时候,都会喷涌而出,随手拈来。

人在小的时候,思想是最纯净的,记忆力也是最强的,背诵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些印在脑海里的知识,时刻在生根发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在滋润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完善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蔡尚思先生是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晚年回忆自己求学经历时,曾这样写道:“从1913到1920年,可以说是我入私塾、死背经书时期……背得最熟的是《四书》,光背诵而不解其意义,真感痛苦;一直到了懂得它的内容之后,才觉得幼时死背书的好处,自恨没有多背些古书。现在无论是自己和别人的有关著作,那怕只差一个字,我一看就知道其非原文。这比一部分中青年人,我和读过私塾者都是占了便宜的。”

苏轼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的“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即是强调在反复吟咏中加深理解。这是因为背诵是熟读的结果。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感情的投入,又有诵读者的思维参与,因此,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对文章的精义、脉络、文采也会融会贯通,从整体上受到感染。

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对歌曲有特殊的喜好,对音乐也比较敏感。于是我就教他记歌词,那些刀郎的歌,他不但啍的象模象样,歌词也记住了不少。等他大了一点,我就开始教他背诵《论语》里的片段,《唐诗》,等他上了一年级,《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成了他每天要背诵和复习的课程。从这些国学经典里,他不但掌握了背诵的技巧,更多的是懂得了许多的历史知识,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宝藏的大门已经为他打开,这些国粹就像是浩瀚的宇宙,期盼着他去探索无尽的空间,他求知的欲望,在我的刻意培养下,被激发了出来。于是,他有了自己择书的意愿,有了自己想读、想了解的书籍。

人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尤其是还末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还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放纵,则就会如脱缰的野马,离正确的轨道会越来越远;引导,就会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材。当然,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需要孩子的父母付出辛勤的工作,但这同孩子的一生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国家有句古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棵长满斜叉的歪脖子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因而,我们的教育就要从小做起,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者,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中学到的也不仅是做人的道理,也有做事的方法。在我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从背诵开始,从不理解开始,到寻找切近生活的内容,到点点滴滴应用到日常行为习惯中来,他感到了国学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深邃,也不只是口头上的说说而已,它是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是确确实实可以指导自己生活、学习的一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

背诵,是一种简单劳动,难免会流于枯燥。要提高孩子背诵的兴趣,就要让他对背诵的知识内容和背影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会调动他的积极性,才会激起他求知的欲望。在小儿五岁的时候,我教他背诵《木兰诗》时,就先给他讲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讲到古代女子的足不出户,讲到战争的残酷。于是,孩子的兴趣就被勾了起来,背诵时,就如展开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就如同讲述一个故事,如山泉流动,朗朗上口。《弟子规》是讲行为规范的,在我的礼仪教学中常常用到,因此上对孩子的背诵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一边背诵,一边应用,一部《弟子规》,林林总总对弟子的要求,从孝、悌、谨、爱、仁的行为中,约束人的行为规范,简直就是一部礼仪大典了,孩子在背诵的过程中,从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找到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契合点,找到了一个个的参照物。这些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知识点,更是吸引孩子的动力所在,知识随时的转化,促进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对他掌握新的知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孩子的学习大多的情况下是无意识的,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要让他从死记硬背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会从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的活动,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会有了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虽然这个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对孩子来讲,在他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强迫性的要求,是指导和规范他们行为的最好的方法。

在背诵的过程中,还可以刺激儿童大脑的潜能,大幅度提高记忆力,孩子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能得到迅速的提升,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大大加强,再读起普通书来毫不费力,进而带动众多学科和技能的有效学习,促进全面发展。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同他们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温馨、快乐、祥和的家庭气氛。是最佳的亲子活动之一。

还记得小的时候,那些曾经背诵过的课文,那些曾经背诵过的格言名句,在不经意间就会浮出我们的脑海,就会冲出我们的舌尖,就会在我们苦思冥想,或者徘徊彷徨时,给我们新的启迪,给我们指明方向,拨开迷雾。知识的力量,常常在不经意间已为我们充足了能量,完善了动力。

学问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养成“日诵千言”,“娴熟于心”,“虚心涵泳”的诵读习惯,才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思想有了,内容有了,篇章有了,语感、语气也有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都有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献花(0)
+1
(本文系天性之谓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