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
2014-03-27 | 阅:  转:  |  分享 
  
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保山市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
常见急症,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而且发病较急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如未
及时处理,往往可导致严重后果。本文主要介绍此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及院外处理的原则,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抢救时间。

第一节晕厥
晕厥,俗称昏厥、晕倒。它主要是因一时性大脑缺血而致的瞬间知觉丧失。发生往往与体位突然改变有关。其特点是突然发生、很快消
失,所谓“来得快,去得快”,数秒后或调整姿势后可自动恢复。晕厥必须与昏迷区分开来。如经常发生晕厥,则应去医院检查寻找原因。一、
原因体位性晕厥是最常见的。它是由于身体位置突然发生改变,如从平卧突然下床、坐起;蹲位突然站起或在阳光下站立时间过久
而造成。这是由于平卧时,血管的紧张性低,可满足脑部血液供应,当体位突然改变时,血管紧张度来不及调整,又有重力关系,使大脑暂时缺血而
致晕厥。二、症状发作前,病人一般无特殊症状,或自觉头晕、恶心,很快即感眼前发黑,全身软弱无力而倒下。此时,病人面
色苍白、四肢发凉,脉细而弱,血压下降。上述情况,持续时间很短。排尿性晕厥如跌倒,有时易造成头部外伤。三、现场救护原则
(一)迅速让病人平卧、头部可略放低。(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腰带。(三)有条件的予以吸
氧,监测呼吸、循环体征。(四)如经上述处理不见好转,应拨打急救电话,请医生救治。第二节意识障碍及昏迷意识障碍和昏迷,
是日常生活十分常见的急症。意识是机体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并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应答,这种应答能力的减退或消失就产生不
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完全丧失,病人仅存脑干脊髓反射,主要特征为意识障碍、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
刺激失去正常反应,但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尚存。意识障碍分级根据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意识障碍可分为
四级。最轻的为Ⅰ级,主要表现为病人嗜睡,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唤醒,并能用言语或运动作出反应;较重的为Ⅱ级,病人处于昏睡状态,需要
较强的刺激方能唤醒,且言语、运动反应较少,刺激停止又迅速进入睡眠状态;意识障碍分级第Ⅲ级,表现为浅昏迷,对声
音、强光等刺激均无反应,对疼痛等强烈刺激有运动反应,但病人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最严重的为Ⅳ级,即深昏迷,病人对外界各种
刺激无反应,即使是伤害性刺激的躲避反射也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症状由于意识障碍和昏迷涉及到很多疾病,根据
导致病人意识障碍的病因不同,可表现为:(一)剧烈头痛:常见于脑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压升高,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低热多见于颅内感染、低血糖、粘液性水肿昏迷、酒精中毒等。(三)高热要考虑全身感染或颅内感染
、甲亢危象、药物中毒、下丘脑出血。(四)精神症状脑炎和颞叶癫痫可能性大。现场检查病人在出
现昏迷时的一些伴随症状往往成为判断病因并进行现场急救提供重要线索。所以,遇到意识障碍的病人要对其进行初步了解检查,重点是观察病人的
血压、脉博、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和气道通畅情况,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要特别注意病人有无头部外伤;有无皮肤、粘膜异
常(皮肤淤点、淤斑见于流行性脑膜炎、败血症、血液病等,一氧化碳中毒皮肤呈樱桃红色,皮肤潮红见于感染性疾病及酒精中毒);呼出气体的气
味如何(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可能为肝昏迷,尿臭者要考虑尿毒症,大蒜味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现场救护原则(1)
保持气道通畅,如有呕吐要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误吸。(2)给氧,有条件时可予吸氧。(3)拨打急救电话,迅速送就近医院抢
救治疗。第三节急性冠脉综合症“冠心病”是常见的疾病。而心绞痛、心肌梗死则更是冠心病中人们十分熟悉的急
症,即“急性冠脉综合症”。这个新的命名,不仅对于专业医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有助于公众百姓认识这类急症的变化、发展、并能及时识别,从
而采取有效救护以保持健康。一、概述营养心脏的血管称之为冠状动脉。由于种种原因,当冠状动脉内膜中的脂质尤其是胆
固醇过分堆积,造成局部内膜隆起呈白色或黄色粥样斑块,医学上称之为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不断加剧,使血
管管腔狭窄、血流不畅,甚至某个分支完全阻塞,使心肌局部缺血、缺氧。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导致管腔闭塞,就出现
了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症。所以,急性冠脉综合症是有一个基础的病变,并有渐变、发展的过程。二、诱因及症状心
绞痛既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急症,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症状。(一)诱因它的发病多有诱因。往往在运动
、情绪激动、饱餐、气温变化等情况下诱发。这是由于身体此时对心脏血液的供应需求明显增加,而狭窄的血管供血则“力不从心”。
(二)症状病人胸(心)前区突然出现压榨性的疼痛,常向左或右上肢、下颌、上腹部、上背等放射,少数人甚至放射到牙
部。疼痛一般持续几分钟,多不超过十多分钟。如果在一周内频繁出现心绞痛,且症状日益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则往往预示病情在
加重,说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动态变化,心绞痛有可能在向心肌梗死方向发展。病人表现为:近期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口含硝酸甘油片无效,病
人发病后还出现气短、烦躁不安、大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症状。也有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并无明显的心前区疼痛这
一典型症状,这种称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症多见于老年患者,病人主要表现为:突然胸闷、心律失常,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血压下降。
三、主要危险因素所谓主要危险因素,是指最可能导致急性心梗的危险因素,比较常见的有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吸烟以及高脂血症等。四、现场救护原则(一)立即卧床、安静、不要
随便搬动,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说清楚病情。(二)帮助病人处于疼痛最轻的体位,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病人平静,并对病人进行鼓励。
(三)口含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不要吞服。因该药易被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1~2分钟即可发挥药效。(四)家中有条件,可以吸氧
。(五)口含硝酸甘油片后若症状无缓解,则10分钟后可再含服1片,如仍无效,十多分钟后,还可再含服。(六)多次含药,仍不见效
,且症状在不断加重,应怀疑有心肌梗死的发生。(七)密切检测病人的意识、呼吸、循环体征,必要时开始CPR(心肺复苏)。
(八)专业急救人员到达,遵从医嘱。第四节猝死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稳定,非预料中的突然
死亡。国内大量的资料表明,1小时内发生的猝死,90%以上均因心脏原因引起,系急性冠脉综合症而致。猝死的现场救护是及早实施心肺复苏。
一、概述猝死由于发病突然,又多在医院外环境,如家庭、马路、会议厅室、公共场所、旅游途中发生。随
着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以及人们外出的频繁,猝死的发生近些年来明显增多。猝死的发生发展虽然凶险
,但如能在现场及时、正确、有效救护,则抢救成功率也很高。“第一目击者”、“生命链”等现代急救理念、名词的提出,多系在抢救猝死的成功
经验和研究工作中提炼出的。猝死的现场救护知识、技能在城市社区的普及程度,往往也是反映该地区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症状心源性猝死的病人可以有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史,经常发生心绞痛或有心肌梗死宿疾,也可以从未出现过心绞
痛等情况,“猝死”成为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临床表现。猝死者常常在发生广泛的、大面积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突然心律失常
,频繁的期前收缩(早跳),然后迅速陷入心室纤维性颤动。脉搏摸不到,心音听不到,病人陷入昏迷,进入濒死状态,随之,心跳、呼吸停止。
也有猝死者,既往有冠心病宿疾,如观看电视播映的激动场面(足球比赛,电视剧等),情绪过于激动,而发生猝死。也
有一些病人在睡眠中“平稳”地发生猝死,此多见于老年人。三、现场救护原则(一)迅速对病人进行意识、呼吸、循环体征的判断。
(二)猝死的及时处理是除去心室纤颤。目击病人突然倒地,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时,立即实施心前区叩击1次,再检查颈动脉,如无搏动
,则停止叩击,进行CPR现场救护。有条件者,使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早期除颤,效果甚佳。(三)紧急呼救,启动EMS系统(
救援医疗服务系统)。(四)医护、急救人员未到达前,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五)急救专业人员到达后,继续进行抢救,并在其监护下送往
医院处理。第五节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或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中风是指脑溢(出
)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是指脑血栓和脑栓塞。脑血管意外多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如抢救不及时,致死致残率均
很高。脑血管意外多在中年以后发病,是引起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幸存者常遗留有偏瘫及言语障碍等神经功能方面的后遗症。
一、症状(一)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在情绪激动、劳动和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少数也可在休
息或睡眠中发生。寒冷季节多发。(二)意识障碍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可呈昏迷状态。(三)头痛与呕吐
神志清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述头痛,以病灶侧为重;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
四)呼吸与血压:病人一般呼吸较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血压可升高。(五)体温:视病灶不同,可出现体温生高。(六)瞳孔:累及部位
不同,瞳孔可出现不同变化。(七)身体一侧的面部、上肢或下肢无力、麻木、麻痹。二、现场救护原则(一)病人需安静卧床,头
部抬高,有条件可给予吸氧。(二)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通畅,头可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注意及时清理呕吐物。(三)拨打急救电
话,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等候专业医务人员到来。(四)病者咽部可能麻痹,应限制吞咽,限制进食。(五)离医院近,用担架平稳搬
动病人,在尽量少震动颠簸条件下,迅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救治。
第六节急性高原病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及氧分压低,易使人缺氧,以
缺氧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疾病称为高原病。根据发病的急缓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病因高原由于气压及氧分压低,人体易发
生缺氧。过度的疲劳、精神紧张、寒冷、营养不良、心肺疾患均可促发或加重本病。临床表现1、急性高原反应初次登上海拔250
0—3000米以上地区的人,在数小时后出现以下症状:头痛、心悸、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呕吐、乏力、口唇、指甲发绀,面部轻度水肿。一
般在高原1--2天后症状缓解,1—2周后症状消失。2、高原肺水肿是最常见且致命的高原病。通常在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后2-4h内发病
。常先出现急性高原反应,而后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痛、发绀、烦躁。查体有端坐呼吸,双肺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过度疲劳
、寒冷、呼吸道感染者较易发病。3、高原脑水肿发病率较低,但发病急,死亡率高。多见于快速登上海拔3600米以上地区1-3天后发
病。表现为剧烈头痛、精神混乱、共济失调、幻听、幻视、言语障碍、定向力障碍,以后发展为步态不稳、木僵或昏迷。诊断根据有近
期进入高原史,症状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重,转移至低海拔地区而缓解,氧疗有效,可诊断本病。现场救护原则作为非专业的现场救护,我们
最主要的目标是争取及早发现病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早取得专业的医疗救护,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一)病人需安静卧床,轻者经休息后
可缓解。(二)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通畅,有条件可给予吸氧。(三)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等候专业医务人员到来。
第七节常见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可以由交通事故、触电、溺水、中毒、烧烫伤等引起。意外伤害造成的损伤
如果救护及时得当,可以使伤员的痛苦减轻到最低程度;相反,会加重伤员的痛苦或损伤,甚至死亡。触电电流通过人体的方式不同
,所造成的伤害也不同。1、电流伤:通过心脏,引起心律失常;通过延髓,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麻痹,导致呼吸衰竭,呼吸停止。2、电烧
伤:从局部皮肤到肌肉、骨骼的烧伤。现场救护原则1、切断电源;2、在潮湿的地方注意绝缘;3、CPR;使用AED;
4、启动EMS。溺水1、溺水致死的原因2、海水、淡水淹溺的区别现场救护原则1、水中救护2、
岸上救护常见急性中毒毒素的吸收途径1、经呼吸道吸收2、经消化道吸收3、经皮肤及黏膜吸收4、经静脉、肌肉吸收急性药
物中毒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病变。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如不积极抢救,常可危及生命,因此,诊断和处治必须及时正确。本节主要介绍的是急性阿片类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救护原则通风透气或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启动EMS系统保暖心跳呼吸停止时CPR酒精中毒现场救护原则轻度中毒,卧床休息、保暖,喝醒酒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重度重度立即送医院;有呕吐,保持呼吸道通畅。强酸及强碱损伤的处理1、沉着、冷静,不惊慌失措;2、就地用大量清水冲洗;3、食道烧伤的处理。以上症状+面色樱桃红色、昏迷。重度中毒以上症状+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躁动不安。中度中毒头痛、头晕、耳鸣、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轻度中毒症状分期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