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睡眠医学
2014-04-01 | 阅:  转:  |  分享 
  
中医睡眠医学概论第二临床医学院心理睡眠专科李艳介绍陈述讨论目的介绍自己讨论主题陈述内容要点
睡眠是人体必须品睡眠和饮食一样至关重要,是人体必须品人一日三餐,而睡眠占整个生命的三分之一睡眠银行规则:1.每日须存入
,但是不能积累2.能透支,但是利息(危害)马上开始3.太多欠款对生命有危险睡眠问题的普遍性睡眠问题的发生率WHO统计
失眠发病率为27%我国统计失眠发病率为30%广州失眠发病率全国最高国际睡眠日(每年的3月21日)睡眠障碍的危害睡
眠问题导致的事故频发睡眠问题导致多种心身疾病EXXONVALDEZ原油泄露——由于睡意而导致的事故
睡眠障碍的危害1986年1月28日,人类宇宙开发史上最悲壮的一幕——“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不到70秒钟爆炸当时,由于发射时
间延长,大家迫不及待。凌晨3:00左右,有关的技术人员仅仅睡了两三个小时后就匆忙起床。接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有关方面经过
长时间的详细调查认为:这起事故是由于睡眠时间仅两三个小时的技术人员“走捷径”,从而犯下了致命的判断错误所引起的睡眠障碍的危害
1989年3月24日晚9:00,“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超级油轮满载原油从阿拉斯加启航。“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下水才3年,配备有
各种现代导航设备,船长也很熟悉阿拉斯加水域。可是启航后仅3小时,油轮突然触礁,5000万升原油泻出,环境损失高达30.5亿美元事
故原因:船员疲劳作业,作息时间安排欠妥法院判定埃克森石油集团交出67.5亿美元罚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电站的监督人员睡眠被
剥夺正确的操作规程被忽视,使用了不正确的安全规程睡眠障碍的危害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可怕的泄油事故
,导致数百人死伤,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巨大的污染和破坏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的报告认为,切尔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的
直接原因是由于夜班操作工人连续值班近13个小时,睡眠不足,极度疲劳,导致一连串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而引起的睡眠障碍的危害美国睡
眠障碍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一年因睡眠障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30~560亿美元大量的调查表明,30%~50%的意外事故是
由瞌睡引起的美国著名学者威利安姆。德慢顿说:“在工作或外出是瞌睡,就箱喝醉酒时工作、外出一样,应该受到谴责,因为这类似一种犯罪行
为”睡眠障碍的危害调查表明,如果以没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开车,5秒钟的瞌睡就足以致命据我国广东省春运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透露,春
节前的半个月中,仅广东车祸就造成478人死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司机疲劳驾驶造成的睡眠—觉醒节律它是人体所具有的一种规律性的
自我保护性抑制,也是人的“睡眠—觉醒”与大自然底昼夜交替规律相适应的体现,即中医的“天人相应”。“日出而做,日落而休”。睡眠
的意义睡眠的意义在于调节人体与环境的昼夜变化,使其协调统一,以保证人体生理和生态活动的相对稳定,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睡眠涉及到人
体的生长发育、健康与疾病。夜班工作疲劳、移动人员的时差效应等等。睡眠涉及到医学、心理学和文化诸多方面学科的领域。睡眠的意义人
类的觉醒(wakefulness)状态是维持生存必须的行为表现,保证脑的高级功能如思维、认知和情绪等行为活动的正常进行;睡眠(s
leep)状态时机体的运动和有意识活动减弱并逐渐消失,新陈代谢下降、允许在能量消耗最小的条件下保证机体的额基本生命活动,感知觉与环
境分离并散失反应能力的一种可逆转状态。中医对睡眠的认识在中医学和文化思想史上,对睡眠的认识大概分成三个阶段:在巫术医学时代重
视睡眠中的梦,充诉着神秘主义;在经验医学时代,提出了关于睡眠的诸多学说,并以失眠和多寐为主,在其系统的理法方药的论述,但此时也有
另一重关于梦的理念,由神秘化而演变为系统的说词,并有可操作性的占梦;20世纪后期,中医睡眠研究和现代科学认识结合,有分化为独立学科
的趋势。中医睡眠医学的概念与研究范围中医睡眠医学的概念中医睡眠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
现代睡眠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睡眠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的科学。它是睡眠科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中医药学术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中医睡眠医学的范围中医睡眠文献学中医睡眠生理学中医睡眠病因学中医睡眠病理学中医睡眠障碍诊断学中医睡眠医学方
法学中医睡眠药理学中医睡眠养生学等诸多分支学科中医睡眠医学的研究报告中医睡眠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命现象之一的
睡眠和与睡眠有关的疾病。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睡眠现象的存在,无不是与人体气血经脉的运行紧密相连的,通过睡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
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中医睡眠医学的研究内容1.中医睡眠医学理论研究:阴阳学说
营卫学说神主学说脑髓学说魂魄学说等中医睡眠医学的研究内容2
.中医睡眠生理学研究:不同年龄组人群睡眠情况的统计报告;对睡眠质量的评定标准研究;对不同地域人的睡眠状况也缺乏比较研究,特殊情
况下(如高温、低温、意外伤害、航空、航天等)的睡眠;不同人种间的睡眠差异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研究环境研究环境、气候、地理
、心理、遗传、饮食与睡眠的关系;中医睡眠学理论与现代睡眠学理论的异同,研究睡眠对人寿命等方面的影响中医睡眠医学的研究内容3
.中医睡眠的病因病机学研究病因病机学不仅仅是六淫、七情、外伤等,还应包括先天禀赋不足、生理功能失调,导致因子的侵袭等。除了传统的
精气神经机、脏腑病机、六气病机以外,还应考虑新的致病因素所产生的中医病机,也应给予积极的重视,进一步研究新的疾病中医病机与临床的关
系中医睡眠医学的研究内容4.中医睡眠诊断学研究疾病诊断研究:病名统一、诊断标准的制定、疗效判断标准制定证候诊断研究:包括不
同睡眠疾病中医证候类型标准研究,主要证候标准和次要证候标准的研究还应明确哪些症状是睡眠疾病特有的,哪些证候或症状是其他疾病的
反映,以建立中医睡眠疾病的诊断范围中医睡眠的医学研究5.中医睡眠障碍的治疗学研究研究中医药防治睡眠障碍的治疗学特点研究中医
防治睡眠障碍辨证论治规律比较不同中医治法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睡眠障碍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新的速效促眠或促醒方药的应用研究催
眠术在中医睡眠医学治疗学中的地位,科学评价催眠术研究药物对睡眠的影响等中医睡眠的医学研究6.中医睡眠养生学研究中医养生学方
法在中医睡眠医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光线、声音、温度、床具、习惯、情绪等对睡眠的影响研究适合人体的睡眠养生环境,在调查的基础
上,提出适合人体睡眠的若干数据,并依靠这些数据对某些行业部门提出建议,改进睡眠质量对于觉醒障碍恢复期的养生学研究内是加速病人尽早
康复的重要手段,也应给予积极的重视中医睡眠的医学研究7.中医睡眠医学方法学研究除常规的调查方法、文献方法、对照方法等,还应探
讨新的方法分阶段、按睡眠周期治疗失眠证,采用不同的中医方药,恢复病人正常的睡眠节律。研究睡眠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方法,是睡眠仪器研
究标准化等等中医睡眠的医学研究内容8.促眠与促醒方法的研究包括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研究。研究促眠的单味药,可以发现不同的药
物中的化学成分与其他单味药化学成分的不同点,或发现新的促眠或促醒成分。按照传统中医睡眠理论和方剂学理论,研究新的中成药品种,研究某
些中药成分对人体睡眠与觉醒的影响研究睡眠与睡眠障碍的意义1.理论意义2.临床意义1.理论意义中医睡眠医学理论涉及中医
学的基本原理和认识思维,同时也有助于把中医的生理和病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揭示人们尚未认识的中医学理论,进而也许能够提示某些生命
科学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更迫切地要认识自己,认识睡眠这一千古之谜,它将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而日益清楚。1.理论意义
中医睡眠医学理论的产生,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天地人相应的理论,说明了中医对人体生物节律的某睦认识,这其中有些是现代人看来
含糊不清的东西,有些甚至不被现代人们所理解,有时还会把它当作迷信的东西来加以批判。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在航天、航空科学领
域,睡眠研究已经到了必须研究的地步,由此也就带动整个科学界注意睡眠与觉醒的问题2、临床意义中医睡眠医学的主要任务:用传统的方
法解决人类在睡眠中出现的问题。千百年来,中医学从许多方面解决了人睡眠中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有新的睡眠问题需要解决,中
医药临床也对许多疾病进行了桌有成效的治疗。失眠、发作性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的临床报导日益增多,反映了中医学者对失眠的关注。
2、临床意义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新的科学仪器为睡眠医学的发展创造有利大条件,通过中医睡眠医学的研究,可进一步充实中医理论,完善
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失眠的定义”失眠“严格意义上说是指无法入睡或睡眠完全缺失。临床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且影响白
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再入睡困难等失眠的形式睡眠潜伏期睡眠维持(觉醒或早睡)睡眠质量
总的睡眠时间较少日间残留效应(diurnalresidualeffects)次日感到头晕,精神不振,瞌睡,乏力………睡
眠障碍的分类1.失眠2.睡眠过多(包括发作性睡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3.睡眠行为异常(包括夜惊、梦魔、睡行症等)4.其
它疾病的伴随症状睡眠的分类依据临床表现形式分类入睡期失眠睡眠维持期失眠睡眠结束期失眠失眠的分类——过性或急性失眠:病
程小于4周;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或6月;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月失眠的分类依据严重程度分类:轻度失眠:
偶尔发生,对生活质量影响小;中度失眠: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有一定的症状(易激惹、焦虑、疲乏等);重度失眠:每晚发生,
中毒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易激惹、焦虑、疲乏等)失眠的诊断困惑失眠是一种原发或继发性疾病易被漏诊,仅5%的失眠
患者就该问题求医,有70%的患者甚至未向医师提及症状。就被迫切要求临床医师提高失眠的诊疗水平。另外,还应考虑一些仅以失眠为表现的
神经精神患病睡眠疗法高质量的睡眠有意于健康,有些睡眠障碍疾患又需要通过睡眠来治疗,临床以此创立了睡眠疗法,其具体适应证包括:一
些变态行为、自主神经功能絮乱、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证、更年期综合征、老年动脉硬化等疾患。此疗法正在方兴未艾,随着21世纪脑科学的发
展,睡眠疗法也将进一步地普及与推广中医睡眠医学基本理论阴阳睡眠学说1.阴阳的概念2.阴阳学说3.阴阳睡眠学说阴阳的
概念阴阳的概念: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朴素、直观的,来源于古人对自然想现象的感受和观察阴阳的愿意是指与日光的关系,山南向阳
的一面,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植物生长茂盛,为阳;山北背阳的一面,阴暗少光,气候寒冷,植物低矮步荣,为阴。进而把阴阳与明暗÷冷暖÷阴
晴等联系起来,产生了许多相对应的观念,如黑夜、白昼,晦暗、明亮,阴雨、晴朗,寒冷、炎热等等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
然和理解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包括着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世界是物质的整体,是阴阳运行、变化的结果。宇宙
间的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由于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产生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其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宇宙间的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
两大类,任何一种事物内部也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而其中的阴或阳仍可进一步再分为阴阳,以至于无穷无尽。阴阳学说阴阳对立统一,自然
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
独存在阴阳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中。再一定的限度、一定的时间之间维系着阴阳消长,达到相对的平衡。阴阳相互转化,再一定的
条件,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阳的转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3.阴阳睡眠学说阴阳睡眠学说认为,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决定了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活动。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其节律。《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
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3.阴阳睡眠学说天地阴阳的盛衰消长,
致使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体的阳气,随之有消长出入的日节律运动。平旦时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阴气
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中午时分人体阳气胜于外部,黄昏则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伏于内,人上床休息。阳入于阴则寐,阳出
于阴则3.阴阳睡眠学说阴主静,阳主动;阴气衰,阳气盛,则发生睡眠;阳气盛,阳气衰,则发生觉醒。这种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觉醒的机制
,是由于人体阳气入里出表的运动来决定的。3.阴阳睡眠学说人体的阴阳日节律是客观存在的,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以人体
内激素分泌来说,即表现出阴阳日节律的变化3.阴阳睡眠学说如人体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降钙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素、醛固酮、儿
茶酚胺、促性腺激素、睾酮及女性雌三醇等白天分泌增加,夜间分泌降低而甲状旁腺素、促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孕酮、生长激素、缩宫
素、血管生压素等夜间分泌增加,白天分泌下降。3.阴阳睡眠学说现代睡眠学认为,人的脑部存在两个系统,一个促进睡眠,一个促进觉醒
,称为睡眠与觉醒系统。要使睡眠得以发生,力量相对较强的觉醒系统的活动应首先减弱,力量相对较弱的觉醒系统的睡眠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以
致进入睡眠。觉醒系统活动过强,或睡眠系统力量步足,则不能发生睡眠。觉醒系统活动增强,睡眠系统作用减弱,人就觉醒了。3.阴阳睡眠
学说现代睡眠与觉醒系统的理论,与阴阳学说如出一辙,觉醒系统为阳,睡眠系统为阴,阴阳相互矛盾,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
来完成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活动中医阴阳睡眠理论,又其相当科学的内涵。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阴阳失调是睡眠
障碍发病的总病机;从狭义角度来说,阴阳失调是睡眠障碍发病的重要病机所在。3.阴阳睡眠学说阴阳不和,阴不阳,阳不入阴,心神浮
越,魂魄妄行,可见失眠、梦游。阴阳失调,阴失其平,而阳不固秘,波及精神,则发为梦交。阴阳失调,阳气失首,阴精不能封藏,精动神摇,
产生梦遗。阴阳失调,阳不入阴,神魄不宁,下焦水道失约,发为遗尿。阴阳失调,不能交通,气机不畅,则发生鼾眠。阴阳失调,心肾不交
,水火不济,可见失眠、多梦、梦游、梦惊、蒙交、梦遗等多种睡眠障碍。3.阴阳睡眠学说中医治疗睡眠障碍,其大的治疗原则,不外调和
阴阳的范围,总之,阴阳学说解释了中医睡眠的生理于病理,指导着中医对睡眠障碍的诊断、治疗和调养健康。营卫睡眠学说营气主要来源于
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由于谷之精气中浓厚的部分所化生,营气运行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中富于营养的部分,营养周身。卫气主要由水谷之
精气所化生,是水谷精气中的彪悍的部分,活动力强,运动迅速,不受血脉的约束,循行于血脉之外,温分肉,充皮肤,肥理,司开合营
气与卫气相对而言,营气循行于脉中,卫气循行于脉外,属阳。营卫睡眠学说营气循行于经脉中,如环无端,运营不休。营气循行,出于中蕉,
上行于肺,注入经脉,循行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膀胱经、足少阴肾、手嵌
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足嵌阴肝经上行从肝注肺。营气从其别支上颠循督脉入鹘,再从任脉人缺盆,下注肺中,为一周。再出手太阴肺经,循十二
经脉运行,一昼夜营运五十周。营卫睡眠学说卫气白天运行于阳分二十五周,夜间运行于阴分二十五周,一昼夜运行二十五周。平旦时分卫气出
于目,寻足太阳膀胱经,循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脉出于目为一周,日行于阳二十五
周。夜间卫气循行于阴经及五脏,即以肾,心,肺,肝,脾,五行相克的顺序周行,卫气夜行于阴亦二十五周。营卫睡眠学说营卫之气运营
不休,一昼夜周流全身二十五周,白天自然界的阳气充盛,人体的营气运营于脉内,卫气循行于经脉之外,各二十五周,营气荣养于内,卫气温护
于外,人体的阳气充盛,人寤而活动;夜间自然界阳气渐盛,人体的营气循行于脉内,卫气人于里循行于阴经和五脏二十周,卫气与营气阴阳相会,
人卧而睡眠休息。营卫睡眠学说人体的睡眠和觉醒,是营卫的正常循行所决定的。由于营卫之气昼夜循行的变化规律,人体出现寤和寐的
不同心理活动。正常的人,营卫气血旺盛,营卫循行规律正常,所以白天精神,夜间安眠,营卫循行失常,便会发生睡眠障碍。营卫睡眠学说
老人白天不精神,夜间又睡不着,《灵躯.营卫生会》说:“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官之气相转,其营卫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
,夜不瞑对于目不瞑,多卧,《灵躯.大惑论》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肠胃大,则胃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夜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营卫睡眠学说人的睡眠于
觉醒,于卫气的运行息息相关张景岳在《类经.疾病类》说:“夫阳主昼,阴主夜;阳主升,阳主降。凡人之寤寐,由于卫气,卫气者,昼行于
阳,则动而为寐;昼行于阴,则静而为寐。”营卫睡眠学说营卫循行睡眠学说,认识道睡眠,觉醒规律与自然的昼夜交替规律相统一。人体
的营卫一昼夜循行五十周,至夜营卫都会于阴,营卫相会是人入睡,叫做“合阴”。五十营为日周期,是人体生命节律之一。营卫循行睡眠学说,
指出了失眠发生的机制是多元性的,在卫气行于五章六腑之时,不论哪一个环节,只要卫气运行失常,就会出现睡眠障碍。五章六腑失调皆可令人
不眠。营卫睡眠学说营卫循行睡眠学说,还把睡眠与人的体质,免疫功能联系在一起。营卫循行睡眠学说,主张营卫循行规律的周期变化引起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现象,这与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主张睡眠是大脑休息的静止被动状态的睡眠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与现代睡眠学说相通融
。营卫睡眠学说进20年来,人们才认识到睡眠是一种复杂的主动的过程,并非大脑完全休息,而是改善了生活方式。睡眠是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内分泌,肌肉和各种神经反射活动均有明显的改变。营卫睡眠学说如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时,全身肌肉松弛,内脏复交神经活动占优
势,心率和呼吸减慢,血压降低,肠胃蠕动增加,基础代谢率降低,大脑血流量减少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时面部和肌肉有很多次发作性小抽
动,如手足蠕动,内脏活动高度不稳定,胃分泌增加,由阴茎勃起,脑血流量比觉醒时明显增加,脑耗氧量也有明显增加。由此可见营卫循行的
睡眠学说,睡眠时卫气与营气相会,运行于阴经和五脏,这种认识是相当先进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神主睡眠学说神的概念1.神是指自然界
规律:《荀子.天论》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谓之神。指人整体的生命活动:《灵躯.天年
》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主睡眠学说所说的神,即指神的
第三种含义。神主睡眠学说神藏于心,心主神明,统协调五脏,主持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神主睡眠说认为,睡眠和觉醒由神的活
动来主宰,神安则人能进入睡眠,神不安则人不能进入睡眠,正如明.张景岳所说:“盖寐本呼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神的
活动,随自然界阴阳消长而变化。白天属阳,阳主动,故神营运于外,外寤而活动;夜晚属阴,阴主动,故神归其舍,内藏于五脏,人寐而休息
。神主睡眠学说神安静守舍则能寐,若神不安其舍,则魂魄游荡飞扬,会出现不寐、多梦、梦游、梦语等多种睡眠障碍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而出现失眠、多梦、神智不安,甚至谵妄,或可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至昏迷,不省人
事等临床表现。神主睡眠学说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睡眠是复杂的主动过程。睡眠的“黑匣子”尚未打开,睡眠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
泌、肌肉和各种神经反射活动均由明显的改善,因该说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象。中医神主睡眠的整体睡眠观,给我们开辟了广泛的研究
领域,同样中医从整体调节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丰富多彩,为现代睡眠障碍的治疗开创了光明的前景。魂魄睡眠学说魂魄睡眠学说魂魄理论
是中医神主理论和脑髓理论的组成部分,魂魄生于脑,藏于脏,表现于外,魂魄都属于神,魂为阳神,魂的功能正常,则光明爽朗,聪慧灵通;
人觉醒则魂游于目,主司对外界事物作出放应,如温度的高低,重量的大小,视物的远近,声音的频率,平衡的能力,气味的厚薄,听觉的强弱
等等。魂魄睡眠学说人睡眠由魂反藏于肝,主司睡眠的浅深。而睡眠不安,梦寐恍惚,变换游行,遗精、梦交,视魂的异常变化表现魂为阴
神,魄的功能,则为本能动作,痛痒知觉之类都是。魂魄不能相离。运行协调,相互为用,则睡眠安宁。魂魄睡眠学说魂魄的病因病机变化往
往同时存在,其主要表现为:1.魂病自发,肝藏魂,郁怒则伤肝,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郁,则肝魂不怍。以致使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肝气及脾,则纳呆、食减。魂魄睡眠学说2.魂魄同病。如邪热扰乱神明,意识丧失,感觉异常,视物模糊,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如颠狂、失眠、最终魂魄分离。魂魄睡眠学说3.魂病及魂,多见于各种精神病人,由于脏腑内伤,先由魄病,如自卑、喜怒、善恐等,继之则忧郁变为兴奋,则狂妄奔走,意识混乱。因内伤精气,使阴火亢盛,阳气不能人于阴分,则出现睡眠不安心,梦境纷纭,变幻游行,遗精、梦交等,称之为魂魄不能相抱;又因魂阳魄阴人之将死,阴阳离绝,称为魂魄相离魂魄睡眠学说魂魄的病症与精神神经的异常表现相联系,其中最常见的是失魂症和落魄症。魂魄睡眠学说失魂证,又称离魂证:《灵枢.本神》说:“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魄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协不举”可见失魄证是情志病,且狂妄为主要表现清.陈士泽《辩证录》中专设“离魂门”魂魄睡眠学说落魄证,现今认为是因饥寒交迫,颠沛流离中所产生的各种病证。事实上古代中医所说的落魄证是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精神分裂症张仲景在《金匮》中有“邪哭使魂魄不安者,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弱者为狂”之说。魂魄作为中医神的概念之一,与睡眠密切相关,其内容涉及脏腑、精神、情志、魂魄相抱,相互协调,运作正常,则人体睡眠安宁,魂魄睡眠理论内容广泛,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睡眠的意义中医睡眠医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中医睡眠医学的基本理论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