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把课堂交给学生
2014-04-04 | 阅:  转:  |  分享 
  
把课堂交给学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凝练,是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感悟和体验,再现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并通过语言文字的欣赏和评价,受到情感的熏陶。本学期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注重课堂训练,把课堂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一、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在教学中,我经常尝试这些方面:①范读引路。教学《春潮》课文,当中优美的旋律一响起,学生便自然而然被带进了磅礴的的情境中;而当我在《江南好》的配乐中为学生范读《三月桃花水》时,学生又仿佛身临“润物细无声”而陶醉③感悟比较。我在课上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你学得这段文字该怎么读?先自己练读一下。”“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么读?能说说你的看法吗?“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意见?谁再来读一读?”个人读、小组读、引读、分角色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样的读法也为学生的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③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标准》强调应建构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探究”的核心在于一个“问”字。“疑”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如何使学生敢问会问?我在学习与探索中进行了尝试。

(1)使学生敢于提问。要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消学生怕问错、怕嘲笑的心理疑虑。不论好与坏,不管对与错,只要学生敢问,愿问,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走过场,搞形式。简单的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对理解重点有帮助的可放在学文时探究、指导;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向学生说明或日后再想法解决。

(2)使学生善于提问。“敢问”是基础。当学生头脑中充满一个个小问号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让学生问得有价值,有水平。我觉得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引导。平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处、理解的疑难处、内容的关键处、与实际生活的反常处提出问题。

三、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授、解”皆用“口”也。于是多少年来,教师便在讲台上担当了滔滔不绝的角色,而学生也习惯于抬头听,低头抄,成了一个知识的“闷罐子”。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教师说应是为了不说,或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说。如何让学生“说”起来?我觉得要满足学生的欲望,增强学生说的信心,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

①宽容民主促“说”。要让学生“说”起来,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教师可以是“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但决不能成为课堂上的“演说者”。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学生能讲明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其次,师还要容许学生说话时的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学了《诺言》,学生可以喜欢小男孩,说说喜欢的原因。

②形式多变练“说”。让学生乐说、会说,教师还须设计多种灵活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的说话形式。读了《海上日出》等写景文章,让学生说说“导游词”;学了《太阳》、《沙漠之舟》等文章,可以让学生当当小记者,来个“走近名人”的专访;《谁的眼睛最好》等文,更适宜排个课本剧。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我们在旁边静静倾听,你会发现,原来学生可以说得如此精彩!

摒弃旧教念,走进新课程。教师只要时时反思:我的工作是不是比过去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学生学习兴趣是不是更为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更为高涨。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日益提高。



题目:汉语拼音3:bpmf

学科: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汉语拼音3:bpmf

设计者:华菊兰于都县禾丰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1.学习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

重点:读准声母bpmf的音,练习带调拼读音节。

难点:掌握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读、齐读6个单韵母

2.小组读带调韵母aoeiuü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声母

二、指导学习声母

1.指导看图

(l)(出示幅)图上画了什么?(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一个小男孩在泼水;摸瞎子;工艺品佛像)

(2)问:你还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bpmf的读音:

把“播”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b的发音。(出示b的卡片)先听老师读b,注意:声母应读得轻短些,跟读,齐读,指名读。

示范p的音,发p音时双唇闭拢,然后突然双唇放开送气。

学顺口溜:两扇小门rn-rn-m。

范读f音,指导发音方法:上牙放在下唇上,突然放开送气。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上f一f一f。

3.指导正确书写

(1)观察四线格上的pmfb的形:它们各占什么格?

(2)师指导书写:b占中格和上格,先写竖,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在中格里挨着竖写右半圆。P一共两笔,占中格和下格,中格占满,竖写到下格的一半处。m的笔顺|nm共三笔,占中格,要占满。f共2笔,占中格和上格,但不顶上格。

(3)学生摹写一次,在本上练习写三遍。

三、巩固练习

唱顺口溜,听音送卡片。

一年级拼音教学《复习二》教学反思

一、拼音教学一定要强化训练,读准音。对于一个刚入校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听讲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对知识概念还很模糊,这时教师还要注意领读,要体现由领到放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所学的23个声母。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拔高了这一要求,训练在没有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就开始让学生连线猜动物,这样,忽视了一部分思维活动稍慢的学生,使复习的内容没有落到实处。因而我想,要想当好一名一年级教师,不但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学生,学生这一块“阵地”攻不下来,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小组合作的人员搭配要合理。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小组人员达到7——9人并不适宜,在我的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由于是第一次和这么多同学围桌而坐一起学习,学生充满了好奇,因而,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不起来,小组合作的气氛始终没有出现,教师推动教学显得很吃力。课后我进行了仔细的思考,想一想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我开始反思,小组合作的人员到底以多少人为好呢?我在我班经过反复实验后觉得,小组合作的人员应控制为2——4人为宜,时间越短,小组规模应越小。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合作学习的训练,我们要习惯让学生合作,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方法,如:你听我读,你听我说,你说我写,你读我跟,你问我答。虽然在实验中会感觉到一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但我相信,我们现在做的是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的是学生合作的习惯,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合作学习的效率会逐渐提高的。

三、知识与能力的衔接要紧密。通过这一节课,我深深地感悟到,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每学完一个声母,就应该马上把这个声母放入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去训练,当训练达到一定的量时,学生会很快知道哪些字中含有某个声母。希望这一点能引起以后教一年级的老师的警觉。

班主任工作的三大法宝

一、“爱”是育才的根本

教师首先要把师爱融化在集体教育之中。作为班主任,面对全体学生,既要爱听话的学生,更要爱顽皮的学生;不仅要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爱后进的学生,把爱公平地均分给每一个孩子。其次,要从心理上与孩子贴近。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再者,要将师爱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师爱无处不在,从细微之处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深深的爱,在学生的心田上建造师爱的美好大厦。

二、“严”是育才的保证

特别是做班主任,要始终坚持从严治学。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对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学习态度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都要从严要求。作为班主任,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师表,在学生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三、“恒”是育才的关键

一个学生要在漫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无论是爱或严,务必要做到持之以恒,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和严一直伴随着他们成长。班主任工作要特别注意体现恒心,每次说到的事情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到,对学生要求亦是如此。这样使学生做起任何事情来都会有耐心、有韧性、有毅力。我们才能达到育才成才的目的。

班主任有三个观念需要更新

1、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

在教育活动中,要经常有意识的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氛围,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共建“情感热线”,进行心灵的交流。经常与学生讨论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并时刻提醒他们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用肯定、赞扬、鼓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谈话,明确告诉他们“你能行”、“你可以”、“你会”、“老师相信你”……尽量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使学生有成就感。

2、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观

在班内推行“人人都能当班干部”,在班中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把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服务,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和舞台。

在教好课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类型的兴趣活动小组,使每一个人的个性特长能够得以充分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确立新型的个性发展观

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宽松又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土壤和环境,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友爱,使孩子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升华和落实。



献花(0)
+1
(本文系小游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