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祖传秘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验案
2014-04-05 | 阅:  转:  |  分享 
  
荷花小女子将致力于将手头世家所传的全国各民族海量的民间祖传秘方陆续整理登出,务求秘方齐备,为医家和普罗大众提供治病资源。所登出的秘方中,有的虽然标题相同,但处方绝对不雷同!



本人所收录的中医秘方,凡末尾注有“撰方人、献方人、荐方人的”均出自古今名医的呕心沥血之作,历经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临床验证验方,可作参考的珍贵医家资源。欢迎选用和转藏,造福天下苍生!



秘方:生黄芪80g,当归尾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赤芍10g,白芍20g,元胡20g,姜黄10g,桂枝10g,忍冬藤30g,牛膝10g,甘草5g。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二煎混匀,分两次服用。连服天为一个疗程。分三次服用。每日两次。每日一二至三次,分早午晚睡前两至三次服用。温开水送服。温酒冲服。淡盐水送服。空腹服用。天为一个疗程。月为一个疗程。



病例:李某,女,72岁,农民。患者一个半月以前出现右脚怕冷,大脚趾疼痛不适,行走不利,夜间疼痛较剧烈,未予重视,半月前发现脚趾色暗,局部有渗液。后由其子带至当地卫生院诊治,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过抗炎等治疗,效果不佳,外科建议行截肢治疗。刻诊,右脚发凉,色青,不能行走,右侧大脚趾色黑坏死,破溃,有渗液,脚部疼痛剧烈,夜间因疼痛而不能入睡。食欲不佳,大小便尚调。舌质络紫,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血瘀滞,脉络闭阻。治以益气温阳,活血祛瘀为法。应用本方治疗一周。



一周后,其子来诉,服药后疼痛大减,夜间已经能入睡,坏死脚趾局部渗液明显减少。原方加减,继续服用30余剂。三诊,患者右脚肤色正常,无畏冷感觉,疼痛已除,坏死部位创面已经愈合,局部色泽略暗,能够拄拐杖而行。



方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四肢末端,尤已下肢多见,初期局部怕冷,皮肤颜色苍白,继则疼痛剧烈,坏死发黑,甚至脱落。此病祖国医学名为脱疽,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即有:“发于足趾,名脱痈,其壮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亦”的记载。其病因主要为脾肾不足,寒湿侵袭,凝滞脉络所致。治疗当以补气通阳,活血化瘀为原则,努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坏死肢体的创面愈合。用药方面遵循补阳还五汤之方意,重用黄芪补气行血;当归尾补血活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地龙活血化瘀;桂枝、姜黄温通阳气,活血散寒;白芍、元胡止痛;少量甘草以调和药性;忍冬藤清热解毒,兼通经络,以防治局部感染。



注意:1)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以正气亏虚为主,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至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2)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脉缓弱者为宜。;3)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4)高血压患者可用,但正气未虚者慎用,阴虚阳亢,或阴虚血热,或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补阳还五汤重补气以促血行,此为立方之本意,故而在临床使用上一定要抓住气虚血滞这一主要病机,随证加减,不可拘泥于西医所诊之病,只有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之功。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一般服药七剂见效,五十剂根治。疗效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荐方人:中医可爱的理想
献花(0)
+1
(本文系中华秘方总...首藏)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