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scoob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腈纶匀染剂
2014-04-11 | 阅:  转:  |  分享 
  
腈纶匀染剂?

腈纶是以丙烯腈为主要单体的共聚纤维。丙烯腈不是唯一的单体,因为仅用丙烯腈一种单体聚合得到的纤维,结晶度高、分子间作用力强,纺丝时困难,纺成的丝延伸性差,不易染色。因此,聚合时要加入其他单体共聚以改善性能。第一单体为丙烯腈,占85%以上;第二单体为丙烯酸甲酯,占5%~9%;第三单体为丙烯磺酸钠,占0.5%~2%。腈纶的分子结构为:?

?

腈纶中由于引进了酸性基团,可以给进腈纶的亲水性,并能用阳离子染料染色,这些酸性基团称为染座。当用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染浴温度超过腈纶玻璃化温度时,阳离子染料集中上染,很容易染花。因此,在染浴中必须加入匀染剂,降低初染率,促使均匀上染。通常使用的匀染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商品名为匀染剂1227。其分子结构式为:?

?

在腈纶、阳离子染料和匀染剂1227的染浴中,由于匀染剂1227对腈纶的亲和力大于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的亲和力,因此,匀染剂1227首先占领腈纶的染座。随着染浴温度的升高,由于阳离子染料与腈纶的结合力大于匀染剂与腈纶的结合力,阳离子染料逐步替代腈纶染座上的匀染剂1227,这样就大大降低力初染率,起到了缓染作用。?



?

腈纶匀染剂1227的生产

生产原料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含量≧92%)??320kg???氯卞(含量≧95%)?165kg??水?530kg???平平加O??适量?化学反应方程式:?

?

生产方法

将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投入搪玻璃搅拌反应釜中,加水。开动搅拌,缓慢加入氯卞,控制温度为40℃~50℃,在2h内加完。加完后升温至90℃,搅拌反应1h。冷却至室温,用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或或冰醋酸调pH值为7,加入平平加O,搅拌0.5h后,过滤,出料得产品。

?匀染剂DC?

生产原料(单位:kg)?

?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含量≧92%)?450??氯卞(含量≧95%)?180??????????水?500???平平加O??适量?化学反应方程式??

?

生产方法?

将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投入搪玻璃搅拌反应釜中,加水。开动搅拌并升温至80℃~85℃,缓慢加入氯卞,控制温度为85℃~90℃,在2h内加完。加完后升温至100℃,搅拌反应3h。冷却至室温,用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或或冰醋酸调pH值为7,加入平平加O,搅拌0.5h后,过滤,出料得产品。?

腈纶匀染剂应用?

染色条件?

浴比:1:10?阳离子艳红5NG(%)(o.m.f.)1??乙酸(%)(o.m.f.)2??乙酸钠(%)(o.m.f.)1??硫酸钠(%)(o.m.f.)4??匀染剂1227(%)(o.m.f.)0.5?工艺流程?

腈纶毛线浸温水→脱水→浸入染液(60℃)→升温至沸(1℃/min)→沸腾→(30min)水洗。?

成品外观?

染色腈纶毛线颜色深度、色光和艳度一致。

?匀染剂的性能测试?

影响染色匀染性的因素很多,如织物、染料、染色设备、染色工艺、助剂等。染色的匀染性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按不同染色阶段进行的匀染性测试、初染性测试和移染性测试。?按不同染色阶段进行的匀染性测试

1、?测试准备?

a)?仪器设备:恒温水浴锅、染杯、量筒、移液管、吸球、玻璃棒等。?

b)?染化药品:活性染料、氯化钠、碳酸钠、匀染剂等。?

c)?材料:半制品棉纱线。?

2、?织物随浸染时间不同,得色量不同。不同染色时间段织物得色

深浅,表明该染料的上染率对时间的依存性。若随染色时间的变化,染色织物的得色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该染料对时间的依存性小。若染料对时间的依存性大,则通过加入匀染剂降低依存性。?

3、?测试方案?





4、?操作步骤?

a)?准确称取5g纱线,均匀分成5份,并将它们润湿。?b)?按测试方案要求配制染液?

c)?待染液升至60℃后,投入第一份纱线染色,并开始计时;然后在2?min?、4?min?、8?min、?16?min时分别投入剩余的4份纱线进行染色。?

d)?待纱线全部投入后续染60min,其中10min时氯化钠,20min时加入碳酸钠,染毕取出、水洗、干燥。?

e)?取出5份染色纱线的得色情况评级。5级最好,1级最差。?5、?注意事项?

a)?染料用量可以根据染料上染百分率调整,一般为0.1%?~1%(o.m.f.)。?

b)?每份纱线的入染间隔时间应根据染料上染料进行选择,对上染速率较慢的染料,可选择4?min、8?min、16?min、32min时入染。?

移染性应用试验?

基本原理:高温匀染剂产生移染的机理是匀染剂中表面活性剂与染料有亲和力,能将已上染织物的染料拉起。它对纤维有增塑作用,加快染料在纤维中扩散,使染料的上染率与解析率增加,即移染。增塑是分子中含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发挥增塑作用时,其极性部分与被增塑材料互相作用形成一种稳定均一的体系。利用非极性部分链间隔作用,减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献花(0)
+1
(本文系scoob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