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品格赢在起点
——潍坊外国语学校全面推进根基教育
(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19日第8版)
2009年6月,潍坊外国语学校开始根基教育研究。2009年12月,根基教育课题开题会成功举行,根基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根基品格教育成为学校科学发展品牌建设要素链中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了实质性、系统性开展的新台阶,根基教育因此承载起了让学生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系统完善的成长教育的光荣使命。
一、根基教育要义
1.根基教育定位
根基教育是一个课题,具有周期性与阶段性,三年五年就可以结题,但它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具有恒久性与持续性,只要学校存在就要开展和坚持下去。根基教育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贯彻德育为首的必然选择,是基于生命成长的、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教育奠基工程。
根基教育,布局品格,赢在起点;根基教育,塑造身心,至臻致远。
根基教育,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根基教育,时时养习惯,事事塑品格。
2.根基教育定义
根基即“基础”。从生物学角度讲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发达根系,是万物生长所依赖的丰厚土壤。从广义上讲,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旨在积累学生潜能、积淀学生素质、滋养学生生命的学校教育活动都属于根基教育范畴;从狭义上讲,根基教育就是以品格培育为核心的教育,是以学校为基础并与家庭、社区、机构各方合作进行的,通过直接、系统的价值影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进而形成品格的一种教育。
3.根基教育内涵
根基教育以“更新、顺服、仁爱、接纳、尽责、诚实、坚韧、公正、谦卑、节制、感恩、信心”12种核心品格为基本教育内容,是一种内容明晰、目标明确、立足起点、瞄向终点的养成教育。它视野宽阔,始终彰显生命关怀;它要求全面,学校、家庭和社区必须携手并进,创建品格少年、品格班级和品格家庭甚至品格社区;它内容系统,始终围绕核心品格并辐射为五十余种具体品格;它操作科学,有专业的课程引领;它目标明确,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成为大写的人。
4.根基教育目标
①学校教育层面:形成独具特色的品格教育模式,德育工作有新突破并创立相对平衡稳定的标杆。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因此素质更高、人品更好,而学校也因此模式的奠基而形成持续培养大面积优生群体的优势。
②学生发展层面:培养具有优秀气质与优良品格特征的学生群体,锻造学生既具有传统美德和普世价值观所要求的品格和品德,又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乃至人类发展的优异人群。
③家庭和谐层面:作为品格教育主体的学生和参与到根基品格教育中的家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彼此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相互影响、共同成长,齐心同力共建家庭和谐。
④社会发展层面:作为社会最小单元的家庭的和谐稳定和寄托着千百家庭期盼的学校教育的和谐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稳固了整个社会的根基。根基品格教育的全面铺开,必定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安定,人人为他人,人人为社会,形成团结、稳定、祥和的社会局面。
5.根基教育原则
①协作性原则:与国内顶层专业研究机构协作,从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实践探索方面进行合作并做引领性研究。
②建构性原则:将品格教育视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建构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整合校內外资源,营造和谐、关怀的品格环境。
③反思性原则:经验+反思=成长。重视参与、体验、讨论和省思,建立品格教育评鉴制度,随时评估回馈,及时反思内省。
6.根基教育特点
①浸润性:根基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爱的关系中传承品格的过程,生活处处塑品格,品格就是生活的自然流露。
②实践性:根基教育通过亲身实践对既定的核心价值取向予以鲜活的说明和具体的充实,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真实生活来体验。师长以身作则,互为品格教练;教育方式和渠道宽泛,品格塑造无处不在,事事塑品格。
③生成性:根基教育主要通过后天的培养与塑造生成学生的良好品格。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
④过程性:品格的养成是一个逐渐发育的过程,根基教育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序列性,始终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中。
⑤整体性:实施根基教育,需要人人参与,无一例外;家校、社区互为影响,缺一不可,共同塑造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文明、公平的微型社会,使师生、生生、亲子间发生优化生命样本的实际效果。
7.根基教育理论
①生命教育理论: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
②建构主义理论:主动发现,主动认知,主动学习,主动传承。
③道德发展理论:反复体验,发展能力,养成习惯。
8.根基教育检测
检测关注点是:在根基教育理念下针对真问题,注重实效,关注校园、家庭、社区的面貌改变和师生、生生、亲子生命样态的优化。通过调查法、分类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组织活动法和激励评价法进行实施。
①调查法:通过学校网站、校报、板报等媒介发放答卷和调查问卷,检测教师和学生的品格学习和认知程度;运用家长联谊会、家长讲坛、家长学校、社区委员座谈会等方式对家长、家庭、社区的品格学习和创建进行了解;网络平台、家校一卡通是学校重要的调查渠道和有效手段。
②分类调研:学校领导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调度协调,负责课题研究的教师分组进行研讨活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学生个体、年级学生群体、教职工群体、家庭成员等品格目标实施情况和达成情况进行分类研究、记录。
③案例分析:对个体、群体品格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实践活动案例进行分析等,形式文本资料、照片、视频、小分析报告等。
④活动展示:品格典型示范、品格话剧、品格演讲、品格TV播放、品格成长日记、品格画册或手抄报、摄影集等。
⑤激励评价:通过对品格行为量化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激励个体、群体品格持续性塑造,这是根基教育检测的重要手段。
二、根基教育开展
(一)营造氛围,立项建队,全面准备
1.制定方案:2009年6月我校开始筹划实施根基教育,并制定了《潍坊外国语学校根基教育课题研究方案》。方案从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途径与原则、研究步骤、研究成果检测、研究预期目标、课题研究团队与组织领导九个方面进行了规划。
2.组建团队:组成了由程新民校长挂帅,分管校长、学管主任、教务主任、科研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的百余人的研究团队,课题核心组成员二十余人,团队成员年富力强,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参与过各类课题研究,是一支科研型的优秀教师群体。
3.研发教材:课题组成员历时两个月汇编了《根基教育》手册,师生人手一册,作为校本教材使用。手册内容涉及根基教育基本内涵、品格定义、研究团队、根基课程、品格歌曲等六个方面。
4.培训师资:为保证课题顺利开展,课题组定于每周三晚上6:10-8:10集体研讨,交流前期研究成果,部署下阶段任务与目标,聘请专家领导对教师群体进行培训,现已组织各类培训十余场。
5.创设氛围:为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把12种核心品格、52种具体品格制作成轮型图张贴悬挂,设立了“事事塑品格专栏”和“班级品格展示台”,校园广播每天早、午两次定期播放根基教育歌曲和事例。
(二)明确内涵,广辟蹊径,全面铺开
1.根基教育课程化
将根基教育正式纳入课堂教学,教材以《根基儿童品格》为主,并参考《亲子根基》《六A的力量》《习惯与品格培养手册》《欢乐谷的动物们—48个关于美德的故事》《如何接近孩子的心》等课外读物,丰富教学内容;每月拿出一节班会课、一节学校课程共两个课时,由各班班主任实施教学;课前课题组成员和授课教师集中研讨,集体备课,根据学生年级特点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教务处把教学情况纳入每月常规检查,督察教学效果。
2010年4月,学校为潍坊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上提供现场并推出两节品格特色课。用双语形式执教的品格课《坚韧》、用音乐剧形式执教的《接纳》令现场观摩的嘉宾耳目一新,新颖的授课内容与教学形式获得了各级领导与观摩老师的高度肯定,潍坊电视台《聚焦》栏目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2.根基教育学科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注重发挥各科教学在品格培养中的作用,大力推进根基教育学科化。教务处把“学科品格养成”作为各科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组织课题组成员带领各科教师全面学习和了解“根基品格”的全部内容,把品格教育整合融入全部课程,在教学中加以传递,让品格内容在不同领域叠加累积,不断强化。各教研组深挖各科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成了各学科根基品格培养目标,如:
数学学科——敏锐、专注、明辨、有序、细致、谨慎
英语学科——主动、积极、信心、超越、热心、分享
语文学科——勤奋、诚实、细致、喜乐、公正、自省
科学学科——创新、尊重、尽责、超越、合作、庄重
体育学科——勇敢、坚韧、毅力、守时、果断、忍耐
音乐学科——顺服、和平、热心、接纳、谦卑、创新
美术学科——谦卑、创新、受教、合作、整洁、有序
品德学科——宽恕、怜悯、孝敬、淡泊、节制、感恩
3.根基教育活动化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启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锻炼学生体格,陶冶学生情操。为此,学校在日常开展的周四活动课程、社会实践、学生社团、阳光大课间、成长导航站、时尚英语节、运动会等活动中全面渗透根基教育,使每项活动都有塑造品格的目标要求,真正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塑品格。
①活动课程:18种活动课程各侧重一至两种品格的培养与强化。如:手工制作课《制做寿司》——更新、合作、分享;武术选修课——坚韧、毅力、忍耐;周四英语角——尊重、喜乐、主动。
②社会实践:学校常年坚持69处三级实践基地(校级、年级、班级)活动的开展,每次活动都事先制定活动方案,目标规划中强调品格行为塑造,如:参观“潍坊民俗博物馆”——有序、节制、尊重;慰问聋哑盲校同学——仁爱、悲悯、善良;社会实践“快乐制盐”(CCTV少儿频道播出)——合作、毅力、分享。
③学生社团:在中、小学30余个学生社团活动中注重品格养成教育。如:阳光部落心理社团(潍坊市百优社团)——可靠、热心、信任;时尚英语社团(潍坊市百优社团)——服务、主动、积极;DV摄影社团——敏锐、专注、谨慎。
④阳光体育: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上午课间半小时做学校自编操,下午课外活动半小时班级自主开展20余项活动,在每项活动中渗透有序、节制、整洁、合作等品格习惯的养成。如:在2010年秋季运动会中,各班代表队分别以自己喜欢的品格命名,体育竞技精神与根基品格内容有机融合,运动会全程贯穿品格养成教育。
4.根基教育家庭化
品格是在个体的全部经历与知识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渐进、累积,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因此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不仅要靠学校的教育,还有赖于家庭、社区的有效参与。所以,学校在进行品格教育的同时,注意争取和利用家庭以及社区的丰富资源。
①《亲子根基》做纽带,根基教育进家庭。借助《亲子根基》杂志让家长了解根基教育,主动参与到品格塑造中来。定期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明白建立学生品格的关键是家长本身,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品格榜样,配合学校共同教育。
②家长讲坛做平台,校外资源进学校。学校常年坚持每学期每班一次家长讲坛活动,变一子教育为多子教育,使优秀家长的成功事迹和优秀品格影响教育一批孩子,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家长讲坛《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了喜乐、敏锐等品格;《保护我们的环境》,让同学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激起了他们强烈的环保意识,渗透了尽责、整洁等品格;《五彩缤纷的海洋世界》好像带着同学们去海底旅游了一番,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渗透了专注、和平等品格;《父爱是孩子成长营养餐中的盐》,渗透了感恩、仁爱、孝敬等品格;《谈谈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渗透了明辨、公正、自省等品格;《京剧大课堂》渗透了勤奋、毅力、合作、超越等品格。
③教育渠道再延伸,品格共建进社区。社区共建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发展公民品格、责任意识及其它积极的品格。我校周边有苗圃居委会、友爱居委会管辖的数十个社区,学校与社区加强联系,利用假期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各个社区进行力所能及的服务实践,如:五年级学生走进怡教园小区进行保洁活动,体验整洁、尽责等品格行为;七年级学生走进安顺小区进行居住环境调查,体验服务、热心等品格行为;高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体验尊重、善良、服务等品格行为。我校生源分布较为广泛,很多学生还把“社区服务塑品格”活动带进了各自居住的社区和周边的商场、书店,影响和带动同龄人热情参与,共同受益。
5.根基教育榜样化
设立品格人物评选机制,凸显根基教育成效。品格人物由他评和自评产生,涉及家长、学生和老师,既有个体评选,又有群体奖项。品格教育的成果在学校各个层面开始显现,突出表现为优秀学生群体的大面积涌现。
①学习标兵:学校每年评选出各类师生标兵近千名,包括综合素质优秀生、综合素质进步生和各级别奖学金获得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职工等等。在他们身上彰显了许多优秀品格,成为师生身边最好的学习榜样。
②小小管家:学生争当班级小管家,热心班级事务,参与班级管理,集体凝聚力加强,体现了热心、尽责、公正、积极的品格;住宿生爱校如家,师生和谐相处,友好互助,体现了感恩、服务、分享、和平的品格;班车生互相礼让,体现了尊重、有序的品格。
③拾金不昧:学生捡到20余万元的现金支票、捡到5千余元现金,都积极寻找失主主动交还,2009年,向他们这样捡到大宗物品主动上交的同学有30余人。体现了正直、诚实、单纯的品格。
④社会服务:学生参加创文明城市志愿者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千余人次,体现了尽责、服务的品格;三年级小同学们到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儿童,体现了仁爱、分享的品格。
⑤赈灾捐款:学校多次进行赈灾捐款活动,为地震灾区捐款6万余元,为患白血病学生于文君捐款5千余元;相应团中央号召,为西南灾区捐款4500余元;九年级三班全体同学利用勤工俭学,捡矿泉水瓶卖得的款项1163元,集体资助青州王坟镇孙旺小学贫困同学,体现了正直、节俭、善良、仁爱的品格。
⑥团结互助:六年级一名同学身残志坚,多年来通过自己顽强不懈的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体现了坚韧、毅力、专注的品格。班内全体同学多年如一日地给予他关怀和援助。体现了热心、积极、善良的品格。
(三)找准方向,重点突破,扎实推进
1.根基教育行为化
旨在把品格化为行动。目标愿景是一言一行彰显完美品格。
具体措施:挖掘52个优秀品格的内涵意义,将蕴含的抽象道理化为可实际操作的具体行为,每个品格对应3项,找出156项可量化的行为,涵盖校内校外全部时空的所有方面,从中遴选50项共性行为学生进行保底过关。(附表一)
2.根基教育年级化
旨在将品格形成渐进序列。目标愿景是九年成长塑造完整人格。
具体措施:理论体系引领,持续滚动推进。根究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菜单式活动主题,各年级有所侧重,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每年12个月,每月以一个品格为主题进行科学规划,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又不断深化的品格培养序列,扎实推进、分级探索,体验反思,深度提升。(附表二)
3.根基教育信息化
旨在让品格伴随成长过程。目标愿景是让每一天都留下足迹。
具体措施:①建立潍坊市根基教育网络平台。下设理论前沿、科研动态、实践现场、教案课件、论文交流、活动掠影等多个栏目。为全市乃至全省开展根基教育研究提供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②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依托学校根基教育网站www.bbdzh.com构建根基教育电子信息库,将小学生《成长乐章》、中学生《走过花季雨季》学生成长内容进行电子化管理,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健全学生个人档案,实行过程追踪,引导学生塑造品格,点滴记录成长历程。
③建立根基教育互动社区。即学生社区、班级社区、教师社区、家长社区等,集思广益,共同提高。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和“一卡通”及时与家长沟通社区信息和学生个体信息。
4.根基教育激励化
①评价激励学生。出台学生日常品格行为量化评比标准,涉及学校、家庭、社区三大学生活动领域,从安全、课堂、集会、就餐、两休、如厕等多个方面制定标准,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的品行进行量化记录。正面行为如:荣誉称号、学校奖学金、英语小能手、微机小能手、特长奖项、发明制作、拾金不昧、爱心捐助、志愿者行动等每人次加十颗星,授予一枚品格勋章;学习检测显著进步、学校年度十佳宿舍、少先队、共青团社区服务等每人次加五颗星;捡拾垃圾、英语问好、帮助别人等每人次加一颗星,等等;反面行为如:打架斗殴、偷盗等严重违反校规的每人次扣20颗星,减两枚勋章;携带危险品进入宿舍、浪费饭菜、破坏环境等每次扣十颗星,减一枚勋章;迟到、早退、说脏话每次扣两颗星等。结果纳入学生奖惩,直接推选品格人物、优秀学生,并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附表三)
②评价激励班级。根据量化结果评价班级和班主任工作,根据学年或学期学生品格叠加汇总情况直接推选优秀班主任、优秀班级、优秀宿舍等。班级评价和班主任评比不再使用其它方式。
③评价激励公众。利用网上信息平台,组织网上主题活动评选,品格人物评选,为家长、社区、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搭建品格共建的平台。例如:海选品格家长、品格家庭、品格学校、品格社区等。
九年学业结束,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刻制“根基教育成长光盘”作为纪念,为学生留下九年成长的全真写照。这将是学校送给学生一生最珍贵的礼物。
三、根基教育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根基教育研究,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完整的实践模式,既显著提升了学校师生品格层次,又明显提升了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在学校“生态课堂、时尚英语、根基教育”这一品牌建设要素链中,根基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教育力和不可替代性。学校涌现出了一批精英教师和精英学生群体,培育出大面积优生队伍,成长起一批个性发展突出生,我校毕业的学生被输送到国内重点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学生数量和密度均居城区学校前列,成为潍坊市各高中学校公认的优秀生源基地;在今年的中考中,我校毕业生的各项指标在市区均名列前茅;在全区小学质量抽测中我校各项指标全部优秀。
1.初步效果
①学生发展:(见榜样化部分)
②研究成果:编辑出版《根基教育手册》,使研究开展更加科学具体。
创建根基教育公共网站,建立了根基教育名校联盟平台,分享实验成果。
创建根基教育学校网站,为学生建立了根基教育成长档案,留下成长足迹。
培养起一批研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
创建一系列多样化实践模式和评价模式。
2.中期效果
①学生发展:培养梯队式品格学生个体和群体,塑造学校品格形象大使和品格形象集体,营造积极向上、自我完善、自我塑造的良好氛围。
②研究成果:2011年编辑出版《布局品格,赢在起点》校本著作,彰显届际循环特点,汇聚师生最新的生命感动故事和震撼心灵的体验活动,为根基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科学、系统、实际、具体的有效参照。
3.长期效果
①学生发展:让学生永远感恩是母校培养了他们;让学生带着优秀的品格走出校门,并在踏入高一级学府和踏入社会后能被周围的人群评价为品格过硬、品德高尚的人。
②学校成果:形成根基教育的鲜明特色,并上升为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财富,成为参与国际交流的重要育人模式和中华教育文化名片。
“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根基教育是一项最阳光最有意义的事业。
下一步,学校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投资30余万元用于持续性研究,一是用于根基网站的建设,为每一位孩子记录成长的脚印,二是为学生和教师购买《根基儿童品格教材》和参考读物,三是为家长补贴《亲子根基》杂志费用,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得到教育孩子、提高自身、营造充满爱和欢乐的家庭的金钥匙。
作为全国根基教育基地,我校已于2010年11月召开全国根基教育现场会,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根基教育研究做的更深远,更宽厚,“布局品格,赢在起点”将作为今后学校教育的核心课题和重要实践,并通过九年的品格塑造,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