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语文高考解题技巧: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格式例析
2014-04-13 | 阅:  转:  |  分享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拟人的修辞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
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基调活泼有趣。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高考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海南卷试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
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答题示例4: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例5: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
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
: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2分)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例6: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
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
霍光派人用计杀掉。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
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
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
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或,这首诗在抒情方面具
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
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解答这类题型的答题要领(答
题步骤)是: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见讲义1分析诗歌语言特
色答题模式: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常见错误:有些考生从语言的使用上
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答题示例
1: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
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例2.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抑
村流,长夏江革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
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
,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例3.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问: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
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2分)答:平淡质朴(平淡自然)。????例4.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答:这
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
率的船家女形象。????例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
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
)辞官离开朝迁,长期隐居浙江嘉兴。问:第二、三、四句在抒情方面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请作分析。????答:寓情
于景。作者通过对澄澈、宁静、清雅景象的描写,寄寓了坚持纯洁高尚的情操,对自由宁静的生活的人生追求。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
答问题。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
何特色?答:本诗在语言方面,充分体现出李白诗歌明白如话的特色。“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些句子,浅白自
然,全不露雕饰痕迹。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这首诗中的某字有很强的艺术表观
力?请简要赏析。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个词语或句子,并简要说说理由。或:这一联中的
“甲”字,有的版本写作“乙”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
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见讲义4????答题步骤:(1
)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2)用一二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3)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4
)适当展开联想、想像,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诗歌炼字型题答题模式:妙处+具体诗句景象+表达的意
境情感答题示例1: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
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
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
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例2.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
侵”“拂”两个字的妙处。参考答案:“侵”字写出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
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
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例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2004年高考
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卷试题)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瀫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瀫皱:皱纹。此处比喻水的波纹。问: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瀫;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
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1)“闹”字用得好。(2)作者用一“闹”字,(3)
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4)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的景象,(5)一个“闹”字,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
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辽宁高考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
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
情恼。问:“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1)“绕
”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2)“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
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第五种模式:?一词、一句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或:有人说诗中某词非常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或:前人在评论这首诗说,某词最能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解答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关键词。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
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
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见讲义7????答题示例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
高考题)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
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江苏高考试题)竹
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人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答:“微风”贯穿
全篇,依次为: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
去琴上的尘埃。例4.(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
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
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
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
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步骤二)。????第六种模式:分析句意型(关键句型)。
这种题型有以下一些提问方式:请具体分析××句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或:前人认为,××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
作简要分析。或:××联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请简要赏析,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这一联的内容。)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
白什么是关键句。关键句,古人又称之为“警策”,关键句往往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走向,是理解诗歌
主旨的关键所在。正确把握这些关键句,深入剖析,就可以提挈全篇,理解作者感情了。品味关键句答题模式: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
意+诗意+主旨情感)见讲义6????解答这类题型的答题要领是:(1)阐明诗句的语表义,有时还要发掘它的深层(语里)义;(
2)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山东高考题)江阴浮远
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谁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
诗人。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
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
理。????例2.阅读下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天津卷试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
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半山有九钟,霜降而鸣。问:(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
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古诗词鉴赏
问答题答题模式规范新昌县鼓山中学语文组徐焕炯古诗词鉴赏问答题答题模式规范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第二种模式?:分析技
巧型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第四种模式?:炼字型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六种模式:分析句意型(关键句型)第七种模式
:分析形象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
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见讲义1
答题步骤: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1.描摹诗歌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
作者思想.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实于原诗,
又要力求语言优美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
诗,二要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
或生机勃勃、或孤清……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一般可表述为: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
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
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常见
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
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
出错。答题模式:意境=客观形象(诗歌图景)+什么意境(主观感受)+思想感情答题示例:例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
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例2: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理想?(6分)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
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
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例3: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
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
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
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例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
回答问题。(2005年辽宁高考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给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月黄昏”三个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
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例5.春行即兴李华宜兴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
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全国卷Ⅰ)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
“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姜凉之情(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
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
分析这首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或技巧)及效果。或:这首诗在抒情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或: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正确解答: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掌握有关表现手法的内容。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
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见讲义5表达技巧(表
现手法、艺术手法)可以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⑴直抒胸臆。间接
抒情又分:⑵借景(借物)抒情;⑶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类似说法: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
语等。);⑷托物言志;⑸托物寓理;⑹用典抒情;⑺叙事抒情;⑻借古讽今。(二)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2)联想和想像。(3)对比烘托。(4)白描。⑸渲染。⑹虚实结合。⑺动静结合。[⑻抑扬。⑼
照应。⑽铺垫。⑾象征。⑻-⑾可说“结构技巧”]⑿用典。(三)修辞手法常见的有:(1)比兴。(2)比喻。(3)拟人。(
4)夸张。(5)双关。⑹互文。⑺设问。⑻反问。⑼反语。⑽反复。⑾对偶。⑿借代。⒀对比。⒁排比。描写手法的作用:⑴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⑵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⑶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⑷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⑸象征:形象生动具
体,化实为虚。⑹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⑺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⑻细节:真实。准确、传神。⑼白描
:即不加渲染,粗笔勾勒,真切深刻。修辞方法的作用:⑴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
动。⑵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⑶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⑷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⑸对偶:有音乐感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⑹反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⑺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⑻反问:加强
语气。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是为更加形
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
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以静写动。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
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
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解答这种题型的答题要领是:(1)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怎样的旨趣。表达技巧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诗[词]意+主旨情感)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福建高考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了岳阳楼高耸人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高考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献花(0)
+1
(本文系江山携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