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经络腧穴外治法
按摩九法
方法1
(1)患者俯卧,医者施一指禅推法在背部两侧膀胱经每一侧线上进行治疗,自膈腧至肾腧,往返操作约10分钟,然后用拇指按揉胰腧、肝腧、胆腧、脾腧、胃腧、命门和局部阿是穴,以胰喻和局部阿是亢为重点,每处2~3分钟,其余穴位1分钟。接着,用轻柔而快速的滚法在背部脊柱两侧进行治疗,重点在胰腧穴,时间约5分钟,然后直擦督脉和膀胱经第一恻线,横擦腰部肾腧和骶部八髎区,以透热为度;最后施振法于大椎穴约1分钟。
(2)患者仰卧,医者先以一指弹推法推中脘、气海、关元,每穴约2分钟,然后用掌平推两胁肋、上腹及少腹部,约6分钟;接着在脐部用振法,操作约1分钟,用拇指指端按揉双例曲池穴,每侧约1分钟;捏揉掌心第四掌骨与掌中纹相交处(手部胰反射区)5分钟,然后再用拇指指端按揉生殖腺测量穴1~2分钟;接揉双三阴交穴各2分锦捏揉足底内缘,每一趾骨小头下方区域(足部胰反射区)5分钟最后擦涌泉,以透热为度。
疗法2
(1)起势:平行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松静自然,舌抵上腭,两眼平行,轻轻闭合,安静3分钟。双掌从身体两侧向中合拢按于中丹田,做3个鹾嘘吸,然后双手相对外分开约60厘米,再反转掌心相剥,合回至丹田处,连续3次;
(2)按摩承浆穴:接起势,两手以剑指相结合,中指尖轻置于承浆穴上,先左转后右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
(3)按摩中脘丸两手相叠,置中皖穴上,先左转后右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
(4)按摩关元穴:两手相叠,置关元穴上,先左转后右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
(5)按摩期门穴:两手分开置胁下,以手心抚于期门穴,先由外向内转后由内向外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
(6)按摩肾腧穴:两手内劳宫穴置背后腰侧舀腧穴上,先由内向外转后由外向里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
(7)收式:中丹田开合3次,三嘘息。
上述步骤连续做3遍,每三早晚各练1次,每次l小时左右。
方法3
(1)按穴位:取肾腧、肺腧、脾腧、胰腧、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用拇指在上述穴位上揉按,每穴按摩1分钟,力量由轻渐重,先躯干后四肢,以有酸胀感为度。
(2)拿四膨四指与拇指相对应放于大腿上,由上而下,轻轻拿捏,一般从腹股沟拿到踝关节部。前面可拿捏5~10遍,后面再拿捏5~10遍,然后右手拿捏左上肢,从肩部拿至腕部,左手拿捏右上肢,从肩拿至腕部,10~20遍为宜,每日2~3次。
揉廉泉:端坐位,头稍向后仰,将拇指指腹放在廉泉穴处,食指放于承浆穴,做顺时针方向揉按,力量由轻渐重,局部酸胀为宜,每日2~3次。
方法4
(1)摩腹:仰卧,两手掌根交替着力,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摩动100圈。
(2)推腹两掌着力,分别置于两恻腹部,自上而下直推腹部约2分钟。
(3)擦腰骶:坐位,两手掌根着力,紧贴腰部,用力向下擦到骶部,反复操作持续1分钟。
(4)按摩穴位:坐位,两手拇指端着力,分别按摩承浆、百会、攒竹、太阳、劳富、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公孙穴,共操作3分钟。
(5)按揉膀胱经:患者俯卧,医者两手掌根交替着力,边推边揉,沿脊柱两侧膀胱经,从上至下反复操作3分钟,将胰腧,膈腧、肝腧、脾腧,肾腧作为重点治疗的部位。
(6)捏脊:患者俯卧,裸露脊背,医者两手自然屈曲成虚拳状,拇指伸张在拳眼上面,食指和中指横抵在患者尾骨上,两手交替沿脊骨背正中向颈部方向推进,随捏随推,如此反复3遍。
方法5
(1)开天法:四指井拢,从印堂往后推过百会穴,每次推200次,频率为70~100次/分。
(2)分顺法:四指并拢,从攒竹穴往颞部方向推,然后从耳上、耳后绕过风池穴,边续推200次,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3)展翅法:大拇指尖部压在风池穴上,其他四指自由摆动,犹如仙鹤展翅,微微用力,连续做200次,频率一般在100次/分。
(4)振顶法:双手的手指紧紧按着头的顶部,微微颤动用力,连续做300次,频率在100次/分以上,速度要快而有力。
(5)回推上肢:一只手放在另一臂的内侧,从手腕部起往里推到腋部,每次3分钟,频率70~100次/分。
(6)回推下:双手从大腿内倒的根部往下推到脚踝部,然后再从足后跟部往上回推,每次5分钟,频率50~80次/分。
(7)摩腹:取仰卧位,两手掌指重叠着力,置于上腹部,从左向右自上而下,反复摩动约7分钟,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深度适胄,以腹部温热舒适为度。
(8)按足三里定用双手的拇指尖部按在足三里穴,徐徐用力。
(9)捏揉掌心:拇指与四指相对,捏揉另一手掌心的第4掌骨与掌中横纹相交界处约5分钟。
(10)捏揉足底:用手捍揉足底内缘第一跖、趾关节下方区域约5分钟。
方法6
(1)患者仰卧位,医者以双手在其腹部从上向下做拿法和揉法的治疗,反复5次,操作时将腹肌拿起后,要轻轻地向上提起并颤动,然后在其双小腿内侧做揉法、拿法、振法和擦法的治疗,约5分钟。
(2)患者俯卧他,医者在其腰背部两侧揉法、振法、按法和滚珐的治疗,约5分钟,然后在腰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循行的部位做掌擦法的治疗,反复5次。
(3)点穴:章门、期门、中皖、下脘、建里、水分、关元、中极、肺腧、胆腧、脾腧、胰腧、肝腧、胃腧、肾腧、梁门、阴陵泉、足三里、地机、二阴交、行间、涌泉。
方法7
(1)患者俯卧们,医者先用轻快柔和的滚法在背部沿膀胱经自上而下往返治疗5分钟,再分别按揉肺腧、膈腧、肾腧、胰腧、肝腧、胃腧、三阴交、血海诸穴,约10分钟。着重治疗肾腧、命门两穴。
(2)患者取坐位,医者先用推法平推胸腹部,兼用中指按揉脯中、鸠尾、中皖、关元诸穴,再斜推两胁肋,并配合按揉期门、章门穴、最后中推、搓抖双上肢。
方法8
取穴:章门、期门,中脘、下脘、建里、水分、关元、中极、粱门、阴陵泉、足三里、地机、三阴交、行间、涌泉。
操作:患者用双手在其腹部从上往下做拿法和揉法的治疗,然后在其双小腿内侧做揉法、拿法、振沾和擦法的治疗。
方法9
(1)用手掌在胸部行揉推法20~30次,重点存胸部左侧的心前区。
将一手放在另手臂内侧,以手腕部至腋部行推法20-30次,两臂交咎进行。
用手掌白剑突至脐部行直线推法20~50次,再用手掌以丹田为中心行顺时针的环行推摩法50~100次。取穴:内关、中腕、期门、梁门、水分,天枢、气海、关元、中极。腹部穴位用中指按压,每穴1分钟。
用双拇指双拇指揉按小腿内侧,操作时需一条腿屈膝并搭在另一条腿上,痛点部位多施手法。取穴: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然谷、涌泉,各1分钟。
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是我国中医独特的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中草药制剂,贴敷于相关穴位及病变局部的治病方法。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直达病所,作用较强。同时,因药物贴敷千体表,可以随时观察、了解病情变化,并随时加减更换,很少发生副作用,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因而贴敷疗法从古至今受医者和广大民众的喜爱。
敷方法
(1)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
(2)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
(3)一般情况下,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1~3天换药1次,不需溶剂凋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趸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敷药。
糖尿病患者的贴敷疗方
(1)糖展病脐腰康复治疗带
药物:
脐部康复帝:太子参30克,丹参30克,生地黄30克,山茱萸10克,玄参10克,菟丝子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芪30克,山药l5克,苍术10克。
腰部康复带熟地黄15克,太子参l5克,枸杞子1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附子10克,鹿角10克,干姜10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分别研成细末。每次分别取适量药未(或加入二甲双胍40毫克研匀)装入l2厘米人小的药袋内,分别覆盖脐部和腰部(以命门、肾腧为主),连续佩戴,临睡前可用热水袋盖在药袋l加温。中药粉1个月理换1次,3个月为一疗程。
(2)吴茱萸贴法
药物:吴菜萸10克,醋3克。
用法:将吴菜萸捣烂,用醋调贴敷于足底涌泉穴,外用胶布贴住,每日换2次。
此法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牙痛,赤眼等症有特殊疗效。
(3)贴玉簪叶法
药物:鲜玉簪叶5~6片。
用法:先用清水把脚洗干净,然后将鲜玉簪叶两片遍贴肿胀处,外穿宽松袜子,或用纱布将足部包裹,连贴数日。此法对糖尿病合并足癣瘫有显著疗效。
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
(1)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熏心脏病、肝脏病等的糖尿病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2)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3)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火或发生药物中毒。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脐疗法
脐疗法义称敷脐疗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贴敷疗法的一种。脐疗法将药物贴敷于脐部(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达到治疗痰病的功效。脐疗法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小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盖
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下面就介绍几种治疗糖尿病的脐疗法:
十味消渴膏
药物及剂量:生石膏50克,知母20克,玄参10克,生地黄6克,党参6克,黄连3克,天花粉2克,粳米少许。
用往:将上述药物共研成细末。每次取药粉250毫克,加入二甲双胍40毫克,混合研匀,然后将其纳入患者脐孔,盖以棉球外用胶布固定。每天3天换药1次。
益无滋阴膏
药物及剂量: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地黄30克,熟地黄30克,天冬30克,麦冬30克,五味子30克,苦参30克,枳壳30克,黄连30克,知母30克,泽泻30克,山药30克,牡蛎30克,乌梅30克,葛根30克,浮萍30克,天花粉30克,白茯苓30克,猪肚1个,麻油、黄丹各适量。
用法:除黄丹外,把其余药物装入猪内,浸入麻油中半天,然后再放入锅中,用文、武火煎熬,当顔色变成枯黄色后,过滤去渣,再熬油至滴水成珠,慢慢加入黄丹和益元散(池石36克,炙甘草6克),用力搅拌至白烟冒尽,收膏。然后倒入冷水中浸泡3~5天去毒,第天换水1次,之后取出膏药置阴冷处贮存。用时将膏药置水浴上熔化,摊涂布上,每贴重20~30克。上消贴脐部和第6、7胸椎处;中消贴脐部及胃脘处;下消贴脐部。每3天更换1次。
消风散
药手及剂量:当归30克、生地30克,防风30克,蝉蜕30克,知母30克,苦参30克,胡麻仁30克,荆介20克,苍术30克,牛蒡子30克,石膏30克,甘草15克,木通15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研成细末,每次取药末5克,酒精调和敷脐,外用胶布固定,第日换药1次。此药方对糖尿病合并皮肤痛痒、疯疹等有明显疗效。
其他脐疗法
上消敷脐糊
取天花粉30克,研成细末。然后取生萝卜、鲜藕各等量共捣取汁,与天花粉末调和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中消敷脐糊
取石膏30克,黄连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60克,山药60克,芒硝10克。将石膏、黄连、麦冬、芒硝共研成细末,山药、天花粉水煎取浓汁。然后将药末与药汁调和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外用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下消敷脐糊
取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生地黄20克,黄精15克,荔枝核30克,山药60克,天花粉60克。将前4味药混合研成细末,后2味药水煎取浓汁。然后将药末和药汁调和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外用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胰糊
取适量猪胰,低温烘干,研成细末。每次取猪胰粉6克用人乳汁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温熨疗法
温熨疗法是我国中医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这是具有一定温度的物体或是加热药物置于人体的特定部位,运用温热来刺激人体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温熨方
盐熨法
药物及剂量:大青盐500克,花椒20克。用法:将大青盐混合花椒炒熟,然后装入布袋,用绳子将袋口系紧,置于腹部、腰部或四肢关节处。
主治:因体虚而造成的腹痛、腰痛、四肢关节痛或小腹冷痛、小便清长、慢性腹泻等症。
功效:温通经络、活血行气、散寒止痛。
天蚕沙熨法
药物及剂量:晚蚕沙500克,黄酒200毫升。
用法:将晚蚕沙与黄酒拌匀,分装在两个布袋里,放在锅内蒸10分钟,然后取出趁热置于脘腹、四肢及腰部。
主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风寒湿痹、四肢关节肿胀疼痛。
功效:温通经络、调理脏腑。祛风散寒。
注意事项
温熨过程中,药物或其他物体的温度不能太高,要防止烫伤等事故发生。
阳证、热证、实证以及疮疡、疖肿等应禁用温熨疗法。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
刮痧疗法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以中医皮部理论为艇础,用光滑扁平的器具(如牛角、玉石、火罐)等(必要时可蘸上润滑液)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或是用手指对相关部位进行钳拉,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的效果。
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而皮肤中有大量的恤管、淋巴管、汗腺和皮脂腺,它们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刮痧刺激可通过神经-I匈J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此外,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屉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叫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刮痧可以改善和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淤血斑的现象,这样的血凝块(山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种新的刺激素,能局部的新陈代谢,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而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脯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的分泌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刮痧疗法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刮痧疗法对应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5~7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水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引灸一样,有町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因此,对空腹、过度疲劳者,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要慎重使用刮痧疗法。
糖尿病的刮痧疗法
取穴:
背部:大椎、肺腧、胰腧、肝腧、脾腧命门,三焦腧、肾腧。
腹部:中脘、关元;
上支部:曲池、太渊、鱼际、合谷;
下做部:足三弧、三阴交、内庭、太溪、太冲。
操作:腹部中脘、美元穴进行点揉,其他穴他采用刮法。
使用禁忌:刮痧可作为轻度糖尿病的辅助疗法,应同时配合适当的降糖药物以及进行饮食控制。另外,刮痧时要严格消毒、以防止局部感染;出痧半个小时内不要洗凉水澡;在刮痧过程中,皮肤会出现红、紫、黑斑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刮痧效应,不需要做特别处理。但若是电者出现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等现象,应即刻停止,让患者休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