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记忆中的火镰和火石
2014-04-14 | 阅:  转:  |  分享 
  
记忆中的火镰和火石

现在很少有人用火柴打火机,记得小时候村里好多人家舍不得买“洋火”——那个时候老百姓管火柴叫“洋火”用火镰火石。当时的“洋火”也不是现在。“洋火”的“头”,是白色的,“洋火盒”的摩擦面是一层细沙,“洋火”在细沙的面上轻轻一擦就燃烧。看卓别林的电影,卓别林拿一根火柴,在屁股上一擦就可以点烟,这是真实的。

现在电影,不论什么年代,火柴都是红头,火柴盒都是深紫色的磷面,不真实那个时候没有“红头洋火”。我小时候偷家里做饭用的白头“洋火”,和小伙伴拿羊角锤子在石头上砸,根根带火有响的,可见还真存在安全隐患。

火镰是一块扁扁的接近长方形的铁,长约有七八厘米,宽大约两厘米,厚大约两三个毫米。火镰中间的宽度稍微比两头大一点点,为的是在“打火”的时候更省力。这块铁大概带点“钢火”,经久耐用。火石就是随处可见的沙石,就是个大沙粒,直径总得在一厘米以上,这样才好用。

潍坊市的昌乐是全国有名蓝宝石地。几千年来,人们对蓝宝石不认识,就觉得这种石头坚韧耐用,就用做打火石,直到不用火镰火石了,才知道这种“火石”好值钱。

用火镰火石首先要备好一根带灰烬的“挺杆”。挺杆是秫秸最顶上的一节剥了皮的“瓤”,这东西就像敬神用的香,只好点着火,就不会熄灭。秫秸就是晒干的高粱棵。高粱棵最顶上的一节又细又长,再上面就是高粱的穗了。这个又细又长的末节叫做“秫秸挺”,是可以做锅盖的。挺杆要先用明火点燃一个头,然后用手慢慢捏灭,燃烧的灰烬就留在了上面。

打火的时候,左手拇指食指的“指头肚”捏好火石,要找一个最“锐”的地方朝上,好与火镰摩擦撞击。那根挺杆带灰烬的头就紧挨着火石,放在火石的外侧,就是离虎口远的一侧。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对捏住火镰,用火镰的又长又薄的边用力从左向右撞击摩擦火石。火镰火石撞击会产生火花,这些火花就顺着撞击摩擦的方向落到挺杆的灰烬里,挺杆就被引燃了。

火花点燃的挺杆是暗火,就像香炉里的香火。如果是吸烟袋,这就足够了,将挺杆倒过来,将挺杆燃烧的部分按在烟袋锅的烟末上,烟袋嘴放嘴里使劲咂就是了。如果要点灯做饭,就还得一步手续。要把挺杆上的火接触卷成毛笔杆粗细圆筒的“火纸”——就是一种专门的类似宣纸的“毛头纸”,火纸点燃后,也是暗火,不能点灯做饭。要用手将点燃的火纸在空气中用力一晃,火纸就会有呼呼的明火,然后才可以点燃油灯或者柴草。

带火的挺杆点了烟袋或者引燃了火纸,就完成了使命,用手慢慢“捏”,它就会因缺氧熄灭。挺杆是带灰烬的。火纸是柔软的,用完后还要有专门的细长的竹筒盛放。

后来有了“洋火”,有钱的财主家才会预备下一盒洋火,平常也是用火镰火石的。他们的洋火什么时候用呢?例如半夜听到牲口有动静,要查看是否进了贼,就会动用洋火去点灯笼,因为火镰火石太费事太慢。一个财主家,买一盒洋火,能用好多年。那个时候,就是财主家,引火的工具也是火镰火石。穷人家没东西可偷,不用着急点灯,也没有闲钱去买洋火,当然就只有火镰火石可用了。

火镰火石的使用大约要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记得队干活,还有几个吸旱烟的老头是随身带着火镰火石的。后来这些老人去世了,火镰火石也就没有了。

东西没有了,就没有人会用了。看电视剧王刚为张国立点烟袋,用的是火镰火石,但王刚打火的姿势力度,引火的方式就都不对了。















































献花(0)
+1
(本文系畅心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