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
2014-04-14 | 阅:  转:  |  分享 
  
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

1、区域:内涵——地球表面空间单位;主观性和客观性;有一定的区位特征、面积、形状和边界。

特点——可变性;整体性(相对一致);差异性;层次性。

2、







3、区域对比:自然因素(条件)——位置(经纬度、海陆、相对)、气候、土地、矿产、河流等;人文因素(随人类发展不断变化,是变量)——社会、经济、技术等

4、我国自然差异



5、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

6、遥感: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分析)——成果(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7、全球定位系统:空间部分(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8、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应用: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城市管理。

9、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设数字地球。



第二章

1、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1/4陆地、2/3国家地区。

2、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3、西北地形:东部高原,西部山间盆地

? 西部 贺兰山 东部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距海近 降水 少(<200mm) 多(>200mm) 载畜量 小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4、荒漠化原因:自然——潜在威胁:外力风化作用形成戈壁沙漠;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的干旱季节。主要:温带大陆性气候变率大。

人为——根本原因:人口压力;直接原因:过度樵采、放牧、开垦,过度开采地下水、灌溉导致的次生盐渍化。

5、荒漠化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防治原则:(1)两个“相结合”: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2)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防治对策:(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措施:(1)生物固沙(2)沙地飞播、造林种草(3)小流域综合治理

6、森林: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分布——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现状——30%。

7、热带雨林分布: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

8、热带雨林环境效应:(1)影响着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之肺”(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9、根本原因(背景)(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2)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

10、1970年巴西政府亚马逊流域开发计划:修建亚马逊横贯公路;移民亚马逊平原





献花(0)
+1
(本文系菊影秋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