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符号品牌初解-品牌系列概念解读定义 --刘晓彬
2014-04-17 | 阅:  转:  |  分享 
  


符号品牌初解

--------品牌系列概念解读定义

西华大学品牌符号研究所所长刘晓彬



符号品牌?

我们知晓“产品”、“品牌”或“产品品牌”!

什么是“符号品牌”?

这是一个全新概念。

概念是某种定义的概括,我们需要置身于某个系统,与某些概念相关,并与之区隔。我们将5个与之相关的概念放在一起,通过其关联与并区别,帮助我们理解“符号品牌”的内涵。这五个概念分别是:

产品、产品品牌;品牌;品牌产品、品牌符号;

纯粹以理论的方式阐述,枯燥且难以理解,我们以著名的“劳师莱斯”为例,通过他100年的传奇成长历史,来解读以上6个相关概念。

产品

1906年,成功的英国商人查理斯.劳师,与著名汽车设计师亨利.莱斯,成立了劳师莱斯公司,他俩的梦想是生产出世纪上最好的汽车。

“最好的汽车”即是产品(及其定位)。当时的时代背景,正是汽车工业化发展初期,拥有好产品即可以拥有市场。产品是价值主体,因此,当时的投资者将经营核心放在产品上,是通行的做法。

品牌符号

为了区隔于同类产品,必须给该产品一个语音符号――名称,以便于公众话语沟通――语音识别;也需要一个图形符号标志,配置于“产品”之上,以便于公众视觉识别――区隔于其它产品;。--品牌符号产生了。

两位创始人,打了个懒主义,使用二人的姓氏“劳师”+“莱斯”给产品命名――曰“劳师莱斯”,并用“劳师”与“莱斯”开头的字母“R”,设计了图形符号――标志。语音(文本)符号“劳师莱斯”及其视觉图形符号“双R图形标志”,便成为“劳师莱斯”的品牌符号。(形同胜利女神的劳师莱斯标志铜像,是1991年才被加入的品牌符号。)

农耕时代,品牌符号的功能是表明手工艺产品的出处,表现形式通常与生产相关的生产者、产地、原料、工艺相关的事物以予命名,或以此展开设计一个图形符号。如五粮液白酒、泸州老窖、香槟汽酒、张记菜刀等。工业化大生产,使得同质化产品大量涌现,品牌符号除了农耕时代的作用外,而主要的功效是如何与同类区分开来,到工业时代的后期,品牌符号的作用,更注重表达产品功能的突出优势。例如:漂柔洗发水、洁尔阴妇科洗液、、、、、信息时代,品牌符号的作用更强调锁定品牌核心价值,以获取构建消费者认同的优势。例如:全球通移动通讯、商务通手持电子助理、泄立停止泄药、、、、、、

劳师莱斯的品牌符号的产生方式,基本上是农耕时代的模式――标明与生产相关的元素。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产品不断升级进化,其形式被固定下来,被符号化,成为品牌识别的一部分,此类产品符号也是品牌符号系统的一部分。如车形体型符号品牌化:甲壳虫、MINI、法拉利的独特车身设计,不管产品如何升级,公众仍然能通过汽车本身的形体,一眼识别该品牌;同样产品的细节被“遗传代代”,此类符号也是被归于品牌符号,如宝马、奔驰的进气栅;WOLVO、凯迪拉克、的车位形式。劳师莱斯的产品经过100年的进化演义,该车的高高的前脸,圣殿般的进气栅,水平收尾的车身等产品“遗传”特征,已经成为劳师莱斯品牌符号的一部分。

产品品牌

劳师莱斯公司成立后,以技术取胜的劳师莱斯,生产的轿车与飞机发动机质量上乘,赢得了消费者良好的产品认同。在沙漠战争中,著名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使用了劳师莱斯车队;1937年一名英国人驾驶一辆劳师莱斯穿过撒哈拉沙漠到内罗毕。通过这种极限运动,证明了其劳师莱斯产品优良,也是产品价值极好体现。这时候,“劳斯莱斯”的意义是优质产品,是产品品质的标签。

业化的初期,是以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经济,品牌符号更多的意义是区别产品,消费者的买方价值也以产品价值为主,此类品牌便是产品品牌。



品牌

相对固定的产品+相对固定的符号=品牌

产品:“最好的汽车”+符号:“劳师莱斯”=“劳师莱斯”品牌

此时,产品是品牌的主体,品牌符号是产品的附属物,是为便于识别产品而生,为产品销售服务。

关于品牌的定义,各学科领域、各界权威、的定义都有所不同。大多数的定义,都将品牌定义为-个符号――即前面所定义的品牌符号。表现为商标、名称、包装等,属于产品的附属标识物。此等定义的思维路径,源于产品价值路径,站在经营管理者的立场,为了便于分类管理,与将产品与符号分开描述并定义。事实上,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在购买与认知实践中,通常不会将产品与符号分开。消费者通常不会去理性思考品牌的构成――品牌到底是符号还是产品?他所购买的商品,只是分为品牌商品与非品牌商品,即品牌商品是符号与产品合而为一的,非品牌商品,即使没有(固定)符号的产品。

以完整商品价值为导向,以消费价值为逻辑,完整品牌=相对固定的产品+相对固定的符号。我们可以想象,劳斯莱斯的购买者,一定要求带有劳斯莱斯符号标志的汽车。



符号品牌

产品质量的良好表现,使得劳师莱斯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超级富豪与名人的座驾。劳师莱斯逐渐与地位、财富、名誉相关联起来,从超级明星,到英国女王,甚至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都驾乘劳师莱斯。二战后,劳师莱斯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符号。此时,品牌符号已经成为品牌价值的主体。

我们从两方面可以证明品牌符号的核心作用:

产品已经没有明显优势:在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劳师莱斯的产品质量已经没有任何明显优势:速度比不上法拉利;宽大与功率比不上凯迪拉克的SIXXTEEM;综合性能未必能超过奔驰的迈巴豪。为此,我们可以认定,现今的师莱斯被世人追捧,已经不是当初的原因――技术取胜的产品表现;

符号化消费:工业化的结果,使得物质得到极大的满足,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满足的心理消费。拥有巨大财富的人士,需要消费的是被尊重、自我价值实现。“劳师莱斯”这个符号标签代表地位、财富、名誉。无疑是他们装点门面的最好“饰品”。为此符号所包含的意义,才是买方的价值需求。正如购买劳力士手表不是因为他的产品走时准确,而是因为劳力士品牌符号是财富与身份的象征。

这种以品牌符号价值为主体的品牌,我们定义为符号品牌。与产品品牌最大区别的是:价值主体不同――符号价值为主;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价值倾向于符号;或者理解为对品牌价值贡献最大的是品牌符号,而不是品牌产品;也可以理解为,品牌符号的不可取代性,胜过产品本身的实物消耗表现。



品牌产品

1998年,劳师莱斯品牌被分开被出售:德国的大众4.3亿英镑购买了生产劳师莱斯的工厂――意味着买到了劳师莱斯的产品(生产);宝马公司4000万英镑购买了劳师莱斯商标――意味着拥有劳师莱斯品牌符号。

2003年,宝马推出新款劳师莱斯,其实质是,“劳师莱斯”品牌符号+宝马产品。这种“借壳上市”的做法,丝毫不影响消费者对该车的推崇,37万欧元一辆的高价,逐一被顶级富豪们收入囊中。

如果产品价值是品牌的核心,那么应该消费者选择大众旗下――英国原劳师莱斯生产基地生产的“本特利”,实际上这个逻辑根本不成立。因为时下的消费者追求的价值的不是产品本身释放的物质功效,而是品牌符号释放的意义――满足精神的符号价值,产品只是表达品牌符号价值的的物质附属物而已。此时,产品与品牌符号的位置被倒转了,宿主与寄生者发生了颠倒。

同样被宝马收购的MINI轿车,品牌与产品的演变,与劳师莱斯同出一辙,当下消费者购买的MINI轿车,实际上不是当年的英国MINI汽车制造工厂生产的产品,而是德国宝马汽车生产的小号“宝马”,在所有消费者之情的状况下,没有影响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喜爱,当然也没有对销售有任何负面影响。

以符号价值为主体的符号品牌,旗下的品牌产品,不是品牌的主体,更不是消费者计较的重点。例如世界上的大部分服装品牌的产品是在中国沿海OEM代工生产的;世界上75%的笔记本电脑是由台湾企业OEM的;风靡全球的苹果ipod也是在台湾生产的。面对商业化的符号品牌,消费者并不产品关心是谁在生产,或者在哪里加工,只要能保持品牌价值的一致性,就不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品牌的选择。相反的是,大众集团在英国劳师莱斯原生产基地生产的汽车,如果该产品想要卖一个37万欧元,那是没有人会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劳师莱斯”品牌符号“附身”,纯粹的产品不值这个价。

产品与品牌产品的区别在于,产品只是工厂里生产从来的,具备一定实物(功能)价值的商品;而品牌产品则是贴上了品牌符号标签的产品,并与品牌相关。在实践中,品牌产品与品牌符号相对分离,具有两大意义:

以品牌符号为核心的品牌――拥有消费认同――拥有市场,只要贴上该品牌符号的产品,便视为该品牌的品牌产品。例如:贴上耐克品牌符号的各类体育用品,即是耐克品牌的品牌产品;由此,品牌符号可以独立于产品,并不受产品限制,可以利用品牌符号的价值,延展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任何产品。例如百事可乐品牌,扩展到运动服装鞋类,而百事可乐公司并不生产服装,通过“贴牌”生产――将合适的产品,贴上百事可乐的品牌符号标签,便成为百事可乐品牌产品,并利用品牌符号的消费认同价值,实现品牌产品的销售。

以提供产品价值为主体的制造型经营组织――拥有生产优势――提供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相同或相似的生产,为不同的品牌提供相同或相似的产品,贴上了不同的品牌符号,便成了不同品牌的品牌产品。全球流行的OEM――代工生产既是此种逻辑下的标准经营模式。例如,惠普和戴尔有近9成的产能都是交给了OEM厂商,其中台湾的广达和仁宝包办了惠普愈七成,及戴尔八成的笔记本电脑主流的PDA产品富士通-西门子HPIPAQ、康柏,plam,DELL(HTC)代工的。

《符号营销》戚海峰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

《广告符号学》李思屈等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6

《品牌的哲学——伟大思想家关于品牌的看法》(英)布劳恩著接力出版社2005.1

《顾客锁定——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王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

《从甲壳虫到劳力士——42个由狂热崇拜引发的品牌传奇》(美)克劳斯·施麦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6

《设计符号学》张宪荣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

《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及应用》胡飞、杨瑞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认知心理学》(英)M·W·艾森克(爱尔兰)M·T·基恩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英)马克斯·H·博伊索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























献花(0)
+1
(本文系品牌符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