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gBee发展史ZigBee(也称紫蜂[1])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底层是采用IEEE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访问层与物理层。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电、低成本、支持大量网络节点、支持多种网络拓扑、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主要由Honeywell公司组成的ZigBeeAlliance制定,从1998年开始发展,于2001年向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提案纳入IEEE802.15.4标准规范之中,自此将ZigBee技术渐渐成为各业界共同通用的低速短距无线通信技术之一。IEEE802.15.4协议是IEEE802.15.4工作组为低速率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制定的标准,该工作组成立于2002年12月,致力于定义一种廉价的,固定、便携或移动设备使用的,低复杂度、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连接技术,并于2003年12月通过了第一个802.15.4标准。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也得到了快速的
发展。802.15.4标准定义了在个人区域网中通过射频方式在设备间进行互连的方式与协议,该标准使用避免冲突的载波监听多址接入以方式作为媒体访问机制,同时支持星型与对等型拓扑结构。在802.15.4标准中指定了两个物理频段和的直接扩频串行物理层频段:868/915MHz和2.4GHz的直接串行扩频(DSSS)物理层频段。2.4GHz的物理层支持空气中250kb/s的速率,而868/915MHz的物理层支持空气中20kb/s和40kb/s的传输速率。由于数据包开销和处理延迟,实际的数据吞吐量会小于规定的比特率。作为支持低速率、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协议标准,802.15.4在无线电频率和数据率、数据传输模型、设备类型、网络工作方式、安全等方面都做出了说明。并且将协议模型划分为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两个子层进行实现。ZigBee协议是由ZigBee联盟制定的无线通信标准,该联盟成立于2001年8月。2002年下半年,英国Invensys公司、日本三菱电气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以
及荷兰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共同宣布加入ZigBee联盟,研发名为“ZigBee”的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这一事件成为该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ZigBee联盟现有的理事公司包括BMGroup,Ember公司,飞思卡尔半导体,Honeywell,三菱电机,摩托罗拉,飞利浦,三星电子,西门子,及德州仪器。ZigBee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统一标准上实现简单可靠、价格低廉、功耗低、无线连接的监测和控制产品进行合作,并于2004年12月发布了第一个正式标准。厦门才茂工业级Zigbee按照恶劣环境要求设计,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低功耗、组网灵活,性能可靠稳定等优点和特性。Zigbee是一个将RS232或者RS485设备的串口通信立即转换为Zigbee无线网络通信的双向转换传输设备。才茂Zigbee2007pro,根据用户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定。Zigbee包括三种类型:协调器(Coordinator)、路由器(Router)、终端节点(EndDevice),这三类设备具备不同的网络功能,协调器时网络的中心节点,负责网络的发起组织、网络维护
和管理功能;路由器负责数据的路由中继转发;终端节点只进行本节点数据的发
送和接收。在一个Zigbee应用网络中,必须有且只有一个协调器和多个路由器或者终端节点组成。该产品整机采用工业级设计,满足苛刻的工业环境使用:产品工作温度范围达到-40oC~+85oC;产品通过了电力行业3000KV电力测试,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良好的电磁抗干扰性;产品具有低功耗等特性,满足适应低功耗环境。公司2010年被评为:“中国工控行业客户满意最佳供应商”。本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集中抄表、水表集中抄表、热网监控、燃气监控、水利监控、环保检测、石油检测、安防监控、气象检测以及地震监测等行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