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咳喘膏的组方
2014-04-22 | 阅:  转:  |  分享 
  
咳喘膏的组方由黄芪、当归、沙参、百合、麻黄、花粉、贝母、杏仁、桑皮、白果、茯苓、百部、甘草、连翘、赤芍、白术、防风、地龙、冰片、官桂、大黄、乳香、没药、鲜槐枝、桂枝、柳枝、桑枝、枣枝、川乌、皂角、苏子等药组成。配制方法将上药放入铜锅内,用菜油3000g浸3天,熬后去药渣。当熬至滴水中不散时,将广丹(炒如麦色)徐徐撒入(此时须用文火),并以桃、柳粗枝2根(用麻皮扎在一起)不停地搅匀至滴水成珠为度,再加入乳香,没药、冰片、细粉,搅匀冷却后成膏药肉。用较薄的牛皮纸和棉布裱成膏药布,裁成5cm×5cm的方块,将药肉放在布面上,摊成直径为3.2cm的圆形即可。临床应用使用时烘热,贴于身柱、肺俞、定喘等穴。春季、深秋、冬季,成人贴3昼夜,儿童酌减。揭去膏药后,局部皮肤微红,出现十几粒或几十粒像痱子大小的丘疹,是最理想的有效反应。若出绿豆大小的水疱,也是较好的反应,为治疗有效的先兆。反应部位2~3天后可轻轻洗擦。一般以敷贴3张药膏为1个疗程。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1.定义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是在古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规范出来的一项技术,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2.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寒哮证”,排除有禁忌症的患者。禁忌症:(1)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2)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患者;(3)孕妇、血证、发热及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3.治疗原理天灸疗法通过药物敷贴穴位,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起到温肺行气、祛痰平喘的作用。选用膀胱经背腧穴及任脉穴位来治疗,选穴依据是:(1)哮证与肺脾肾相关的中医病机;(2)膀胱经背部穴位和任脉穴主治特点和性能;(3)远近和前后配穴原则;(4)三组穴位均有补益肺脾肾、理气平喘的作用,多组交替防止单一穴位刺激所致皮损及穴位耐受现象出现。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症状,调整呼吸运动,增强抗过敏性,同时亦调整了呼吸通道的阻力和呼吸膜的通透性,从而改善肺功能。现代研究发现天灸可加快外周循环,促进免疫细胞的再循环及向淋巴组织移动,增强对局部免疫反应的诱导和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IgE是哮喘特异性体质标志,该疗法可使哮喘患者IgE显著下降。4.临床技术操作(1)药物的准备: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调和成1×1×1立方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的胶布贴于穴位上。(2)取穴:哮证病位在肺,发病与外邪侵袭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选用膀胱经背俞穴及任脉穴。第一组穴位:肺俞、胃俞、志室、膻中。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志室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膻中为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第二组穴位:风门、膏肓、脾俞、天突。风门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脾俞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突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第三组穴位:肾俞、定喘、心俞、中脘。定喘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心俞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3组穴位相配均有补益肺脾肾、理气平喘的功用。背部俞穴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3)贴药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1个小时,10天贴1次,治疗3个月,共9次。5.技术要领(1)药粉予以姜汁调配应干湿适度,每8g药粉加入9ml姜汁;(2)药物大小、形态应一致,制成1×1×1cm3大小的药饼;(3)选穴要准确;(4)每次贴药时间应该保证1小时。6.注意事项(1)最佳敷贴时间为夏季三伏天和冬季三九天;(2)敷贴药物即做即贴,保证药物有效成分少挥发。做完的药物马上使用,30分钟后弃用;(3)在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4)天灸疗法,又称之发泡灸。天灸治疗法通过药物敷贴穴位,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及复发率均很高,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天灸疗法对于本病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制定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的临床操作方案及可视化教学工具,使之便于推广应用。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可能的不良反应: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但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局部皮肤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泡,防治破损,外涂以氧化锌油、宝肤灵、万花油等烫伤软膏。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红药水、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消炎,防止感染,可适当予以珍珠层粉、云南白药涂抹促使创口愈合。全身皮肤过敏,可自服抗过敏药物:息斯敏、敏迪、扑尔敏、赛庚啶等,全身过敏症状严重或伴有发热,建议前往医院诊治。天灸疗法操作安全、方便、无副作用,且费用较为低廉,能被广大患者接受,可减少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复发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医疗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7.特色:天灸疗法对于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较低廉,能被广大患者接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后,预期可减少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复发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医疗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意义。



平喘散(白芥子、延胡索、法半夏、甘遂、细辛、生甘草、百部、肉桂、葶苈子)敷贴大椎穴、天突穴治疗2周咽痒顽固性咳嗽特效方

感受风寒引起的,咽痒顽固性咳嗽,时常用药物效果不明显,配合中药外贴,方如下:附片20肉桂20干姜20山奈10上要研细末装瓶内备用。用时选背部肺腧,先按摩穴位使之发红,然后敷药粉适量用胶布固定,隔日换一次。同时用独头蒜切片敷于涌泉穴(成人一对时,小儿二至三小时即可)效果立竿见影,一般1-3次即愈穴位贴敷治咽炎



方法是:白芥子30克,细辛12克,共研细末,用红霉素软膏调匀,将中药泥贴敷于双侧足三里,双侧定喘和胸前的膳中穴上,再用关节止痛膏贴住,一小时后感到相应部位发烫发热即可揭下,每天一次。



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再用普通橡胶膏贴其上,贴12小时取下。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



中药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喘缓解期

小儿咳喘是小儿常见病,呈反复发作,以冬季为高发期。自1998年夏季~2003年夏季,我院儿科运用中药外治法治疗咳喘缓解期,并设“核酪口服液”治疗同型咳喘缓解期患儿66例作对照,结果中药外治法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咳喘缓解期,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喘息型、肺炎、过敏性咳嗽史,目前体温正常,无咳或少咳,无咯吐黄痰或咯吐少量白痰,舌质淡红苔薄,指纹淡紫或脉滑。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三伏天,将暖脐膏烊化,加入自制药粉(制法为将白胡椒、肉桂、丁香等药研末)充分拌和后,敷于膻中、大椎、肺俞、肾俞四个穴位,24h后取下,治疗期间忌生冷、海腥发物[1]。对照组:给予“核酪口服液”内服,每日2次,3岁以下每次5ml,3岁以上每次10ml。疗程:治疗组5次为一疗程,每伏天2个疗程,连续3个伏天为总疗程;对照组1个月为一疗程,每伏天2个疗程,连续3个伏天为总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2个疗程咳喘次数明显减少,总疗程后每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2次,无气喘、胸闷症状,肺部听诊无干湿罗音及哮鸣音。有效:治疗2个疗程咳喘次数明显减少,总疗程后每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4次,无气喘、胸闷症状,肺部听诊无哮鸣音。无效:总疗程后每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大于4次,有气喘、胸闷症状,肺部听诊闻及干湿罗音及哮鸣音。

体会

咳喘患儿禀赋肺气不足,脾胃虚弱。多见形体羸弱,毛发稀疏,汗出淋多,胃纳不佳。加之喂养不当,夏日啖冰、冬季啖冷,零食不断,藩篱疏松。体虚易感,痰湿中阻,酿湿成痰。加之发作期应用抗生素及辨证不当,造成雪上加霜,明显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咳喘的根治与防止复发成为关键[2]。咳喘以冬季发病居多。古代医学观察到此病有夙根,冬季发病最多,因而提出“冬病夏治”的理论,是依据了《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所讲的养生和防治疾病的原则与道理。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经络系统,而腧穴是经络之气输注交会皮肉筋骨的处所。它与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等都有着息息相通的关联,“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刺激相应的穴位就可以治疗有关脏腑的疾病,中药敷贴穴位既是基于这个原理衍生的一种集中药与针灸为一体的外治方法。外治法运用传统取穴与就近取穴相结合的原则,使中药药性从穴位到经络再到脏腑。在选用的中药组成粉剂方面,应用肉桂除痼冷,温肾助阳;生附子、生南星、生半夏祛风燥湿化痰;白胡椒、丁香温中散寒;干姜粉温肺化饮,白芥子化痰止咳平喘。选择外用药峻烈而又不刺激皮肤,不造成对皮肤灼伤的副作用,合理配伍,起到温阳散寒、温补通络、温肺祛痰、温补肾阳的作用。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看,两者差异显著。核酪口服液虽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在本次对照中并无优势。综上所述,中药外治法不仅疗效好,且具有无副作用,无痛苦,治疗简便的特点,不失为治疗小儿咳喘缓解期的好方法。

秋冬咳嗽外用妙招

黄荆子,白胡椒,吴茱萸。3:1:3.研磨,醋调和,用伤湿膏固定贴于天突穴,定喘穴位尤其对风寒引起的咳嗽效果十分显著。



肺俞穴位敷贴治疗急、慢性咳嗽





药物组成:附子干姜肉桂各20克山奈10克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勿令泄气。使用方法:选取穴位拇指按揉30秒,取药粉少许直接敷在穴位上,外用防水创可贴贴严,隔日换药。偶有瘙痒、红疹,不需另作处理。疗效:安全实用方便可靠;一至两次便可痊愈!



小儿(加强抵抗力,防感冒的)膏滋药

玉屏风,熬的膏药,作用就是卫气固表,预防感冒。相信玉屏风的配方都知道吧。

孩子

有鼻炎,易感冒的都可以用的,常用都没关系的



玉屏风散的配方

组成: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不过,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1、直接服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







献花(0)
+1
(本文系河南咳喘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