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转)人体24小时使用手册解读
2014-04-26 | 阅:  转:  |  分享 
  
人体24小时使用手册解读(一)

你了解自己的生物钟吗?日前,一本人体24小时使用手册在网络上走红,它列出了每个时段适宜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例如凌晨4时老年人最易发生意外;13时是最佳午觉时间;17时最适宜开会,也适宜进行体育锻炼……那么,人体是否真的像使用手册说的那样呢?它是如何指挥我们的一整天呢?对此,记者采访了省会相关专家,请他们为大家详细解读。

■指导专家:石家庄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中医师邢峰丽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友平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肝脏肿瘤首席专家苏国权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二科主任医师苏春芝

河北医大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郝玉明

河北医大三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宽芝

河北省人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建华

河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教授仇广信

河北辰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伟旗

06:00高血压患者要注意

■手册说法:600血压开始升高,心跳逐渐加快。高血压患者得吃降压药了。

■专家解读:从睡眠状态到觉醒状态神经上是要发生转化的,而且会出现晨起高血压的现象。李幼平、邢峰丽、苏春芝三位专家认为,这和人体的激素分泌量上升有关。因此,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吃降压药。

郝玉明说,什么时候该吃降压药,得看药物的具体服用时间,不一定非得六点吃。“现在很多都是长效降压药,如果你血压控制得非常好,只要按照使用说明服用即可。不过,这个阶段确实需要引起注意。”

■老年人24小时建议:李友平提醒说,有些疾病虽然在某一阶段的发病率比较高,但几点发病的都有,比如说心血管疾病,经常是快起床时发病或半夜发病。

也就是说这个时间段应该提高警惕,但并不意味着其他阶段就不会发病了。

700人体免疫与时间无关

■手册说法:700人体免疫力最强。

■专家解读:苏春芝认为,人体的免疫力主要和人体自身健康情况有关,但也与环境、饮食、运动等因素有关。也就是说人体免疫力的好坏,不是说一天之内什么时候最好。

■老年人24小时建议:老年人随着各个器官的老化,人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除了增强体质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心情开朗以外,合理饮食也非常重要。饮食上首先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比如说豆制品、牛奶等,其次要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

800人体激素水平旺盛

■手册说法:800各项生理激素分泌旺盛,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还适合注射疫苗、治疗癌症。

■专家解读:邢峰丽说,8:00各脏器供血逐渐丰富,人体的激素水平分泌确实比较旺盛。李友平、刘宽芝指出,人体本身是能够分泌激素的,8时10时、16时18时分泌相对比较旺盛。现如今很多激素治疗,大多是放在上午一次性服用,这确实和体内激素的分泌有关。

■老年人24小时建议:有些药物在早晨服用是有好处的,但因为病人的情况和所得的疾病不同,服用量和时间也不一样。总的来说,什么时候服用药物要遵循医嘱。

900痛点高低和时间无关

■手册说法:900适合打针、手术、做体检等。此时人体气血活跃,痛感降低。

■专家解读:李友平、苏春芝认为,这种说法没有太多的道理。因为手术随时都可以做,至于痛点的高低也和时间没有太大的关系。“在手术前,医生会先让病人感觉不到痛苦,只有病人不疼了才会做手术,麻药量不够还要再加量或者等一等。”李友平说。

■老年人24小时建议:苏春芝表示,9时11时是脾经的时间,对于脾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吃了东西可能会不好消化。

1000血压的第二个高峰

■手册说法:1000工作效率最高。

■专家解读:血压的波动有两个高峰,一个是10时,另一个是16时。邢峰丽说,人体激素经过早上的分泌,这时候处于相对比较高的状态,这时候人的办事能力、注意力和精力都达到了不错的状态,因此这个时候的工作效率最高。

■老年人24小时建议: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时候的血压是相对比较高的。因此,这时候可以查查自己的血压,看看是否正常。“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也没有必要天天测血压,可以做一个动态血压监测,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行了。”郝玉明说。

1100情绪容易激动

■手册说法:1100属于人体的第一个黄金时段。心脏充分发挥其功能,精力充沛,不会感到疲劳。

■专家解读:邢峰丽认为,11时属于人体第一黄金时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因为早晨吃的食物这时候已经完全吸收了,而且激素分泌水平达到了一个最高峰,阳气也最盛。这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加上充足的睡眠,人的状态是一天之内最好的。

李友平认为,大多数的人是上午精力比较旺盛,而下午就比较疲劳了。但这因人而异,不是绝对的。

■老年人24小时建议:邢峰丽说,精神状态好的时候,老年人最好不要玩麻将。因为这时候情绪容易激动,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进而发生脑出血和心梗等意外。

1200按时吃饭即可

■手册说法:1200紧张工作一上午后,需要休息。

■专家解读:一到中午,相信大家最强烈的感受就是饿了,要吃饭。这时候人的状态也开始走下坡路,进入到人体的倦怠期,此时的工作效率是比较低的,精神也没有那么好。

■老年人24小时建议:“这个时间段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按时吃饭即可。”苏春芝说,吃饭的时间点也不是固定的,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就行了。

1300最好睡上半小时

■手册说法:1300是最佳午觉时间。不宜疲劳作战,最好躺着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

■专家解读:苏国权认为,中午小睡一会儿有助于缓解疲劳,保证下午精力充沛,对于养肝非常有益。苏春芝则指出,11时到13时是心经的时间,这时候睡觉比较养生。

不过,李友平认为,几点睡午觉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主张饭后睡一觉,时间掌握在40分钟左右。饭后会困是因为这时候胃肠功能的负担增加了,血供也比较丰富,而这时候心脏、大脑的供血就会相对不足,人就会昏昏欲睡。

■老年人24小时建议:需要注意的是,饭后百步走是有害的,这样会加重肠胃的负担。但这时候如果马上躺下,也有可能影响肠胃的蠕动。李友平说,建议饭后稍微站一会儿或者散散步,活动十分、二十分钟之后再躺下睡觉。“在这个时间能够睡上半小时到一小时最好,即使睡不着眯上五分钟,闭上眼睛养养神也能起到养精蓄锐的作用。”苏春芝提醒。

1400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手册说法:1400反应迟钝。易有昏昏欲睡之感,人体应激能力降低。

■专家解读:“这个说法不太科学。”李友平认为,午睡是一种习惯,是否昏昏欲睡也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来的。有的人从小就有午睡的习惯,如果这时候不睡,很有可能反应迟钝。但只要睡了一会儿之后,就会觉得精神很饱满。

■老年人24小时建议:有的老年人中午没什么事儿,就想多睡一会儿。事实上,如果睡得时间过长,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1500要注意补充水分

■手册说法:1500午饭营养吸收后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工作能力开始恢复。

■专家解读:苏春芝、邢峰丽两位专家说,正如手册中所说,到15时午饭的营养会被人体吸收,人的精神状态、工作能力会逐渐恢复。需要了解的是,15时17时是肾经工作的时间。“患有肾病的患者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脚肿的症状,这是因为肾主水,负责尿液的排泄,但肾功能不好的人,尿液很有可能代谢不出去,进而出现水肿的症状。”邢峰丽说。

■老年人24小时建议:“有肾病的患者,在这个时间段最好能适量喝点水,以缓解症状。”邢峰丽说,在凌晨3时5时,上完厕所的老年人最好也补充点水分。另外,醒的时间越多,就应该补充更多的水分。

1600血糖开始升高

■手册说法:1600血糖开始升高,有虚火者此时表现明显。

■专家解读:16时血糖开始升高正是“黄昏现象”的表现。刘宽芝解释说,出现这一情况没有必要害怕,人体会自我调节。

■老年人24小时建议:糖尿病患者出现“黎明现象”的原因多是糖友前一晚用药剂量不够,或者服药时间过早。而出现“黄昏现象”的原因还不是很明确,但患者可以通过午饭的饮食总量摄入和适当的运动等方法来控制血糖。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不能擅自调整用药。

1700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手册说法:1700为人体第二个黄金时段。最适宜开会、公关、接待重要客人。工作效率达到午后时间的最高值,也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专家解读:邢峰丽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个时候体内的阳气达到下午的最高值,所以这个时间段比较适合开会、公关等。“这个时间段也比较适合运动。”仇广信认为,这个时候空气质量比较好,阳光比较充足,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这并不是说上午或者晚上运动就不好,只要把和饮食的时间拉开,都可以进行锻炼。

■老年人24小时建议:仇广信说,虽然说什么时候进行体育锻炼都行,但老年人不适合在早晨进行剧烈的运动,容易出现猝死。

1800尿储留患者要注意

■手册说法:1800人体敏感度下降,痛觉随之再度降低。

■专家解读:李友平说,痛觉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感觉还和人的情绪变化或者疲劳程度有关。工作了一天,到了下午特别累,这种反应会变得迟钝。但具体在什么时候痛觉是减少的,什么时候是增加的,医学上并没有明确的解释。

■老年人24小时建议:苏春芝提醒说,17时~19时是膀胱经的时间,而膀胱经和肺经是有联系的,两者互为表里。类似于提壶揭盖,如果壶盖儿特别紧的话,下边很有可能倒不出水来,而上边的盖子就相当于肺。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如果有尿储留或小便不通畅的病人,治疗时可以用宣肺、利小便的方法。

1900适合听音乐、看电视

■手册说法:1900最易发生争吵。此时是人体血压波动的晚高峰,人们的情绪最不稳定。

■专家解读:前边我们已经提到:血压的波动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上午10点,另一个是下午4点。那是不是这个时间段容易发生争吵呢?李友平认为,从时间上来看,多是刚吃完饭,但医学上并没有吃完饭心情就不好的理论。只能说吃完饭后,胃部的血供更加丰富,这时候立即工作效果不会特别好。

■老年人24小时建议:晚餐过后,忙碌了一天的身心开始放松,而且消化道要对晚饭进行消化,整个人的思考能力开始下降。因此,这时候老年人更适合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等。

2000饭后可以稍微活动

■手册说法:2000人体进入第三个黄金阶段。记忆力最强,大脑反应异常迅速。

■专家解读:“人在一天当中什么时候记忆力最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研究。”李友平分析说,有些人觉得早上记忆力最好,但是有的人就是晚上记忆力好。因此,这时候大脑反应是否迅速和个体差异有关。

■老年人24小时建议: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阶段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饭后稍微活动活动即可,但不要太剧烈。

2100此后尽量不要吃东西

■手册说法:2100适合做作业、阅读、创作、锻炼等,提加薪成功率高。

■专家解读:有说法认为,这个时间段提加薪成功率高,是因为人体多巴胺开始增加,而多巴胺中所含的某种物质能够使人开心。李友平告诉记者,人体多巴胺确实是一种兴奋剂,比如说帕金森的病人,之所以反应比较慢,就是脑内多巴胺的分泌减少了。但是多巴胺什么时候分泌比较高,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研究。

■老年人24小时建议:随着夜晚的到来,人体的各种器官也开始放慢了速度。因此,21时之后老年人就尽量不要吃东西了,因为这时候消化功能很弱,一旦吃东西就会强迫胃部工作,很容易对人体造成损伤。李友平说,如果老人实在饿得不行了,可以吃点容易消化的食物或者喝杯牛奶等。

2200开始进入疲乏状态

■手册说法:2200适合梳洗。呼吸开始减慢,体温逐渐下降。最好在晚上10点半泡脚后上床,能很快入睡。

■专家解读:22时23时是最佳的入眠时期,如果太晚了,就会影响到正常的睡眠。因为,大多数人是从23时开始进入疲乏的状态,这时候入眠比较容易。

■老年人24小时建议:正常成年人要求睡眠的时间是67小时,如果这时候不睡觉,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对于老年人来说,什么时候困了就睡,也没有太大的问题。23:00处于浅睡眠阶段

■手册说法:2300阳气微弱,人体功能下降,开始逐渐进入深度睡眠,一天的疲劳开始缓解。

■专家解读:这个时候应该处于浅睡眠阶段。如果熬过这个阶段再睡觉,大脑一兴奋,就有可能睡不着觉。

■老年人24小时建议:李友平提醒说,老年人睡觉之前最好不要喝咖啡,别做剧烈运动,也不要喝茶、看很惊险的片子等。李友平说,很多老年人会有失眠的症状。其实失眠有很多种分类,比如慢性失眠、急性失眠、有躯体失眠等。因此,出现失眠时,一定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然后有针对性的治疗。

2400嘘!此刻需要安静

■手册说法:2400气血处于一天中的最低值,除了休息,不宜进行任何活动。

■专家解读:“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邢峰丽说,当气血比较低的时候,除了休息确实不宜进行其他的活动。

苏国权表示,23时~1时是胆经当令,时为阴气最重的时刻,之后阴气渐衰,阳气渐长。因此,人体此刻最需要安静,适宜安然入睡。

■老年人24小时建议:苏国权认为,对老年人来说,要想睡得安稳,就要补充气血。补充阳气有一个简单却很好用的办法,那就是晒太阳。晒太阳就可以帮助我们将自然中的阳气转化到人体内,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补足体内的阳气。

受访专家一致提醒说,每个人的生物钟都是不同的,没有必要打破自己的习惯来迎合所谓的“24小时使用手册”,但有些时间段还是应该引起注意。“中老年人要有一个正常的自然作息规律,刻意地违背自然规律会造成或加速自己的生理或心理的疾病发生。所以,增强保健意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理念。”张伟旗说。

100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手册说法:100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者想睡反而睡不着。

■专家解读:“人的睡眠有一定的周期,可分为快速眼动睡眠(浅睡期)和慢眼动睡眠(深睡眠期),但两者是周期交叉出现的,每天晚上大概有57个循环。因此说浅睡期出现在凌晨1时并不科学。而且这也和每个人入睡的时间及个体差异有关。”王建华说。

而苏春芝、邢峰丽、苏国权三位专家则一致认为,这个时期不应该是浅睡眠期,而是深睡眠期。“浅睡眠状态应该是在23时左右,那么00时~1时就逐渐进入到深睡眠状态了。”邢峰丽分析说。

老年人24小时建议:苏国权认为,老年人还是应该早睡早起,有入睡困难的老年人,可以适当推迟睡眠,如上午10点半至11点上床睡眠为佳。

“在凌晨1时~3时这个阶段,老年人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够解乏。”邢峰丽表示。

200肝脏为人体排毒

■手册说法:200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状态,肝脏却在紧张工作,生血气为人体排毒。

■专家解读:苏国权分析说,晚上人体处于低代谢状态,绝大多数器官是休息的。按照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凌晨的1时~3时也就是丑时,这个时间正是气血流注肝经的时间,也就是说轮到肝“值班”了。“肝脏是我们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睡得越深,肝脏净化血液的工作效率就越高。”苏国权说。

■老年人24小时建议:人体在此刻应进入深度睡眠当中,才有利于肝血的代谢。如果这时候没有好好休息的话,肝血不能及时回流,就会导致代谢失常。“尤其是情绪不好的人,如果这个时间段失眠,第二天的脾气会变得非常暴躁。”邢峰丽说。

300深度睡眠阶段要保证

■手册说法:300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肌肉完全放松。

■专家解读:仇广信认为,只要人躺在床上肌肉就是放松的,而不是说只有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肌肉才放松。

苏国权认为,深度睡眠不仅使肌肉放松,还包括神经、循环等都处于放松休整状态。深度睡眠是整个睡眠过程中的精华,是睡眠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老年人24小时建议:每个人的睡眠情况都不一样,有些人睡3个小时就能精神一天,而有些人睡10个小时还有可能觉得很累。邢峰丽表示,睡眠质量其实和时间没有太大关系,主要看深睡眠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有多高。

400要防止低血压

■手册说法:400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老年人最易发生意外。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值,糖尿病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患者易发生心梗等。

■专家解读:“在3时4时这个时间段,人体的血压和血糖是一天之内最低的。”李友平解释说,健康人有两个明显的血压高峰和一个低峰,而这个低峰大概是在4时左右。因此,这时候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而郝玉明则认为,血压应该是2时3时的时候比较低。“这个时间不是固定的,但在这个阶段应该引起注意。”

“血糖也有两个高峰,称之为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刘宽芝认为,两个血糖高峰一个是从凌晨三四点开始逐渐上升,这个就是“黎明现象”。而“黄昏现象”出现在下午四五点左右。“血糖最低的时候应该是午夜前后。”

■老年人24小时建议:这时候要老人起床或者上卫生间,动作一定要缓慢,以免发生心血管意外。李友平指出,老年人起床有三个一分钟,即醒了以后要清醒一分钟,要在床上活动一分钟,然后腿搭在床边要有一分钟。

500哮喘病人可能会发作

■手册说法:500阳气逐渐升华,精神状态饱满。

■专家解读:正如手册说的这样,5时阳气会逐渐升华,精神状态会越来越好。邢峰丽、苏国权两位专家认为,凌晨的3时至5时是肺经工作的时间。“另外,很多患有上呼吸道慢性感染或哮喘的病人,这时候会咳嗽的比较厉害。咳出来的痰从中医理论来讲是解毒的,从西医讲就是排菌的。因此,对于患慢性咳病的人来说,这个时候咳嗽不用太担心。”邢峰丽提醒说。

■老年人24小时建议:对于老年人来说清晨这个阶段非常关键。苏国权认为,早上别起太早,这样对身体不但无利反而有害。即便醒得很早,最好也不要起床,在床上多躺上几分钟。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彬楠http://e.hbqnb.com/shtml/hbqnb/20131118/12730.shtml



献花(0)
+1
(本文系畅想f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