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4-05-02 | 阅:  转:  |  分享 
  


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单独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为现代林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东营市提出两个“率先”,其中,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城市,创造“森林环抱,水系环绕,绿茵棋布,湿地相间,鱼鸟共生”的良好人居环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下面就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加强宣传,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间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培育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林业生态实践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环境基础、物质保障和文化支撑。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其目的是通过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开启一种融合东方“天人合一”智慧的生态境界,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培育森林资源和进行生态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林业,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和纽带。林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这是林业的基本属性。建设现代林业就是要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提升三大功能,发挥三大效益,以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这既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早在2003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东营市地处滨海盐碱地,植树造林本身难度大。市领导对林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提出要率先实现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并拿出大量资金投资林业,加强了主干道路绿化,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发展速生林及葡萄、冬枣等经济林,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森林资源分散,产权不够明确,管护难度大,森林覆盖率低的状况依然存在,与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提升我市对外开放及招商引资形象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区建设战略的实施,五年来“三网工程”建设,两年的生态林场建设,和正在实施的环城生态工程建设,都为我市林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站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增强竞争力出发,全面加快林业建设步伐,为我市率先实现生态市做出贡献。

二、抓好生态林场及三网绿化建设,构筑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我们要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战略方针,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全市逐步形成以“三网绿化”工程为重点,生态林场为片区,村庄绿化相配套,适度发展经济林,形成点、线、面相衔接,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

1、搞好以“三沿、三环、”绿化工程为重点的路网、水网建设。抓住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全面启动之机,切实抓好沿海、沿路、沿河(沟)以及环城、环经济园区、环镇村绿化带建设,逐步建设西沿黄河两坝,东沿临海防潮提,中间沿干线公路、铁路纵横交织的林业大框架,构筑稳定高效的绿色屏障。逐步改造完善干线公路两侧各100米宽的绿化带,完成河道及干渠两侧各50-100米宽的绿化带,完成环中心城市100米宽的绿化带,完成环工业园区宽80米的绿化带,环乡镇驻地宽50米的绿化带,环村庄30米绿化带。今后,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提坝、镇村改造等工程,都要把造林绿化纳入工程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一步规划绿化到位。

2、建设生态林场,开展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全市建设11处生态林场,实行高标准规划建设,配套基础工程,栽种各种适宜林木,开发森林旅游,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农增收致富。例如龙居林场土地流转4.1万亩,完成造林3.4万亩,植树380万株,西城西部环境质量以开始好转。加强村镇绿化,建设环村林,加强街道、庭院绿化,促进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建设田园化美丽乡村。

3、搞好农田林网建设工程。从解决利益冲突角度出发,破解农田林网管护难问题。实行农田林网两边预留林荫地3—5米,解决护害庄稼问题,采取地随树走或树随地走的办法管理,靠近谁的责任田,就由谁管护,谁所有,谁受益。林木承包期要与土地承包期一致,保持30年不变。如遇土地调整,林木还未成材,对林木可以作价,由新承包者管护和收益,并承担补偿费,也可以由原承包者继续管护和收益,在靠近林木处获得应分土地数量,徐称“留做阄”,逐步改变群众因护庄稼乱砍乱伐林网现象。要采取得力措施,发现、培养一批典型,建设一批精品工程。从现在抓起,到2012年,农田林网化面积要达到95%以上。其中,高标准农田林网控制在70%以上,彻底解决农田林网标准低、效益差、林相不齐的现状。

4、搞好城市绿化工程。东营市环城生态工程规划,引领了东营生态环境的跨越升级,其“一环、三带、六湖、七场、八湿地”突显了“大水系、大湿地、大森林”的恢弘气势,彰显了黄河地域特色,是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复合型生态工程。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规划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坚持“近自然林业”的观点,努力建成生态良好、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管理容易的城镇绿化系统。建设一批分布合理的景观大道、小憩园、小游园、小绿地、森林公园,形成乔、灌、花、草有机配置,尽可能多地采用乡土优良树种、草种,发挥其抗旱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点,保持物种多样性,增强生态稳定性。从而减少使用农药治虫,减少使用自来水浇灌,减少人工管护成本。园林规划设计及绿化管理部门,要与林业部门搞好协同,完善规划,加强林木检疫病虫害的防治。

三、加大资金投入,为现代林业发展增添活力

要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公益林建设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纳入市区级、镇级政府财政预算,目前全市各级均建立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例如东营区一亩路域生态公益林每年补偿300元,水系公益林补助100元。生态林场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例如龙居生态林场建设造林3.4万亩,完成投资4.1亿元。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林业,对林业承包大户,造林业绩突出的,市、区、镇政府应给予扶持和表彰奖励。各级财政预算应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扶持植树造林、林木管护和技术推广。进一步完善育林基金收取、使用和管理办法,属集体或国有林地,拍卖收入应专户存储,专项用于造林补助或林木管护,保证取之于林,用之于林。

二0一三年四月十七日

献花(0)
+1
(本文系乐富子首藏)